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安全教育防地震PPT課件這個PPT共3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大震的預警現象和預警時間,緊急避險,就近躲避的具體方法,在家庭怎樣避震,在學校怎樣避震,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在戶外怎樣避震,在野外怎樣避震,地震時遇到特殊危險怎么辦,如果被埋壓怎么辦,震后搶救救災,積極參加互救活動,地震的預報等,歡迎點擊下載。地震前兆
[動物]
震前動物有前兆,發現異常要報告。
牛馬騾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癡呆搬家逃。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
蜜蜂群遷鬧哄哄,鴿子驚飛不回巢。
綜合分析辨真假,群測群防很重要。
緊急避險
經驗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從人們發現地光、地聲,感覺有震動,到房屋破壞、倒塌,形成災害,有十幾秒,最多三十幾秒的時間。這段極短的時間叫預警時間。人們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事先有一些準備,又能臨震保持頭腦清醒,就可能抓住這段寶貴的時間,成功地避震脫險。
有人調查過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發現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險措施。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脫險,占72.9%。說明只要避險方法正確,脫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近躲避,伏而待定
破壞性地震突然發生時,只有幾秒到十幾秒時間,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的方法是應急避險的好辦法。震波的間歇是最佳的逃生時機。
在1556年陜西華縣8 級大地震的記載中也總結到:“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
意思是說,突然發生地震時,不要急著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時等待地震過去,還是有希望存活的。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緊急避震的一條重要原則。
a、就近躲在結實物體旁邊。
及時躲到兩個承重墻之間跨度最小的房間里如廁所、廚房等。也可躲避在桌、柜等家具下面 以及房間內側的墻角,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且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物體旁。當有物體砸下來的時候,低姿勢躲在結實的物體旁,物體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減少對人的直接傷害。
b、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
身體應采取的姿勢:伏而待定,,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C、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
為什么地震瞬間不宜奪路而逃呢?
大地震時,人們在房中被搖晃甚至拋甩,站立和跑動都十分困難。
地震時人們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被砸死砸傷的可能性最大。
現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層樓房,根本來不及跑到樓外,反倒會因樓道中的擁擠踐踏造成傷亡。
除在低層人員外,不要跳窗跳樓。
伏而待定,伺機而逃才是上上策!!
伺機而逃
一次地震的持續時間多為十幾秒,震波的間歇是最佳的逃生時機。余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第一次地震后,各種建筑物也許被震損或局部震塌,而余震之后通常是大規模的倒塌。
在“先避”的過程中,選擇“靠外不靠里”的地點躲避,能為震波過去之后的逃生帶來便利。
迅速有序地利用樓梯逃生,切忌跳樓。
外逃過程要迅速避開高大的建筑物及懸掛物等,如高樓、路燈、廣告牌、高壓線等。
地震的預報
地震預報是世界性的難題,美國、日本都無法做到,現在只能是測報,等地震發生后才能知道并測出地震位置。目前最先進的技術也就是在地震發生10分鐘之內告訴人們準確的震中位置。所以,現在美國、日本等國已經把精力重點放在抗震上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