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PPT課件這個PPT共5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促進學前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讓兒童探索客觀事物、現象的特征。
開篇話題:你還會“做夢”嗎?
近期新聞:這不是照片是鉛筆畫!
考試要求: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概述
識記:(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概念;(2)專門的科學教育活動的概念與分類;(3)滲透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4)趣味性、整合性的涵義。
理解:(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特點;(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要求。
2、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識記:(1)集體教學活動的概念;(2)活動目標的內容和要求。
應用: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概述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概念
學前兒童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兒童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學前兒童的學習活動,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利用周圍環境,為學前兒童提供材料和機會,使他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圍世界、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一種活動。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結構:包括專門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和滲透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專門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是教師按計劃安排專門時間組織全體幼兒參加的活動。按教師指導程度,以及組織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將專門的科學教育活動分為集體教學活動、區角活動和偶發性活動等。
滲透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教育、其他活動中的科學教育和游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等三個方面。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特點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也是學前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因而具有下列特點:科學教育活動過程是學前兒童主動學習的過程;科學教育活動過程是學前兒童重演科學家科學探索的過程;科學教育活動過程是學前兒童獲得科學經驗的過程;科學教育活動過程是科學知識教育、科學方法教育和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培養相協調的過程。
三、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要求
針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而言,應遵循以下幾方面的要求:發展性、趣味性、開放性、活動性、整合性等要求。
針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而言,應遵循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一)、發展性
(二)、趣味性
(三)、開放性
(四)、活動性
(五)、整合性
第二節 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一、集體教學活動概述
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科學教育:是教師根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決定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并創設相應的環境,提供合適的材料,面向全體學前兒童開展的科學教育活動。簡單的說,是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的集體性的科學教育活動。
(2)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
集體活動的設計,就是對科學教育活動的各個要素進行處理,從而形成特定的相互關系的過程。在制定科學教育目標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學前兒童已有的經驗水平。其次,是采用一些具體的方法來確定目標。在設計集體教學活動內容以及主題選擇方面的關鍵,是要選擇適合開展集體學習活動的內容,另外還要注意活動時所用的材料和各種環境,教師應在科學教育活動前準備好安全、充足又能激發學前兒童探索興趣的材料,設計學前兒童科學探索的理想環境。教師在設計活動過程時,特別應注意從活動目標出發,去考慮過程的各個步驟。
什么是集體教學活動?
設計集體教學活動的程序
從目標出發設計
從教材出發設計(內容)
目標在先?內容在先?
教育活動目標在集體教育活動中的意義:
1、教育活動目標決定教育活動內容
2、教育活動目標決定著教育方法的選擇
3、教育活動目標決定著教育活動手段的選擇
4、教育活動目標決定著教育活動環境的布置
5、教育活動目標是指導教育活動評價最重要的標準
教育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指導著集體教育
活動的全過程,它既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
的終點。
★設計集體教學活動的程序
一、制定目標
二、選擇內容
三、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設計教育活動過程(導入、中間、結束)
六、活動延伸
目標的表述
表述要點:
1、角度一致、表述清晰(幼兒、教師)
2、層次分明,體現三維目標
(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培養)
3、注意行為動詞的運用
4、具體、可操作性強、易于檢測
5、表述清楚明了、文字簡潔
表述角度與行為動詞的運用:
幼兒角度表述:
舉例:
“學習……”,“知道……”,“理解……”,“區分……”,
“體驗……” ,“能夠… …”,“學會… …”,“懂得… …”
教師角度表述:
舉例:
“使幼兒掌握…知識”、“教會幼兒…技能”
“培養……”,“促進……”,“鼓勵……”
三維目標與行為動詞的運用
知識目標:
學習、練習、掌握、了解、認識、嘗試、感知、理解、感受、制作等;
能力目標:
能夠、表達、合作、觀察、交流、創編、探究、記錄、操作、傾聽、
比較、辨別、分析、判斷、推理、分類、運用等;
情感目標:
體驗、愿意、發現、喜歡、樂于、自覺、形成、懂得等。
中性詞匯:理解、知道(表達知識、能力、情感要看后綴的詞)
理解三維目標
例1
活動目標:
1、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2、通過觀察、比較了解扇子的構成、由來、種類、功能用途。
3、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感知音樂結構與性質,并學習用熊走、鳥飛等動作來表現;
4、尋找空間做韻律,不與別人碰撞、能迅速地找同伴、與同伴友好共舞。
例2
小班社會活動“媽媽的節日”中的《我為媽媽挑新衣》
活動目標:
①學習關心媽媽,增添親情;
②辨認服裝顏色、式樣、花紋、飾物,發展美感;
③學習數數和分類。
確定重、難點 教學重點: 是指教學活動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構的主要線索,掌握了解這部分內容,對于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教學難點: 是從幼兒實際出發,幼兒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容,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 難點不一定是重點,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
重點一般就是本次活動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難點就是幼兒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材料的準備:
1、教具(幻燈、音樂、圖片、實物等)
2、學具(操作材料等)
知識的準備:
1、需要查閱、收集哪些資料。
2、家長配合完成哪些工作。
3、有關知識經驗的鋪墊。
場地的準備:
1、場地安排、規劃、布置。
2、場地安全檢查。
作為教師,我們應認真汲取《綱要》理念,結合《指南》精神,遵循“統一+自主”的原則,從認知、能力、情感多維度架構教學目標,進而探尋教學的有效策略、方法,使教學活動目標真正能落實于教學活動過程之中,充分體現幼兒教育整體觀,從而更好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成長。
交流研討
逐一分析案例中的目標
1、是否適宜?
2、存在什么問題?
3、修改
4、分析每一條屬于三維目標(認知、情感、能力)哪類?
導入
1、觀摩了視頻中的導入有什么感覺?
活動中采用了什么導入方式?
2、交流自己案例中的導入設計,運用了哪種導入方式?小結導入方式有哪些?
3、導入環節的作用?
4、導入環節應注意的問題。
導入活動的作用 1、吸引幼兒注意力。 2、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了解幼兒原有經驗,或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4、起到順利過渡的作用。 5、為下一教學環節提供感性經驗,做好鋪墊。
五、導入的常規方法:
談話法 情景導入法(描述情景、表演情景) 謎語導入 圖片導入 故事導入 復習導入 設置懸念導入 游戲法 歌曲導入 實驗導入 材料導入
‘教’培訓活動(二) 集體教育活動的過程
一、“活動過程”是指教學活動的整個進程及其各個層次的步驟或環節。
二、合理設計活動過程
優質的過程設計可以幫助我們輕松、自然
地達成目標,推進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缺乏智慧的活動設計不僅不能完成活動目標而且對幼兒的發展是無意義甚至是負面的。
合理設計活動過程
1、如何將教材演繹成一份鮮活的活動設計?
2、活動過程設計與目標定位如何匹配?
3、如何呈現與表達活動設計?
4、活動過程設計中如何架構大環節?處理小細節?
兩個操作瓶頸:
首先,面對新教材中的一個個素材點,教師往往想
不出其中有些什么可以演繹和拓展的內容,導致活動
過程設計就事論事,缺乏趣味與整合。
其次,活動目標確定后,教師缺乏有效方法合理
架構環節、精致設計細節,致使活動過程的設計邏輯
不清,環節之間缺乏聯系,環節與目標不相匹配。
我們來思考:
一、活動過程設計的主旨與切入。
案例分析:
小班同課異構《我和書》的活動
A教師以“愛護書”為切入口,通過修補圖書將小
班幼兒閱讀中的行為問題提出并引導解決;
B教師將書中的內容以有趣的游戲方式傳遞給
幼兒,引發幼兒看書的興趣;
C教師則大膽地將書擬人化,采用心理強化的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幼兒愛書、護書的情感。
大班同課異構“我和書”的活動中
A教師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幼兒小時候看過的書,凸現“有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簡單帶過的;第二個環節是現在看的書,凸現“多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重點突出的;第三個環節是長大后要看的書,凸現“功能”,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為了引發后繼閱讀的興趣。
B老師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交流關于書的經驗,在整個活動起鋪墊導入作用;第二個環節創設問題情境,讓幼兒運用各自的方法查找答案所在頁數,在比較、驗證中直觀展現最優化的查找方法。
二、活動過程設計的要點
組織形式的巧思
主要環節的架構
教學方法的選用
關鍵提問的設計
環境材料的支持
細節設計的細思
1、讓準備的過程成為兒童主動發展的過程
大班科學活動《動物怎樣過冬》
準備:
1、日常生活中與幼兒共同談論關于動物過冬的話題;
2、與幼兒共同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圖片、書籍、音像等資料。
3、物質準備
2、教師自身作充分的準備
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老師要有一缸水,在信息社會兒童有多渠道自主獲得“溝、川、江、河、湖、海水”的機會,因而教師必須擁有“納百川而成河海”的浩瀚之水。
3、教學環節重點突出,提高主要目標達成度。
例:“閱讀廣告”(大班綜合)簡要過程:
1、談話,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閱讀。
師:你們知道廣告嗎?在哪里看到過廣告?
2、閱讀電視廣告
(1)播放關于牙膏的廣告
(2)討論:這是一個什么的廣告:你看到了什么:讓幼兒說出大概印象:是牙膏廣告,有好幾個人,動作很滑稽,顏色很好看……
3、幼兒創編廣告
(1)為小朋友喜歡的產品做廣告。師:來看看這些是什么?你看過這些產品的廣告嗎?誰來試試。
(2)為產品編廣告。師:剛才小朋友做的都是和電視里一樣的廣告,現在我們自己來為這些產品編廣告。小朋友先選擇一樣產品,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幼兒自由結伴創編廣告)
存在哪些問題?
4、把握教學流程,層次清晰
例如:音樂活動《盆碗碟杯在唱歌》
簡要過程:
1、出示盆、碗、碟、杯,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知道其名稱、各自的特征;
2、請幼兒自由敲打,傾聽其不同的音色;
3、欣賞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學習敲打節奏XX XX︱ XX X-
5、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敲打,要求節奏敲打正確、整齊;
6、引導每個幼兒在活動室里除玩具樂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進行拍打、敲擊、搖晃。
7、鼓勵幼兒將各種生活用品創編進歌曲,同時為它創編新的節奏。
5、教學方法適宜,關注細節
教師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創設情境,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
觀察比較,讓幼兒在尋找相同和不同中獲得感性的經驗;
提問討論,在同伴的分享中獲得經驗的提升;
收集調查,拓展幼兒思考的空間;
實驗操作,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想法;
分享交流,展現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所思所想。
幼兒的學習方式:
動作模仿,聽賞感知;觀察操作,記錄討論;
多元互動,合作分享;藝術表現,體驗交流;
提問質疑,調查統計;閱讀查詢,建構制作;
散文詩欣賞“白云”(中班語言)
簡要過程:
1、出示一朵白云(圖片),談談白云的家住哪?
2、欣賞散文詩“白云”(配樂)
3、大班幼兒表演(真實情景)
4、學習散文詩并理解詞匯(幻燈)
5、幼兒練習朗誦(動畫片)
6、自助選擇頭飾邊念邊表演(頭飾)
細節往往在那些我們認為“應該”與“正常”的地方,在那些我們忽視與漠視的地方,捕捉細節體現出一位優秀教師的實力和功力,對細節的處理也標志著課堂理念與實踐的變化。
三、教案的文本呈現
1、從教師的角度呈現,體現“教”程;
2、從幼兒的角度呈現,體現“學”程。
教案呈現的格式:
1、陳述式的呈現
其優勢在于:其一,能使活動設計從整體上看起來更加流暢,一氣呵成;其二,在實踐層面上能廣泛運用,及時比較熟悉和易于借鑒。
2、表格式的呈現
其優勢在于:其一,更易于從全局出阿發,整體把握,凸現環節的層層推進;其二,能使教師更加關注環節主要內容與環節間的關系(順接、遞進、承上啟下)等。
實例分析:
圍繞自己的教學活動,談談你的活動準備;活動中的教學法運用 。
注意:教師提問的設計
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問題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理論性問題和操作性問題;另一類是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
(一)理論性問題和操作性問題
第一種是理論性問題。理論性問題是一種需要高度的理論來解答的問題,或者是它的答案相當復雜,孩子無法真正地理解。這類問題通常以“為什么”開頭。
例如:“為什么現在世界上沒有恐龍?”“為什么月亮是圓的?”
第二種是操作性問題。操作性問題是一種可以通過學前兒童自身的操作來尋求答案的問題。
這一類問題直接或暗示地指出,應該怎樣利用科學材料去得到問題的答案。例如問:“如果把紙放到水里,會發生什么事情?”解答問題的方式可以是讓學前兒童把紙放在水中試一試。
(2)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
根據問題答案的性質,可以將提問分為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
第一種是開放式問題。開放式問題是指問題的答案應具有開放性,一個問題可出現多種答案,答案不是固定的、唯一的。
第二種是封閉式問題。封閉式問題和開放性問題正好相反,其答案雖然不一定是一個,但正確答案是固定的,是唯一的。
(3)集體教學活動的實施與指導
集體教學活動的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明確任務,引起興趣,導入活動;②引導學前兒童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進行感知、操作;③使學前兒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④引導學前兒童學習用各種方式進行表達;⑤要注意結束活動的時間及方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