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南京東路幼兒園 王 微
[案例實錄]:
佳佳,小女孩,人長得挺討人喜歡。圓圓的臉,眼睛大大的,留著與櫻桃小丸子一樣的頭發。是家中第二個女兒。從來沒有上過幼兒園。
第一天,她是一個乖乖女。別的小朋友與爸爸、媽媽分手時會戀戀不舍,她大大方方地走進活動室,開開心心地玩耍。只是在上廁所時,有一個小細節,她剛走進盥洗室,就又低著頭走出來了,我對她說:“小朋友都在小便,你也去小便呀!”她只說:“我不想小便。”再也不說什么就走開了。以后每次上廁所,她總是逃避老師的視線,不讓老師發現她。
第二天開始,她就不愿意來園了。剛玩了一會就哭起來了。第三天,老遠就聽見她撕心裂肺的哭聲,怎么也不愿離開媽媽的懷抱。第四天,第五天都這樣。問她為什么哭?是不是不喜歡幼兒園?她說:不是。她喜歡幼兒園。再問她為什么?她就低頭不語了。而每一次,她都是在離開媽媽后,一會兒就好了。上廁所的事也因為她的逃避,沒能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以為她是新生不適應集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很快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周開始,孩子來園不哭也不鬧。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進了教室還會大聲地對我們說:老師我來了。
等她的情緒穩定后,隱藏的問題開始顯露出來,每次小朋友去小便,她的回答都是:“我不想小便。”次數多了我覺得很不正常,心想:是不是孩子小,又從未在這樣的廁所如廁,感到害怕呢?于是,我在孩子小便的時候,特意牽著她的手,想帶她進廁所小便,同時保護她。她扭捏著,輕輕地把我的手甩開,搖搖頭,不肯進去。問她,她不答,只是搖頭。我問:你真的不想小便嗎?她點點頭,并且馬上悄悄地躲開了。在以后的小便過程中我都特意地關注她,發現她來園后,可以大半天不上廁所。偶爾有一、二次也是在我詢問、帶領下,她才上廁所。
在與家長的溝通后,了解了真實情況:孩子確實很愛上幼兒園。以前,孩子的哭鬧是因為她不習慣幼兒園的廁所,覺得幼兒園的廁所有味、很臟,每天憋著尿,很難受。孩子的小便次數確實可以間隔很長一段時間,這是從嬰兒時就形成的。但在孩子長大過程中,不知怎么有了一個習慣,上廁所時便池一定是十分干凈,不能有人使用過的、也不能有一點點東西,即便是干凈的便池里有一張衛生紙,她都寧愿憋著,而不去使用。由于家庭條件優越,又是家中的二胎,爸爸、媽媽都依著她,姐姐也會讓著她,孩子的習慣在家庭適宜的環境下得以形成。
[案例分析]:
發生了這種情況,不禁讓我們有多多聯想。如今的家庭,各方面條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個人衛生習慣上,家長都特別重視,有不少家長提出過女孩子小便應使用手紙,我們也滿足了家長的要求。而像佳佳這樣的情況,是對我們幼兒園的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幼兒園,不僅應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提高質量,而且更應對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各環節多加關注。佳佳小朋友身上發生的事,并不能說她完全正確,但作為我們教育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以幼兒為本,以孩子的身體健康為重。尊重她的習慣。一方面我們應更好地做好衛生工作,另一方面,慢慢引導,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工作,讓媽媽在家中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小便要及時清除,小便留在身體中,人會生病的道理。同時,慢慢引導孩子會使用公共廁所。其次我們在孩子上廁所時,關心一下廁所的衛生情況。采取機動靈活的方法,可以讓她在別人還未使用前,讓她先使用;也可以等別人都使用后,沖一沖廁所,再讓她使用。現在,佳佳對小便已經不再有恐懼了,愿意與同伴一起入廁方便了。
今天的幼兒生活教育與現代生活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幼兒的生活習慣往往伴隨著現代家庭生活條件的影響而形成,幼兒個性化生活習慣和幼兒園共性的生活要求的互相適應也是幼兒生活教育探討的課題之一,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