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中國畫教案設計:動態國畫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想象、語言、動作等表現形式,感受動態國畫的趣味。 2.多通道參與感受、了解中國畫的基本元素。 3.萌發對中國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態國畫課件,國畫作品。 2.水墨動畫片《黑公雞》或《小蝌蚪找媽媽》。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動態國畫,感受畫面的趣味性,激發對國畫的興趣。 (1)分段欣賞部分動態課件:先欣賞靜態的圖,然后欣賞動態效果。 ①教師出示老虎圖:誰來了?它是什么顏色的?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我們也一起來學學這只大老虎。 ②教師出示魚蝦戲水圖:它們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蝦在水中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覺得它們的心情怎樣?水中除了有蝦,還會有什么?看看誰來了? ③教師出示老爺爺拉二胡圖:這是淮?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他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拉二胡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欣賞其他多幅動態國畫,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欣賞興趣。
2.了解中國畫的一些基本元素。 (l)觀看教師作畫,了解中國畫基本元素。 教師:你們知道老師畫的這些畫叫什么畫嗎?是怎么畫的呢? 教師:國畫是用毛筆蘸國畫顏料在宣紙上畫的。 (2)介紹動態國畫。 教師:剛才老師畫的國畫和你們看的國畫哪里不一樣?(會動的國畫是用電腦在紙質國畫的基礎上制作出來的)
3.集體欣賞水墨動畫片《黑公雞》或《小蝌蚪找媽媽》,結束活動。 教師:國畫不但可以做成動態國畫,還可以做成有趣的動畫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評析】 在收集國畫素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種用Flash制作的可以局部做簡單動作的國畫。這種動態國畫顛覆了以往國畫只能“靜態地看”、“體會”,不適合經驗相對缺乏的小班年齡段幼兒欣賞的僵局。相對于靜止的國畫畫面,動態國畫將國畫形式表現得更明顯,更利于小班幼兒理解,其本身的形式也易于激發孩子們的欣賞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