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會動的房子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清潔的新奇有趣,體驗仿編故事的樂趣。 2、能根據故事清潔大膽想象進行仿編,嘗試與別人想得不同,編得不同。 3、能安靜傾聽別人講述,并能大膽與人交流。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一套,范例圖示圖一張 2、幼兒每人一張畫有圖示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提問:你見過會動的房子嗎? 2、教師:我們一起聽故事《會動的房子》,請小朋友聽聽,故事里有誰, 會動的房子把它帶到了哪些地方?
二、熟悉理解故事內容
1、老師講述故事開始和中間部分。 提問: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小松鼠找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建造新房子? (3)小松鼠的房子帶它到了哪些地方? 2、猜想:小松鼠的房子為什么會動呢? 3、聽故事結尾部分 提問:故事里說小松鼠的房子為什么會動?
三、看圖片完整聽故事 1.教師:我們再來聽故事,這次請小朋友仔細聽聽,烏龜爺爺把小松鼠帶到了什么地方? 小松鼠看見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2.教師邊出示圖片邊完整講述故事。 3.提問 (1)第二天,小松鼠發現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它看見了什么?說了什么? 老師將小朋友回答的內容用圖示表示出來,并引導幼兒連起來講一次。
(2)第三天,小松鼠發現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它看見了什么?說了些什么? 同樣用圖示表示,并要求幼兒連起來講。 (如果小朋友聽得不清楚,教師可把第二、三段分別再講一遍)
四、仿編故事 1.提問:烏龜爺爺還會帶著小松鼠到哪些地方去旅游? 小松鼠會看到或遇到些什么好看的,有趣的事?它會說些什么呢? 2.請個別幼兒嘗試仿編,并引導幼兒用符號,圖案表示出來,完整講述。 3.每人一份圖示,幼兒自由仿編,記錄,并完整講給同伴或老師聽。 教師:下面我就給沒個小朋友發一張圖,你們就把自己編的烏龜爺爺帶小松鼠到了什么地方, 看見了什么,說了什么,用圖示表示出來。如果遇到不會畫的東西,你可以用一個符號來表示, 只要你自己看得懂就行了。 編完后,還可以把你仿編的內容講給小朋友或老師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