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2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小班音樂活動聲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各種聲音的習慣,并能夠分辨各種事物的聲音特點,培養幼兒認識聲音的長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聲音教案吧。
設計思路
幼兒生活在充滿各種聲音的空間里,各種聲音無不在他們小小的耳朵里有所反映。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留心傾聽自然界、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不僅是為了發展智能,還能養成注意力集中地傾聽音樂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各種聲音的習慣,并能夠分辨各種事物的聲音特點。
2.培養幼兒認識聲音的長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的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鋼琴、樂器、大鼓和小鼓、錄音帶、小娃娃、紅和黃的塑料片
活動過程
?。ㄒ唬ふ衣曇?。
師:“天亮了,清早起來大公雞高聲咯咯咯叫,這下把貪睡的小花貓吵醒了,小花貓懶洋洋地說:‘喵—喵—再讓我睡一會。’一群小雞在草地上唱歌,‘嘰嘰—嘰嘰’。一只小羊走過來說‘咩—咩—,你們好!’‘嘰嘰—嘰嘰,你好!你好!’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聽到了什么動物的叫聲?它們是怎么叫的?
幼:我聽到大公雞咯咯咯/我聽到小花貓喵喵叫/小雞嘰嘰嘰嘰/小羊咩咩叫。
師:哦,那除了這些動物的叫聲,你還曾經在哪聽到過什么聲音?(讓幼兒將他在生活中所聽到的聲音描述一下)。
幼:小鐘在走時發出的“滴答滴答”聲;大街上汽車發出“嘟嘟嘟”的響聲;下雨打雷的“轟隆隆”聲;老師彈琴發出的聲音;打鼓時發出的“咚咚”聲……
師:是的,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可是,怎樣才能發出聲音?
幼:拍手,跺腳,敲門,撕紙……
師:好,現在我們就來試試,除了拍手、跺腳,我們的身體還能不能發出聲音?(教師背對幼兒,卷起舌頭,用力在口里彈動,發出“嘚嘚”聲;把嘴撅起,從口中用力向外噴氣,發出“噓噓”的聲音)。請幼兒想想,剛才的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并請幼兒模仿。
請配班老師在教室外敲打樂器,讓幼兒聽聽聲音是從哪里傳的?是什么樂器的聲音?
?。ǘ┱J識聲音的長短、大小和快慢。
1.幼兒聽錄音帶。
?。?)雷聲和風聲。
(2)小溪流水和海浪聲。
(3)小羊叫和青蛙叫。
(4)火車鳴和汽車鳴。
帶領幼兒一邊模仿一邊進行比較,區別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2.讓幼兒親自敲大鼓和小鼓,通過大鼓和小鼓的不同聲響,感知聲音的大小。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與慢)。
?。ǖ谝淮我魳罚┱堄變罕е尥蓿斅牭捷^快節奏的“娃娃跳舞”樂曲時,舞動娃娃,隨著樂曲合拍地跳舞;當聽到“娃娃睡覺”的音樂時,便把娃娃抱在懷里,隨之做拍娃娃睡覺的動作。
?。ǖ诙我魳罚┞牭?ldquo;娃娃跳舞”的音樂時,舉紅色塑料片,聽見“娃娃睡覺”的音樂時,舉黃色塑料片。
(三)小結。
師:今天我們聽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也認識了聲音的大小、長短和快慢。以后我們聽音樂的時候,只要注意聽,一定會發現聲音有這么多有趣的秘密。
活動反思
探索生活中的聲音,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為音樂伴奏。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本次活動符合《三到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幼兒藝術領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足之處是幼兒在為音樂伴奏的時候,興趣很高,對用力大小、感受音樂的輕重方面沒能更好地進行對比,再進行鞏固,讓幼兒著重讓幼兒感受一下,效果會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