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6
這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詳略,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學目的:
掌握常用詞“朝、孰、誠、方、善、間”并背誦課文.
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獨立理解文章的內容.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誡劉禪要“開張圣聽”,廣開言路有什么好處呢?今天我們來自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體會多方聽取他人意見對自身成長的好處.
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學生小聲自讀課文.注意字音和斷句.有問題提問.
注:講大綱要求掌握的常用詞“朝、孰、誠、方、善、間”用幻燈打出這些常用詞在初中使用過的句子,并注明出處,讓學生快速回答.
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找出本文寫了幾個人,人與人之是什么關系?寫了幾件事?
明確:
鄒忌、鄒忌的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齊王是國君,權力最大的人.鄒忌是齊王的臣子.鄒忌妻、妾、客都與鄒忌有不同的關系.
四、再三讀課文,理清思路
1.鄒忌長什么樣?鄒忌提出“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妻、妾、客是怎樣回答他的?他相信了嗎?他反思后得出什么結論?
2.鄒忌怎樣給齊王講他的感受的?他如何向齊王進諫的?
補充: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從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3.聽了鄒忌的分析,齊威王說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4.齊王納諫后,收到什么效果?
明確:學生回答時要盡量用原文回答.
五、作業布置
背誦課文
探究活動
牐牎墩焦摺肥羌俏髦堋⒍薌扒亍⑵搿⒊⒄浴⑽骸⒑⒀唷⑺巍⑽饋⒅猩街罟歷史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爭不斷,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請以合作小組的方式閱讀《戰國策》,選一個你們小組最感興趣的點做些研究,要求每個人都要有事可做,最后形成一篇關于《戰國策》的小論文,文體不限,如果是議論文,觀點要是自己的.字數也不限.文章要求用打印出來,要注意排版.
找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交流,表達要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教學目的
1.認識齊威王納諫除蔽的積極意義;
2.了解諷諫(諷喻)的方法;
3.學習對話技巧和詳略安排;
4.掌握文學常識和文言知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型設計
自學輔導法
教學過程
自學定向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給領導提意見,古往今來,都要冒很大的風險.歷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屢次給領導提了意見,而且屢次被領導賞識,建議得以實施,又產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歷史上傳為美談.鄒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戰國時齊國的謀臣,曾萬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謀善諫.一次,威王彈琴,鄒忌進門就說琴彈得好.威王認為他未仔細聽,是在說謊.鄒忌說,琴聲寬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輔,舒緩像政令,諧調暢適像四時.威王聽了,知道他在說治理國家的道理,極為贊賞,就拜他為相.課文所講的是在這之后的另一個故事.(板書課題)
自讀查疑
1.運用工具書,默讀課文,疏通文意;
2.齊讀課文,然后復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三、討論釋疑:
1.齊讀段一:"比美"離題否?有何作用?
《古文觀止》有評語:"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勘察,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謅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評得好.
2.段一中的"三問三答"寫法上有何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現了人物間的什么關系)?
提示:內容都是說鄒忌的美,語言只有一兩個字變化,卻反映了對話人物間的關系親疏遠近的不同.
(板書:妻→私:偏愛贊揚
妾→畏:卑微喂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3、(齊讀段二)私事、國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諷諫?
4.(齊讀段三、四)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確實受了蒙蔽?(諷諫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為之的嗎?何以見得?)
延伸遷移
(齊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王之蔽甚矣"一句,為何點到了卻不深說? 提示:善揣摩國君的心理.對于聰明有為的國君,不要說多余的話.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內容? 提示:哪些意見,如何來朝.
3.這個故事于今有何積極意義?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勸諫、發揚民主、傾聽民聲等等.
4.如何看待《戰國策》?
提示:由于《占國策》主要是記載戰國時代策士們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夸大了策士的作用.
(河南省實驗中學 柴紅森)
教案點評:
本文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語言較淺顯,可使學生讀讀、議議、通過自學達到教學目的.課前教師曾讓幾個學生粗讀課文,通過了解,學生對本文意思能夠基本了解,只有個別字詞難以確定其意義和用法,而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說理方法均未及考慮.據此,自學指導的重點可定為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說理方法的引導上,兼及重點字句的疏通.
同時,本文篇幅不長而語美理嚴,可通過多次朗讀,體會本文設喻的說理方法.
【教學目的】
1. 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于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納諫的大度胸懷;
2. 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編劇、表演,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
1. 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2. 搜集資料,了解鄒忌及齊王其人。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 思考:文題有幾層意思?講解“諷諫”。
明確: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了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諷: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圣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鄒忌卻敢于勸說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借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2. 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復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 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
易讀錯的字有:昳( )麗 朝( ) 服衣冠( ) 窺( )鏡 期( )年 朝( )于齊 間( )進
2. 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
3. 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并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布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四、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課文
1. 鄒忌是從什么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2. 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里?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么?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3. 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4. 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么?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點,幫助記憶文本
明確: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三賞:上賞 三時:令初下 中賞 數月之后 下賞 期年之后 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分角色朗讀,更有利于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朗讀時應根據每個人物的不同心理讀出相應的語調。六人可以輪換角色多讀幾遍,以至成誦。
五、小結課文,布置作業
結合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簡單的課本劇。為下節課的分角色表演做準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小組討論、指導修改劇本
明確:1. 場次(同時理清了思路):第一場,問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場,鄒忌勸諫,齊王納諫;第三場,門庭若市,戰勝朝廷。
2. 人物(人物外貌的語言):鄒忌(修長,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3. 語言(學習語言與人物身份的關系):妻、妾、客語言的細微變化。(體會語言)鄒忌思考的語言語氣;鄒忌上奏的語氣;齊王下令的語氣。
4. 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時還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視之”“暮寢而思之”“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如何表演?鄒忌反思的內容是出聲還是不出聲,語氣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內容?等等。
三、每個小組推薦一篇優秀劇本,上臺表演
四、可組織幾個學生評委,當場評出表演最優秀的一個小組
五、作業
1. 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 拓展延伸:借助網絡,了解《戰國策》里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