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5
這是葡萄溝優秀教案,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茂密、喜愛、好客、五光十色“等詞語。能用”好客、五光十色“造句。
2、背誦第2自然段。
3、學習分層次介紹葡萄溝的方法。
4、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激發學生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分層次介紹葡萄溝的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分層次介紹后葡萄溝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言、接題、激發興趣。
1、(出示中國地圖,)教師簡介吐魯番。
葡萄溝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帶著問題初讀課文。
2、初讀課文,捕捉文章主要內容。
(自由讀)想:葡萄溝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過渡: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它好在哪些方面?為什么好?這節來理解。)
3、學習第1自然段。
(默讀)思考:葡萄溝在什么地方?生產什么水果?最著名的是什么?理解“喜愛“一詞。舉例說說都什么事物是你喜愛。
指導朗讀,水果的名字要讀得一高一低,重點指導“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一句重音‘喜愛、成熟了’”。
4、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為什么人們喜愛葡萄溝的葡萄?
(2)(輕聲讀)這段有幾句話?哪句是講葡萄的?用“----”劃出,再理解句意。
(3)理解“茂密、涼棚”,說明什么?
又講到了什么?
(4)(出示圖片)深入理解葡萄長得好。
(5)指導朗讀:喜愛的語氣。
(6)指導背誦:(出示背誦提示:葡萄種在哪----枝葉----果實----人好客)
5、學習第3自然段。
(1)小組自學討論:A.這段主要寫什么?B.先寫了------接著寫------然后寫------最后寫------(按提示有條理的講述)
(2)集中學習,看投影片講述,重點知道學生記住蔭房的構造特點及為什么能制成葡萄干有什么特點?
6、總結全文。所以人們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好在哪?為什么好?
請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7、分段指名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自由讀全文)練習背誦第2自然段,然后指名背誦。
二、學習生字。
1、自由寫字5分鐘。
2、認準字音、分析字形、擴詞。
3、競賽:看誰記得清。(教師聽寫)
4、指導書寫。
5、用“五光十色、好客”造句。
6、寫出下面字的偏旁部首,再數數每個字各幾畫。
新( )---- 坡( )---- 陰( )----
孔( )---- 味( )---- 蜜( )----
7、做課堂練習,并檢查指導。
8、課外閱讀17、18課。
板書設計:
9.葡萄溝
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葡萄溝出產水果: 葡萄:大、多
(好地方) 五光十色(顏色美)
味甜
葡萄干:色鮮艷味甜
設計說明
小學二年級語文《葡萄溝》優秀教學設計
課文圍繞“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描繪了葡萄溝的葡萄成熟的景象和葡萄干的制作過程,表現了葡萄溝的美麗開愛。那里的葡萄的品種多、顏色鮮、味道甜、產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學生除了對葡萄溝有所了解,還要進一步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享受,在感悟情感的同時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l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體教具進行優化教學,使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二段。
3、增強學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l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是本課教學重點;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學難點。
l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去風景優美的地方旅游嗎?喜歡吃又香又甜的葡萄嗎?如果把這兩者合起來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老師和課文一同去盛產葡萄的葡萄溝游覽一番。(讀課題:葡萄溝)
二、細讀感悟
(一)、第一段
1、去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葡萄溝。(課件出示第一段,學生讀)
2、這段文字就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讀一讀,看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溝的位置在新疆的吐魯番。
那里出產水果。
水果種類很多(課件出示水果),人們最喜歡葡萄。
3、引讀第一段
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
那里出產——
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
(二)第二段
1、人們為什么最喜歡葡萄呢?讓我們去看看。現在去行么?(最好九十月份,因為到了九十月份,葡萄就成熟了。)那我們就乘時光隧道車把時間調整到九月吧。閉上眼睛,一、二、三,葡萄溝到了。
2、(出示葡萄溝概貌圖)這就是葡萄溝了。“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邊說邊出示句子,指出山坡、梯田和葡萄樹)
3、這些葡萄樹長得怎樣。學生看圖自由說。
書上是這樣寫的(出示第二句)學生讀。
這句寫的是(枝葉),什么樣的枝葉(茂密的),怎么樣(向四面展開)。連起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
作者進一步描寫說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為什么比作涼棚而不是別的。(結合當地地形氣候說明)
在干旱的沙漠,在四十多度的高溫天氣,進入這樣的“涼棚”,感覺怎樣?帶著這份涼爽舒服讀第二句。
4、鉆進葡萄架,更另你驚奇的是(出示架上葡萄圖)
這是什么季節獨有的景象。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自由讀。畫出表示顏色的詞。這么多顏色漂亮嗎?可以用一個什么詞形容,(五顏六色)如果這些顏色都泛著光,水靈靈的,那(就更漂亮了),用一個詞形容是(五光十色)。
瞧,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它們(美麗極了)。不同的顏色就是不同的品種,葡萄溝的葡萄有上百個品種。到了秋天,葡萄成熟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溝簡直就成了葡萄的世界,葡萄的王國,葡萄的博物館。帶著對葡萄的喜愛、贊美再讀句子。
出示“我會填”再填空讀。
閉眼睛邊背邊想象。
5、葡萄溝的葡萄真——真——真——這么誘人的`葡萄你想吃嗎?看,維吾爾族老鄉給你端上來了。(出示課文插圖)讀句子。
看,他們端上來的是最甜的葡萄。這種葡萄叫無核白,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豐富,素有“珍珠”美稱,是全世界含糖量最高的葡萄。
維吾爾族老鄉把最甜的葡萄摘下一串串讓你吃個夠,你想夸他們什么?(熱情好客)
6、葡萄溝真——葡萄溝的葡萄真——葡萄溝的老鄉真——讓我們把對他們的贊美美美地讀出來。閉眼睛回味一下(背誦)。
(三)第三段
1、這么多這么好的葡萄老鄉和游客吃不完怎么辦?讀第三段
2、邊看陰房圖片邊結合第二句文字理解陰房的構造。(邊讀邊看圖讓學生自己找到圖文結合點就理解了。)
3、讀第三句,理解“熱空氣”的作用。(體會葡萄溝人的聰明)
4、葡萄掛在透氣的陰房里,就像在天然的烘烤箱一樣,這樣生產出來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三、情感升華
游覽了一番葡萄溝,我們由衷的感到葡萄溝的葡萄真——葡萄溝的葡萄真——葡萄溝的葡萄干真——葡萄溝的老鄉真——葡萄溝真是個——葡萄溝真是個——
葡萄溝的葡萄出了名,葡萄溝的葡萄干出了名,葡萄溝這塊寶地也敞開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有機會我們一定去那里感受一下。
l 板書設計:
葡萄溝
葡萄五光十色
老鄉熱情好客
葡萄干色鮮味甜
真是個好地方
學情分析:
新疆對他們來說是既遙遠又陌生,同時又充滿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對教材中的許多地方充滿了好奇。因此要上好這堂課,就一定要在教學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種符合學生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學形式來切實解決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支撐,以求達到突出點、突破難點,培養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目標。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因此對于本教材,我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美讀、品讀,在讀中入情入境、披景悟情,讓學生感受到《葡萄溝》夏天和秋天的景色美麗,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二是通過自由朗讀、體驗性朗讀、教師引讀等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學習課文中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一大串葡萄:
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么水果呀?對,是葡萄。多么誘人的葡萄呀!都吃過葡萄吧,說說葡萄是什么味道的?
我國許多地方都出產這種水果,但是產量最多、吃起來最甜的,要數我國新疆出產的葡萄了,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參觀新疆出產葡萄的一個地方,是哪兒呢?
板書:葡萄溝
2. 齊讀課題。(指導音變:葡萄單讀時都是二聲,連讀時萄讀得輕一點,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從學生非常熟知、喜愛的葡萄入手,將新課的導入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儲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以讀為本,認知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學生讀課文,學生字。
2、思考:你覺得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板書:好地方)
[設計意圖: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自己讀文,自己識字,且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學生學得投入,學得有效。]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悟。
作者也說是個好地方。那葡萄溝究竟好在哪里?我們趕快去葡萄溝看一看。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選擇你體會最深或最喜歡的詞句,把它畫下來,在小組內交流,并試著讀出感情來。
學生小組內學習。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讓學生畫出最喜歡的語句讀,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給學生以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自讀自悟,對課文整體把握。]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課文才讀了兩遍,就已經弄懂了課文的大體意思,剛才,教師發現大部分同學都畫出了描寫葡萄的句子,看來大家對這部分內容很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到葡萄園里去玩一玩好不好?(好)
師描述: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在金秋九月,我們踏上了開往葡萄溝的旅游列車,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讓我們感到心曠神怡;一陣新疆音樂的響起,使我們仿佛聞到了葡萄的芬芳。
師:葡萄溝到了,快看看葡萄種在哪兒?(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什么是梯田?畫圖理解梯田。
師:趕快登上山坡,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這兒的葡萄長得怎么樣?
生: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師:課文是從枝葉和成熟的葡萄兩個方面來寫了葡萄。(板書:枝葉 葡萄)誰來讀一讀描寫葡萄枝葉的句子。從這個句子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枝葉很茂密)。
師:那么從課文中的哪些詞語中你能感受到葉子的茂密呢?(四面展開 一個個 涼棚)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向四面展開,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前邊后邊左邊右邊,只要它能伸到的地方,它都會毫無顧忌地長過去)。
師: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是什么?(涼棚)誰見過涼棚?像這樣的涼棚有多少個?(數不清)這樣一個個綠色的涼棚連在一起該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涼棚圖)
師:看了這些,你想說點什么?
學生談感受。
師:帶著你的這種感受讀讀吧!
生讀。
師:多美呀,在山坡的梯田上,一個個綠色的涼棚,構成了葡萄溝一道道亮麗的風景。誰還想再讀。
師:吐魯番有火州之稱,那里的天氣非常熱,溫度最高達到49攝氏度。在這種天氣里,鉆進這樣的涼棚底下,會有什么感覺?(涼爽 ……)
師: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讀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結合具體的詞句去體會“茂密”的意思,真正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并通過反復地讀,有感情地讀,讓學生深入品味感情語言所蘊涵的意境。]
師:一個個綠色的涼棚擋住了陽光,多舒服呀!快抬頭看,透過茂密的枝葉你發現了什么?
生讀相關句子。
聽了他的介紹,你覺得葡萄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聽出來的?(多,一大串一大串的)(美,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師:多美呀,這么美的句子,讀一遍是不夠的,再讀一遍,老師相信再讀時肯定會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簾,(板書:五光十色)
師:你是怎么理解五光十色的?(顏色很多)
師:讀讀這些顏色的詞(顏色多課文中顏色----拓展)是不是只有這些顏色呢?還可能會有哪些顏色?
學生說顏色。
師:這么多顏色,多美!(用粉筆在十色下畫橫線)僅僅是顏色多嗎?再讀讀這個詞,看還能發現什么?(色----光)
生:還很有光澤。
師:在光下劃▲,你是怎樣理解“光”的?
課件出示圖
師:綠的葉,五光十色的葡萄,相互映襯,不禁讓我們陶醉在這葡萄的海洋里。這么美的`句子,你們不想再讀讀嗎?
學生美讀,體會葡萄之美。(多角度,多層次讀:突出讀美、讀多、讀顏色多、贊美地美)。
學生讀句子。
[設計意圖:怎么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呢?依照教師的講,即逐段地作瑣碎的內容分析,還是讓學生多讀熟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聽懂和讀懂的意義是不大一樣的。我國古代著名的文論家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讓學生學后反復地讀,在多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逐步了解了五光十色的葡萄,感受到葡萄的美麗。]
師:同學們讀得真美,老師的眼前仿佛也出現了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連老師都忍不住想去摘下幾個嘗一嘗。你們猜一猜:老鄉們會讓我們吃嗎?
生:會。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讀句子: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師:多熱情的老鄉呀!同學們,我們就要離開葡萄園了,你們想不想再親眼看看那兒的葡萄?
生:想看。
師:真想看假想看?
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生想象
師:下面同學們就運用這種讀書方法再把這一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吧。
生讀。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皆知襄理我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學生忙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學生感情課文內容后及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能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徹。]
師:這么多的葡萄,人們除了在收獲的季節,盡情地吃之外,還想了什么好辦法來享用它?
生:制成葡萄干。
師:葡萄干是在哪制成的?這里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生交流。
讀晾房句子。聽了他的介紹,你們有什么疑問嗎?(晾房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課件播放葡萄干制作過程)
在這樣造型奇特的晾房里,制成了我們最愛吃的葡萄干。誰能說一說這里制作的葡萄干有什么特點?
這里生產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板書:葡萄干 色鮮味甜)
想看看嗎?試品嘗(學生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觀察、品嘗葡萄干,可以形象、生動地感受到葡萄溝的葡萄干的色鮮味甜粒大的特點。]
四、課堂總結,
今天大家到了葡萄溝,得到了新的收獲和體驗,希望你們能把今天去的好地方向你的朋友、家人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了解美麗的葡萄溝,了解我們美麗的祖國。
五、 課外拓展,激發情感。
孩子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請孩子們回家收集都有哪些有名的地方。
【課外拓展,學生知道了我國幅員遼闊,還有許多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板書:
盛產水果(說)
葡萄溝 景色美麗(夸) 真是個好地方
老鄉熱情好客(贊)
葡萄干色鮮味甜(嘆)
[設計意圖:直觀形象的板書更能吸引學生,更能激發學習的樂趣,更能進一步有效地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葡萄溝》教學反思:
本課重點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學習的,使學生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對葡萄溝產生喜愛之情。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學找找課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呢?并讓學生充分朗讀,感受“好地方”。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三個方面的內容:葡萄溝盛產水果;葡萄溝葡萄多,景色美麗;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
本文的教學中我著重抓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充分朗讀。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通過朗讀,感受葡萄溝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鄉之好客,從而體會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本課的遺憾之處是:文本解析的不夠透徹。在本堂課中,老師說的太多,以致學生留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時間少了一點,在以后教學中,要多留時間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展示熱情。
另外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重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力求問題設計的簡潔。讓課堂教學思路能夠更加清晰明了,問題設計更有層次性,和啟發性。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學習課文中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一大串葡萄:
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么水果呀?對,是葡萄。多么誘人的葡萄呀!都吃過葡萄吧,說說葡萄是什么味道的?
我國許多地方都出產這種水果,但是產量最多、吃起來最甜的,要數我國新疆出產的葡萄了,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參觀新疆出產葡萄的一個地方,是哪兒呢?
板書:葡萄溝
2. 齊讀課題。(指導音變:葡萄單讀時都是二聲,連讀時萄讀得輕一點,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從學生非常熟知、喜愛的葡萄入手,將新課的導入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儲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以讀為本,認知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學生讀課文,學生字。
2、思考:你覺得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板書:好地方)
〔設計意圖: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自己讀文,自己識字,且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學生學得投入,學得有效。〕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悟。
作者也說是個好地方。那葡萄溝究竟好在哪里?我們趕快去葡萄溝看一看。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選擇你體會最深或最喜歡的詞句,把它畫下來,在小組內交流,并試著讀出感情來。
學生小組內學習。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讓學生畫出最喜歡的語句讀,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給學生以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自讀自悟,對課文整體把握。〕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課文才讀了兩遍,就已經弄懂了課文的大體意思,剛才,教師發現大部分同學都畫出了描寫葡萄的句子,看來大家對這部分內容很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到葡萄園里去玩一玩好不好?(好)
師描述: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在金秋九月,我們踏上了開往葡萄溝的旅游列車,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讓我們感到心曠神怡;一陣新疆音樂的響起,使我們仿佛聞到了葡萄的芬芳。
師:葡萄溝到了,快看看葡萄種在哪兒?(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什么是梯田?畫圖理解梯田。
師:趕快登上山坡,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這兒的葡萄長得怎么樣?
生: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師:課文是從枝葉和成熟的葡萄兩個方面來寫了葡萄。(板書:枝葉 葡萄)誰來讀一讀描寫葡萄枝葉的句子。從這個句子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枝葉很茂密)。
師:那么從課文中的哪些詞語中你能感受到葉子的茂密呢?(四面展開 一個個 涼棚)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向四面展開,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前邊后邊左邊右邊,只要它能伸到的地方,它都會毫無顧忌地長過去)。
師: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是什么?(涼棚)誰見過涼棚?像這樣的涼棚有多少個?(數不清)這樣一個個綠色的涼棚連在一起該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涼棚圖)
師:看了這些,你想說點什么?
學生談感受。
師:帶著你的這種感受讀讀吧!
生讀。
師:多美呀,在山坡的梯田上,一個個綠色的涼棚,構成了葡萄溝一道道亮麗的風景。誰還想再讀。
師:吐魯番有火州之稱,那里的天氣非常熱,溫度最高達到49攝氏度。在這種天氣里,鉆進這樣的涼棚底下,會有什么感覺?(涼爽 ……)
師: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讀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結合具體的詞句去體會“茂密”的意思,真正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并通過反復地讀,有感情地讀,讓學生深入品味感情語言所蘊涵的意境。〕
師:一個個綠色的涼棚擋住了陽光,多舒服呀!快抬頭看,透過茂密的枝葉你發現了什么?
生讀相關句子。
聽了他的介紹,你覺得葡萄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聽出來的?(多,一大串一大串的)(美,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師:多美呀,這么美的句子,讀一遍是不夠的,再讀一遍,老師相信再讀時肯定會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簾,(板書:五光十色)
師:你是怎么理解五光十色的?(顏色很多)
師:讀讀這些顏色的詞(顏色多課文中顏色----拓展)是不是只有這些顏色呢?還可能會有哪些顏色?
學生說顏色。
師:這么多顏色,多美!(用粉筆在十色下畫橫線)僅僅是顏色多嗎?再讀讀這個詞,看還能發現什么?(色----光)
生:還很有光澤。
師:在光下劃▲,你是怎樣理解“光”的?
課件出示圖
師:綠的葉,五光十色的葡萄,相互映襯,不禁讓我們陶醉在這葡萄的海洋里。這么美的句子,你們不想再讀讀嗎?
學生美讀,體會葡萄之美。(多角度,多層次讀:突出讀美、讀多、讀顏色多、贊美地美)。
學生讀句子。
〔設計意圖:怎么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呢?依照教師的講,即逐段地作瑣碎的內容分析,還是讓學生多讀熟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聽懂和讀懂的意義是不大一樣的。我國古代著名的文論家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讓學生學后反復地讀,在多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逐步了解了五光十色的葡萄,感受到葡萄的美麗。〕
師:同學們讀得真美,老師的眼前仿佛也出現了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連老師都忍不住想去摘下幾個嘗一嘗。你們猜一猜:老鄉們會讓我們吃嗎?
生:會。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讀句子: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師:多熱情的老鄉呀!同學們,我們就要離開葡萄園了,你們想不想再親眼看看那兒的葡萄?
生:想看。
師:真想看假想看?
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生想象
師:下面同學們就運用這種讀書方法再把這一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吧。
生讀。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皆知襄理我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學生忙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學生感情課文內容后及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能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徹。〕
師:這么多的葡萄,人們除了在收獲的季節,盡情地吃之外,還想了什么好辦法來享用它?
生:制成葡萄干。
師:葡萄干是在哪制成的?這里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生交流。
讀晾房句子。聽了他的介紹,你們有什么疑問嗎?(晾房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課件播放葡萄干制作過程)
在這樣造型奇特的晾房里,制成了我們最愛吃的葡萄干。誰能說一說這里制作的葡萄干有什么特點?
這里生產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板書:葡萄干 色鮮味甜)
想看看嗎?試品嘗(學生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觀察、品嘗葡萄干,可以形象、生動地感受到葡萄溝的葡萄干的色鮮味甜粒大的特點。〕
四、課堂總結,
今天大家到了葡萄溝,得到了新的收獲和體驗,希望你們能把今天去的好地方向你的朋友、家人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了解美麗的葡萄溝,了解我們美麗的祖國。
五、 課外拓展,激發情感。
孩子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請孩子們回家收集都有哪些有名的地方。
【課外拓展,學生知道了我國幅員遼闊,還有許多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