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6-3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天天樂幼兒園 黃蘋
要讓孩子們游戲!
小孩子可以說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要知多運動、多強健;多游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時多思想。所以,做教師、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動作和游戲。第一,做教師、做父母的應有良好的設備,是小孩子得著充分的游戲;第二,做父母、做教師的應有適宜的伴侶,使小孩子得著優美的影響。由此二者,小孩子的心境就常常快樂,身體就容易強健。
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其實,這一條原則依據了兒童喜歡競爭的心理。陳老先生說“教師可利用這種心理,去組織兒童比賽,以增加兒童的學習興趣,促進兒童的學習效率。但比賽必須避免勝利者驕傲、敗北者氣餒兩種弊病,防止不服從指揮,把競爭變成傾軋,把比賽變成妒嫉的惡果出現。
—陳鶴琴
眾所周知,跳繩是大班孩子都要學習的運動技能,堅持的練習是掌握跳繩技能的必須條件。然而在關注兒童運動的過程中,老師注意到跳繩這一項目成為了孩子們的一項負擔,其根本原因就是反復的練習是孩子不喜歡的。
于是,為了提高孩子跳繩的積極性,老師開始思索如何激發兒童興趣,增進學習的效率呢?這時陳鶴琴老先生的“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的教育原理激發起教師的靈感,一系列的跳繩比賽活動在班級里開展起來了。
和自己比一比吧!
老師和孩子們約定每兩周舉行一次“跳繩比賽”。果然,這一約定激勵起孩子每天都非常認真的練習跳繩。比賽之日,孩子們個個摩拳擦掌。他們都要比出“跳的最多、最好的冠軍”以及“進步最快的冠軍”。
這里,老師還鼓勵孩子們把每兩周的比賽結果記錄下來。孩子們做了一張“我是冠軍”的跳繩記錄海報把每一次比賽的成績都呈現出來。不僅如此,有的孩子還關注起每一次的比賽結果,他們積極地和前一次的成績作著比較,如果成績提高就用紅筆打上“↑”的記號,并且畫上“笑臉”“花朵”“☆”等表示成功高興的圖飾。反之會用“↓”的記號或“哭臉”、“烏云”、“×”等表示失敗不快樂——漸漸的,海報上有了每一次的勝利者的“冠軍肖像”。
六月,大多數孩子學會了跳繩,再加上天氣漸熱,孩子們對跳繩的興趣明顯下降。于是,老師將計就計決定引領孩子“和同伴比一比吧!”只是,與以往不同,教師將這場比賽的“策劃”、“準備”等工作都交給了孩子:
——共同制定各項比賽規則。
為了讓這次比賽在“隆重、熱烈”的氣氛中召開,老師聽取了孩子們的意見,決定要張貼一張比賽海報,以便讓幼兒園上上下下的老師們、小朋友們、還有家長們都知道。老師還聽取了孩子們的意見,大家決定了海報上內容,包括:比賽項目、比賽時間、比賽地點、運動員要求、比賽規則。
比賽的海報貼出后,報名參賽的孩子在體鍛中又恢復了原先的積極性。他們的舉動“刺激”了那些沒有報名的孩子,海報上自愿報名的人越來越多。孩子們憋足了勁反復練習,他們個個想要贏得勝利。
幾天后,比賽的項目也由原來單一的正跳增加到反跳,單腳跳,交叉跳4項,并允許有新的跳繩方法,這遠遠超過大班孩子規定的要求。
——共同做好比賽準備工作。
我們都知道要一個六歲的孩子來做好比賽的準備工作可不容易!孩子們通過反復的商量確定了比賽的時間和場地,并把天氣,場地安全等各種可能會干擾的因素都考慮了一遍。
為了確保比賽的公正性,孩子們規定比賽時一律使用幼兒園統一的繩子,他們還檢查了繩子的質量。幾個“特別能干”的孩子告訴大家,比賽的時候一定要穿運動鞋,女孩子不穿裙子,因為這些會影響比賽成績的。孩子們還分工邀請家長代表和客人老師觀看比賽負責落實比賽場地,與別班老師商量允許我們班延長使用軟場地時間(每班使用場地是用規定時間的)等等。
[NextPage]
——共同參與比賽勇奪第一。
比賽的日子終于到了。比賽正式開始,孩子們自由地尋找著比賽對手。
比賽遵照原先商定的法則,采用淘汰制,勝利的人可以參加第二輪的比賽,直到比出冠、亞、季軍。
第一個項目是正跳,全班28人,27的孩子參加,老師納悶怎么少了一個人?一問才知那個沒參加比賽的孩子覺得這個跳法太簡單了,對她沒有難度,她選擇了另兩項難度頗高的項目。
第二個項目是單腳跳,比賽的人數少了一半,但選手們一點也不含糊,所有的孩子表情嚴肅,就和真正的國際比賽一樣緊張。
第三個項目反跳決賽結束,得了冠軍的孩子一下子摔到在地上,原來剛才他是屏足了勁比賽,現在得了冠軍太激動了。
第四個項目是交叉跳,比賽選手只有兩位,桎涵PK欣煜。平日里,欣煜是桎涵的師傅,所以大家一直公認欣煜會贏,可誰知最后的冠軍居然是桎涵。桎涵說:“跳到后來,我覺得力氣也沒有了,但我屏住,我邊跳邊看欣煜,只要他不停我也不能停,最后我看到他停住了,我對自己說再堅持一秒,就又跳了一個,我就贏了”。
——共同分享比賽中的快樂
比賽結束了,所有的孩子都歡呼雀躍,簇擁著勝利者回到教室。
在教室里我們舉行了隆重的發獎儀式。
領獎臺是孩子們設計的,一個靠背椅加一個小椅子,冠軍、亞軍、季軍站在上面舉著獎品,那氣勢絕對不輸給真正的世界冠軍。
除了冠、亞、季軍有獎品外,每一個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有獎品,孩子們說:“今天是最快樂的一天!”,這份快樂在孩子們的各種記錄中都可以顯現:
蕓蕓說:“我喜歡和朋友一起練習本領,我們可以互相幫助。”這是事實,這兩個孩子在比賽后成了好朋友,她們共同練習雙人跳的過程中彼此幫助、彼此欣賞,形影不離。)
清清回家高高興興地告訴他的父母:“我本來以為自己不行的,沒想到得了季軍,我以后要再努力練習,爭取得冠軍!”
晨晨在她的繪畫日記里記錄了這樣的“話”:“我要象桎涵一樣,后學的本領一直練習也能得到冠軍”
昌昌說:“我沒贏,我也很開心的,我參加比賽了,我也很棒!”
遠遠說:“我長大了要做市長,假如碰到困難,我會象跳繩一樣多多練習,不怕累就一定會贏的!”
璐璐說:“就一個跳繩就可以有正跳,反跳,單腳跳,交叉跳那么多的項目,看來可以比賽的東西很多很多,我要多多練習,爭取多得冠軍!”
……
用一個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孩子學習練習跳繩的積極性,使原本枯燥的練習變得有意義,使整個過程由原先的教師督促變成孩子主動的練習……這遵循了陳鶴琴先生的“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的教學原則……
當孩子和自己比賽時,容易得到鼓舞,不容易灰心,并且明了自己的成績,獲得了一個“樂學”的過程。
當孩子與別人比賽時,他能找到差距,學習經驗,激發斗志。所以每一次孩子們都要比出“跳的最多最好的冠軍”以及“進步最快的冠軍”。孩子們不斷地總結經驗,他知道或許不能贏得別人獲得冠軍,但只要努力練習就一定能超越自己同樣能獲得勝利。而再一次的比賽讓孩子向新的目標進軍,向自己現有能力挑戰,戰勝同伴,更重要的是戰勝自己。
一場跳繩比賽讓老師和孩子都有了收獲。孩子的跳繩能力是同年齡孩子中最棒的,他們看到了勝利的成果,他們面對自己的成績非常的開心;而作為老師也深切的明白,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教孩子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激發起孩子自主學習的愿望,讓孩子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