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指導PPT課件這個PPT共7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語言發展、情緒發展、個性及社會性發展。3~6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指導
本章主要內容:
1. 3 ~6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指導原則和目標
2. 3~6歲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特點
3. 促進3~6歲幼兒認知、語言、情緒、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教養指導
第一節 3 ~6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指導原則和目標
一、總體指導原則
1.尊重與理解原則
2. 整體性發展原則
3. 差異性原則
4.活動性原則
5.滲透性原則
6.多樣性原則
7.鼓勵性原則
8.家園合作協調原則
二、心理健康促進總體教養要點
為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學前幼兒心理健康的總體教養要點如下:
1. 發展與年齡相適應的能力而不是進行拔苗助長的訓練;
2. 注重發展創造性思維而不是機械地學習;
3. 積極發展與外界的交往、同伴關系、社會適應能力;
4. 重視為個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并積極地培養;
5. 培養獨立意識、自我調控能力;
6. 發展良好的自我感覺,保持比較愉快的情緒;
7. 重視培養道德;
8. 學習正確地識別身份
三、給家長的一些具體建議
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表達:對寶寶說完整的句子,詞匯豐富,復述故事、唱兒歌。
教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份:全名、性別;
知道父母名字,知道家庭地址、家庭電話號碼;
告訴孩子大致知道周圍哪兒比較安全、哪兒有危險;
積極地與孩子做互動性游戲,并帶孩子與外界互動;
鼓勵孩子能獨立做些事,并幫助別人做事情,如:
鼓勵孩子堅持做事情:如堅持搭積木直至完成;
鼓勵寶寶與其他孩子友好地玩,愿意將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
用故事和實例告訴孩子別人的感受;會安慰別人;
知道權威、建立威信,如在家里聽從家長、在幼兒園能服從老師;
見人愿意打招呼,有禮貌;
容易開口講話,能進行日常性對話(聊天);
能自我調節控制,不亂發脾氣;
教給識別情緒和理解常見感受,并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心情;
會自我安慰緩解煩惱和害怕:如說安慰自己的話,抱著玩具使自己平靜;
教給寶寶自我安慰和安慰別人的方法;
開始關心家庭以外的成人和兒童;
玩按規則或步驟做的游戲,如:按規則和步驟下棋;
學習行為規范和遵守秩序,給寶寶做榜樣:有禮貌、尊重別人、遵守公共秩序;
支持嘗試、不怕失敗,說鼓勵嘗試的言語:如“我試試”、“再做一遍”等。
一、3~4歲嬰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概述
(一)認知發展
(二)語言發展
(三)情緒發展
(四)個性及社會性發展
(一)認知發展
1.感知覺的發展
2.注意的發展
3.記憶的發展
4.思維的發展
5.想象的發展
(二)語言發展
3~4歲幼兒已經獲得了一些基本的語音,但不能正確地發出全部語音,還不能辨別差別較小的音,不善于協調使用發音方法,存在發音不清楚的情況。
3歲幼兒的詞匯量已基本達1000左右,名、動詞占大多數。
3~4歲幼兒能用詞組成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句子經常不完整,常出現沒有主語的病句或顛倒的情況。
幼兒的自言自語中的游戲言語在3-4歲時出現,幼兒一邊玩一邊將正在進行的活動內容自言自語地講出來。
(三)情緒發展
3~4歲幼兒的情緒經常表露于外,很少掩飾,不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情緒不穩定,意識性或有意性很低,容易沖動,同時非常容易受周圍人的感染和影響,情緒表現具有很強的外露性、沖動性和易感性。
3~4歲幼兒情緒逐漸具備了最初的認識他人情緒情感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但他們經常把自己的感受、體驗,投射到他人,有很強的自我中心性。
3~4歲幼兒的高級情感開始萌發
(四)個性及社會性發展
3歲幼兒“自我中心”的特點突出,看待事物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愿意分享。逐漸開始能自覺地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以達到某種目的或適應環境的需要。
3~4歲幼兒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同時違拗行為也非常強烈,被稱為“第一反抗期”。
一般幼兒在3-4歲的年齡達到性別穩定性
3~4歲幼兒同伴交往的機會增多,開始出現了對伙伴的關心、幫助行為,在需要的時候會給別人簡單的幫助,如擁抱、安慰、鼓勵,但并不明白友誼的含意并且持續時間較短。
二、促進認知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和策略
1.游戲中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
2.鼓勵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3.鼓勵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和動作進行探究
4.結合具體情景和實際事物幫助幼兒建立聯系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幼兒愛拆東西怎么辦?
2.如何看待幼兒的“謊言”?
3.適合3~4歲的幼兒的玩具有哪些?
(三)教養具體方案
1.發展聽覺分辨力,培養注意力
游戲名稱:辨別聲音
2.認識顏色,培養觀察力
游戲名稱:什么顏色
3.認識圖形,發展操作能力
活動名稱:圓貼貼
三、促進語言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和策略
1.創設語言環境,為幼兒提供說話機會
2.幫助擴大眼界,增加幼兒的詞匯儲備
3.學會正確發音,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4.注重成人語言規范的榜樣作用。
5. 分享式閱讀培養閱讀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如何為3~4歲幼兒選擇書籍?
(三)教養具體方案
1.學習用量詞組詞和即興說話
游戲名稱: 咕嚕
2. 練習運用形容詞和方位詞
游戲名稱:捉迷藏
3.學習兒歌,豐富詞匯
小班語言:兒歌《手指頭變魔術》
四、促進情緒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和策略
1.理解和接納幼兒的情緒
2.幫助幼兒了解情緒,鼓勵其恰當表達
3.設立行為規范,幫助幼兒學會控制情緒。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幼兒入園哭鬧怎么辦?
2.幼兒愛發脾氣怎么辦?
3.幼兒怕黑怎么辦?
(三)教養具體方案
1.正確認知自己的情緒,學習用語言表達情緒感受
游戲名稱:表情娃娃
2.了解負面情緒,學會戰勝害怕
活動名稱:我好害怕
五、促進社會性與個性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和策略
1.提供機會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2.創設環境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3.加強教育指導促進自我調控
4.正確認識自我學習自我評價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如何應對幼兒的“第一反抗期”?
2.如何對幼兒進行性教育?
(三)教養具體方案
1.練習簡單社交禮儀,增加社會交往意識
游戲名稱:找朋友
2.學會分享,培養親社會行為
活動名稱:一起來分享
第三節 促進4~5歲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指導方案
一、4~5歲嬰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概述
(一)認知發展
(二)語言發展
(三)情緒發展
(四)個性及社會性發展
(一)認知發展特點
1、感知覺的發展
視覺發展方面:幼兒在4歲開始,開始認識一些混合色,能夠將顏色與其名稱聯系起來。
知覺發展方面,4歲幼兒具備準確掌握前后的方位的能力
同時4歲幼兒開始發展起時間概念,但需要借助與直接反映時間流程的媒介物才能認識它,如早晨起床、晚上睡覺。
2、注意的發展
4~5歲的幼兒仍以無意注意為主,
開始注意到事物不明顯的特征、事物間的關系
集中注意的時間可達到 10 分鐘左右,最多能集中注意15分鐘
3、記憶的發展
4~5歲幼兒開始發展有意記憶
開始用如復述、聯想、組織等幫助記憶的方法
開始能夠進行間接識記,即利用中介物幫助識記
4、思維的發展
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是4-5歲幼兒所特有的,即依靠事物的形象或表象,思維主要直接受所知覺的事物的顯著特征所左右
如他們會認為染著白色頭發的人一定是老年人;對造型酷似香蕉的物體,認為一定是香蕉可以食用等
“自我中心”
這時期兒童思維的另一特征是“自我中心”,即看待事物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5、想象的發展
4~5歲幼兒的想象仍以無意想象為主,但開始出現有意成分,表現在行動之前能夠說出想做什么,行動能夠按目的和計劃進行。
(二)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音——發展成熟
開始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待發音
喜歡糾正、評價別人的發音,并且特別專注自己的發音
2、語法結構——開始掌握復合句
4~5歲幼兒在使用簡單語句的基礎上,語言逐漸連貫起來,復雜句的數量有所提高。
并列復句為多數(也……也……也……)、(又……又……又……)
條件復句(如果……就……)、(只有……才……)有所掌握運用
3、語義——詞義逐漸確切
4歲左右是詞匯量飛躍發展時期。
在幼兒掌握的詞匯中,有主動詞匯(既能理解又能正確使用的詞匯),也有被動詞匯(對詞義不理解,或雖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確使用的詞匯)
4、表達——交流能力發展
隨著幼兒交往范圍的擴大,4~5歲幼兒能夠主動、獨立、大膽地講述故事和各種事情,但其表述仍具有情景性。
4~5歲是幼兒內部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在游戲中在遇到困難和疑惑,時常出現自言自語。
(三)情緒發展的特點
1、情緒表現趨于主動性、穩定性、內隱性
(1)主動性。
在幼兒園集體活動及生活規范的約束下,4~5歲幼兒逐漸學會控制情緒沖動。
(2)穩定性。
幼兒開始在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漸減少。
(3)內隱性。
4~5歲幼兒逐漸能他們能用口頭語言、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達內心豐富的情緒情感,漸發展起自我控制能力,從而調節自己的情緒及其外部表現。
2、情緒理解發展進入關鍵期
(1)共情能力迅速發展。
(2)情緒理解依存于社會知識。
(3)理解信念和情緒的關系。
(4)情緒理解具有單中心性。
3、情緒調控多采用建構性策略
(1)替代活動。
(2)口語表達。
(3)自我安慰。
4、道德感和義務感進一步發展
從幼兒的告狀行為中充分體現出來。
4歲左右,在成人的教育下,幼兒開始由是否完成某個義務而感到愉快、滿意或不安、不高興的情感,開始出現和形成義務感。
(四)個性及社會性發展的特點
1、在個性傾向性方面,4 ~ 5歲幼兒繼續保持以自我為中心
2、自我概念發展方面,4歲左右的兒童已經建立起有意義的自尊感,例如評價“我是個好(壞)孩子”時便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感受。
3、自我調控方面,4~5歲后,幼兒逐漸自己能采用一些方法以能使自己等待
4、性別意識方面,幼兒在4 ~ 5歲時才能比較準確地理解性別的概念。
5、在游戲中開始逐漸結成同齡人的伙伴關系
二、促進認知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發現事物的異同
2、培養幼兒的記憶力
需要特別關注處
(1)如何對待孩子的怪問題?
成人千萬不能指責或回避
①對孩子的問題表現出興趣。
②和孩子一起尋求答案。
③妥善處理難回答的問題。
(2)適合4 ~ 5歲幼兒的玩具有哪些?
①發展小肌肉系統,完善各種動作的協調性、準確性和靈活性的玩具。
②能夠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培養各種技巧、發展幼兒智力的玩具
③激發幼兒數學興趣和科學愛好的玩具
④培養興趣、陶冶性情、發展審美能力的玩具
(二)教養具體方案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并能運用多種方法嘗試探索事物的特征。
活動名稱:“熱水與冷水的秘密”
2、認識生活中常見事物的顏色,初步總結常見事物的特征。
親子游戲:“我在想”
三、促進語言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
1、注重早期閱讀的指導
2、在游戲與閱讀中開展書面語言的教育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4 ~ 5歲的孩子自言自語正常嗎?
4 ~ 5歲的幼兒經常會進行自言自語,屬于正常現象。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幼兒期語言正處在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過渡的階段,而自言自語正是這個階段的一種過渡形式。
2、如何看待4 ~ 5歲的孩子學外語?
很多家長會讓幼兒學習外語,對于幼兒學習外語,需要正確看待。
幼兒第二語言的學習應是建立在第一語言良好發展的基礎上。若第一語言發展不良則第二語言的學習無從談起,過早學習第二語言甚至會妨礙對第一語言的掌握。
(三)教養具體方案
1、感受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大膽將愛表達出來。
活動名稱:繪本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
2、親子閱讀欣賞繪本《彩虹色的花》,親子共同表演故事內容。
活動名稱:繪本閱讀《彩虹色的花》
四、促進情緒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
1、注重不良情緒的疏導
2、有意識的培養幼兒共情能力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如何對待幼兒的嫉妒心?
(1)建立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容讓的環境氣氛,這是預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礎。
(2)適時適當的評價孩子,表揚得當,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3)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把孩子好勝心引向積極的方向。
(4)幫助孩子提高能力。
2、如何對待“人來瘋”的孩子?
“人來瘋”的孩子平時表現正常,但是有客人來時則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表現得異常興奮而且不聽勸告。
(1)擴大孩子與外界的接觸,改變他們與陌生人的交往方式。
(2)給孩子適當的表現機會。對于表現欲較強的孩子,客人來后,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讓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節目,或者讓幼兒幫忙拿水果等。
(3)給予幼兒一定的暗示。客人來后,可以向客人介紹一下孩子的一些情況,稍加夸獎與鼓勵。
(4)根據幼兒的表現進行一定的獎懲。
(三)教養具體方案
1、認識自己的情緒,能夠保持良好的情緒。
活動名稱:“認識我們的情緒”
2、幫助幼兒掌握生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了解經常生氣會影響人的健康,培養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
活動名稱:“生氣湯”
五、促進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和策略
1、重視提升幼兒的自尊
2、重視發展幼兒的自我認同和性別認同
3、重視游戲,積極進行同伴合作性游戲
(二)教養具體方案
1、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樂意與同伴分享的情感與能力。
活動名稱:“認識新朋友”
2、克服幼兒自我中心傾向。
活動名稱:“不打擾”
第四節 促進5~6歲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指導方案
一、5~6歲嬰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概述
(一)認知發展
(二)語言發展
(三)情緒發展
(四)個性及社會性發展
(一)認知發展的特點
1、感知覺的發展
2、注意的發展
3、記憶的發展
4、思維的發展
5、想象的發展
(二)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音的主動意識加強,法結構更為嚴謹
2、抽象意義詞匯增加,表達更加順暢流利。
(三)情緒發展的特點
1、情緒表達社會性增強,表達手段多樣。
2、情緒理解逐漸成熟,調節情緒方面更傾向于采用回避策略
3、道德感進一步豐富、分化,義務感進一步擴展
(四)個性及社會性發展的特點
1、個性出具雛形,能獨立進行自我評價
2、性別意識逐漸穩定
3、合作意識逐漸增強
二、促進認知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
1、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幼兒的思維力
2、開展多種形式活動,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是否需要提前學習小學課程?
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可能會適得其反。孩子讀一年級前就學習了這一年的文化知識,容易形成驕傲自滿的心理誤區,上課的時候就會不專心聽課,一旦知識儲備用完了,以后的課程很難跟上。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比提前學一些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
2、適合5 ~ 6歲幼兒的玩具有哪些?
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功能的玩具:(1)運動型玩具:鍛煉體能,如:球類、跳繩、小自行車、沙包等。(2)技巧型玩具:鍛煉小肌肉群及機體協調能力,如:釣魚玩具、畫板和畫筆、投球、套圈等;(3)智力型玩具:利于鍛煉思維和動手能力,如:拼圖板、插塑積木
(三)教養具體方案
1、感知數量的守恒概念。
活動名稱:“變多了嗎?”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名稱:“水媽媽要運水”
三、促進語言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
1、積極創設閱讀的環境
2、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3、注重圖文并茂的閱讀方法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5 ~ 6歲的孩子需要學拼音嗎?
學前兒童較學齡兒童更難理解和學會拼音,學習拼音是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而在學前花時間和精力提前學習拼音無形中擠占了幼兒進行其他活動的時間,尤其是游戲和運動的時間,得不償失。
2、如何為5 ~ 6歲幼兒選擇書籍?
(1)以情節畫面為主,并配有適當的文字。
(2)圖書內容豐富,并考慮為入學做準備。
(3)根據幼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
(三)教養具體方案
1、欣賞、創編散文詩,提升幼兒文學素養。
活動名稱:散文詩欣賞:《落葉》
2、掌握一定的句式與連詞,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親子游戲:聽說游戲《上汽車》
四、促進情緒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
延續之前對促進幼兒情緒發展的理念和活動,進一步加強以下方面的培養:
1.更多地懂得人的情緒種類和原因,理解“心情”的概念;
2.會適宜地表達自己的心情,管理自己的感受;
3.能認識并初步理解他人的情緒;
4.愿意與同伴分享快樂的情緒;會安撫情緒不好的同伴;
5.培養樂于助人;
6.促進美感、責任感、義務感、集體榮譽感。
(二)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1、如何看待孩子的社交退縮?
幼兒社交退縮,是指幼兒不能主動與同伴交往,不愿到陌生的環境中去。
(1)培養兒童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2)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3)對孩子不要溺愛,以免養成過分的依賴性,也不可粗暴,以免使孩子恐懼不安,害怕與人接觸。
(4)應對兒童在社交中出現的合群現象,給予獎勵,逐漸增加他們的社會活動,克服退縮行為。
2、孩子對興趣班產生厭學情緒怎么辦?
孩子被迫學這學那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得不償失的。學齡前兒童本應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逐漸增加對世界的認識和興趣,逐漸促進孩子智力開發、技能發展和一些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此時的“學習”對他來說只能是一種游戲。
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而安排興趣學習,減少強迫性的“興趣班”,讓孩子多一些自主的空間和時間。
(三)教養具體方案
1、掌握基本情緒的特征與分類,學習情緒管理的策略。
活動名稱:認識我們的心情
2、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責任感與義務感,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精神。
活動名稱:多做好事多快樂
五、促進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教養指導
(一)教養指導要點和策略
1、注重提升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
2、積極發展幼兒親社會行為
3、幫助幼兒學習自控
(二)教養具體方案
1、能夠客觀的認識自己,認可自己、認可他人。
活動名稱:找找自己的長處
2、發展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提升責任感。
活動名稱:我合作,我快樂
六、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從幼兒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之間的銜接,也就是幼兒結束以游戲為主導活動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導活動的正規學習生活的過渡。
成人應該幫助他們做好一下心理準備:
1.做好生活習慣改變的心理準備
2.做好獨立自理生活的心理準備
3.進行學習動機的培養
4、進行角色的演練與轉變
Thank You!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