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實施策略PPT課件這個PPT共3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什么是音樂,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價值,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選擇,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目標制定,音樂教學活動的課型與組織實施等,歡迎點擊下載。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實施策略
一、什么是音樂
音樂是反應社會生活,但又不是對社會生活的直接描繪,而是音樂家把自己從現實生活中得到的個體看法,態度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自己的意識組織起來的具體音樂形式表現出來的結果,音樂是一種社會審美的主觀反應,音樂是抽象的。
1、音樂來源于生活,生活經驗是幼兒學習音樂,走進音樂的前提條件。
2、音樂是抽象的,它高于生活,是社會審美的主觀反應。
3、音樂是通過情感打動人的,音樂長于抒情。
4、音樂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與表現方式。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價值:
通過音樂教育讓幼兒喜歡音樂,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和音樂的興趣。
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并能創造性的表達表現,即審美與創美 。
2、幼兒園音樂教育就是要通過音樂活動提高幼兒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趣。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選擇
1、根據音樂領域的課程來選擇所教的內容;
2、根據本班的幼兒年齡特點來選擇所教的內容;
3、根據音樂作品特點來選擇所教的內容
例:歌唱活動:音域在1 — 5,有切分音或弱起,休止,三拍子
音樂欣賞:AB結構,ABA結構,ABC結構或回旋曲
四、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目標制定:
目標制定要符合三維要求:情感、知識、技能
例:大班音樂欣賞《龜兔賽跑》。
1、通過欣賞樂曲《龜兔賽跑》,激發幼兒對樂曲的喜愛。
2、通過欣賞樂曲《龜兔賽跑》,感受、理解音樂的段落結構特點;
3、嘗試用身體動作創造性的表現樂曲;
例:大班歌唱活動《我和奶奶去買菜》
我和奶奶去買菜.mp3
今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買菜,
雞蛋圓溜溜呀,青菜綠油油呀,母雞咯咯叫呀,魚兒水里游呀,
蘿卜.黃瓜.西紅柿,
蠶豆.毛豆.小豌豆,
哎呀呀,哎呀呀,裝也裝不下;哎呀呀,哎呀呀,裝也裝不下,嗨!
大班歌唱活動《我和奶奶去買菜》
活動目標:
1、感受并表現勞動時的心情,萌發對說唱歌曲的興趣,體驗方言演唱帶來的樂趣。
(念白:蘿卜、白菜、西紅柿、土豆、黃豆、小豌豆)
2、熟悉歌曲旋律,了解說唱歌曲的特點。
3、能清楚有節奏的念白,會看圖譜演唱歌曲。
五、音樂教學活動的課型與組織實施
音樂教學活動課型:
歌唱活動、律動活動、音樂欣賞活動、打擊樂演奏活動、音樂游戲活動
(一)歌 唱 活 動
課型結構:開始部分 — 新授部分 — 結束部分
新授環節流程:
故事、情境導入 — 教師范唱 — 提煉歌詞 — 幼兒跟唱 — 解決難點 — 多形式鞏固演唱。
歌唱活動組織實施中的注意點:
1、新授歌曲時,老師范唱可清唱,便于幼兒聽清歌詞。
2、老師范唱時,要有感情的范唱,表情要夸張,并輔以動作,這樣可以幫助幼兒記住歌詞并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
3、幼兒學唱歌曲時必須鋼琴伴奏,可以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的旋律;
4、提煉歌詞時,要根據歌曲的旋律有節奏地念,便于幼兒快速掌握歌曲。
提煉歌詞時,要根據歌曲的旋律有節奏地念
《我是一個小鼓手》
我是一個小鼓手,小呀小鼓手
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太陽聽了微微笑,花兒聽了點點頭,
小鳥聽了跳起舞,小朋友聽了多高興。
誒………………………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
歌唱活動組織實施中的注意點:
5、練習時演唱形式要多樣。
6、及時糾正幼兒大聲喊叫的不良演唱習慣。
7、利用直觀方法進行教學,如圖譜、木偶、故事等。
這段圖譜形象直觀的告訴孩子們先唱什么,后唱什么,一共有幾句。三個點表示三個字。它的優點是,直觀形象,方便教學,既便于孩子理解音樂,又便于孩子學會創編。
(二)律動活動
律動是人在音樂的感染下,身體隨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再現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動態。
律動與舞蹈的區別是舞蹈突出的是形象,音樂只是作為一種背景。而律動突出的是音樂,是通過動作來表現音樂。
律動音樂簡短,有角色的音樂,音樂變化明顯,易于掌握。
律動動作簡單、重復。
律動活動流程:
欣賞熟悉音樂——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表現——教師幫助提煉動作——小結動作組合,編排規律————完整表演作品——幼兒分組嘗試創編(大班) 。
組織實施中的注意點:
1、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時,教師要幫助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提升到藝術高度。
2、要通過小結幫助幼兒掌握韻律動作組合與創編的規律并鼓勵幼兒創編。
3、利用圖譜、故事進行教學。
律動《豬八戒吃西瓜》
豬八戒吃西瓜律動.MTS
嘗豆豆.MTS
(三)打 擊 樂 活 動
打擊樂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的一種,同時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音樂活動之一。打擊樂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控制能力,集體意識及多方面的協調能力。
打擊樂突出的是音樂的節奏特點、樂器的特點以及樂器與音樂之間的聯系。
打擊樂活動流程:
讓幼兒熟悉樂曲,了解樂曲的特點以及節奏型——用手練習拍節奏——練習用樂器敲擊節奏——老師用鋼琴伴奏讓幼兒敲擊節奏(這樣便于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聽音樂進行打擊樂伴奏。
組織實施中的注意點:
1、要選擇合適的樂曲。
打擊樂是利用樂器來進行音樂活動的,通過各種樂器給音樂配伴奏使樂曲更動聽、更優美。
幼兒通過樂器敲擊來表達和表現音樂,進而感受和理解音樂。
剛開始練習打擊樂時最好選擇節奏鮮明的樂曲,音樂節奏特點明顯的樂曲容易敲擊效果。如進行曲,這樣便于幼兒掌握節奏特點,待有一定積淀以后,再選擇一些節奏較復雜的樂曲。
中、小班可以以2/4、3/4拍樂曲為主,大班可以選擇 4/4 拍。
如《郊游》這首樂曲很適合中、小班幼兒作為打擊樂的樂曲,這是一首 2/4 的樂曲,節奏特點非常明顯,前八小節與后八小節旋律完全相同,中間八小節有所變化,在配器時可以根據樂曲中間八小節是高潮的特點多選用一些樂器,同時節奏可與前后有所不同,前后兩段可以節奏相同,這樣既便于幼兒掌握,同時也會使敲擊出的效果,悅耳、動聽。
另外,許多民族風格的樂曲,節奏都比較明顯,易于幼兒理解把握,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情。
同時,還可以結合孩子們所喜愛的樂曲,從中選擇適合打擊配樂的樂曲,關注幼兒的興趣,更能引發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打擊樂的積極性。
2、要認真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
老師在組織打擊樂活動之前要熟悉樂曲并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比如,選取的音樂作品有什么風格特點,是進行曲,抒情曲,還是圓舞曲,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幾拍的,因為拍子不同,節奏不同節奏特點會有所不同,2/4拍的節奏特點是強弱,3/4拍節奏特點是強弱弱,4/4拍節奏特點是強 弱 次強 弱。在此基礎上確定音樂作品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3、根據音樂作品的特點合理配器。
不同樂器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適合不同的音樂作品。
打擊樂通常分為三種:金屬樂器、木制樂器、散響樂器。
金屬樂器:如撞鐘,三角鐵等,屬于高音樂器,聲音高亢、明亮;
木制樂器:雙響筒、木魚、響板、單響筒等屬于中音樂器,聲音清脆;
散響樂器:鈴鼓、串鈴、手鈴、響鈴、特點音量小,聲音散,可持續長音。
打擊樂器沒有固定的配器模式,由于它是聽覺藝術,其配器原則以好聽為前提,由老師根據音樂本身的性質以及個人愛好來確定。
一般來說,節奏歡快的使用串鈴敲擊;
抒情的樂曲則適合使用撞鐘和三角鐵。撞鐘適合敲擊強拍,三角鐵適合敲擊弱拍,撞鐘的延音比較長且聲音高亢,三角鐵的延音較短且聲音較低,這樣可以相互呼應,聽覺效果會比較好。
節奏明顯的十六分音符,等適合用雙響筒,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則適合用響板。
所有的樂器的多少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來及樂曲的需求來確定,而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據音樂的性質充分發揮出各種樂器的特色才會使打擊樂好聽。
4、巧妙引導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
由于打擊樂的特殊性,持樂器的方法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打擊樂的效果,可是在實際工作中這個問題卻容易被老師所忽略,樂器不同,所持的方法不同,如果持樂器的方法不對,敲擊出的聲音會很不好聽甚至有可能是噪音。只有正確的持樂器方法,正確的敲擊方法才能表現出來。
雙響筒是純五度的關系,即1 – 5 由低到高,所以在進行打擊樂之前,老師最好事先敲擊一下,在低音出作上標記,這樣幼兒能夠統一先敲低音再敲高音,不然有高音有低音,敲擊出來會很混亂,沒有樂感。
沙錘是需要抖動手腕的,把雙手放在胸部靠下或是在身體兩側,這樣抖動出來的聲音集中,不能使勁甩,越使勁甩聲音反而會越小。
三角鐵左手提在繩上,不能用手抓捏,這樣敲擊出的聲音才會有顫音。
鈴鼓要用左手拿鼓,右手的手指敲擊鼓面,而不是用整個巴掌敲打,這樣出來的聲音柔和,清脆且好聽。
在組織打擊樂中,樂器位置的安排也很重要,一般來講金屬樂器在一起,木制樂器在一起,散響樂器在一起。由于同一種樂器在一起敲擊的節奏相同,這樣聲音也會集中,便于指揮。
打擊樂的隊形是金屬樂器在左邊,木制樂器在右邊,散響樂器在中間,鑼,大鼓,镲在后邊。
5、要讓幼兒學會看指揮。
打擊樂是需要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由于每個幼兒持有的樂器不同,不是所有的樂器同時敲擊一種節奏,為了達到協調、好聽,幼兒要學會看指揮,這也是打擊樂獨有的特色。
6、剛接觸節奏型時要借用具體形象的節奏圖譜讓幼兒理解音樂的長短
小紅帽.mp3
讓我們不斷提升自身音樂素養,用蘊含真、善、美的音樂來滋養孩子們的靈魂,讓孩子們成為愛音樂、懂音樂、有情趣、生動豐富全面發展的人。
再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