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不能咬PPT課件教案這個PPT共2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嘗試區分出不能食用的物品,知道在游戲、生活中許多物品是不能咬的,對食品衛生安全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目標
1、嘗試區分出不能食用的物品,知道在游戲、生活中許多物品是不能咬的。
2、對食品衛生安全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準備
實物:蘋果、餅干每人一份;鉛筆、橡皮、衣服、玩具。
配套課件:大班安全課件《文具不能咬》PPT課件
下載地址:www.banzhuren.cn/ppt/2658.html
活動過程
一、利用實物導入活動。
1、出示蘋果、餅干等小零食,引起幼兒興趣。提問:小朋友們都認識它們吧,大家嘗嘗,它們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師出示實物鉛筆、橡皮、衣服、玩具,師幼一起說說鉛筆、橡皮、等的作用,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二、情報模擬。
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文具不能咬》含PPT課件
三、活動討論。
1、討論:鉛筆、橡皮衣服、玩具能放到嘴里咬嗎?為什么?
2、小結:鉛筆、橡皮、玩具有相當一部分的材料是有毒性的,放在嘴里咬,容易把有毒、有害的物質吃到肚子里,不衛生,不安全。
四、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出不能用來咬的東西,并說說為什么。如:各種玩具、積木、課本、布娃娃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學習到在日常生活中,把玩具放到嘴里含著玩、咬手指甲、睡覺咬被角等這些行為都是不講衛生的行為,老師不斷強化幼兒對食品衛生的安全意識,使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目標
1、嘗試區分出不能食用的物品,知道在游戲、生活中許多物品是不能咬的。
2、對食品衛生安全有初步的認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實物:蘋果、餅干每人一份;鉛筆、橡皮、衣服、玩具。
活動過程
一、利用實物導入活動。
1、出示蘋果、餅干等小零食,引起幼兒興趣。提問:小朋友們都認識它們吧,大家嘗嘗,它們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師出示實物鉛筆、橡皮、衣服、玩具,師幼一起說說鉛筆、橡皮、等的作用,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二、情報模擬。 教師手拿鉛筆,采用擬人化的口吻,告訴幼兒幾種物品的不安全因素:
1、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我是鉛筆小弟弟,我喜歡看書,協助和畫畫的小朋友,但我求求你,千萬不要把我放在你的嘴里,我身上含有有害物質,會影響小朋友健康成長,你記住了嗎?
2、我是漂亮的橡皮擦,身上五顏六色,嗅一嗅還有點香味,你喜歡我嗎?可我身上常常有毒性,你喜歡我但一定要記住不能把我放在嘴里哦。
三、活動討論。
1、討論:鉛筆、橡皮衣服、玩具能放到嘴里咬嗎?為什么?
2、小結:鉛筆、橡皮、玩具有相當一部分的材料是有毒性的,放在嘴里咬,容易把有毒、有害的物質吃到肚子里,不衛生,不安全。 四、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出不能用來咬的東西,并說說為什么。如:各種玩具、積木、課本、布娃娃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學習到在日常生活中,把玩具放到嘴里含著玩、咬手指甲、睡覺咬被角等這些行為都是不講衛生的行為,老師不斷強化幼兒對食品衛生的安全意識,使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3、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4、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要上小學了》;磁帶及錄音機。
2、鉛筆盒及鉛筆盒里的各種文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院,到底發生什么事了,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幼兒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1、鉛筆盒里發生了什么事?請你根據故事來說一說。
2、為什么鉛筆盒會變成醫院?
三、結合掛圖,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先講故事第一段,提問:鉛筆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讀小學了,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兒根據故事回答。
2、教師講故事的最后兩段:提問: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學,發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業寫好了嗎?為什么?
四、看圖講述故事
1、看《小朋友的書我要上小學了》第19~24頁“鉛筆盒變醫院”,仔細觀察畫面,閱讀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意思,鼓勵幼兒學習講述文具的對話。
2、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我們要愛護鉛筆盒里的文具。
五、遷移經驗,擴展想象并交談。
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呢?
課后反思:
《鉛筆盒變醫院》這節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在活動開始,我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引出主題: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院,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來聽聽。接著師幼一起欣賞故事錄音,聽完錄音后,我鼓勵幼兒自由說說鉛筆盒里發生了什么事,初步了解故事大意。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最后,我還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并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讓幼兒知道應該愛護文具。
在活動中,孩子們能認真傾聽故事,部分幼兒能較好地根據故事內容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問,部分幼兒舉手回答的積極性還不錯,故事的理解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活動目標:
1、布置“文具店”并作統計記錄。
2、學習分類、統計,在游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學習用品的圖片,文具實物,幼兒活動手冊一第31頁。
活動重點:
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布置文具店并作記錄。
活動難點:
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活動過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們都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介紹自己知道的學習用品。
師幼集體觀察、認識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1、布置“文具店” 。
2、出示學習用品圖片,討論文具應該怎樣分?
3、根據文具類別,個別幼兒扮演文具店統計員,將學習用品找出來,分類
并圈出來 統計并記錄學習用品的情況。
4、教師示范在相應的空格里統計出一種學習用品的數量。
應區分汽車、牛奶、皮球、毛巾不屬于學習用品之中。
三、幼兒操作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2、互相交流、檢查,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臺,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并能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準備:
1、課件2、鉛筆盒及鉛筆盒里的各種文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院,到底發生什么事了,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幼兒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1、鉛筆盒里發生了什么事?請你根據故事來說一說。
2、為什么鉛筆盒會變成醫院?
三、結合掛圖,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先講故事第一段,提問:鉛筆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讀小學了,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兒根據故事回答。
2、教師講故事的最后兩段:提問: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學,發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業寫好了嗎?為什么?
四、看圖講述故事1、看課件“鉛筆盒變醫院”,仔細觀察畫面,閱讀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意思,鼓勵幼兒學習講述文具的對話。
2、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我們要愛護鉛筆盒里的文具。
五、遷移經驗,擴展想象并交談。
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呢?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分合,知道7分成兩份有六種不同的答案。
2、能夠在6種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兩組,并想辦法做出記錄。
3、會用比較清楚的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記錄,并關注和學習同伴的記錄方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放大的記錄單,水彩筆。
2、幼兒用書第1、3頁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分鉛筆--學習7的分合。
把鉛筆分給兩個幼兒,試試可以分幾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樣,進行記錄。
二、師幼交流討論"分鉛筆"的結果。
師幼共同檢查結果是否有重復或遺漏,確認分成兩份的6中答案:如有錯誤進行改正。
三、嘗試用標記表示兩組相象的分法。
1、幼兒觀察6組答案,找找哪兩組相似。
2、師幼討論:誰能有辦法,讓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記錄單上的6組答案中,那兩組是相像的?
3、啟發幼兒大膽地說出各自的辦法。
4、教師引導幼兒關注記錄單上最后一列空格,針對"可以給這兩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樣的標記?在什么位置做標記合適"等問題,鼓勵幼兒發表格子的意見和理由。
5、請一名幼兒在放大記錄單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嘗試用標記表示相像的兩組答案。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翻片子。
2、剪貼格子。
3、分蠟筆。
五、交流與分享。
活動反思:
《分鉛筆》是讓幼兒"學習7的分合,知道7分成兩份可以有6種分法;能在6種不同答案中找出相像的兩組,并想辦法做出標記"。在上一次幼兒學習6的組成時,已做過"找出相像的兩組作上標記",因此,幼兒結合7的分合,很快地就完成了作標記的任務,但有部分幼兒給三組相像的數做的都是同一個標記,經過引導幼兒馬上明白并進行了修改。(.教案來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在第二環節分鉛筆并記錄時,我強調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記得又快又準",并讓幼兒完成后進行交流。我的本意是希望幼兒能從相像的二組數字中受到啟發,能從一組分合數字中推導出另一組,這樣的話,7的分合共有6種分法,只要分三次,就能得出6種結果了。從幼兒交流的情況來看,所有幼兒都運用了數字變大變小的規律進行有序記錄的方式,說明幼兒已很好地掌握了數字漸變的規律,這和前幾次活動一直在強調"有序"記錄,發現記錄中的秘密分不開的。在幼兒交流結束后,我展示了一組運用交換數字的方式進行快速記錄的方法,給下次活動留下了伏筆。
活動目標:
1.拎著重物走來走去
2.礦泉水瓶裝有不同彩色的水也可裝飾上眼睛和嘴巴。在瓶子的一端系上長短不一的繩子。場地上結合瓶子顏色畫出大圓圈當家。
3.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準備:
在瓶子的一端系上長短不一的繩子,繩子一端有把或能伸進手。準備與瓶子顏色一樣的紙盒子。
活動過程:
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完兒歌就拉著瓶子走或跑。
兒歌:瓶寶寶,真聽話,一拉一拉,回到家。
鼓勵幼兒找到與瓶子顏色一樣的家。
活動反思: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觸到的各式瓶子種類繁多,他們非常喜歡去擺弄、玩耍,那么如何把握這一廢舊物品的利用,生成一堂有趣的教育活動呢?考慮到本班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將以“和瓶寶寶一起玩”為活動主線,寓教于游戲中,注重活動的綜合性和趣味性,讓孩子在愉快的玩一玩,說一說的過程中,自然融入到對各種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中。
在引導孩子表述自己和瓶寶寶如何玩游戲時,我特別注重幫助孩子完整、連貫地說話,并注意遞詞和評價。由此一來,孩子們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對活動的興趣也就愈濃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