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0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上海市南京東路幼兒園 葉琳
[案例實錄]:
幼兒園為弟弟朋友安裝了專用便池,新來的孩子們對它十分感興趣,我們小二班的弟弟朋友們也不例外,一到幼兒園就被這個不常用到的東西給吸引住了,特別是便池上控制水量的水龍頭,順時針轉就有水,逆時針一轉水就關了。孩子們只要一到上廁所的時間就爭先恐后的去摸摸轉轉那個有趣的水龍頭。
可是興頭一過,對水龍頭的熱情也就“降溫”了,只有小T每天還是不停的去轉動它,有時甚至就一直開著水龍頭眼睜睜的看著水嘩嘩地流,好幾次我都進行阻止,但是效果都不好,小T仍然轉著,水仍然流著。。。。。。于是有一天,等孩子們都上完廁所,我把小T叫到面前,悄悄地問他:“這個水龍頭好玩嘛?”
“好玩的!!”小T原本膽怯的小臉突然展開了燦爛的笑容,好像還在回味剛才玩的水龍頭。
“知道為什么要裝這個水龍頭嘛?”我用試探性的語言在他耳邊輕輕地問道。
“小好便后很臟的,用水把它沖走。”
“對阿,可是你一直轉,轉壞了,水流不出來,廁所就臟了!”
“我下次就轉一次,好嗎?”
接著,我在生活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為什么廁所沖水的道理,小T因為在前段日子對此事很感興趣,因此,在活動中表現很活躍。
[案例分析]:
小班幼兒剛入園,會對幼兒園中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而這個便池,也是引起孩子們興趣點之一。以往碰到類似的事,往往簡單批判匆匆了事。但在二期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的教育行為也發生了變化。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發的經驗價值,盡量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
在幼兒生活活動中,會發生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有時孩子的想法隱含著教育契機。因此,教師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對平時發生在身邊的小事要多個心眼,從孩子的角度多想想。玩水是孩子的天性,為什么小T一直玩不停,顯然是好奇心的驅使。如果我一開始用強制性的手段阻止了小T玩水龍頭,可能也阻止了他對事物探索的欲望。我覺得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保護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們一起交流,才能成為孩子可信賴的朋友。
這個故事以后,每次我們班上上完廁所,小T都會興沖沖的轉開水龍頭沖走污垢,然后又趕緊擰緊,有時看著他這樣的動作,我會忍不住笑起來。
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得到的教育結果不一樣,現在正值二期課改,幼兒有100種語言,那么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學會100種方法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