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概述PPT課件這個PPT共4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社會性發展概述,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特點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社會
教育活動概述
案 例
(1)一位年輕的媽媽聽到她2個月大的寶寶哼哼著哭了,就判斷是寶寶小便了,需要換尿布。于是打開包住寶寶屁股的尿布,剛剛提起寶寶的小腿,寶寶正好尿了出來,差一點尿到媽媽的臉上,媽媽覺得很好笑。寶寶是有意想讓媽媽發笑嗎?
案 例
(2)在寶寶五個月前,父母抱著她到室外,如果鄰居中誰想抱一抱,寶寶都愿意,而且別人逗她,她也很高興。可是五六個月后,她更多地只要父母抱,拒絕鄰居抱她。寶寶的情緒發展出現了倒退嗎?
分析
每個人出生時都帶有明顯的自然屬性,寶寶出生后餓了就哭,小便不分時間、地點、場合等,都是出于本能進行的生命活動過程,其行為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民族文化特點及社會規則約束,完全是他的自然屬性的展現。隨著他的生長發育,兒童在受到成人悉心呵護照料的同時,也與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因素,特別是直接照顧他的成人發生互動。在此過程中,兒童感受到安全、照顧、關注,同時也逐漸感受到約束、限制,學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學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情感和需求,學會與人交往……兒童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逐漸社會化,形成個人的社會性。
<一>幼兒社會性發展概述
一、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含義
(1)社會性
所謂社會性,就是幼兒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對人、對己、對社會(包括其中的事物)的認識、情感態度、行為等方面的特征。
2)社會性發展的含義
幼兒社會化的過程,又稱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過程,就是幼兒逐漸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幼兒逐漸發展起在社會中獨立生存、成長和發展的能力,成為一定社會條件下、符合社會要求的社會的人。兒童的社會性發展過程,就是幼兒作為生物的人逐漸成為一定社會人的過程,也是其生命的價值逐漸實現的過程。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指幼兒在其生物特性基礎上,與社會生活環境相互作用,掌握社會規范,形成社會技能,學習社會角色,獲得社會性需要、態度、價值,發展社會行為,在社會化過程中由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時所形成的心理特征。
二、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因素
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個體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以其個體生物因素為基礎,不斷與各種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生物因素為其發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質基礎,環境因素構成其發展的必要條件。
(1)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個體因素
1)遺傳素質
2)先天因素
3)生理成熟
4)幼兒個人的行為特征
1)遺傳因素
遺傳為個體發展提供必需的生理基礎,不僅表現在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方面,還深刻地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水平、速度和特點。例如,以神經活動類型特點劃分的不同氣質類型就是由遺傳決定的。因此,不可能要求一個抑郁質為主要氣質類型的幼兒能夠在各種活動中都積極主動地展示自我,雖然教育者要通過各種影響培養他活潑開朗的性格,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更適應獨自安靜的活動方式,因為目前還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遺傳基因,更何況正是因為人們表現的不同差異,這個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
2)先天因素
這里的先天因素是指胎兒在母體內受到各種來自母親的影響(藥物、母親的情緒變化、營養條件、工作環境等)而造成發育過程中的不同變化。孤獨癥幼兒的最主要表現就是不能與周圍人和環境進行正常交往,有些科學家指出,造成幼兒孤獨癥的重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了對胎兒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受到先天不良因素的嚴重阻礙。
(2)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環境因素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方面間接影響幼兒社會化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一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風俗文化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社會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其社會性因此帶有地理因素、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深深印記。例如,我國很多少數民族的人們能歌善舞,大膽活潑;而中原地區的漢族人就更為含蓄一些;南方人多精明、細膩,北方人多淳樸、豪爽,這與其生活環境中的地理、氣候不無關系,生活在其中的幼兒也因此形成帶有一定地域特征的社會行為特征、交往態度和方式等。
2)人際環境
人際環境是幼兒社會認知水平、社會情感態度和社會行為塑造的根本動因。對幼兒來說,其人際環境主要來自照顧他的成人(這里主要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和幼兒園里的老師)和他周圍的伙伴。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母親的態度、情感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作用是關鍵性的。
而在一般家庭中,父親往往是外部世界的代表,父親對孩子的態度和行為表現,能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性別認知,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親與孩子的交往活動,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和智力發展來說,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二、情緒情感
情緒情感是因個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反映,情緒是這種反映的具體形式和直接體驗,情緒可以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當個人的需要得以滿足時,會產生高興、快樂等積極情緒;當個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會產生憤怒、恐懼等消極情緒。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可知,人在社會生活中能因各種需要的滿足與否產生豐富多彩的情緒體驗。多種情緒情感的產生與人的社會需要密切相關,情緒情感也是人的社會行為的動因,并影響社會行為的結果,因此,我們把它作為幼兒社會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
3、逐漸能夠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幼兒期,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開始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但是控制并調整自己情緒的能力一般要到大班階段才開始展現并發揮作用。
美國和新西蘭曾分別對本國數千名4-6歲的幼兒進行追蹤研究調查,結果發現:
幼兒期個性發展較好的幼兒,絕大多數成年后事業有成,家庭比較幸福;個性消極或個性品質較差的幼兒成年后多數生活不太如意。著名美國和新西蘭曾分別對本國數千名4-6歲的幼兒進行追蹤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幼兒期個性發展較好的幼兒,絕大多數成年后事業有成,家庭比較幸福;個性消極或個性品質較差的幼兒成年后多數生活不太如意。著名的“果汁軟糖實驗”更充分證實了幼兒期幼兒的個性品質在個體成年后直接表現在他的事業和生活態度中。
三、幼兒親社會性行為和攻擊性行為發展特點
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是道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
道德發展是指作為一種個體現象的個人道德品質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它是社會的道德行為準則在個體身上的反映,也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概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