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2-0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100篇告狀,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師隨筆中班告狀【第一篇】:《告狀》
這是我到中一班的第二天,孩子們都很可愛,我曾經帶過托小中大班,發現孩子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喜歡告狀。
今天我們班的離園活動是手工,美工區的幾個孩子都在折青蛙,這看似一片安靜,其實就在一分鐘前,就有一個小女孩氣呼呼的來告狀:“老師,他搶我的手工紙。”我聽了有些生氣,心想: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應該這樣沒有禮貌,更何況幼兒園一直很重視禮儀教育的。我和這位小女孩一起來到美工區來問個明白,原來這位小男孩的手工紙用完了,可是還想折。我明白后,沒有批評他,而是笑著跟小男孩說:“乖,你沒有手工紙可以找老師要,或是和小朋友借,搶別人東西是不禮貌的,別人會很傷心的,你愿意看到小朋友傷心嗎?”他聽了我的話低下了頭,我看他好像意識到自己錯了就問他:“小朋友傷心了,我們怎么辦呢?”旁邊的一個小朋友說:“道歉,她就不生氣了。”他看看那個小女孩,走到她身邊低著頭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搶你的手工紙”,“沒關系,我給你一張吧!”說完小女孩遞給了他一張,他們又開心地折青蛙了。
其實,孩子告狀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師的公平處理,并不是要老師一定要批評誰,我個人認為老師對孩子告狀之后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有的老師忙的時候對孩子的話不以為然,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真心希望,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要時刻正確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幼兒園教師隨筆中班告狀【第二篇】:《告狀》
告狀,顧名思義就是狀告他人。對孩子來說,“告狀”就是一個孩子向老師控訴自己被另一個孩子或幾個孩子欺負了。對于中班孩子來說這種情況中間天天發生,這種時候也是孩子除教學活動外與老師交流的最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比較多,可與老師的交流卻比較少,所以,“告狀”成為孩子與老師交流的橋梁,溝通的工具,也成為了一個提高幼兒口語能力發展的通道。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正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特別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孩子們來向老師狀告其他孩子,正好為孩子的語言發展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孩子自己講述他與同伴間的矛盾,正是給了孩子一個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告狀”可以提高孩子語言,也是無意中發現的。有一個孩子叫郎嘉禾,在剛入班那會兒,只會說單字,你告訴她什么,她只說最后幾個字,也許是她說話不清的原因,許多孩子認為她好欺負,經常趁老師不注意,就找她麻煩。他不高興,就來向老師告狀,可他說不明白,只會指著欺負他的孩子說:她、她、她。我們只好猜測他在說的什么,再用語言詢問他我們猜測的對不對,時間長了,我們不用猜測,也了解他的意思了,可我們依舊征詢他“告狀”的原因。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他能斷斷續續說出他想說的事情了,雖說的不是很清楚,但較以前進步好大。我高興的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每一位老師知道,老師們聽了紛紛向嘉禾求證,他說的不好,卻進步了好多,與我同班的另一個老師說:“告狀也能發展語言。”我聽了這句話,覺得很有道理,對嘉禾來說,“告狀”確實發展了她的語言。
從那以后,不論那個孩子來“告狀”,我都會認真聆聽,好讓他們將自己與同伴間發生的不愉快說出來,在他們講的過程中,我也盡量不打斷,等他們說完了,我再將他們說的不連貫的過程,串起來再跟他們說一遍。就在這樣的重復中,孩子的語言表達得到了一定的鍛煉,有了不小的提高。
幼兒園教師隨筆中班告狀【第三篇】:《幼兒告狀行為的反思》
告狀,從人際關系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發生某種沖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時出現的,借助第三方力量來解決糾紛的一種特有的人際行為。幼兒的告狀,是指幼兒在他們自己認為受到同伴侵犯或發現某種行為與幼兒園的集體規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起的一種互動行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告狀是一種發生次數很頻繁的現象,它花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人類個體,他們的告狀行為一定有許多不同與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兒為什么要告狀?教師怎樣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美術活動是畫《螃蟹》,浩浩的畫畫速度比較慢,因為他在畫畫時喜歡講講話,東張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晨晨早就畫好了,當他離開位置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了浩浩的手臂,浩浩馬上質問晨晨:“你為什么撞我?”晨晨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聽,噘著嘴跑到前面來告訴我:“老師,晨晨推我的手,害得我畫錯了。”一副很難過的樣子。
分析:首先,應當看到浩浩告狀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課的規則,這說明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為。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進步。但是,對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師那里,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
案例二:中午,吃晚飯的孩子們在陽臺上看圖書,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書,有的自己選了一本書獨自坐在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故事。這時候,李炫突然很氣憤地過來“告狀”:“老師,《找相同》是我先找出來的,杰杰他不讓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書是我先拿到的!”兩個人在老師面前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我先安定了一下他們的情緒,接著,轉過臉來對杰杰說:“上次,你看《西游記》時,寶寶硬是不給你看,你心里感覺怎么樣啊?”杰杰想了想說:“沒得看書覺得很不高興。”老師趁機說:“那你不讓李炫看書,他也一樣會很難過的呀!你們兩個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讓兩個人都開開心心地看書?”李炫和杰杰聽了,商量了一下,決定兩個人一起看書,于是他倆就手拉手高高興興地坐到小椅子上看書去了。
分析:李炫是為了求得老師的公正解決糾紛,請求保護而產生的告狀行為。在集體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和、爭奪玩具和書籍等糾紛。當這些糾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方就會告訴老師,以求得老師的公正裁決或給予保護。在活動中通過引導小杰反省,并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孩子不僅要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他為什么要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考慮一下他人的行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給孩子創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啟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李炫和杰杰聽了老師的話后,兩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書去了。
幼兒園教師隨筆中班告狀【第四篇】:《告狀》
升入大班后的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都有了提升,他們經常會主動和老師溝通,告訴老師一些關于他們自己的想法。但是成長的過程中,難免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
我發現孩子們學會了“告狀”。從晨間活動開始,老師的耳邊就一直圍繞著“告狀”的聲音:“老師,劉昌睿又推我了!”、“老師,王晟鑫插隊!”、“老師,楊鈺鑫總是踩我腳,她是故意的!”。一開始,我會出面了解孩子們爭執的原因,幫他們弄清楚誰對誰錯,然后教育一番,幫助他們化解矛盾。但是發現我一次次的調解并沒有使“告狀”的現象消減,每天的“告狀”聲依然在繼續。
我開始反思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錯誤,孩子們好像并沒有認識到“告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師的幫忙調解反而讓孩子們有了依賴性。于是,為了改變孩子們告狀的問題,我決定用另一種方式讓孩子們學會獨立解決問題,不再“告狀”。
今天的晨間活動中,王溪媛又來和我“告狀”:“老師,劉昌睿剛才把我推倒了!”。為了解決孩子們“告狀”的問題,我把王溪媛和劉昌睿叫了過來,讓其他小朋友坐成圓圈。和小朋友們講了王溪媛告狀的原因。然后對所有小朋友說:“孩子們,現在你們已經是大班的孩子了,大孩子是要學會自己去處理問題了。所以從現在開始,老師希望你們能夠自己來解決和朋友間的不愉快。”接著我對王溪媛說:“王溪媛,你說劉昌睿把你推倒了,你想一想,這件事情應該怎么解決呢?”王溪媛想了想說:“我希望劉昌睿跟我道歉,這樣我就可以原諒他了。”劉昌睿聽了后連忙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兩位小朋友對視了一下開心的笑了,其他小朋友也笑了起來。“你們這不是能夠解決的嘛?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我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都能夠自己解決問題,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不會來和老師“告狀”了,對不對?”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對!”
其實在孩子們成長的路上,老師要用細心和耐心幫助孩子們驅逐成長中的小烏云,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教師隨筆中班告狀【第五篇】:《孩子的變化》
我們班的趙子碩小朋友是剛剛轉過來的小朋友,活潑可愛,小嘴巴特別甜,笑起來有點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歡她,可是由于她年齡比較小她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不是碰碰這個、就是推推那個,常常精心準備的一個活動不是被這個小朋友的告狀聲破壞掉,就是被那個小朋友的哭聲搞得無法進行。于是,受批評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轉變他的方案就出臺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現記錄下來,編成小故事,讓其他小朋友們表演,再由“觀眾”評出對錯。她也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漸漸的變了,不再像剛來時那么調皮了,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了,不像剛來的時候一分鐘都坐不了,老師和小朋友越來越喜歡他了。
其實,孩子的調皮也是另一種美,相信孩子,我們應該用愛的目光和行動去幫助他、改變他,相信他們會健康、快樂的成長為參天大樹。
教育隨筆:中班的孩子愛告狀
首先,孩子在中班時期不再僅僅以自我為中心了,他們開始更加關注周圍的其他事物,同期,他們與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能力也都增強了,但處理同伴之間交往的能力又還沒有形成。這時當孩子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他們更愿意找老師去解決問題,或者向老師告狀。其次,中班孩子的道德感正在逐步形成。孩子進入小班后,開始融入集體生活當中,并逐漸掌握各種行為規范和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念。到中班后,孩子們的規則意識更強了,道德感也不斷得到發展,從“自律”逐漸走向了“他律”,即開始審視同伴的行為是否符合我們的道德標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就是幼兒對他人行為方面的一種評價,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標準而產生的。
首先,我們要學會耐心傾聽,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來告狀時,我們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明白事情的緣由,而不是敷衍了事。有時候我們特別忙的時候,孩子來告狀,往往會容易產生不耐煩的感覺,這是我們需要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聽孩子說。如果有時候真的事情很急,我會請孩子們耐心等我一會兒或者另外約定一個時間來和老師說。了解事情緣由后,也會仔細處理,不讓孩子們感到失落。
再次,引導孩子用寬容的心去包容別人。如玩疊疊高這一新玩具時,有的孩子玩不好,每當他玩時高塔總會倒塌,同組的孩子會很氣憤并和老師告狀。這時,我常常引導孩子要寬容別人,并讓孩子明白剛玩游戲時,每個人都是玩不好的,我們要給別人鍛煉的機會,這樣別人才會有進步,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游戲當中。再如,有些孩子很喜歡搗蛋,會影響大家組織活動,孩子們都會很氣憤并紛紛告狀。此時,我會與搗蛋的孩子講道理,并讓他與大家鞠躬道歉,并引導其他孩子要學會相信別人,包容他,原諒他,給他機會來改正自己的錯誤。
幼兒園教育隨筆:告狀
在幼兒園實習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孩子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特別喜歡告狀。
看看美工區的幾個孩子,他們在那剪窗花,這看似一片平靜,其實就在一分鐘之前,就有一個小女孩氣呼呼地來告狀:“老師,他搶我的手工紙。”我聽了有點生氣,心想都是大班的孩子了,不應該這樣沒有禮貌,更何況我們幼兒園一直很注重禮儀教育的。我和這位小女孩一起來到美工區,來問個明白,原來這位小男孩沒有手工紙了,但是他看著其他小朋友都在剪窗花,自己也很想剪。我知道后,沒有批評他,微笑的告訴他:“乖,你沒有手工紙可以給小朋友借,但是要別人同意后,并且讓小朋友給你拿,搶別人的東西別人會很傷心的。那你愿意讓小朋友傷心嗎?”他聽了我的話,低下頭了。我看他好像意思到自己錯了,微笑著問他:“那小朋友傷心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旁邊的其他小朋友都說:“道歉了,她就不生氣了。”他看看那個似乎不太生氣的女孩,走到她身邊低著頭說:“對不起,我不該搶你的手工紙。”“沒關系,我給你一張手工紙。”小女孩說著拿出一張很漂亮的手工紙給他了,他們還商量要比賽誰剪的窗花最漂亮呢。看著他們一起開心的剪紙,我也笑了,真的為孩子們的懂事而欣慰。希望他們以后都能和平相處。
其實,孩子告狀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師的公正處理,并不是要老師一定批評誰,而是希望老師能設身處地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引起老師的共情和關注。我個人認為,老師對于孩子告狀之后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有的老師會敷衍孩子,或者會很不以為然的告訴孩子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或者直接拉著犯錯的孩子去給另一位孩子道歉,這樣是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也許還有其他的處置方式,我真心的希望,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要時刻記得維護孩子幼小的自尊心,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引導孩子認識錯誤而非說教。此外,還衷心的希望老師不要小視這些小小的告狀,這也許是對幼兒引導教育的一個很好地時機。
《中班的隨筆3篇》:中班的隨筆第1篇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 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現空著一個座位,"這是誰的
《教育隨筆中班3篇》:教育隨筆中班第1篇 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歡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小朋友卻不一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50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第1篇中班保育員隨筆1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