日期:2021-10-28
這是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教案,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教案設計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 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我們來一起繼續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見過葫蘆了。大家回憶一下,葫蘆是什么樣的?
指名答。指名上來板畫葫蘆
2、組織教學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可愛的小葫蘆,(展示)可不可愛?要獎給最優秀的組和表現最出色的小朋友。
3、回顧
師: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課文說了些什么。(觀看課件根據四幅插圖講內容)
提出要求:觀察葫蘆是什么樣子的是怎樣慢慢長出來的。哪一段描寫了?
(二)學習理解課文,朗讀指導。
2?朗讀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他種的葫蘆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找出書中哪段描寫了葫蘆長出來的樣子的?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理解長滿了和掛。板書:葉子(長滿)
師: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心情會怎樣?(用喜愛的語氣讀)
板書:葫蘆(可愛)
分男女生朗讀該段。
(2)可愛的小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朗讀理解最后一段。
(1) 種葫蘆的人得到葫蘆了嗎?從哪一段可以看出來?
齊讀最后一段,質疑。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一自然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第二句講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種葫蘆的人沒有收到葫蘆。
生:我從一個一個都落了這句話中知道了那幾個小葫蘆不是同時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板書:長蟲-----落了
4?小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1) 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找課文里的語句讀一讀。
(2) 朗讀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么不同,體會每組的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
反問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鄰居此刻的心情怎樣?應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種葫蘆的人著急嗎?應用什么語氣讀?
學生自由組合并表演。
師:你們覺得他們倆誰說得有道理?
學生討論,指名答。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再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那么,我們來看看結果,是誰對誰錯呢?
5、齊讀第四自然段。
(1)看圖(出示兩幅圖)
出示課文兩幅插圖,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說話
你發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6、讀文
(1)?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2)?找到了嗎,請用課文中的話來說說。(讓學生自由說)
(3)?請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7 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8?整體欣賞感悟。
多媒體配樂朗讀全文。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1)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3) 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師: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心情會怎樣,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用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的句式想象說一句話。(教師用幻燈片打出這一句式,生說。)
師:請小組長把討論結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后悔地說:都怪我不好,要是我當初聽了鄰居的話,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蘆。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傷心地說;如果我治了葉子上的蚜蟲,我的小葫蘆就會長得比大南瓜還要大呢。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自責地說:我真糊涂,我真傻!我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現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蘆了嗎
師:同學們真會想,假如明年你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樣做呢
生:我會把蚜蟲捉掉。
生:我會買來農藥把蚜蟲打死。
生:我會捉些七星瓢蟲來放在葉子上,讓它們把蚜蟲吃掉。
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好。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從這個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今后種葫蘆光盯著葫蘆是不行的。
生:我明白了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明白了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三)實踐活動
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目標:
1、復習第一段的內容,會寫“盯、治、怪”三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學習課文第二、第三自然段,對比插圖,聯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課件,葫蘆實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到,有個種葫蘆的人種了一棵葫蘆,可是最后他得到葫蘆了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起來揭開謎底。
二、民主導學
(一)還記得葫蘆架上是怎樣一幅情景嗎?
()的葫蘆藤
()的小花
()的小葫蘆
(二)可是,有一天,葉子上長滿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會怎么做呢?請同學們完成這節課的第一個任務。大聲自由地閱讀課文第二到四自然段,想一想,種葫蘆的人最后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
小提示:用橫線劃出種葫蘆的人心里想的話。
1、那個人看到葉子上的蚜蟲,心里怎么想?你和老師劃出的句子一樣嗎?
指導朗讀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對比: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感受他對蚜蟲不屑一顧的態度。
2、請學生觀察插圖中人物的神情和動作。思考:“盯”和“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并請同學們一起來做一下這個動作。
3、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他可愛的小葫蘆,他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小葫蘆身上了,你們聽,他是怎么說的?
抓住反復的語言,“快長啊,快長啊!”指導學生讀出種葫蘆人的自言自語的語氣和熱切期待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鄰居看到了葫蘆葉子上的蚜蟲時是怎么說的?和你的同桌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
2、師生齊讀。體會重讀“別”“快”,感受鄰居急切的態度。
3、可是,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意見沒有?為什么感到奇怪?他是怎么想的?
4、對比: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我會改:下這么大的雨,你還要出去玩?
這么點小傷,還要哭?
對比兩組句子有什么不同。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最后他的葫蘆怎么樣了?為什么會這樣?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2、你明白了什么?
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五)任務二:書寫生字盯、治、怪
三、檢測導結
1、我會連。
慢慢地說
自言自語地問
奇怪地變
2、我會說。
小明還能不去上學?
為同學做點好事算什么!
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葫蘆
一、復習一自然段
《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的優秀教學設計
1、我們借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多媒體)
2、好,我們一起來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老師的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著什么?花謝以后,又怎樣呢?那個人怎么做的?
二、學習四自然段 (多媒體)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個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么樣的疑問?
3、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板書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生了什么疑問?葉子上長蚜蟲,他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現在就請你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他想些什么?個讀,訂正。齊讀,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么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個讀、男生讀、齊讀。是的,他不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為什么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么說的……?你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么?(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說的'話,齊讀。
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乎葫蘆,盯著是什么意思?
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說一說,齊讀。
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可鄰居勸他,他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說的?
我請一個孩子讀三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么說的?個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說了幾句話?分讀。
你對哪句話影響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說的話,鄰居對他說什么呢?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你會怎么勸告他呢?
四、.總結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好后,后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后才使葫蘆變黃落下來,這多可惜。
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容。
五、練習
這有一練習題,請同學們自己填空。
板書: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 │
↓ ↓
長蟲───────→落了
│ │
↓ ↓
長蟲───────→落了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了解課文內在的含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葫蘆圖片,大家見過這種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14課(師板書:14我要的是葫蘆)生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
1、真不錯,老師還沒有教呢,大家就都認得“葫蘆”了,看樣子,大家一定預習得很好了,老師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會認會讀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蘆”“藤”“哇”“盯”“鄰”生試讀。
3、學生開火車讀生字并組詞。
三、學習課文
1、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
教師談話: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學生發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
4、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5、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6、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他又是怎樣說的呢?
7、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那個人聽了鄰居說的話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納悶,不理解、不明白)
(2)那個人“奇怪”的是什么?(還用治蟲?我要的是葫蘆。)
(3)“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那個人的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因為葉子可以幫助植物輸送養料,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長得好。葉子都掉了,植物就沒法生長了,也就不能結葫蘆了。
(5)、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四、課堂擴展
第二年這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會怎樣做呢?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傳送營養
蚜蟲吃葉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