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9-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音樂小青蛙教案反思,是優秀的中班音樂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感受歡快的音樂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蟲的動作。
2、喜歡聽音樂做游戲。
3、懂得青蛙是保護莊稼的益蟲。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及歌曲《小青蛙》
2、活動前讓幼兒認識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夏天到了,小蝌蚪長大了,慢慢慢慢地先長出后面兩條腿,再慢慢慢慢地長出前面兩條腿,變成了一只一只的......?(小青蛙)教師加強語氣詞把幼兒引導到小青蛙的話題上。
小青蛙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池塘)了,今天我來做青蛙媽媽,你們做青蛙寶寶,跟著媽媽到池塘里去玩耍吧!
二、學唱歌曲及嘗試演奏
(一)初步熟悉歌詞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帶領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做小青蛙跳躍的動作。在游戲的同時,教師有節奏的清念歌曲《小青蛙》的歌詞:小青蛙呀小青蛙,在池塘里游玩,東邊跳跳,西邊跳跳,多么快樂逍遙。咕哇咶咶,咕哇刮刮,咕哇,咕哇,咕哇。
教師清唱歌曲兩遍。然后,教師引導幼兒坐回座位:小青蛙跳累了,和媽媽休息休息。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內容及節拍小青蛙們剛才到池塘里游玩感覺怎么樣?(開心......)教師讓幼兒再次熟悉歌詞:剛才青蛙媽媽在游戲的時候還用上了一個表示開心的詞語,是......?(快樂逍遙)若幼兒回答不出,教師回應:是不是快樂逍遙?(幼兒反應:若是,教師回應――很棒,我們再來一起聽聽這個好聽的詞語;若不是,教師回應――到底是不是呢?我們聽青蛙媽媽再說一遍。)教師邊拍手邊唱:小青蛙呀小青蛙......
真的是快樂逍遙!你們也跟著青蛙媽媽來拍拍小手試一試!
你們拍的真棒!(媽媽還能唱小青蛙的歌呢,這首歌的名字叫《小青蛙》)除了到池塘里玩耍,小青蛙有什么本領?教師引導幼兒到:捉害蟲。
寶寶先想一想,捉害蟲的時候,為什么動作要輕,不能發出聲音?
寶寶做給媽媽看一看,你是怎樣捉害蟲的?(讓幼兒用形體表現)教師示范青蛙捉害蟲動作要領。
青蛙跳:兩腳分開,兩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張開,輕輕跳。
捉蟲動作:蹲下來,兩臂在體前伸直,手觸地,腿分開,眼睛盯住蟲子,輕輕跳過去捉害蟲。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練習兩遍青蛙跳和捉害蟲動作。
音樂開始,幼兒唱歌小青蛙捉害蟲,唱完后,做模仿動作青蛙跳,來到農田,蹲下來,做捉蟲準備。當教師說輕輕跳過去捉害蟲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蟲的姿態,靠近害蟲跳躍,捉住害蟲,假裝吞食。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做律動小青蛙離開教室。小青蛙們捉害蟲的本領真大,呆會跟著媽媽到外面去捉害蟲吧!
活動反思:
《綱要》中曾指出“兒童是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和表現方式。”在日常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對于節奏的把握有時比較模糊。這讓我想到,其實音樂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動表現、樂器演奏等等內容,節奏在音樂教育中同樣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符號,一方面幫助幼兒解決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他們更進一步的欣賞感受音樂作好基礎。于是,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次以節奏為基礎,滲透簡單的音樂常識的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能圍繞感知休止符到實踐體驗運用休止符這兩個重點內容展開,通過幾個不同的環節,層層遞進,幫助孩子們感受休止。
《中班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第二版)》:中班音樂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第二版)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理論依據與實施策略,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活動過程等內容,知道亂扔泡泡糖會污染環境,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中班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第二版)教案吧。
《中班音樂教案:捉迷藏》:中班音樂活動捉迷藏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感受樂曲活潑詼諧的風格及特殊的樂句結構,并用動作表現自己對樂曲的感受。能按規則進行游戲,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中班音樂捉迷藏教案吧。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我的好媽媽教案(附教學反思)》:中班音樂活動我的好媽媽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初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創編合適的動作,并初步嘗試分角色合作表演,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我的好媽媽教案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