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0篇幼兒園游戲活動教案超詳細,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大班體育游戲活動教案:學跳繩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不愿意運動,跳繩是一項需要全身運動的體育活動,它能很好地鍛煉幼兒的身體,但是在戶外活動時我發現有的孩子對跳繩不感興趣,常常拿著繩子坐著發呆,我想不如讓幼兒動腦筋,想辦法,創造出繩子的多種玩法。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幼兒探索出繩子的多種玩法,體驗創造性進行體育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練習運用繩子做各種動作的技能,增強幼兒的彈跳力,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激發幼兒參加跳繩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能利用繩子進行多種玩法,體驗創造性進行體育活動的樂趣。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跳繩的方法,鍛煉幼兒手、腳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做“照鏡子”的游戲,一人做動作,另一人模仿。
2.練習跳躍和上肢動作,如向前、后、上、左跳、蹲跳,向前、后、繞繞臂,單雙手繞、舉起手臂繞等。
二、老師交簡單的跳法
1.老師示范動作,幼兒學跳。
2.請跳得好的幼兒來做示范動作。
3.幼兒繼續練習跳繩。
三、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跳法
1.幼兒自由探索跳繩的各種跳法。如單人單腳跳、雙腳跳、左右腳交替跳等。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跳法。
(1)利用繩子進行跑跳的玩法。
幼兒手拿繩子邊跳邊跑。
(2)利用繩子進行走和平衡的玩法。
把繩子擺成直的走直線,擺成彎的走曲線。把兩根繩子擺成平行直線,在繩子中間走小路。
3.引導幼兒探索合作玩繩的方法,體驗合作的樂趣。
(1)幼兒自由結伴合作探索繩子的玩法。
(2)請幼兒交流合作玩繩的方法。
(3)幼兒自愿組合成若干小組,利用繩子玩游戲。
四、跳繩比賽。
五、隨著音樂做放松動作。
六、收拾場地、器材。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課是我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幼兒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于模仿,以趣味性和靈活多樣的運動形式,來調動、培養和保持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我以做“照鏡子”的游戲方式展開熱身運動,幼兒興趣點很高,接下來引導幼兒自己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跳繩,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方法。老師并總結出幾種方法如:如單人單、雙腳跳、左右腳交替跳等。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跳法。教師請跳得好的幼兒進行示范,并沒有評價,這樣可能會導致幼兒并沒有很標準的掌握新動作。
第2篇、大班游戲活動教案:扔沙包教案
活動目標: 1.練習單手肩上用力的投擲,發展全身協調力。
2.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和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 投擲用的沙包,場地一端畫一起點線,距起點線5、6、7米處各畫三條線,在起點線前2米處系一高1.5米左右的繩子。
活動玩法: (一)幼兒集體練習投擲,要求幼兒按操作要領做,用上蹬腿、轉身揮臂的綜合能力,將沙包從前面的繩上投過。
(二)幼兒分組比賽,可同時五六個兒童一起投,投到5米線得一分,投到6米得二分,投到7米得三分,沒有投到線的不得分,投到后把三次所得的分加在一起為總分。最后比賽誰得分最多誰為優勝者。
(三)頂沙包走。
(四)游戲討論:沙包不掉下來還要走得快應該怎么辦?
1.保持頭部不動腿要快走。
2.練習頭頂沙包。
3.幾個人一起比賽,從起點到5米處返回來看誰快。(沙包掉了必須撿起來頂上。)
第3篇、中班游戲活動教案:水果蹲教案
活動目標: 1、遵守游戲規則,掌握游戲的玩法。
2、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蘋果,草莓,香蕉,葡萄,桃子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問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吃哪些水果?今天啊,老師邀請了水果娃娃們來跟我們的小朋友做游戲。引出游戲。
下面,老師要講一下活動的規則。
1、我們先把小朋友們分成五組(或四組,根據來園人數再做劃分)排在第一個為組長,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
2、蘋果組小朋友說,蘋果蹲,蘋果蹲,蘋果蹲完香蕉蹲(由組長選擇哪個水果蹲)
3、香蕉組小朋友說,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葡萄蹲(由組長選擇哪個水果蹲)
4、葡萄組小朋友說,葡萄蹲,葡萄蹲,葡萄蹲完草莓蹲(由組長選擇哪個水果蹲)
5、草莓組小朋友說,草莓蹲,草莓蹲,草莓蹲完桃子蹲(由組長選擇哪個水果蹲)
不停的循環,哪組接不上就被淘汰出局,其他組接著玩,最后一組就是勝者。幾輪玩下來后,把蹲改為跳,即蘋果跳,蘋果跳,蘋果跳完香蕉跳,還是重復以上步驟,若還有時間,可以將跳改為跑。
二、帶到操場,戴好頭飾,開始游戲。
第4篇、小班游戲活動教案:我們都來跳一跳教案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繼續訓練幼兒變速度,變方向走、跑以及訓練幼兒左右跳、單腳跳。
2、通過游戲訓練幼兒靈敏性,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
3、培養幼兒集體活動意識和互相謙讓的良好品德。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彩瓶、小鼓一個,幾何圖形一套,音樂伴奏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隊形訓練切斷分隊,最后成四路縱隊
2、準備運動
二、活動進行
1、 穿樹林游戲教師講解方法,規則,并示范要求跳時雙腳尖落地屈膝跳。
規則:分組進行,一個跟一個游戲:不推不擠不碰倒彩瓶,完成游戲后又跑回自己的隊伍。
2、 幼兒自由游戲教師先啟發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各種玩彩瓶的方法并演示。然后幼兒自己玩彩瓶
教師巡回指導。
規則:在指定范圍內玩,玩時要團結友愛,互相謙讓,不推不擠,不碰撞別人。
3、 看信號拼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教師逐一出示圖形,讓幼兒說出其名稱再交待游戲方法、規則。
規則:幼兒看到信號后自由組合拼圖、拼完舉手表示,當教師發出“停”的信號時即停止拼擺,以拼得又快又好的幼兒為勝。
4、聽信號變速度,變方向跑、走。幼兒園圍繞幾何圖形站好,聽鼓聲按要求快跑、慢走。
規則:鼓聲快就快跑、鼓聲慢就慢走。鼓聲重就停。
三、游戲結束
1、 小結游戲內容,并講評重點在遵守游戲規則,聽指揮方面。
2、 放松操。
活動結束: 整隊聽音樂,退場。
第5篇、中班游戲活動教案:積木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游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現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的奇妙變化。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么?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游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征,并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游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后,再次比較并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
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游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
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并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后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
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于引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后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秘密;最后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啟發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節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幼兒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師幼交流分享游戲感受
活動反思 在設計“百變積木”活動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的生活化。積木是幼兒最常見和熟悉的玩具,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且百玩不厭。作為一種玩具,能夠獲得幼兒如此喜愛并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說明積木的魅力。但事實上,恰恰是因為積木的多變性特質而讓幼兒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幼兒在搭積木時,受從自身意愿出發的自由隨性和有限經驗的影響,搭積木活動往往呈現出過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戰性不強的狀況,這一狀況很容易瓦解幼兒搭積木的興趣。教師也大多忽視積木這一玩具背后所隱含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提高幼兒搭積木的興趣和質量。因此,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材料――積木作為活動材料,有利于幼兒與游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的適宜性。考慮到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在:讓幼兒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地搭建;通過發現并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來激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
三是過程的互動性。作為有目的的教學游戲活動,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游戲情境,用提問或追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以此讓幼兒體驗挑戰和成功的快樂。我認為有效的師幼互動,應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了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既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動手探索,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第6篇、中班游戲活動教案:走迷宮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這節課是走迷宮,它能有效的提高幼兒的有意注意和對空間的把握,幫助幼兒學會整體觀察和思考,并在游戲活動中學會互相幫助以及勇于挑戰的品質,在以前的數學課中我班幼兒也進行過走迷宮的活動但是孩子們的能力差距很大很多幼兒在活動進行中不知不覺就迷路了有的孩子差不多每條路都試走完才能找到正確的路線,在此過程中一部分幼兒會失去耐心。今天有準備了一節走迷宮的活動課講數學活動融入走迷宮的游戲中希望孩子們在學習之余提升自己的經驗找到好的方法。
活動目標 1. 喜歡走迷宮體會成功的喜悅。
2. 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學會檢查。
3.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會認讀數字1------7.2.幼兒用書,不同大的迷宮圖各一張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復習數數
2.將幼兒進行分組
活動過程 一.感知了解
<一>.接示課題。引發興趣
< 二.>.引導幼兒復習了解走迷宮的方法
1.出示迷宮圖,讓幼兒感受迷宮的結構,讓幼兒數一下一共有幾條路
2.請幼兒上來先找一下入口和出口,再試著走迷宮
3.老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啟發幼兒了解走數字迷宮的要求
4.帶領幼兒分析遇到岔路口高如何進行選擇
5.根據方法檢查幼兒是否走正確
<三>,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不同的迷宮圖讓幼兒根據興趣進行選擇。老師講解活動內容和玩法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能力較差的小組
二.交流歸納
1.展示結果,小組間相互交流檢查
2.展示個別幼兒的作業。
3.集體討論修正
三.討論歸納走迷宮的方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以極高的興趣在進行參與,通過活動幼兒能較好的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并且能正確的找到路線,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有極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間和時間,并且在此過程中組內成員間學會了互相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空間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自己設計迷宮在和孩子們一起搭建迷宮并且培養幼兒學會檢查。
第7篇、大班表演游戲活動教案:三只小豬蓋房子教案
游戲目標: 1、積極參與表演,嘗試與同伴構思想象新情節的表演,掌握各角色的對話及動作,合理運用道具進行表演。
2、能發現表演中出現的問題并能協商解決。并能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聽取別人對表演有幫助的建議,不斷提高表演水平。
3、在表演過程中,分工合作,完成角色任務,為觀眾提供周到的服務和細心的幫助。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游戲準備: 自制草房、木房、磚房,鼓、自制頭飾、衣服若干件。
游戲過程 1、分配角色、提出游戲要求
師:今天小朋友插牌都選了什么角色?請你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
提出問題,鼓勵幼兒嘗試解決。
師:在上一次游戲中,有一個觀眾看了我們的表演給我們提了一個建議,說我們4只大灰狼在吹那個風的時候風很小,不太像很大很大的風。那你們覺得怎樣才能像更大的風來了呢?需要什么道具?風可以做哪些動作?做風的小朋友什么時候上場什么時候下場?那里有一個百寶箱,里面我們收集了一些東西等會試試能不能用得著。
師:那等會團長在給大家開會的時候就可以商量一下這個風的問題,再給YY演出團的團員們提出一些要求。
2、幼兒自由開會提出今天游戲規則和要求,并準備好道具、頭飾。
3、童話劇表演開始:
1)團長宣布演出開始。
2)表演。
3)工作人員中場服務。
4)結束表演,謝幕。
4、師生共同點評今天游戲情況。
第8篇、大班體育游戲活動教案:扔沙包教案(附教學反思)
設計背景 辦園剛開始,園內玩具種類少,室外內外體育活動材料缺乏,活動課沒器材很難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己就想辦法能不能自制些體育器材。
活動目標 1、幼兒們通過積極參與活動,在運動中身體得到鍛煉。
2、培養投擲的初步技能。
3、使幼兒們感受到合作與規則大概是怎么回事。
4、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沙包20個,塑料桶2個
活動過程 一、領取上課所需材料。
1、分工。
2、講要求,有序領取。
3、材料整理
二、交流玩法
1、由幼兒介紹玩法。
2、統計結果
3、老師對這些玩法提建議
三、玩孩子們提出的玩法
1、玩
2、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老師介紹不同的玩法(若以上已經玩過則省略)
投擲比賽
1、分兩組比距離劃分遠近幾個區域,越遠得到的紙板越多。
2、比賽---統計結果
3、兩組比精度,在同樣的距離依次向筒內投擲。
4、結果統計
五、活動結束
由孩子們分別選出本組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兩個小朋友,四個人幫老師歸還器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及家長的共同參與,完成了基本教具沙包的準備工作,即彌補了園內玩具不足的現狀,又在某種程度上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在園的一些活動,有助于促進家園交流。
活動一開始,材料的投放工作(在安全有序的條件下)也讓孩子參與,,符合“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到活動結束的“打掃戰場 ”也都有孩子參與其中,他們愿意干而且快樂著。
教育工作也是一份良心工作,與能力有多高關系不很大,只要你愿意去做,沒有做不好的事。
第9篇、大班游戲活動教案:戶外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大膽運用彈彈圈、呼啦圈、球、沙包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發展創造力和協作能力。
2.得到平衡、彈跳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感受與他人共同游戲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
4.體驗游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5.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喜歡進行準備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將幼兒帶入健康、快樂、運動的世界。
(二)、游戲部分:
1、協作游戲――運球大作戰出示家長與幼兒自制弾彈圈體育器材,(教案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家長與幼兒用彈彈圈運球比賽,分為5組,看哪一組用的時間最短,且球不著地為勝!
2、協作游戲――接沙包比賽家長扔沙包,幼兒用彈彈圈接沙包,分5組,在一分鐘內,看哪組接到的沙包最多為勝。
3、跳圈比賽每組利用兩個呼啦圈,家長跳圈,幼兒就把后面的呼啦圈擺在前面,看哪一組最先到達目的地就獲勝!
4、夾球跑5、幼兒抱球從起點跑至終點,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在腿間,走回起點,快者獲勝。(如球掉了需撿起夾住繼續走)四、結束部分身體放松運動:聽音樂做青蛙跳、小兔跳、小鳥飛、小魚游。
整理活動:讓幼兒將各種材料、器械進行整理,帶回。
(三)、活動總結天氣較冷,在活動過程中,積極的通過熱身活動和緊湊的環節來達到活動的強度和密度,并讓幼兒身心愉悅的參與其中,讓幼兒在每個環節都能有所獲得。
第10篇、大班戶外游戲傳球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自主的跑,跳,并能參加一些基本的體育活動,傳球這個游戲很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手腳并用,達到全身的協調運動。在游戲中能獲得很大的樂趣,它既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又強化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動作的協作能力。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的快速反映能力,鍛煉幼兒手的敏捷度。
2、增強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幼兒的集體主義感。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籃球若干
活動過程: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帶領幼兒慢跑一圈,做簡單的熱身動作。
1、導入游戲
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做個傳球游戲,好不好?(幼兒回答,好)看老師怎么傳,教師和一名幼兒做示范,其他幼兒觀看。
教師首先說明游戲的規則和過程,
第一種玩法
把幼兒分成兩隊站好不動,兩隊的排頭各拿一個球,當老師發出命令后,拿球的幼兒快速的把球傳給下一名幼兒,(可以從頭上傳,褪下傳或者側身傳),以此類推,看哪一個隊最先傳完為勝。
第二種玩法
把幼兒分成兩隊站在起點站立,教師發出口令后有每對的排頭將球傳給下一名幼兒,自己快速的站到隊尾,以此類推,按照一定的路線移動,看哪一個隊最先傳完為勝。
注意事項
在傳球的過程中,幼兒的間隔距離要適當,相鄰幼兒要互相配合,避免落地,幼兒要注意安全。
2、游戲分組
將全班幼兒分成兩個小組,站成兩隊四排,每組的第一個幼兒發一籃球,
3、開始游戲
幼兒準備好以后,哨聲一響,游戲就開始。
兩個游戲可以輪流嘗試進行
4、活動結束,
對表現好的小組成員給予表揚鼓勵,教師做及時總結
活動反思: 傳球給幼兒帶來了快樂,鍛煉了幼兒的身體機能,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中去,在配合中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身體,養成了守規則好習慣,更進一步感受了集體的合作意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