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故事―倉頡造字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倉頡造字》,初步了解漢字的由來。 2.在字、圖、形的配對游戲中,對漢字產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3.愿意大膽地與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相關經驗。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視頻投影儀。 2.漢字及與其對應的圖片、象形文字卡片。 3.幼兒進行過有關漢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交流關于漢字的調查結果,豐富幼兒的經驗。 (1)幼兒自由交流調查結果。 (2)幼兒集體交流調查結果。 2.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漢字的由來。 (1)觀看視頻投影儀,傾聽故事。 (2)共同討論: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倉頡為什么要造字?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3.游戲:《字的配對》。 (1)小組討論、辨認象形字,并將漢字、圖片、象形字配對。 (2)集體交流。
資料鏈接:倉頡造字 倉頡是一位在黃帝手下專門管理動物數目和糧食多少的古人。古時候,人們用刻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倉頡做事認真,但是動物、食物的數量越來越多,品種變化不斷,時間一長,倉頡自己也沒辦法知道大小、形狀不同的繩結和刻木的含義。倉頡想找個好辦法,但怎么也想不出來,于是出門走走。 倉頡走到一個岔路口時,看見三個打獵的老人正在為往哪條路走而爭辯。一個老人說往東走有羚羊;一個老人說往北走有鹿群;一個老人說往西有兩只老虎。倉頡覺得很奇怪,就問老人:“您怎么知道前面有老虎呢?”老人指著地上的老虎腳印說:“這里有老虎的腳印啊!”原來三位老人發現了不同的動物腳印。這時倉頡突然想到:一個腳印代表一種動物,那也可以用一種符號來表示一種東西啊! 倉頡高興地跑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各種事物。他按照各種東西的形狀,在家創造符號,并把這些符號稱作“字”。比如:太陽的符號就照著太陽的樣子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上一點;月亮的符號就照著月牙兒的樣子畫出來。倉頡創造了許多字,記住了全部東西。黃帝見倉頡造出了字,就命令他到各個部落去教字。從此,字越來越多,運用得越來越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