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好玩的魔尺PPT課件教案這個PPT共4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培養孩子的娛樂興趣,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發揮其想象力。
活動目標:
1、樂意探索水瓶的多種玩法,體驗水瓶帶來的活動樂趣。
2、嘗試跳過一定高度的水瓶。
3、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能大膽接受挑戰,體驗合作的樂趣。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了解水瓶的各種玩法、嘗試跳過一定高度的水瓶。
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能大膽接受挑戰,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具備一定的跳躍能力。
2、物質準備:塑料水瓶(幼兒自備每人2個)、自制門球若干 活動背景音樂、提前做好場地準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歡快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踏步入場。
2、熱身運動。
(1) 師:來,小朋友們我們把胳膊伸平,向前跳一跳,后跳跳。來和小水瓶玩一會兒好不好?(幼兒跟老師做)把小水瓶放在脖子上夾一夾。前碰碰、后碰碰、舉過頭頂碰一碰、放在腿上碰一碰。把小水瓶放在面前站一站,兩手叉腰,把小腳放在小水瓶旁扭一扭。繞著小水瓶跑一跑。
(2)游戲:過小橋
師:小朋友們我們把小水瓶拿起來玩過小橋的游戲好不好?現在我們請x老師來給我們搭個小橋。(橫放一個可樂水瓶)小朋友跳起來。小朋友們看現在多了一個小橋,想想辦法跳一跳。(橫放兩個可樂水瓶)。
二、嘗試自由玩水瓶
師:小朋友們水瓶有很多很多的玩法,我們找個地方看看可以怎樣玩?幼兒自由嘗試玩水瓶(踢著玩、扔著玩、當啞鈴玩、做成障礙物跳著玩)
師: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踢著玩)
師:再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跳著玩)來,我們也學著他這樣玩一玩。看看葉老師,雙腳并齊,跳。
三、玩跳水瓶
1、找個好朋友把水瓶擺在一起跳一跳。
2、師:小朋友們你們這么喜歡玩跳水瓶我們把水瓶擺成一條小河跳一跳好嗎?
把小朋友分成兩隊。玩跳小河的游戲。將水瓶排成兩條直線。跳一跳。
教師示范跳、幼兒自由跳。教師根據幼兒跳的情況強調動作要點:雙腳并攏、雙腿彎曲,雙手甩動起來,跳起來。
3、自由找好朋友將小水瓶擺在一起。擺在指定的橫線上。幼兒練習跳躍水瓶。
師:小朋友們跳的真好。我們再來玩個游戲好嗎?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東西?(球)現在老師把這些球放在河對岸,小朋友們跳過小河把小球運回來好嗎?
師:請你找個好朋友將水瓶擺在操場中間藍色的橫線上。現在變成這么多條小河了,小朋友們還能跳過去嗎?
4、將幼兒分成兩組。比賽運球。
師:小朋友們將水瓶擺好后到老師這邊排隊。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看看x老師和葉老師是怎么去運球的呀?
教師示范運球方法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了嗎?(會)那就趕快出發吧?看哪一隊的小朋友最先把球運完?我們看看哪個小動物跳的又快又好。其他的小動物們為他們加油好嗎?
小結:xx隊的小朋友勝利了呀?來為自己鼓勵鼓勵。失敗了的小動物也沒關系,我們下來好好鍛煉,爭取跳得又快又高,下次比賽我們再贏回來好不好?
四、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做了這么多的游戲,小朋友有些累了,請小朋友們將水瓶拿起來像葉老師這樣做。(播放音樂、幼兒隨著教師做一些輕松的運動,舒緩腿部肌肉)
小結:咱們今天和水瓶做了這么多好玩的游戲,水瓶好不好玩?水瓶還有很多很多的玩法,咱們下次接著玩好不好?
課后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自由玩水瓶,來提取和激活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游戲的愿望。接著,采取了游戲的方法、讓幼兒在反復的親身體驗中,積極參與活動。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在通過肢體的活動來提神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煉、經驗得到了提升。通過游戲《比賽運球》,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合作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好玩的紙板
作者:宋紅軍 來源: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教育實驗幼兒園
【設計意圖】
廢舊紙箱、紙盒常見并有很重要的用途。設計這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在玩紙板的過程中鍛煉幼兒大肌肉的發展,提高幼兒玩的興趣及環保意識,從而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活動目標】
1、大膽探索,嘗試一物多玩,在游戲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2、發展立定跳遠、平衡、拋接等基本動作,動作協調靈活。
3、知道廢物利用,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體驗紙板的多種玩法。(立定跳遠、平衡等)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紙板若干個、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幼兒手拿紙板邊聽音樂邊做動作的進場,進行熱身運動。(鼓勵幼兒做不同的動作)
二、自由探索活動
1、引導幼兒用各種形狀的紙板來玩,看哪一個小朋友玩得方法多,而且跟別人不一樣。
2、幼兒玩紙板,老師注意觀察幼兒的玩法,及時表揚玩得有新意的幼兒,并鼓勵幼兒想辦法和別人玩得不一樣。如:拋接紙板、頂紙板、雙腳夾住紙板跳等。
三、交流分享
1、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玩法并進行示范,其他小朋友學做,如雙腳夾住紙板跳、平衡練習等。
2、幼兒再次分散練習。(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
四、游戲:過河
1、鼓勵幼兒利用紙板過河,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2、按要求站好隊,平放紙板練習立定跳遠,要求跳到紙板上,盡量不要掉到河里。(游戲玩2—3次)
五、活動結束
1.對幼兒活動情況給予小結,進行表揚與鼓勵。
2.幼兒聽音樂《搖小船》,做放松動作。
【活動延伸】
紙板投放在建構區供幼兒繼續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鐘表
來源:沾化縣古城鎮中心幼兒園 張良信
【設計意圖】
大班下學期的孩子面臨上小學,認識記錄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小學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小學后,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表這一環節,由于不認識鐘表而耽誤了上課時間。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特意設計了《有趣的鐘表》 這一節課。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引出《有趣的鐘表》、知道鐘表上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律,從而使幼兒學會看整點、半點。
2、引導幼兒撥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
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錄音磁帶
2、數字頭飾、動物頭飾
3、大鐘表一個、幼兒每人一個可撥動的小動物鐘表模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鐘表: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游戲進入活動室。
2、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使幼兒了解鐘表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謎底:鐘表)
3、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鐘表,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 3 6 9)
二、認識整點:
1、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將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讓幼兒注意這時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指到數字“1”上),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時針指到數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2、出示小動物時鐘模型,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并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飯; 晚上8:00睡覺。
三、放歌曲《小時鐘》:
教育幼兒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出示小動物鐘模型,讓幼兒撥出作息時間:
上午8:30上課; 下午3:30做游戲; 下午5:30放學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重點說明鐘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表的用途)
2、教師歸納:鐘表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表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表,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表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表的用處可大啦。
六、表演游戲:(結束)
小朋友戴頭飾圍成一圈,師說:“小鐘表呀表盤圓,12個數字圍一圈,分針長來時針短,分針帶著時針轉。小朋友們仔細看,現在時間是幾點:8:00 ; 2:00 ; 9:30; 11:30游戲反復進行,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幼兒展示自我的愿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協作精神的培養。課件背景音樂的播放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樂曲中鐘表形象。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魔術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濃厚興趣,表現出極大地好奇,在平時的自由活動時間總是自發的聚集在一起模仿魔術師玩魔術小游戲活動。因此,我從幼兒興趣出發設計了本次《好玩的魔術》科學探究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觀看魔術表演和模擬魔術表演的活動,激發幼兒對魔術中科學原理的探究欲望和動手操作的興趣,帶領孩子們感受神奇的魔術,積極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主動探究魔術的秘密,并通過自己表演魔術的方式來表達探索的結果,最后通過設疑結束活動,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魔術表演,感受魔術的神奇,愿意對魔術進行探究。通過模擬魔術表演,體驗成功的樂趣。
2.充分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主動探究魔術的秘密。
3.積極探索魔術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初步感知"麥比烏斯圈"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魔術的秘密,初步感知魔術中蘊含的科學原理教學難點:通過幼兒自己動手和對比觀察來初步感知"麥比烏斯圈"的基本特征活動準備:
教具:剪刀、彩紙、兩色操作紙環道具;兩圓套在一起的紙圈一個學具:人手兩份紅色的紙、人手兩份不同顏色的紙圈、剪刀每人一把。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引入活動,表演魔術引起興趣。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生活經驗:
小朋友們,你們看過魔術表演嗎?在哪看的?是誰表演的?
2.教師表演套圈小魔術,引發幼兒的興趣。幼兒觀看魔術表演。
今天老師就來做魔術師,給我們的小朋友表演一個魔術。小朋友看,老師手上有兩個環子,一根繩子,現在老師把環子套到繩子上,拉一下。能不能拉動啊?請小朋友們拉一拉。現在老師拿出魔巾蓋好,展現老師的魔法啦。拉開魔巾請小朋友看怎么樣啦?
二.老師表演拉線小兔魔術,引導幼兒探索小兔子魔術的秘密。
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表演了一個魔術,小朋友們想不想再看老師表演一個呢?
1.教師表演拉線小兔子魔術,幼兒觀看。
小朋友看老師手里拿了什么?現在老師要把這張紅紙變成一只小兔子。先撕出小兔子的一只耳朵,再撕出另外一只耳朵。把中間的部分往后折,然后撕掉。相信嗎?老師可以讓小兔子的耳朵動起來。拿出老師的魔法針線,從小兔子的耳朵穿過來,輕輕的拉,小兔子的耳朵怎么樣了?再拉另外一只耳朵看看怎么樣了?
2.幼兒猜一猜:小兔子的耳朵是怎么動起來的呢?
3.幼兒第一次操作,教師引導幼兒探索拉線小兔子魔術的秘密。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小朋友自己也去試試吧!
小朋友的兔子耳朵有沒有動起來啊?老師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邊來和老師的小兔子對比一下,小朋友發現了什么秘密呢?老師為什么把大拇指藏在后邊?為什么作拉線的假動作?
魔術就是先把秘密藏起來,然后做一個假動作表演給觀眾看。讓別人覺得很神奇,這就是魔術表演。
4.幼兒第二次操作,進行拉線小兔子魔術表演。
小朋友都發現了秘密,請小朋友再去試試。
小朋友都學會了,現在表演給身邊的伙伴看。
老師要請幾個小魔術師來前邊給小朋友們表演一下。
三、引導幼兒探索紙圈魔術的秘密。
小朋友們做魔術師的感覺怎么樣啊?小朋友想不想再試一次呢?魔術師可是非常神奇的,用我們身邊任何東西都可以變出神奇的魔術。
1.請幼兒自己去表演魔術:我們的小朋友們現在都是小小魔術師啦!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兩種顏色的紙圈,小朋友們自己去表演魔術吧(幼兒嘗試用紙圈做魔術表演)2.請幼兒表演:
現在老師請小幾位小魔術師表演魔術,看看他們是怎么表演的。3. 引導幼兒討論比較兩種圈的不同。
(顏色、形狀)4.引導學習新的表演方法。
(1)設問:如果沿著紙圈中間的黑線剪,會有什么變化?會變成幾個圈?
(2)紙圈的秘密在哪?為什么說這是他的小秘密?(揭示扭了一圈的紙圈就是"麥比烏斯圈"。)(3)用哪個紙圈表演魔術?怎么表演?
(4)設計什么假動作?
(5)幼兒魔術表演四、引導幼兒了解麥比烏斯圈的神奇剛才我們認識了"麥比烏斯圈"。還用它表演了神奇的魔術。這么神奇的圈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呢?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看看吧!
1.請幼兒觀看PPT視頻,感受麥比烏斯圈的神奇。
小朋友,麥比烏斯圈的神奇在哪里?(幼兒討論)2.組織幼兒談話: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1)幼兒自由發言(2)觀看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運用的PPT(老師邊看邊和幼兒詢問互動)老師相信我們小朋友長大后也可以用"麥比烏斯圈"制作出更多更精彩的東西,你們有沒有信心?
五、結束:出示兩個相連的圈,通過設疑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老師手里有兩個連在一起的圈,這又是怎么剪出來的呢?我們下次活動再一起去找到它的秘密吧!(手機鈴聲響起)老師聽說小班的弟弟妹妹們特別想看我們的小朋友表演魔術,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活動反思:
魔術一直是充滿著神秘,魔術表演也是人們比較喜歡的娛樂節目,把魔術帶入教學中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次活動從剛開始的魔術表演導入主題,一下子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為后面的單根皮筋和雙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單根皮筋的探索比較簡單,孩子們學習的較快,后面的雙根皮筋的探索上讓孩子自己發現了兩種變化,在此基礎上提高難度,根據孩子的能力差異,提供了兩種層面的操作展板,讓孩子探索操作。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都很投入,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探索和操作,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標。但在小結語句上,對活動重點單根和雙根皮筋的科學性原理解釋的不到位。
【說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瓶子,以廢舊的瓶子作為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既能發展幼兒走、跑、跳的基本動作又可以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能滿足幼兒對各種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參與中,培養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走、跑、跳、鉆、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是只有教師靈活掌握綱要提出的總目標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關系,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據大班的身體發展水平,幼兒已經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所以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為: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基本動作。
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去創造、嘗試、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作技能,又增強幼兒的體質,并使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創新、新的提高,其創造性培養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所以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品質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瓶子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協同能力。
3.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說活動準備】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連貫性,達到活動目標。在考慮到幼兒已具備的關于瓶子的生活經驗和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準備:1.經過裝飾的瓶子若干,兔媽媽頭飾一個,小白兔、小黑兔頭飾若干,錄音機一臺;2.幼兒已經會做瓶子操;3.用粉筆畫出頂瓶走,繞瓶跑,夾瓶跳所在的區域。這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動中去。
【說活動重難點】
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動作訓練,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體質,通過游戲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完成所要求的體育練習,要求幼兒在游戲的競爭氛圍里,靈活的、協調的掌握新的動作要求。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基本動作要點大班幼兒正處于培養自制力、堅持性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制約自己、勸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規則游戲時,大班幼兒集體榮譽感增強,追求比賽結果,難免會出現破壞游戲規則的行為。規則意識的建立不是靠說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養,需要我們在活動中的堅持、提醒。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比賽中自覺的遵守游戲規則。
【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是幼兒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所以此次體育活動中,我克服了傳統的教授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自主表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根據各個環節的要求和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教法:
1.講解示范法:對于體育活動來說,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要領,游戲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兒因使用器械不當造成的身體損傷等意外發生。但是,對于這一教法,我只是在開展游戲的環節適當的采用,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探索。
2.語言提示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某些具體動作要點、規則的不能完全領會。所以,我采用語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動中簡潔、明確的提示、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3.情感滲透法:情感滲透對幼兒活動中實現的情感目標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我會及時給予幼兒激勵和表揚,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兒獲得鼓勵的同時有助于目標的達成。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并且幫助其達到動作協調、靈活的目標,使他們感受體育活動的過程,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練習法:幼兒對動作的練習有利于幼兒較好的掌握動作。所以在幼兒自主探索后,教師進行個別示范,再提供機會給幼兒自由分散練習也有利于后面游戲環節的開展。
2.游戲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法是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此方法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
3.比賽法:比賽中幼兒爭取勝利的強烈愿望,有利于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身體鍛煉的積極性。
【說活動過程】
結合教育活動的有序性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按照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個大環節:1.準備部分。2.基本部分。3.結束部分。
第一大環節:準備部分根據幼兒生理機能的活動變化規律,準備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在此環節中,首先我會利用音樂的輔助,帶領幼兒出場并隨著音樂節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動作。在提高幼兒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樹立瓶子具有多種玩法的意識。隨后,我會組織幼兒做瓶子操,進行全身性的活動,為第二大環節的開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第二大環節:基本部分經過上一環節的熱身,在這一階段幼兒的活動能力已經逐步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在此環節,我設置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1)自主探索-達成目標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中就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以及“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活動,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多種玩法。”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促使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首先我會用適當的教師語言和隱性示范,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合作探索。然后進行歸納小結,并示范個別玩法,擴大幼兒思維,也為下一部分的游戲環節打下基礎。最后讓幼兒自由結伴,分散練習,鞏固基本動作,鼓勵幼兒,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整個自主探索過程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開展游戲-達成目標2、3體育游戲是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練習興趣,讓幼兒在體驗游戲娛樂性的同時,練習和鞏固基本動作,達到增強體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設置了三個競賽性的小游戲,分別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急緩結合,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首先我會利用道具設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自主選擇分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師語言激發兩組幼兒進行競爭,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積極性。層層遞進,引出競賽游戲。
在游戲開始前,我會用講解示范法,清晰、準確、生動的講解示范游戲規則,對幼兒提出要求,再組織幼兒有序的開展游戲。因為幼兒的自制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所以我會以裁判員的身份參與游戲,在游戲開展中,時刻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并利用幼兒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兒互相監督,遵守游戲規則和進行團結合作。
在第二個小游戲中,我沒有預先擺放好小瓶子,而是讓幼兒根據預先的定位來擺放,是為幼兒創造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提高幼兒積極性。
(3)總結評價游戲結束后,我會先引導幼兒進行自評,互評,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幼兒,再進行總結評價。注意抓住一個點分別對兩隊幼兒進行表揚,語言中進行運動、合作快樂、健康重要的情感滲透。
第三大環節:結束部分幼兒經過激烈的比賽之后,身體機能活動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在這一環節就是我會帶領幼兒手持瓶子在音樂聲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動作,幫助幼兒平穩情緒,放松身體。然后列隊走回教室,完成整個體育教學活動。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我發現這節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靠得比較近,在進行練習的時候活動的空間不夠大,因為這是一次全鎮的教學觀摩活動,來到的教師很多,孩子們都特別想表現自己都往我的身邊擠,以至于在重點教學繞“S”型跑的時候顯得有些擁擠,如果在擺放障礙物(瓶子)的時候是按面對我的方向豎著擺放那就能很自然的將孩子們分在障礙物的兩邊,這樣孩子們就能有更多的空間進行練習也能讓來觀摩的老師把這個環節看得更清楚。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泡泡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吹泡泡的游戲中體驗快樂的情緒。
2、鼓勵幼兒想出辦法吹出更多泡泡。
3、知道泡泡到了高處表面水分被蒸發所以泡泡破了。
活動準備
1、溶解有餐洗凈的水
2、透明塑料杯,塑料吸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餐洗凈和水
小朋友一定要仔細看呀,看看老師要干什么?
現場配兌吹泡泡的泡沫水,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教師吹泡泡,激發幼兒對泡泡的興趣。
教師:吹泡泡真好玩,你們想玩嗎?
二、展開
1、教師吹出泡泡,讓孩子追捉泡泡。
2、你抓住泡泡了嗎?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顏色的?
小結:泡泡本身是沒有顏色的,經過陽光照射就成五顏六色的啦。
3、講解吹泡泡的方法,請幼兒試試。
小朋友你們知道泡泡是怎么吹出來的嗎?
請幾個小朋友來試試。
4、老師示范:吹泡泡
用力不要太大,要慢慢吹。
5、幼兒嘗試吹泡泡,教師指導。
提醒小朋友吹泡泡時注意不要把水吸到嘴里,不吹時把吸管插在小瓶里,不能含在嘴里。
(1)你是怎么吹出泡泡的?
(2)你能用什么方法讓泡泡越飛越高?
(3)泡泡飛到高的地方會怎樣?
(4)誰知道為什么泡泡破了?”
小結:泡泡到了高處,表面水分被蒸發所以泡泡破了.
三、結束
欣賞兒歌《吹泡泡》
小朋友現在我們休息一下,泡泡不僅好玩,他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讓我們一起欣賞吹泡泡的兒歌吧。
自然結束。
目標:
激發孩子手口一致點數以及按一定規律排序的興趣,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空間建構能力。
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準備:麻將玩法:
1、親子自由玩麻將。
2、家長引導孩子數數各"條"、"餅"的個數。
3、親子比一比誰的"條"("餅")多,誰的少?
4、家長引導孩子用麻將堆成或擺成各種形狀,說出圖形名稱。
5、家長按一定的規律擺放麻將,引導孩子發現規律。
6、請孩子也按一定規律擺放,讓家長來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