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1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音樂公開課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小班音樂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體驗樂器演奏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和根據故事情節與樂器進行匹配。
3.引導幼兒了解樂器發出的聲音,并樂意參與游戲。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大鼓.搖鈴.盤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根據股市情節與與樂器進行匹配,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2.難點: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樂器。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生問好
1.教師打擊樂器發出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剛才聽到什么聲音了?(鼓聲.鈴聲)還有什么聲音呢?(幼兒討論)
2.教師出示樂器,進行演奏,幼兒熟悉樂器。
師:今天老師請這三樣樂器寶寶來和小朋友作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師:1.器寶寶來當大象和小蚊子,一起來聽一聽什么樂器聲音像大象走路的聲音?為什么?(幼兒討論)
2.邊搖搖鈴邊提問:搖鈴像誰的聲音?
(二)開始部分
1.教師邊講述故事邊表演樂器,了解基本情節,初步感知游戲。
提問:(1). 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兒表演)教師用大鼓配合。
(2). 大象打起了瞌睡,誰來了?蚊子是怎么飛的?蚊子看見了什么?它們要干什么了?(我們去叮叮吧)它們怎么叮的?(教師用搖鈴配合小蚊子飛的聲音)
(3). 大象醒來了用尾巴趕蚊子,它是怎么趕的?(教師用盤子刷刷的聲音表示趕蚊子的聲音)(4). 大象生氣了,一跺腳,咚!蚊子怎么了?(死了)2.教師指導幼兒用動作表演故事--師幼共同表演。
3.幼兒分角色用樂器表演故事,教師講述幼兒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表現的真棒,小樂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們把他們送回家--整理樂器
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更多不同的樂器和材料,讓幼兒自己去探究還有哪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像大象和小蚊子。
活動反思:
教學設計: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個打擊樂的教學活動,其形象幼兒比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兒已知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現實水平。整個的活動設計是由各種打擊樂引出的故事情節,充分讓幼兒感知打擊樂與故事的融合,然后讓幼兒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大大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幼兒反應:
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在剛開始了解各種打擊樂的時候,孩子們就表現的很認真,因為他們對聲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想自己能試試。第一遍老師講故事個別幼兒配樂演奏時,孩子們能夠積極配合,慢慢進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時有的幼兒已經能夠自己邊說故事情節邊配樂,可以說孩子們都樂在其中,積極參入,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不足和改進:
首先我們的打擊樂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數量較少,這是需要克服的問題。
在讓個別幼兒表演之前應該先集體進行空手練習,等孩子們完全了解故事情節再演奏,為后面的集體演奏打下基礎。
《小班音樂教案:芝麻開門》:小班音樂活動芝麻開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詞內容,學習演唱歌曲。熟悉游戲玩法,能根據游戲規則,進行游戲,通過變“門”的造型,培養幼兒創造、合作的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小班音樂芝麻開門教案吧。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春天教案(附教學反思)》:小班音樂活動春天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粗淺地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會用甜美的聲音歌唱,能根據歌詞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春天教案吧。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小烏龜教案(附教學反思)》:小班音樂活動小烏龜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讓幼兒學會小烏龜這首兒歌,讓幼兒通過活動增加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小烏龜教案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