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點跳跳跳PPT課件教案圖片這個PPT共4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根據故事情境,隨著音樂的節奏做走和找的動作,在幫“點點”找點的過程中快速反應地做變大變小的動作,根據不同的指令變化,創造性地用五官或者身體表現變大變小,變高變矮的樣子。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情境,隨著音樂的節奏做走和找的動作,在幫“點點”找點的過程中快速反應地做變大變小的動作。
2.根據不同的指令變化,創造性地用五官或者身體表現變大變小,變高變矮的樣子。
3.鍛煉快速反應,以克制能力保持造型;不急于拿“點”,拿“點”不急于貼。
4. 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 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動準備:
各種大大小小的點點、PPT、音樂、大小指令牌、手偶
活動過程:
一.進場熱身
1. 游戲《泡泡變變變》。
2. T:泡泡變大了!泡泡變小了!寶貝們,趕緊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把!
二.出示手偶,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T:有一位小伙伴來和我們一起玩游戲,猜猜是誰?
咦!瞧瞧我的小尾巴,看看我的長耳朵,是誰呀?(小兔子)
T:我是小兔子點點,我是什么顏色的?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叫點點嗎?是因為我原來身上有好多的點點。嗚……可是,他們現在不見了!嗚,我好傷心啊!你們愿意幫我把它找回來嗎?(出示黑板上的大兔子)
三.創設情境,出示黃色波點屋的圖片。
1. T:我的點點去了哪里了呢?你們看,它去了一個很神奇的房間。(出示PPT第一張圖)你們有沒有看見對我的點點啊?我的點點有大點點和小點點,你們看見了嗎?我的點點是什么顏色的?(黑色)對了!你們能不能幫我把點點找回來啊?可是在這個地方很不一樣哦,怎么不一樣?你看我的嘴巴,我看到大點點(嘴巴變大)看到小點點(嘴巴變小)(教師示范變大變小)
2. 集體練習看指示牌做變大變小的動作。
四.在身體不同的各個部位做跳的動作,豐富變大變小的動作元素。
1. T:我們聽著音樂和小兔子一起去找點點吧!
小兔子,準備好!(在腿上做動作)
2. T:歐耶!我幫小兔子找到了一個點點,是什么顏色的?
這個點點怎么辦?我們把它貼上去好不好?(請一個幼兒貼上去)
哇!好棒好棒!點點看上去很高興哦。
3. 在頭(肩、肚等)部位做跳的動作。 (黑板上找點)
T:剛才小兔子是在腿上跳的舞,寶貝們想一想,除了腿上還可以在哪里跳啊?(請幼兒回答)
4. 替換嘴巴變大變小的小動作。
T:剛才我們都是嘴巴變大變小,我們的臉上還有什么地方可以變大變小啊?(眼睛) 我們來試試看。(教師用指示牌指令眼睛變大變小) (黑板上找點)
五.加深難度,用身體動作來創編變大變小的動作。
1. T:哎呀!變啦!(出示PPT第二張圖)波點屋變成了什么顏色?(紅色)
這下小兔子到的地方可就更難了,不是嘴巴變大變小,也不是眼睛變大變小,是身體哦!你們會嗎?(和幼兒一起玩一玩身體變大變小,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
2. 黑板上的點點沒有了,我們快點再去找一找其他的地方。(請幼兒離開座位玩游戲)
?、?紅色的小點點一起去貼。 (桌子上的點)
?、?一起貼到小兔子的耳朵上。 (椅子后面的點)
?、?女孩子去貼一個地方,男孩子去貼一個地方。(聽課老師身上的點)
教學反思:
幼兒剛剛脫離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新環境里,一下子還難以適應這個集體生活,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各種游戲來吸引他們,讓他們喜歡上幼兒園。幼兒在《波點跳跳》活動中,玩得很開心。老師就像魔術師一樣,用神奇的點點跟隨著音樂節奏,帶領他們做變大變小的游戲,在他們看來,老師的本領真大,由此看來,有趣的音樂游戲能吸引這些剛入園的幼兒,在課堂上可以有效的調動幼兒的氣氛,使幼兒對音樂游戲產生濃烈的興趣,喜歡上幼兒園,所以以后我們要經常開展音樂游戲這種活動,增強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及勇敢、關心他人的品質。
技能目標: 引導幼兒練習從高處往下跳,發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青蛙跳的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點發展幼兒身體平衡能力活動難點引導幼兒練習從高處往下跳活動準備前經驗準備:熱身運動物質準備:半月搖若干,裝飾成池塘的輪胎若干(不同高度), 小蝌蚪若干
活動過程導入:
熱身運動——小蝌蚪變青蛙小蝌蚪們跟著媽媽在池塘里學游泳。
基本環節:
1、幼兒嘗試從一定高度的“岸”跳進“池塘”。提醒幼兒先站上“岸”,再往下跳。2、請能力強的幼兒示范,幼兒仔細觀察,教師講解并示范。3、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池塘岸”往下跳水。(重點:腳并攏、膝蓋)4、比比誰跳得輕、跳得遠,幼兒再次嘗試。
活動延伸每天晨間活動可以練習小青蛙跳跳跳
反思:
幼兒初步掌握“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后,需要通過游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因此,教師分別提出跳得高、遠、輕的要求,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
活動來源:
今天早上熙熙帶來一包跳跳糖要和小朋友們分享,孩子們都非常驚奇地圍了過來,"熙熙,這是什么東西?""好吃的糖。""什么糖呀?,,"我吃過這種糖。''然然說:''很好玩的,它會動。""它會動的,我沒吃過,熙熙,它怎么動的?"馮呼旭好奇地問。熙熙想了一想,"這樣動的,這樣動的。"邊說邊用手比劃著,夢溪說: "不是不是,它是這樣動的!"她在那又跳又搖頭的。孩子們都被他們吸引過去,我也被他們的這一幕吸引住了,"躲"在孩子們中間看著、聽著。于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并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生成這節健康活動"開心跳跳跳"。讓入園不久的幼兒在觀察、品嘗交流、模仿、游戲中自然的感知跳跳糖的特點。形象的大嘴巴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游戲的欲望。
活動目標:
1.感知跳跳糖的特點,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跳跳糖。
2.用肢體動作表現吃跳跳糖的感受,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3.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跳跳糖和小勺子每人一份。
2.場地上畫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大嘴巴。
3.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跳跳糖胸卡、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進入話題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吃過什么樣的糖果?" (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二、觀察、品嘗并交流感受
1.觀察跳跳糖,了解跳跳糖的樣子。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好吃的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幼兒到旁邊的桌子上選擇一盤跳跳糖)請你們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呢?
2.品嘗跳跳糖,感受跳跳糖的味道以及在嘴里跳動的感覺。
師:請你們用小勺舀一勺,嘗嘗是什么味道的,放在嘴里有什么感覺?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3.教師小結:這也是一種糖,因為把它放在嘴里,它就會不停地跳來跳去,還會有噼啪噼啪的聲音,所以就叫它跳跳糖。跳跳糖也有不同的口味,像草莓的,甜橙的,哈密瓜等等。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跳跳糖
1.教師:"跳跳糖真頑皮,誰來學一學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樣跳的?"(請個別幼兒進行示范,其他幼兒模仿。還可以引導兩個幼兒合作跳動表示兩粒糖粘在一起的創造性表現。)
2.用身體動作表現變小、融化的棒棒糖。
教師:寶寶們,跳跳糖吃到后來怎么了?(沒有了)我們來學一學跳跳糖越來越小,最后沒有了的樣子,好嗎?
3.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跳動的跳跳糖。
教師:寶寶們張開大嘴,跳跳糖跳進來了,讓我們身體也跟著跳起來,把我們的頭、手、腳都動起來,還有小屁股也扭起來。(教師隨機指導幼兒相互模仿不同的動作。)
四、游'戲:大嘴巴幼兒自己選擇喜歡顏色的棒棒糖胸飾,并按顏色信號做游戲。(這樣可以將幼兒自然分組,起到調控活動量的作用)師:老師這有幾個大嘴巴,他要找和自己顏色相同的棒棒糖做游戲,可以一個人跳,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跳。
活動反思:
跳跳糖是一種既有特點、又深受幼兒喜愛的食品,當糖在嘴里跳躍的時候,不僅可以給幼兒帶來新奇的感受,還可以直接體驗和模仿。因此,我選擇跳跳糖組織小班幼兒的活動,不僅充滿了趣味和快樂,而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能綜合幼兒各方面的經驗,如:在品嘗、扮演跳跳糖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的主動性;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地進行顏色歸類;在實踐和練習中,豐富跳的經驗、鍛煉大肌肉的協調性。總之,活動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幼兒與教師、同伴共同活動的積極性,還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主動、整體、和諧的發展。但是,對于小班的幼兒,剛開始跳的動作不協調,需要在多次、有趣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增強動作的協調性,以促進大肌肉動作的發展。
對孩子來說,,感性認識是最好的學習。糖是幼兒最喜愛的食品之一,選擇跳跳糖組織小班幼兒活動,這一切入點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因為他們熟悉,能理解,而且也會產生積極的興趣。同時,活動還體現了幼兒教育活動的綜合性,不要為了活動而"活動",一切都要從幼兒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著眼,本案例在整個活動中,注意了這一點,也是最成功的地方,既品嘗,且扮演,不僅使幼兒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獲得了知識--糖的性質、特征、物質的顏色等,而且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跳躍等肢體活動還促進了其身體的協調發展。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寶寶愛模仿,注意集中的短,想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要從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入手,我班的寶寶在聽故事和出現新奇的人事物的時候,注意力能保持很長的時間,因此我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以故事穿插整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雙腳同時向前連續行進跳。
2:體驗和同伴一同游戲的快樂。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教學重點、難點
能雙腳同時連續行進跳,在跳的時候注意觀察前面的人和物。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兔子頭飾若干(可根據班里幼兒的人數)
3:12個塑料圈
4:2個玩具拱形門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師幼同時做熱身操“快樂的小兔”(同時放音樂)
二:游戲“尋找禮物”
1:師:今天寶寶做操做的很棒,兔媽媽有禮物要送給你們,可是不知道放在那棵大樹下還是在那邊的滑梯旁,我們快點找一找吧!(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2:練習雙腳連續行進跳,達到老師指定的地點。
三:游戲“遇到大灰狼”
1:師示范講解,表揚剛才做的好的小朋友。
2:找到禮物,將其帶上,繼續行進跳。
師:找到禮物開心嗎?我們去做游戲吧!
3:途中遇到大灰狼,將其打死。(跳的時候可根據幼兒是身體狀況加以調整)
四:游戲“小兔回家”
1:放音樂 師:聽見打雷聲要怎么辦?
2:師講解動作,幼兒站成兩豎列(6個塑料圈1個拱形門為一組,共兩組)請寶寶做示范,在游戲中,師巡回指導。
五:放松
師:寶寶今天開心嗎?都做了哪些事情?寶寶累不累?趕快坐在“沙發上”錘錘腿吧。
教學反思
在第二第三環節中,寶寶是散著上的,場景有點亂,寶寶會被大型玩具吸引,還有寶寶很激情的跳,完全不顧前面有人和物沒有,這點沒有做到,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吧游戲規則再說的淺顯易懂,我覺得,本次活動我沒有和寶寶們一起參與,會讓寶寶覺得生分,老師應該和寶寶是一體的,一起玩,一起瘋,還要掌握活動的大局。再活動中,寶寶留了很多汗,應該給寶寶每人隨身帶一條小毛巾放在背后,細節也決定成敗。再第二環節中,讓寶寶去探索蹦跳的基本動作,寶寶表現還不錯,我覺得無論上什么課,讓寶寶自己去探索加以實施,他的記憶里,發展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會看指令向不同的方向雙腳并攏輕輕地跳。
2、跳時注意不與同伴碰撞。
3、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教學準備:
1、籃球一只
2、自制箭頭四個、箭頭手示牌一個
3、自制大、小動物骰子二個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開火車進場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做運動吧,出發啦!
二、聽音樂做熱身運動
師:我們來做熱身運動吧。
三、出示籃球導入
師:我帶來了一個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么?(籃球)
你們看老師拍籃球,籃球會怎么樣呢?(會跳)它是怎么跳的呢?(上下)
師:現在請小朋友小腳并攏,和籃球一起輕輕地跳一跳。(雙腳并攏輕輕跳)
四、出示箭頭,重點知道往箭頭所指的方向雙腳并攏輕輕地跳
1、出示第一個箭頭。
師:剛才我們看見了籃球會原地向上跳,它還會往不同的方向跳,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它還會往哪邊跳呢?
師:瞧,這是什么?對啦是箭頭,那要用箭頭怎樣表示籃球是往這邊跳的呢?我們一起來向箭頭指的方向雙腳并攏輕輕地跳跳看
2、出示第二個箭頭。
師:想想看,籃球還會往哪邊跳呢?
這次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箭頭表示剛才籃球跳的方向。
師:我們跟著籃球一起向箭頭指的方向雙腳并攏輕輕地跳一跳。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的小朋友是臉轉向箭頭指的方向跳過去的,還有的小朋友是向箭頭指的方向側著跳過去的,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側著跳過去。
3、出示第三個箭頭。
師:我這里還有一個箭頭,(朝前貼)看看它是朝哪邊指的?(向前)那我的籃球應該向哪邊跳呢,我們一起來跳一跳。
4、出示第四個箭頭。
師:這次我不請小朋友說,你看到箭頭朝哪邊指,你就往哪邊跳。(向后)
(同樣方式出示另三個箭頭)
五、出示箭頭手示牌,重點會看指令向不同的方向雙腳并攏輕輕地跳。
師:老師這還有一個好玩的東西,看,這是一個箭頭手勢牌。箭頭向哪指我就向哪跳,你們能不能象我這樣看著箭頭指示的方向跳?
師:我要請一個小朋友來當指揮員,請他來變換方向,其他小朋友看手勢牌向箭頭指的方向雙腳并攏輕輕地跳。
六、模仿小動物跳(輕輕地跳)
師:皮球會跳,小朋友會跳,那你們知道哪些小動物也會雙腳跳嗎?(青蛙、小兔、袋鼠)誰能學學小兔跳?(手放頭上輕輕跳)誰來學學袋鼠
跳?(手放胸前輕輕跳)誰來學學青蛙跳?(呱呱呱輕輕跳)
七、出示大骰子,重點模仿動物雙腳并攏輕輕地跳
師:今天我還帶來了一個好玩的東西,叫動物骰子,現在我們來玩個游戲。老師把骰子扔出去,骰子落到地上后,最上面是哪個小動物,我們就趕快學它輕輕地跳一跳。
(請二個小朋友來扔一次)
八、出示小骰子,重點知道模仿小動物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雙腳并攏輕輕地跳。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現在老師再變個骰子出來。
它和剛才那個骰子一樣嗎?(大小不一樣,上面還有箭頭)
師:上面有小動物,還有箭頭是什么意思?它是要讓我們干什么?
師:這個游戲是這樣玩的,我們扔骰子以后,骰子落到地上,上面是哪只小動物,我們就學它向箭頭指的方向跳。
師:有月亮沒有箭頭,表示什么意思呢,哦,天黑啦,該休息!
師:請小朋友來扔一扔,我們一起來跳一跳。(請二個小朋友扔一次)
九、聽音樂做放松動作結束
設計意圖:
春天是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季節,也是一群群小蝌蚪慢慢變成青蛙的時節。小班是發展幼兒跳躍能力的極佳時期,而且多以雙腳跳的動作為主。對于幼兒來說,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慣是他們所能理解、喜歡的,賦予幼兒“小青蛙”角色來練習跳的動作,符合雙腳跳動作的特點。青蛙跳活動還能滿足幼兒運動、娛樂、交往、創新等多種需要,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以體能為主的身心和諧發展。
活動目標:
1、在學青蛙跳的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練習從高處往下跳,發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
3、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及勇敢、關心他人的品質。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 半月搖若干,裝飾成池塘的輪胎若干(不同高度), 小蝌蚪若干。
2、 (熱身運動、捉害蟲和我愛洗澡)音樂,筆記本電腦,音響。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蝌蚪變青蛙小蝌蚪們跟著媽媽在池塘里學游泳。
(反思:在輕快的音樂中,青蛙媽媽帶著小蝌蚪做準備動作,表現了小蝌蚪慢慢變成小青蛙的過程,使幼兒的身體各關節慢慢活動開來,為以下的活動作準備。)
二、快樂游戲——小青蛙跳跳跳
1、幼兒嘗試從一定高度的“岸”跳進“池塘”。提醒幼兒先站上“岸”,再往下跳。
2、請能力強的幼兒示范,幼兒仔細觀察,教師講解并示范。
(反思:對小班幼兒講解動作要領時必須清楚,而且要多次強調,這是幼兒練習基本動作的關鍵。在練習“從高處往下跳”這個基本動作時,先讓“小青蛙”自由嘗試,然后請一名“正確動作”的孩子來展示,請幼兒仔細觀察,然后教師“也來學一學”,教師邊做動作邊講解動作要領,最后請小青蛙“一起來學一學”。整個過程沒有直接的示范講解,而是幼兒在前,老師在后,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這里,以集體練習為主,個別指導得不多,而且練習的次數還可以再增加。)
3、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池塘岸”往下跳水。(重點:腳并攏、膝蓋)
4、比比誰跳得輕、跳得遠,幼兒再次嘗試。
(反思:幼兒初步掌握“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后,需要通過游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因此,教師分別提出跳得高、遠、輕的要求,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
三、情境游戲——練習、鞏固跳躍的技能
1、“消滅害蟲”,提高幼兒練習的興趣,鞏固跳的技能。
(反思:把將“消滅害蟲”環節設計成假想的情境游戲,不出現實物教具,教師發出蟲子的“嗡嗡”聲,用聲音、神態來提示幼兒,達到“以聲代物”的目的)
2、“跳荷葉”,探索不同的跳的動作。
(反思: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情況進行“跳荷葉”游戲,調整運動量。)
3、集體休息:喝水、睡覺、接電話。(帶著幼兒坐到輪胎上休息)(反思:“跳荷葉”環節運動量較大,教師安排了一次集體休息活動,通過青蛙喝水、睡覺、接電話等情節,既讓幼兒得到放松,又自然地過度到“營救小蝌蚪”的游戲中。)
4、“營救小蝌蚪”,挑戰從更高的高度往下跳。
(1)剛才小蝌蚪打來求救電話,我們請小青蛙們一起前去營救,好不好?
(2)幼兒自由選擇高低不同的“岸”上跳進池塘救小蝌蚪,每人救一只小蝌蚪,并對小蝌蚪說一句好聽的話。
(反思:“營救小蝌蚪”時要跳下“更高的岸”,體現了“給幼兒的活動內容應具挑戰性”的教育理念。由于一開始沒有讓一只小青蛙先進行示范,所以幼兒不清楚游戲規則,沒有真正達到游戲的目的,而對小蝌蚪說一句好聽的話體現了關愛教育,有的小青蛙對小蝌蚪說: “我來幫助你了哦!”, 還有的說:“別害怕,我來了!”,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愛心。 )
四、放松運動——我愛洗澡
1、今天,小青蛙們真能干,累得滿頭大汗了,快來跟媽媽一起洗個澡吧!
2、青蛙媽媽帶領小青蛙跳舞,做放松運動。
(反思:使幼兒在愉快和熟悉的“我愛洗澡”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感受音樂的節奏。
2、學習跟著音樂做動作。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6、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請一大班幼兒飾兔姐姐。
2、小兔頭飾13只。
3、蘿卜若干。
4、用玩具圍成籬笆。
5、錄音磁帶。
6、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漱口
1.太陽升起來了,小兔們醒來吧,我們該起床啦。一起先來漱漱口吧!
2.牙齒里還有一些蟲子沒有鉆出來,我們再來一次認真些漱口,把蟲子全都趕出來。
二、學習小兔跳
1.小兔們跟著媽媽一起去鍛煉身體,好嗎?
2.小兔們先把耳朵豎起來,一個跟著一個神氣地跳。小眼睛、小耳朵要找到媽媽。媽媽要是跳得慢,小兔也要慢;媽媽要是快起來小兔也要快一些。而且要輕輕跳,不讓大灰狼聽到。
(中間加上語言節奏:小兔小兔跳跳,跟著媽媽跳跳,一二一二跳跳跳,一二一二跳跳跳,大家一起來鍛煉,蹦蹦跳跳身體好。
三、感受音樂,學習聽音樂做動作
1.噓!小兔們快聽是什么聲音 第一遍欣賞
2.原來是一段音樂聲,會是誰來了呢? 第二遍欣賞 大班幼兒飾兔姐姐聽音樂兔跳。
3.原來是兔姐姐來了,它跳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為它拍拍手吧! 邊欣賞邊拍手
4.小兔,你們會象兔姐姐一樣跳舞嗎?一起輕輕地跟著音樂來跳一跳吧!(加上語言節奏)聽音樂兔跳兩遍
5.哎呀,跳著跳著肚子餓了,小兔們排著隊跟著媽媽邊跳邊找找東西吃吧聽音樂兔跳一遍
6.你們瞧,這里有許多胡蘿卜,去拔蘿卜吃吧!噫,是誰在說話呢?小籬笆:我是小籬笆我想看你們跳舞,好嗎?(錄音)原來是小籬笆想來看我們跳舞,你們愿意嗎?聽音樂兔跳一遍
7.小籬笆:小兔你們跳得真好,請進來吃籮卜吧!好了,現在我們去拔蘿卜吧!聽音樂吃蘿卜
8.小兔,我們該回家了!兔跳回家。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音樂活動,目的是想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游戲,在寬松的環境中,鍛煉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誰會跳”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一個自由,寬松的游戲環境中玩玩學學。整個活動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濃厚。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簡單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吃跳跳糖的感受,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能根據簡單指令進行顏色分類,嘗試不同的跳法。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跳跳糖,一次性小勺。
2.紅、黃、綠圓點標志,“糖媽媽”的圍裙。
3.輕柔、舒緩的音樂片段。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品嘗跳跳糖的興趣。
(1)教師扮演“糖媽媽”,并提問:你喜歡吃糖嗎?你吃過什么糖?
(2)教師介紹跳跳糖:今天,糖媽媽帶來了一種奇怪的糖,吃這種糖要把嘴巴抿住,感覺一下,糖在嘴巴里會怎么樣?
2.交流和表現品嘗跳跳糖的感受。
(1)品嘗跳跳糖,幼兒自選跳跳糖品嘗。
(2)交流:這種糖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覺。
(3)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并引導同伴相互模仿。教師提問:誰來做做看,跳跳糖是怎樣跳的?(引導幼兒自由跳)
3.一起玩游戲:我是快樂的跳跳糖。
(1)扮演跳跳糖。
師:我們都來當快樂的跳跳糖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不同顏色的標志扮演)
(2)“跳跳跳”跳跳跳。
“糖媽媽”和幼兒一起跳,引導幼兒聽指令跳:向前跳、快快跳、慢慢跳、轉圈跳等,并適當控制活動量。
(3)“跳跳糖”回家休息。
介紹跳跳糖的家,引導幼兒猜猜跳跳糖的家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4)跳跳糖溶化了。(幼兒一起做放松運動)
活動反思
讓孩子快樂起來,是我們在四川災區幼兒園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宗旨。災難過后,新學期開始了,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集體、陌生的老師,他們能夠適應嗎?這也許是幼兒園老師即將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注重活動的經驗化、情境化、游戲化、綜合化,讓幼兒在有趣、快樂的活動中主動建構經驗,并獲得發展。
1.內容分析。
小班初期的幼兒,跳的動作不協調,需要在多次、有趣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增強動作的協調性,以促進大肌肉動作的發展。另外,初入園幼兒在情緒初步穩定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組織有趣的活動讓他們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促進師幼、同伴間的交往。
跳跳糖是一種既有特點、又深受幼兒喜愛的食品,當糖在嘴里跳躍的時候,不僅可以給幼兒帶來新奇的感受,還可以直接體驗和模仿。因此,選擇跳跳糖組織小班幼兒的活動,不僅充滿了趣味和快樂,而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顒幽芫C合幼兒各方面的經驗,如:在品嘗、扮演跳跳糖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的主動性;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地進行顏色歸類;在實踐和練習中,豐富跳的經驗、鍛煉大肌肉的協調性??傊?,活動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幼兒與教師、同伴共同活動的積極性,還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主動、整體、和諧的發展。
2.過程分析。
第一個環節:教師扮演“糖媽媽”。一方面可以贏得幼兒的喜愛,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還可以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談談自己吃過了哪些糖。教師接著出示一種新奇的糖,突出強調它的與眾不同,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發幼兒品嘗跳跳糖的興趣。在品嘗之前,教師重點介紹品嘗跳跳糖的方法,并引導幼兒進行練習。這是因為品嘗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幼兒的體驗效果。
第二個環節:交流和表現品嘗跳跳糖的感受。在品嘗時,強調了幼兒的自選,因為幼兒是一個能動的學習建構者,應從小班開始就注重幼兒獨立能力的培養。小班幼兒處于動作思維階段,常常是語言和動作同時出現,在交流品嘗跳跳糖的感受時,給予幼兒說與做的空間,幼兒可以自由地用語言、動作邊說邊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第三個環節:通過游戲活動練習多種跳法。活動中,提供紅、黃、綠三色圓點做標記來引導幼兒扮演跳跳糖,因為這三種顏色是幼兒熟悉并能接受的經驗。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將幼兒自然分組,起到調控活動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多種玩法和組合游戲,保持幼兒多次練習跳的積極性。
3.效果分析。
本活動巧妙地將跳跳糖所具有的跳躍感、顏色感等元素融人活動中,為幼兒的動作發展、語言發展起到了支持、啟發和豐富的作用,讓幼兒在與跳跳糖的不斷互動中進行有意識的、積極的、自覺的建構實踐。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重幼兒的直接探索和親身體驗,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自主選擇、自由表現的過程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并獲得對自身能力的肯定。
另外,在情境的設置上,還可以再處理得溫馨一點。如:可以為紅、黃、綠跳跳糖布置不同的家,這樣既可以為調控幼兒的活動量提供休息的場所,又可以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
活動目標
1、知道跳的時候雙腳同時起跳,雙臂擺動。
2、大多數幼兒能連續雙腳向前跳3—4米左右,動作協調。
3、喜歡玩跳的游戲,樂意遵守游戲規則。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5、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準備
塑料圈,小樹,蘿卜,簍子
準備環節
聽音樂和老師一起做熱身操: 頭部運動、上肢運動、腰部運動、腿部運動、腳部運動等。
探索環節:
探索雙腳連續跳。
1、幼兒自由嘗試小兔跳的方法。 師: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呀?找個空地方原地試一試。 2、講解、示范動作要領。 師:剛才媽媽看見有一只小兔跳得很好,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跳的。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動作要領:小腳并并,小腿彎彎,小膀子擺擺,跳。 3、幼兒原地練習雙腳連續跳。 教師邊念要領,邊帶幼兒練習。 師:你們會不會跳啊?我們來試一試吧。(第一次練習) 再試一試。(第二次練習) 會了嗎? 跳給媽媽看一看。(第三次練習)
輔助練習:
創設情境游戲,鞏固練習雙腳連續跳。
1、練習雙腳連續跳。 師:小兔子學好了本領,我們到小樹林里玩一玩。按照媽媽的本領跳一跳。媽媽喊你們時,快快從兩邊跑回來。 2、休息總結。 師:你們看到小樹怎么做的?從小樹旁邊繞一繞,不要碰到小樹。 3、強調動作要領,再次游戲。 師:再去跳一跳,記得小腳并攏,膀子擺一擺。不要碰到小樹。
鞏固游戲:
拔蘿卜游戲名稱:拔蘿卜 師:小兔子們真能干,本領都學會了,放松一下。幫媽媽到小河對面拔蘿卜。小河上有三條石頭小路,找人少的小路上跳過去,每次只拿一個蘿卜,跑回來送到簍子里。然后找媽媽。 (1)跳過石頭,拔蘿卜。 (2)重復游戲2至3次。
放松結束
1、聽音樂放松,重點放松胳膊和手腕。 2、簡單小結、給予鼓勵。 3、師生再見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看來,孩子們對雙腳向前跳的這一技能都基本掌握了,而且都能遵守游戲規則進行活動,雖然活動的目標基本到達,但在活動的一些流程方面考慮的還不是很周全,使得整節課時間稍微長了點,希望在進行第二次教研時,將游戲環節這一方面考慮的在周全點,讓這節課更完美一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