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音樂教案20篇下,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美食總動員
游戲玩法建議
1、音樂A段:幼兒分角色隨音樂節奏做相應動作。
其中,“服務員”做四個端盤子的動作;‘‘小顧客”隨盤子方位移動做吃的動作。
2、幼兒熟悉基本動作后,在雙圈上進行換角色、換位置、換同伴,三種從易到難的游戲活動。
3、音樂B段:在情境中,利用傳統的搶椅子游戲,配合歡快、緊張的音樂玩出“搶馬桶”的新花樣。音樂停止后“搶馬桶”,沒有搶到“馬桶”的孩子,被“打針”治療。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詼諧、歡樂的風格。
2、嘗試創編舞蹈動作,并在雙圓上進行互換角色表演。
3、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狡猾的狐貍在哪里
◆動作建議
游戲中共分三個角色j‘公雞、母雞和狐貍”。
游戲動作與規則建議一一
前奏:男孩、女孩分別扮演公雞、母雞,在地面上找一個事先貼好的1--10的數字點站好,排列成雙圈隊形,做好集體舞準備。
◆A段
第1小節:扮演公雞和母雞的幼兒隨音樂的節奏,雙手在身體兩邊做跑動的動作。跑動時扮演公雞的男孩在外圈上原定做跑動的動作,而扮演母雞的女孩,則按順時針的方向行進,移動至下一位扮演公
雞的男孩面前。
第2小節:扮演公雞和母雞的幼兒,跟隨音樂的節奏,同時做出一邊聳肩,一邊做攤開雙手的詼諧動作。
第3小節同上述第1小節動作。
第4小節同上述第2小節動作。
◆B段
第1-2小節:雙手各伸出食指和中指,橫在眼前,并隨樂有節奏地的旋轉,表現仔細看的動作。
第3小節:扮演公雞和母雞幼兒,一邊雙手做出“手槍”狀,隨樂有節奏地表現出搜尋狐貍的動作,一邊走著進行內外圈的交換。
第4小節:內外圈交換位置后,大家繼續做出“手槍”狀,并隨樂原地表現出搜尋狐貍的動作。音樂停止后,教師任意報出1個數字,如報“5號!”,站在5號內圈位置的“公雞”此刻就變成“狐貍”
,去捉站在5號位置上外圈扮演雞的幼兒,兩入圍著圓圈超同一個方向追逐跑,雞先跑回原來的位置,雞就勝利了,若雞沒跑回原來的:位置,被扮演狐貍的幼兒捉住,狐貍就勝利了。
◆兒歌建議
A段:狡猾的狐貍在哪里,嗯?嗯?狡猾的狐貍在哪里,嗯?嗯?狡猾的狐貍在哪里,嗯?嗯?狡猾的狐貍在哪里,嗯?嗯?
B段:仔細看一看,仔細瞧一瞧!狡猾的狐貍,狡猾的狐貍,可能就是你!仔細看一看,仔細瞧一瞧!狡猾的狐貍,狡猾的狐貍,可能就是你!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學習跟隨ABa樂,表現雙圈集體舞“狡猾的狐貍在哪里”中的相關游戲動作,明確交換同伴及內外圈交換的規則。
2、借助標記的提示,了解交換朋友的方向,并能根據教師發出的數字信號,快速做出“追逐或逃離”的反應。
3、活動中,體驗空間變換及聽信號快速反應所帶來的挑戰樂趣。
【活動準備】
1、MP3音樂:剪輯瑞典幻想曲A、B兩個片段。
2、男、女孩各10名,右手上都貼有一個標記作為換朋友的記號。
3、事先在地面上貼數字點1-10,所貼的數字點可以圍出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故事,了解“狐貍想混進養雞場吃雞”的情節。
2、幼兒邊聽教師念兒歌,邊觀察教師表演“鴆尋找狐貍”的游戲動作,進一步感知A、B音樂的旋律、結構及其游戲動作的順序。
(1)幼兒邊聽音樂,邊觀察教師有節奏地念兒歌與表演“雞找狐貍”的游戲動作。
(2)幼兒學習用動作或語言,表述自己所觀察的“雞找狐貍”的動作順序。
3、集體學習“狡猾的狐貍在哪里”的表演動作。
(1)幼兒跟隨兒歌的節奏,坐在座位上練習游戲動作。
(2)幼兒跟隨AB段音樂,坐在座位上練習游戲動作。
(3)幼兒跟隨AB段音樂,在場地中央站散點,練習游戲動作。
4、幼兒站成雙圈隊形,男孩在外圈扮演公雞的角色,女孩在內圈扮演母雞的角色,練習在A段音樂處玩“母雞找狐貍”的游戲。
(1)教師扮演母雞,示范按順時針方向找狐貍的動作,引導幼兒觀察“母雞”移動的方向及交換了四個同伴的次數。
(2)教師哼譜,扮演母雞的女孩子嘗試玩“母雞找狐貍”的游戲,明確順著貼標記的右手方向 (即順時針方向)交換同伴的規則。
(3)集體跟隨A段音樂練習游戲。
5、幼兒站雙圈隊形,男、女孩分別扮演公雞和母雞,練習在B段音樂處內外圈交換位置的游戲規則。
(1)教師站內圈扮演母雞,邀請外圈上的一位扮演公雞的男孩與自己合作,示范在B段音樂處交換位置的規則。
(2)幼兒表述內外圈交換位置的方法,并練習內外圈交換的游戲動作。
(3)集體跟隨B段音樂練習交換規則與游戲動作。
6、幼兒跟隨AB音樂,完整地表演“母雞找狐貍、公雞母雞交換位置找狐貍”的游戲情節。
7、幼兒聽教師發出的數字信號,進行“狐貍捉雞或雞兒逃離”的快速反應游戲。
(1)教師引導內外圈幼兒先認清自己站的是幾號數字點,然后觀察教師與一名幼兒示范“喊到幾號,幾號追逐跑”的規則。
(2)幼兒明確喊號追逐跑的規則后,教師任意喊1個數字號碼,幼兒練習“內圈狐貍追外圈雞”的快速反應游戲。
8、幼兒跟隨音樂AB,完整地玩“狡猾的狐貍在哪里”的聽信號快速反應游戲。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狡猾的狐貍在哪里
幼兒園大班韻律游戲教案:香草咪咪
◆游戲玩法建議
◎角色設計:
1、大部分幼兒扮演小老鼠;
2、一名幼兒扮演“愛臭美,喜歡跳舞的貓”。
◎游戲玩法:
A段:小老鼠隨樂跟著“愛臭美,喜歡跳舞的貓”出門散步,大貓走一段,小老鼠跟一段。
B段:貓戲老鼠(貓用爪子去撓老鼠,老鼠保持造型不動。)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風格,了解其所表達的故事情節。
2、通過手部游戲、動作創編、故事情節累加,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變化。
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以及模仿大貓、一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1、了解游戲情節“愛臭美,喜歡跳舞的貓出門散步”,傾聽樂曲A段,區分樂句,即哪一句是大貓走?哪一句是小老鼠跟?
2、教師扮演大貓,幼兒扮演老鼠,讓小手在身體各個部位“行走”,分角色體驗不同樂句。
3、創編大貓走路的動作并隨樂練習。
4、共同討論B段中貓戲老鼠的動作并隨樂練習。
5、教師扮演大貓,在第二次游戲時替換新的“散步動作”,幼兒扮演小老鼠,完整游戲。
6、個別幼兒扮演大貓,帶領大家隨樂游戲。
7、觀看教師扮演的“急性貓”,猜測其動作含義,并和“急性貓”共同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引導幼兒創編大貓走路的動作時,教師需用準確精煉的語言描述出幼兒的劫作特點,如行進的方向、位置的高低、肢體的動作變化等,讓個體的經驗在集體中得到共享,也為其他幼兒提供創編動作的線索和元素,拓寬創編的思路。
2、為幫助幼兒在游戲時控制自己的動作,教師扮演的“大貓”可時不時回頭看,或用游戲化的語言與幼兒討論:怎樣才能不被大貓發現?
3、教師扮演的“急性貓”可在動作節奏和游戲情節上有所變化。如動作節奏加快一倍、特殊的動作表達特別的含義:走路太快摔了一跤、一瘸一拐的往前走等。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跳花繩
◆游戲玩法建議
1、先通過兒歌配合音樂做動作。
(1)樂句,雙手叉腰,出左腳做點地動作兩次。
(2)樂句,雙手叉腰,雙腳做后踢步動作跳過花繩。樂句后半(2_2靼皇)的地方身體向后轉。
(3)樂句,繼續重復雙手叉腰,出左腳做點地動作兩次。
(4)樂句,雙手叉腰,雙腳做后踢步動作跳過花繩。樂句后半(111)的地方身體向后轉。最后樂句的小結尾幼兒自由擺造型。
2、在熟悉了動作的基礎上,進行完整的音游。
玩法:每四個幼兒為一組,每組的花繩為一種顏色,當教師舉起與花繩相同顏色的牌子,那組幼兒就要跟著音樂做上述的動作。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活潑,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掌握樂曲中特有的節奏型。
2、通過游戲,理解和掌握跳花繩的動作要領,并且學會和同伴相互配合按音樂節奏進行音游活動。
3、會看本組顏色牌的示意聽音樂跳花繩,能在別組顏色牌出現時觀摩他人表演,體驗民間游戲的魅力和快樂。
【活動過程】
1、跟隨音樂節奏律動和老師互動打招呼,初步感受活潑,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
2、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旋律和樂曲中特有的節奏型。
3、初步感受“跳花繩”中跳的基本動作。
4、利用“小腳板玩游戲”演示腳進繩時和出繩時的基本動作。
5、幼兒利用“小腳游戲”理解和掌握“跳花繩”中跳的動作要領。
6、教師示范“跳花繩”的游戲。
7、出示一條大花繩,幼兒集體練習“跳花繩”的游戲。
8、幼兒分組玩“跳花繩”游戲,體驗和同伴相互配合音游活動的樂趣。
9、幼兒分組比賽“跳花繩”游戲,體驗民間音樂游戲的情趣。
10、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嘗試用新的方法進行“跳花繩”游戲。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跳花繩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偷油喝的老鼠
音樂中的念白
我是個聰明的勇敢的打敗貓的老鼠,哦,老鼠。
我是個肚子餓偷油喝不擦嘴的老鼠,哦,老鼠。
我是個會唱歌會跳舞會動粗的老鼠,哦,老鼠。
我是個漂亮的耍酷的可愛的老鼠,哦,老鼠。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故事情境創編相應動作,并隨音樂變換進行游戲。
2、充分發揮想象力,敢于模仿和創編,大膽表現自己。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游戲與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音樂(少兒舞蹈《貓鼠之夜》音樂節選)。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引入情境。
(1)播放老鼠叫聲的音樂,請幼兒傾聽,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和想象。
教師:猜猜是誰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2)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的形象。
2、分段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根據音樂表現情境。
故事情境:教師扮演“鼠大王”,帶著“小老鼠”出去找吃的。
(1)第一段:小老鼠走路
鼓勵幼兒表現小老鼠偷偷摸摸的樣子,腳步輕輕、東張西望。
音樂提示:聽到哨聲后才出發。
(2)第二段:小老鼠搬油缸
鼓勵幼兒表現小老鼠很吃力的樣子,體驗合作的快樂。
音樂提示:兒歌里第一次念到“老鼠”的時候放下油缸,第二次念到“老鼠”的時候再次搬起油缸,喝油的時候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
(3)第三段:小老鼠喝醉了
嘗試頭暈的感覺,鼓勵幼兒表現小老鼠東倒西歪的樣子。
音樂提示:醉倒睡著了發出打呼嚕的聲音,聽到貓叫快快逃跑。
3、隨音樂完整游戲。
(1)教師帶領幼兒根據音樂進行游戲,注意音樂提示變換動作。
(2)幼兒隨音樂完整游戲。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蛤蟆歷險記
◆動作建議
第1-4小節:聽前奏作游戲前準備
第5-6小節:行走動作
第7-8小節:身旁攤開雙手,作詢問對方狀
(第9-10小節同第5-6小節;第11-12小節同第7-8小節)
三段中,蛇出來,鱷龜出來,怪獸出來依據經驗進行個性化動作表現
第13-16小節:雙手張開放嘴邊做吃的動作
第17-20小節:做不怕的個性化動作
(第二段同第13-20小節動作)
(第三段“怪獸中毒嘍”作扔東西動作)
注:最后一遍結尾“追逃音效”可根據孩子經驗及活動中出現的現狀作兩人追逃或單人逃動作。
◆游戲玩法建議
1、建議坐成單圈,面向圓心,在單圈內玩。
2、“蛇”、“鱷龜”、“怪獸”分別在開始游戲前由老師指定,必須在幼兒不知情情況下,增加游戲趣味,當音效出來,幼兒則四處躲閃至圈上座位躲起來。
3、“蛇”、“鱷龜”、“怪獸”音效結束時,他們停住腳步,與他們面對面的幼兒就是“蛤蟆爺爺”。
4、游戲分三段,先分段組織游戲,最后可將三段連起來完整游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引導下,跟隨音樂玩“蛤蟆歷險記”游戲。
2、根據故事情節記憶游戲順序,并能在游戲中,用“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訣是xx”對話來展開濤戲。
3、在充滿趣味的律動游戲中體驗故事不同角色情感,享受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1、繪本導入,回憶故事主要情節及順序。
(1)說一說《蛤蟆爺爺的秘訣》的故事及主要內容及順序。
(2)帶著對第三個秘訣的猜測進入游戲。
2、充分學習,引發幼兒隨樂隨情境展開游戲。
(1)學習第一段游戲。
①教師隨樂示范蛤蟆走等動作、語言,引發幼兒觀察、反饋和模仿。
②幼兒聽A段音樂一起練習、自然啟動,并跟隨音樂節奏和動作加入“饑餓的敵人在哪里”的語言。
③教師扮“蛇”,引發“小蛤蟆”逃到灌木叢(座位上),讓幼兒了解由蛇“指定”爺爺白則,進行角色間“我要吃掉你,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訣是勇敢”的又及動作練習。
④聽“蛇”音樂和B段音樂練習對話、動作,幫助幼兒梳理第一段游戲內容,進一步了解游戲內容及規則。
⑤完整進行第一段游戲。
(2)學習第二段游戲。
①遷移第一段游戲經驗,出現“鱷龜”音樂,將“蛇”替換,引導幼兒表現鱷龜和機智的個性化動作。
②悄悄指定“鱷龜”,完整進行第二段游戲。
(3)學習第三段游戲。
①遷移第一、二段游戲經驗,依據故事情節,引導幼兒體驗當故事情節發生變化后而帶來游戲規則的變化。
②引導幼兒想象怪獸抓住蛤蟆爺爺后小蛤蟆的做法,能大膽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
③悄悄指定“怪獸”,完整進行第三段游戲。
3、完整游戲,體驗故事的完整感和連貫游戲帶來的挑戰和愉悅。
(1)伴隨音樂,將三段游戲連起來,完整游戲,鼓勵幼兒運動多種感官大膽表現。
(2)梳理三個秘訣,讓幼兒對第三個秘訣進行發散。
(3)回歸到圖畫書,講述故事結尾,揭示第三個秘訣。
三、友情提示
1、建議活動前花15分鐘左右時間講述改編的《蛤蟆爺爺的秘訣》故事。
2、建議幼兒有“丟手絹“游戲中追逃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公主的舞會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手腕花
幼兒每人在右手上佩戴一個手腕花,分為兩種不同的顏色,且兩種顏色的人數相同,目的在于幫助幼兒分組并辨識行走的方向。
2、音效和輔助音樂
在主音樂“瑞典狂想曲”之后,添加適當的“敲門聲”、“開門…腳步聲”等音效以及。水族館,,音樂,將故事的游戲性推向高潮,使得整個故事更加完整。
【活動目標】
1、了解白故事梗概,在熟悉舞蹈與游戲的基本流程的基礎上學會隨樂而舞,并學習根據音樂的結構、情緒、和形象創造性的用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
2、知道手腕花在舞蹈動作轉換和交換舞伴時對方向、方位的提示作用。
3、體驗集體舞中交換舞伴的快樂及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師:很久以前在一個王國里有一位漂亮而又善良的公主,但是有一個巫婆總是想要害死她,一位英俊的王子救了她,后來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今天,公主要舉行盛大的皇宮舞會,邀請在座的每一位小公主和小王子都去參加,你們想去嗎?
2、欣賞A段樂曲,學習圓圈舞
(1)學習基本動作,用動作感知音樂。
①幼兒坐著,模仿老師做上肢動作,用動作感知音樂。(拍手、左右看、點頭、走一走)
②啟發幼兒創編王子和公主相互邀請時的行禮動作。(遇到你喜歡的公主或王子,你要怎樣邀請他和你跳舞呢?)
③全體幼兒模仿行禮的動作,提示幼兒動作要到位。
④幼兒站在凳子前,隨音樂節拍做行禮的動作,再次用動作感知音樂。
(2)學習圓圈舞
①教師邀請一位“王子”進行示范表演。
②啟發幼兒發現、分析兩人配合表演時的動作特征,如兩人的站位、動作的順序和方向以及公主移位的方向。
③請-xt“王子和公主”嘗試示范表演。(教師可用語言提示)
④王子和公主們站成單圈雙圓的隊形,王子在內,公主在外,兩人面對面嘗試表演。(不加音樂,教師用語言提示,適當放慢節奏)
⑤一遍動作后,公主移位,發現換了新舞伴,引導幼兒繼續表演。
⑥聽音樂,按音樂的節奏完成圓圈舞,茌每段音樂的最后一句交換舞伴。(2遍)
3、欣賞B段樂曲,學習音樂游戲。
(1)大家正在舞蹈時,音樂突然中斷,播放敲門、開門及腳步聲的聲效,啟發幼兒么了?誰來了?”引出巫婆這一角色。
(2)第一遍游戲,交代要求:聽到敲門聲時,兩人抱在一起變成木頭人,可避免被抓。(教師扮巫婆)
(3)第二遍游戲,交代要求:聽到敲門聲時,三人抱在一起變成木頭人,可避免被抓。(教師扮巫婆)提前引導幼兒:如果落單了,要如何躲避巫婆。(如:在“木頭人’之間躲避等)
(4)第三遍游戲,選定一位幼兒來扮巫婆,聽到敲門聲時,三人抱在一起變成木頭人,可避免被抓。落單的公主或王子則被巫婆帶出教室。
4、解救公主(王子),結束活動
師:公主(王子)被可惡的巫婆抓走了,我們應該怎么辦?
激發幼兒的責任心、凝聚力,啟發幼兒進行營救公主的行動,播放進行曲,幼兒聽音樂,“武裝”自己,去解救公主,離開教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蟲蟲飛
◆游戲玩法建議
幼兒兩人一組,—人扮演壯族小娃仔,一人扮演蟲子。
蟲子游戲規則:蹲在椅子(草叢)前,雙手肘收回在肩兩側做翅膀狀,配合B段音樂做左看右看、迅速跳開躲的動作,盡量逃開娃仔的捕捉。最后一句爬音站起,快速飛回自己的小椅子(草叢),坐下就為勝利,被娃仔抓住為失敗。
小娃仔游戲規則:站在對應的蟲子藏身的椅子(草叢)后,聽A段音樂做召喚同伴的動作,B段音樂與蟲子動作匹配,配合音樂做左找右找,朝自己要抓的蟲子跳動做抓蟲的動作(因為開始他們就在蟲子身后有一定的距離,同時跳動抓或逃,所以前4句基本不會抓住蟲子),在最后一句爬音時,快速朝蟲子飛的方向追抓,在音樂結束前抓到蟲子為勝,蟲子坐回位置就不能再抓。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歌曲內容,嘗試分角色進行音樂游戲。
2、進一步理解壯語“叻吶哼嘹噦”的意思,體驗游戲及合作的快樂。
3、知道在歌詞“蟲啊蟲啊飛”時快速做“抓”和“躲”的動作。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邊表演邊進入活動室
教師帶幼兒復習《蟲蟲飛》A段歌曲及動作,自然引入活動。
2、手指游戲《蟲蟲飛》。
(1)幼兒欣賞《蟲蟲飛》B段歌曲,教師引導幼兒傾聽了解歌曲中“蟲啊蟲啊飛”這句歌詞是重復的。
(2)教師示范合作表演手指游戲
教師隨音樂示范手指游戲,引導幼兒了解“蟲啊蟲啊飛”時抓蟲子。
(3)老師扮娃仔與幼兒聽B段音樂進行手指游戲。
(4)兩個幼兒一組分角色玩手指游戲,再互換角色進行游戲。
3、音樂游戲《蟲蟲飛》
(1)引導幼兒模仿小娃仔“抓”和小蟲子“躲”的動作。
(2)教師扮演小娃仔,幼兒扮蟲子,合作聽A、B段音樂進行游戲。
(3)兩個幼兒一組分角色聽A、B段音樂玩游戲,互換角色再次游戲。
4、帶幼兒到草地找蟲子,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剪剪紙
一、作品分析與設計思路
在開展的區域游戲“成都名片一一寬窄巷子”活動中,孩子們對惟妙惟肖、形象生動的剪紙游戲產生了很濃郁的興趣。于是我們嘗試與四川民間音樂相結合,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在合作游戲中大膽想
象、創編,體驗本土民間音樂帶來的快樂,盡情地表達自我,抒發情感。
二、游戲玩法建議
兩兩合作:嘗試_人當剪刀一個當剪紙合作游戲,當剪刀動時紙不動,紙變成動物形象時剪刀不動。
三、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X X lXXX|的節奏及四川民間音樂歡快的旋律。
2、在情境中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有節奏的表現有趣的動物形象。
3、體驗剪刀和紙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鑰匙聲、動物PPT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情景
貝貝有一把神奇的小剪刀,這把小剪刀擁有特別厲害的魔法咒語,你們仔細看一看“剪剪剪剪剪,剪刀看一看” (動作配語詞節奏),有了這個魔法咒語就想要什么就能剪出什么。
提問:小剪刀的魔法本領是什么?做給我們看一看。(邀請1--2名幼兒)
師:剛才你們看的真仔細,記得很清楚。
我們一起來試試魔法咒語吧!(完整欣賞音樂,A段剪刀一一動作配語詞節奏;B段固定節奏)
(二)根據情節,感受節奏
1、老虎館
一天貝貝帶著小剪刀去動物園玩,回家的時候粗心的貝貝把小剪刀忘在了動物園里。天黑了,小剪刀孤零零的一個人,可害怕了,突然…一”(老虎“吼”一聲響起)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原來這里是老虎館,小剪刀好害怕啊!
你們能不能幫小剪刀想想辦法打敗老虎呢?(幼兒互相討論,引導小剪刃的本領)
第一遍音樂:老師當紙,幼兒當剪刀游戲。(—對許多)
配課老師:切!這只老虎一點也不厲害,我才不怕呢!
提問:為什么你們用了魔法咒語,剪出的老虎也不動?(突出剪刀的節奏)
第二遍再次重復游戲。(一對許多)當B段音樂出現,配課老師出來和剪出的老虎PK,最終打敗老虎,師幼一起歡呼勝利!
2、猴山
師:小剪刀繼續向前走來到了猴山,看到有好多頑皮的猴子在玩,我也想和小猴一起玩,小剪刀們幫幫我吧?(幼兒相互討論)
第一遍:老師當紙,幼兒當剪刀。(老師清唱旋律)
提問:為什么只有我的身體在動,而頭沒有動呢?(引導剪刀從頭到尾不同的順序變化)
第二遍:兩名教師示范
提問:剪頭時剪刀在哪里?剪頭身體時、剪爪子時、剪為本時剪刀在哪里?(重點突出剪刀方位變化)
第三遍:老師當紙,幼兒當剪刀(—對許多)
小結:我們按順序剪出來的小猴子真是聰明又頑皮。
3、水族館
師:剪出了這么多聰明的猴子,小剪刀又看到了一座大大的玻璃房子,這是什么地方啊?(水族館)咦?挺著白肚皮搖搖擺擺走過來的是誰啊?原來是可愛的小企鵝!
師:小企鵝是怎樣走路的呢?
教師示范
提問:我要剪一只大企鵝,請認真看看我們是怎么配合的?
第一遍:師與個別幼兒示范(老師清唱旋律,強調剪刀動紙不動,紙動剪刀不動)
提問:誰來說說我們是怎么配合的?(強調剪刀動紙不動,紙動剪刀不動)
我想要剪許多可愛的小企鵝,你能做到剪刀動的時候紙不動嗎?
第二遍:老師當剪刀,幼兒當紙(—對許多)
提問:哇!真的剪出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啦!你會剪小企鵝嗎?
第三遍:一半幼兒當剪刀,一半幼兒當紙(一半對一半)
第四遍:互換角色,剪出水族館里的各種動物。
4、動物園里酌各種動物
師:動物園里還有什么動物呢?你想剪什么動物呢?(幼兒自由想象,創編動作)
第一遍:教師邀請幼兒兩兩組合,進行討論誰當紙,誰當剪刀,想剪什么動物。再進行游戲。(兩兩合作,重點提示動物的典型特點)
小結:動物園里真熱鬧啊,我看到了大象、熊貓、鯊魚、海獅…一
提問:小剪刀剪出了不同動物的特點,那我們現在互換角色,看看會不會出現更多不同的有趣動物哦!
第二遍:互換角色(兩兩合作)
小結:請小剪刀介紹剪出的各種動物,突出動物不同的特點。
鑰匙聲響起,師:快聽,是什么聲音?糟了!保安叔叔來了,快點躲起來!
(引導幼兒回到位子上坐下)
(三)活動結束
師:好險啊,差點就被發現了,天快要亮了,小剪刀越來越想貝貝了,你們能不能幫它想想辦法啊?(幼兒自由發揮想象,想出各種方法)
鼓勵小剪刀用自己的好辦法送小剪刀回家。(活動結束)
四、友情提示
1、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幼兒在剪紙方面的已有經驗,對于幼兒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2、將故事貫穿在整個活動中,并給予幼兒肢體動作探索表現的機會和開放空間,更多的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幼兒在愉快的體驗過程中,感受本土音樂本身所帶來的審美感受,傳遞快樂的游戲精神。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鷸蚌相爭
二、表演動作建議
1、第一段音樂
第1-2小節,左手的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作小河蚌休息狀。
第3小節,幼兒用左手手指作蚌殼張開合上的動作。
第4-10小節,動作同第1小節。
2、第二段音樂
第1-2小節,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作鷸嘴狀,胳膊作鷸的膀子。
第3-6小節,右手變成的鷸作左右晃頭狀。
第7-8小節,右手變成的鷸作上F點頭狀。
3、第三段音樂
第1-3小節,左手作河蚌打開蚌殼曬太陽狀,右手作鷸伸長膀子發現河蚌狀。
第4小節,作鷸的右手向作河蚌左手飛過去,作河蚌左手從打開蚌殼變成合上蚌殼。
第5-8小節、=宵,同第4小節青。
第9小節,蚌殼夾住鷸嘴。
第10-11小節,河蚌和鷸互不相讓,拉來拉去。
第12小節,河蚌和鷸被漁夫捉走了。
三、教學活動建議
◆教學準備
一塊大布幕
◆教學目標
1、感受音樂優美、風趣的旋律,能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結構。
2、在老師的幫助下,嘗試用手指動作表現故事音樂。
3、感悟“友好相處、互相謙讓”的內涵,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教學過程
1、觀看老師用小手表演,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
2、老師有表情地帶領幼兒傾聽并進行分析。
3、在理解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學習分段表演。
分析第一段音樂,引導幼兒創編小河蚌的動作;(師幼共同討論并創編小河蚌蚌殼打開、跳舞、合上等動作。)
分析第二段音樂,引導幼兒創編鷸的動作;(師幼共同討論并創編鷸跳舞、點頭、飛等動作。)
分析第三段音樂,創編鷸蚌相爭的動作:(師幼共同討論并創編鷸啄蚌時的鷸和蚌相爭的動作。)
4、在老師的體態語言暗示下,嘗試自主用小手完整表演,兩人合作表演。
四、友情提示
本次活動,酉一名幼兒用雙手進行兩個角色轉換表演,也可結伴合作表演。在此基礎上,可以和區角游戲、親子游戲配合開展,也可結合人際交往開展社會主題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誰是灰太狼
◆圖譜
把圖譜折成三部分,一段一段呈現出來。
◆動作建議
1、集體舞動作:
每一小節內容:站在原點上,自拍2下,和同伴拍2下,右手做招手動作2下,和同伴交換位置(重復5次,交換5個舞伴)
2、聽到“蹦蹦蹦”的重音,做握拳的動作2下。
◆游戲玩法建議
第一段音樂:集體舞
第二段音樂:全體幼兒聽到“蹦蹦蹦蹦”重音后問“誰是灰太狼?”腳下兩個黑點的幼兒開始追跑,誰先跑到自己的位置誰就是灰太狼。
第三段音樂:扮演灰太狼的幼兒走四步回頭一次,其余幼兒靜止不動或者做靜止不動的造型。聽到灰太狼說“發怒了”,幼兒跑回自己的位置。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叢林旅行
【作品分析】
鋼琴曲《演藝人》是一首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拉格泰姆(簡稱“拉格”),是美國流行音樂中第一次出現的有全國影響的真正的黑人音樂,也是爵士樂的源頭之_,如今在全世界幾乎每個角落都有人在聆聽和演奏著。《演藝人》這首樂曲最大特點是切分,通常是低音區保持規則的雙拍子,高音區進行連續不斷的、變強弱的節奏變化,雖然節奏較難,但旋律特點鮮明,極富個性,也很易記。爵士樂的節奏型非但沒有讓現在的兒童感到陌生,反而因其輕松、幽默、詼諧而引起兒童的喜歡和大膽的模仿、創造。結合我園園本音樂教研所開展的“中大班模仿經典音樂劇片段,豐富幼兒表演經驗的研究”,如《貓》、《雨中。隋》、《邁克·杰克遜beat it》-,豐富7JL童對爵士樂的歷史與發展、風格特點等的相關經驗。
拉格泰姆的來源是化裝黑人游唱劇團后期表演的餅步舞等舞曲,這種具有代表性的餅步舞是南北戰爭前種植園中的奴役們跳的一種滑稽舞,因是以葡萄干餅作為舞蹈比賽優勝的獎勵故而得名的。我在音樂活動中滲入此故事,借用《演藝人》自填歌詞,輔助幼兒的理解,使得兒童在故事情境中了解了拉格泰姆餅步舞的歷史背景,并通過一系列游戲情境讓兒童在音樂游戲中學會餅步舞。
二、相關敦學資料
【圖片】眼鏡蛇、鴕鳥、孔雀、非洲獅
【材料】紅色帽子16頂
【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戴上帽子做好造型,手拿帽子慢慢滑到胸口處
1-2小節:手拿帽子在胸前,兩腿交替外伸點地跳
3-4小節:左手扶帽,右手彈指
5-6小節:左手叉腰,右手甩帽
7-8小節:帽子戴頭上手做左右相望的動作,最后造型(左手叉腰,右手轉帽)
【游戲玩法建議】
1、拍照念“哦也”時,自由創編造型。
2、模仿不同動物的特征動作,大膽表現。
三、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l.享受爵士樂的輕松、詼諧和幽默,初步掌握餅步舞的基本動作。
2.能在樂曲的指定段落自由創編并大膽表現拍照擺pose和不同動物的特征動作。
3.在游戲中體驗遇到不同動物的驚險和刺激,感受音樂的輕快與舒緩。
【活動過程】
<故事>
吉姆和我非洲葡萄農場的—對朋友。這一天,他們要到叢林那邊參加舞會,于是他們商量起來跳什么好呢?吉姆說:不如跳好玩的餅步舞吧!哈哈,那我們還等什么現在就出發吧。
(一)觀察與欣賞
1、教師表演A段,幼兒仔細觀察
師:一起看看吉姆和我一路上都做了些什么?
2、再次示范A段,幫助幼兒理清動作線索
師: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一起再來看看!
師:原來吉姆和我先……,然后……接著…….,最后…….。你們看得真仔細!
(二)創編與模仿
1、熟悉A段音樂,從分解到整體游戲
(1)幼兒自由創編“O,Ye”的拍照動作
師:剛才吉姆和我,跟小動物們照相真開心,我們擺了_一個很酷的po。。,你們平時愛照相會擺pose嗎,擺一個給我看看?(請2名幼兒做示范)
師:我們剛才擺的pose酷嗎?那小動物就更喜歡跟我們照相了。
(2)分解學習餅步舞跳點地的步伐
師:要去叢林玩,一定要會跳很酷的餅步舞,小動物才會過來跟你照相,誰想和我們一起去?我已經學會了,你們想學嗎?請你仔細看!
(3)討論探索彈響指的動作
師:除了剛才那個跳點步,餅步舞里還有一個特別好玩的動作,是什么呢?來試試看。如果彈不響,可以用什幺聲音來代替呢?
(4)整體欣賞帶帽游戲并嘗試
師:這是我的帽子,好看嗎?戴上帽子舞姿會更酷,你們休息—下,看我跳,要是覺得好,給我鼓鼓掌。
師:吉姆問我到底誰學會了餅步舞,讓我帶上他一起出發,你們都學會了嗎?試試……。那好,我們一起出發吧!
2、感受B段音樂,體驗游戲中不同性情動物出現時的不確定感。
師:叢林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看,這是什么?(眼鏡蛇、鴕鳥、孔雀、非洲獅)哦,如果遇見兇猛的非洲獅,我們該怎么辦?如果遇見溫順的鴕鳥,我們可以和它親密接觸或是拍張照!如果遇見可怕的眼鏡蛇,我們又該怎么辦?如果遇見孔雀,怎么樣才能讓她開屏嗎?(可以使用帽子)
(三)小結
師:“叢林里好玩吧?音樂很獨特!今天我們聽到的這個音樂是爵士音樂《演藝人》,下面讓我們聽著演藝人的音樂用你喜歡的動作繼續旅行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斗舞
【作品分析與設計思路】
l、“卡梅拉我能打敗怪獸”音樂游戲的選材來源于繪本故事《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故事,我們從中節選了關于母雞卡梅拉和它兒女們的歷險故事一段來貫穿整個音樂游戲的主要情節,以卡梅拉教打
敗怪獸的本領給她的卡梅利多們為主線條,展開三段不同挑戰層次的音樂游戲。
2、從音樂的選材上,我們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以及整個音樂游戲對幼兒提出的層層挑戰,我們節選了三種不同類型,但同一節奏型的音樂,幼兒可以通過音樂的變化和起伏來分辨不同的挑戰任務。
二、相關教學資料
繪本故事《不一樣的卡梅拉》
【游戲玩法建議】
整個游戲過程,都用輪流交替的形式進行,老師做動作的時候,幼兒不做,仔細觀察,老師做完一短樂句后,幼兒模仿,跟老師做一模一樣的動作。
三、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2/4的旋律特點,熟悉歌曲的AB結構。
2、能通過觀察模仿怪獸的各種動作,嘗試創編卡梅拉的各種形態,與怪獸進行斗舞。
3、知道斗舞時,要仔細觀察,輪到自己做動作時,要做與對方一模一樣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以“卡梅拉一一我能打敗怪獸”的故事情境,引入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孩子們,還記得我嗎?我是誰?(卡梅拉),是雞螞媽,你們是誰呢?(卡梅利多),是我可愛的小雞。你們知道嗎?就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大怪獸,它的舞跳的可棒了,它送來一封挑戰
書,想和我們進行一場斗舞比賽,你們做好這個準備沒有?那就跟著雞媽媽開始練練我們的本領,可是,要學會雞媽媽的本領,必須做到:我做動作的時候,你們不能動,仔細看,認真學,我做完以后,
你們開始做和我一模一樣的動作,一定要記住哦!好,我們開始練本領了:
1、以游戲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熟悉節奏,學會輪流。
(1)念節奏:(坐)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1)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2)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3)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4)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提問:
師:你是怎么跟雞媽媽學本領的?
幼兒:雞媽媽做動作的時候,我們不做,仔細觀察,雞媽媽做完以后,我們開始做和雞媽媽一樣的動作。
師:咦,雞媽媽想不起來還有什么動作了,你們來幫我想想?(幼兒坐著創編一個動作,教師提念)
(2)唱節奏:(坐)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1)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2)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3)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嘰嘰嘰嘰嘰。(動作4)
幼兒:我就跟你這樣做,嘰嘰嘰嘰嘰。
(3)、合音樂:(站)
師:接下來雞媽媽教的本領和剛才的不一樣了,有沒有信心挑戰?
2、老師和幼兒合音樂進行“輪流交替”做動作練習。
(二)根據音樂節奏,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卡梅里多挑戰怪獸的各種形態動作。(圈上)
l、聽音樂,幼兒進行動作創編。
師:剛才是你們跟我學,現在我想跟你們學了,這樣吧,跟著音樂來做一做,每位卡梅利多要想兩個不一樣的動作哦!(放音東,幼兒進行自由創編)
2、請個別幼兒將創編動作大膽表現出來,教師分別從動作、表情、方位等方面進行引導。
師:好,現在亮出你們的本領來,你們先做,我來跟你這樣做。
3、幼兒合音樂節拍進行動作展示,觀察教師模仿的是誰的動作。
師:我剛才做的誰的動作?知道我為什么學他的動作嗎?(動作合著音樂的節奏,有兩個不一樣的動作)
師:我又來跟你們做動作了,這次我要學不僅合著音樂節奏,動作變化多,而且還要上下左右的變化,這樣的卡梅利多才有資格去挑戰怪獸哦!
(三)引出B段音樂,表現卡梅里多和怪獸斗舞場景。
l、教師用情境引出B段音樂,讓被模仿的幼兒大膽上來進行斗舞比賽。
2、教師用討論的方式引出斗舞規則,并示范。
比賽規則:怪獸先出題,請你跟著怪獸做,然后交換,卡梅利多出題,怪獸跟著你來做。3、合音樂節拍進行B段音樂練習
4、幼兒評判出輸贏結果。
評判標準:
a、對方在做動作的時候,另—方動沒有?
b、誰的動作合上音樂的節奏變化沒有?各自做了幾個動作!
c、雙方的動作有沒有上下左右的變化?
(四)和怪獸進行斗舞,感受游戲的快樂。
怪獸出現,和卡梅里多決斗。
(怪獸出現,直接從圈上部分開始,不重復A段音樂)
四、友情提示
1、課前幼兒需閱讀過繪本故事《不一樣的卡梅拉》。
2、在與怪獸斗舞環節中,教師可以從動作的疊加,動作的方位上來遞進增加幼兒的挑戰興趣,幼兒先準備的一個挑戰動作,結果怪獸做了兩個,當幼兒準備兩個挑戰怪獸動作時,怪獸又有方位的變化了,這樣挑戰性和興趣性更強。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木偶漫游記
◆游戲玩法建議
1、兩人合作進行游戲時,小木偶做什么動作走進野森林小精靈就模仿小木偶的動作。
2、當小精靈說:“定”時,小木偶就要做一個造型,小精靈模仿小木偶的造型。
3、女巫出現時,小木偶和小精靈要交換內外圈位置。
4、游戲最后,小木偶和小精靈都想和更多的好朋友做游戲,小木偶站在圈上做動作,小精靈可以順著右手方向和走到下一個木偶前繼續游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結合音樂與情境,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現小木偶的不同動態,積累僵硬動作的經驗.
2、引導幼兒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學習用游戲的方式和特定角色表演的方式來表現音樂.
3、能在游戲中說“定”時,做出各種造型,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安娜波爾卡》(剪輯) 2、圖譜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有一個淘氣的小木偶,非常喜歡流浪,有一天,他闖入了普通生靈不可進入的地方一一野森林,這個地方是屬于女巫和精靈的,淘氣的小木偶被野森林里美麗的景色迷住了,一直往前走,走著走著,看見了一群小精靈在向他招手,他高興極了,和小精靈愉快的玩了起來.。小精靈看到小木偶滑稽的樣子,也跟著學了起來,逗得小木偶開心極了。女巫看見了,非常嫉妒,便施了個魔法,把仆木偶和小精靈交換了一下,可是他們比剛才玩的還開心。最后女巫又把他們變了回去,自己灰溜溜的走了。
2、感受樂曲,初步感知木偶僵硬動作的特點。
(l)教師隨音樂做動作一遍。
教師:天亮了,小木偶醒來了,準備出發。
(2)教師:小木偶是怎樣走進野森林的?誰來學一學?他跟我們走路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小木偶動作僵硬,小朋友動作柔軟、靈活)
(3)教師小結:木偶只會用大關節做動作,做的動作比較僵硬。我們人的各個小關節都能動,做的動作柔軟、連貫。(試著比較幾個動作)
(4)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回憶小木偶做動作的順序。
教師:小木偶都做了哪些動作?先做了什么動作,后做了什么動作?(走一一點頭一一走一一招手一一和小精靈做游戲。做了幾次?(四次)
(5)教師再次隨音樂做動作一次,引導幼兒觀察每個動作做了幾次。
教師:這一次請你們仔細看,小木偶每個動作做了幾次?
3、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小木偶的不同動態,積累僵硬動作的經驗。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小木偶漫游野森林的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來學學小木偶的樣子,一起去野森林里玩玩吧。
(2)引導幼兒創編小木偶不同走路的動作。
教師:這次,小木偶要真正走進野森林了,他除了會這樣走,還會怎樣走?(請幼兒創編并練習做一做)
(3)引導幼兒隨音樂表現AB兩段樂曲的動作。
教師:小木偶來到野森林里,有禮貌的對著小精靈點了點頭,笑了-一笑。音樂有點快,有沒有信心跟上?
4、嘗試兩人合作,創編不同的造型,表現小精靈和小木偶做游戲的場景。
(1)兩位教師完整示范小精靈和小木偶做游戲的場景一遍。
教師:小精靈看到我們來到了野森林,特別的高興,瞧,他也來湊熱鬧了。小精靈是怎么和小木偶玩的?仔細看?
(2)引導幼兒回憶小精靈是在什么時候學小木偶變造型的?
教師:小精靈是怎么和小木偶做游戲的?(小精靈學小木偶走路,拍手做游戲)小精靈什么時候學小木偶變造型?(小精靈說“定”的時候)小精靈為什么要把小木偶定住呢?(小精靈要學小木偶做動作)正當小精靈和小木偶玩的開心的時候,女巫也來了,女巫說:“變變變變”是什么意思?怎么變換位置的?(小精靈和心木偶交換位置)
(3)請幼兒練習小木偶和小精靈做游戲的場景。
(4)請一名幼兒當木偶,其他幼兒當小精靈做游戲。
(5)請幼兒兩兩合作做游戲一遍。
教師:請小木偶站圈外,小精靈站圈內,這一次f也f門應該怎么變換位置呢?(請兩位幼兒示范)
(6)請幼兒隨音樂完整練習一遍。
教師:這一次小木偶又看到了野森林里奇怪的石頭,你會變一變石頭的造型嗎?我們來仔細聽音樂。
5、嘗試將小精靈變換位置,體驗做游戲的快樂。
(1)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如何和更多的小精靈進行游戲。
教師:你們玩得好高興呀,可是小木偶和小精靈都想交換更多的朋友做游戲,怎么辦呢?誰有好的辦法?(小精靈順著右手的方向找到下一個木偶)
(2)教師示范換位置的動作,并請幼兒練習一遍。
(3)請幼兒隨音樂做游戲。
教師:剛才小精靈告訴我,美麗的野森林里有好多千奇百怪的花,我們去找找吧。你會變一變奇怪的花造型嗎?準備出發。
6、請幼兒隨音樂完整做游戲。
7、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狐貍和小雞
二、游戲玩法建議
前奏:雞在前狐貍在后等待不動。
A段:雞在前面走,狐貍在后面跟,當聽到狐貍的笑聲時,狐貍跳到小雞跟前,擋住了小雞的去路,并做很得意的樣子想要吃掉小雞。小雞就想辦法,怎樣讓自己脫險。
B段:小雞與狐貍比斗,由小雞發起的比力氣、比跳舞、比嗓門,小雞和狐貍輪流做三組動作。最后,小雞和狐貍都不甘示弱的大喊,當聽到槍聲時,狐貍倒在地上死掉了,而小雞得救了。
三、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體驗師幼、同伴間共同游戲的快樂。
2、通過以游戲的方式了解熟悉音樂的風格。學習用創造性的動作自由表現樂曲中比力氣、比跳舞比嗓門的情節。
3、理解游戲玩法和規則,能跟著音樂的變化玩游戲。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雞和狐貍的故事。
(1)教師根據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
小雞出門去散步,狐貍發現了小雞,饞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后面。當小雞走出農場后貍跳了出來:“呵呵,看你往哪兒逃。”為了不讓狐貍吃掉,于是小雞想辦法。首先小雞想比力氣嚇倒狐貍,小雞說:“我的力氣比你大。”狐貍說:“我的力氣比你更大。”然后小想到比跳舞將狐貍逗樂。小雞說:“我的舞蹈跳得好。”狐貍也跳了起來:“我的舞蹈跳得好。”接著他們比嗓門。小雞伸長著脖子:“我的嗓門比你大。”狐貍也伸長脖子用盡力氣“我的嗓門比你更大。”最后,他倆都扯著嗓門大聲叫,由于叫聲太大了,結果把獵人給引了,獵人看到狐貍,一槍把它打死了。于是小雞得救了。
(2)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重點理順小雞和狐貍比試的內容蚓『頃序。
師:狐貍有沒有把小雞吃掉,小雞想了什么辦法來戰勝狐貍?比試了幾個項目,順序是怎的?小雞為什么要跟狐貍比叫聲?
2、完整傾聽音樂做律動,解決角色與音樂間的關系。
(1)肝幼扮演小雞隨樂做初步的律動,解決小雞的動作與音樂的關系。
師:現在,我們一起跟著小雞去散步吧。
(2)幼兒扮演小雞,教師扮演狐貍做律動,進一步熟悉小雞的音樂與動作。
(3)師幼扮演狐貍,解決狐貍的動作與音樂的關系。
(4)幼兒扮演狐貍,教師扮演小雞,進一步熟悉狐貍的音樂與動作。
3、聽音樂的第二段,師幼共同玩小雞和狐貍比斗的游戲。
(l)幼兒創造性的表演比力氣。請個別幼兒創編動作:老師分別從面部表情、手的動作等方面行引導。
師:假如你們是小雞,你們怎么向狐貍展示自己的力氣大?
(2)幼兒創編搞笑的舞蹈將狐貍逗樂。
師:你們會用什么樣的舞蹈將狐貍逗樂?
(3)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嗓門大。
師:用動作怎樣顯示出你們的嗓門大?
(4)師扮演狐貍,幼扮演小雞,嘗試進行比斗的游戲。
師:我們把剛才練習的本領連起來跟狐貍比試一次,看看我們的小雞是不是真的能戰勝狐貍。
4、分角色完整傾聽音樂玩游戲。
(1)第一遍:教師請一名幼兒,并由幼兒自選角色,與教師完整傾聽音樂玩游戲。
(2)幼兒倆倆合作扮演狐貍和小雞,完整聽音樂玩游戲,游戲后針對游戲規則等進行評價。
師:游戲中出現了哪些問題?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3)幼兒第二次進行完整玩游戲,游戲后針對游戲規則等進行評價。
師:我們把剛練習的本領連起來跟狐貍比試一次,看看我們的小雞是不是真的能戰勝狐貍。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山魈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1-8小節,雙手做捋胡子的動作,向右邊亮相。
9-10小節,做低頭找的動作。
11-12小節,雙手做小花狀隨節奏左右搖晃,“全”這個字的時候雙手打開,最后做亮相動作。
◆游戲玩法建議
幼兒圍坐一單圈,分配好白云角色,通過傳遞臉譜找出山魈,被選中的幼兒
站起來演唱“咿呀咿呀唱起來”唱完坐下繼續演唱,演唱結束后并讓白云聞聲識人。白云和山魈互換角色再繼續游戲。
圈上游戲的規則:幼兒圍坐—單圈,邊傳遞臉譜邊演唱歌曲,當唱到層層油彩臉上抹的抹這個字的時候,臉譜在誰的手上誰就是會唱京劇的小猴子,被選中的幼兒把臉譜放在自己的面前單獨演唱“咿呀咿呀唱起來”,被選中的幼兒演唱時,其他幼兒能控制住不發出聲音。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初步學唱京歌《山魈》,能獨立大膽地表現“咿呀咿呀唱起來”,了解山魈這種猴
2、能通過觀察與思考,理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3、能安靜傾聽同伴獨自唱歌,并給予鼓勵。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導幼兒大膽獨立演唱“咿呀咿呀唱起來”
(1)師:“森林里有一只奇怪的猴子,唱了一首很特別的歌,你們想不想聽?仔細聽。咿呀咿呀唱起來”(教師清唱第四句)
(2)師:“小猴子唱的什么呀?你們是不是也會唱呀?”(教師做聽的動作,幼兒演唱完及時鼓勵表揚孩子)
(3)師:“請女孩子們唱唱看,男孩子們仔細聽,給我們點鼓勵吧。…。男孩子們你們想不想來唱唱看?女孩子仔細聽。”
(4)師:“誰能愿意一個人唱一唱。”(1-2個個別幼兒演喝)
2、傾聽歌曲,嘗試用動作表現并體驗歌曲的內容及風格
(1)教師:“猴子是在哪里唱歌的呢?”教師范唱,引導幼兒帶著問題第一次傾聽歌曲。(一遍)
(2)教師:“這只奇怪的猴子臉上有什么特點?”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帶著質疑第二次傾聽歌曲(二遍)
(3)驗證“層層油彩臉上抹”(三遍)
(4)教師:哎,又是層層油彩臉上抹,又唱著“咿呀咿呀”你們覺得它得可能是京劇的哪一類角色?一—花臉
(5)教師:“我們知道,花臉有什么特殊的動作?…‘亮相時向手腕花的方向亮相。(捋胡子三下+向右亮相)。教師:“白云和小花小草都做了什么動作?”我們一起來用花臉動作來表現—下。(四遍)
(6)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用動作感知整首歌曲。(五遍)
教師:我們現在都來做小猴子,比比看哪只小猴子的京戲最有味道!
3、圈上游戲“白云猜唱京劇的小猴子是誰”(教師清唱)
(l)教師扮演唱京劇的猴子,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做的什么事情。
教師:“小猴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在我們中間呀要選出一只最幸運的猴子,它可以帶著臉譜唱京劇。(邊講邊出示臉譜)猴子姐姐好想做這只幸運的猴子呢,我先試試看可以嗎?…‘請小猴子們仔細聽仔細看,猴子姐姐做什么事情啦?”(交代游戲規則:被選出的人起來唱咿呀咿呀,唱完坐下。)
(2)介紹游戲中白云的角色(配班老師當白云)
教師:“白云聽見小猴子唱京劇了,它要用自己的耳朵找一找是誰。小猴子們不能泄密哦!白云猜出來后才能睜開眼睛哦!(幼兒獨自演唱,教師觀察并給與及時的鼓勵和支撐)
(3)完整游戲2次(可幫助“白云”了解猜聲音的策略)
教師:“白云有沒有猜對呀?”“白云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呢?…‘這只小猴子唱的真清楚,聲音真好聽。…‘請會唱京劇的小猴子當下一輪游戲的白云。”(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在同伴獨自唱歌時要給予支持和鼓勵)
4、通過游戲選出會唱京劇的小猴子,鼓勵幼兒獨立大膽地演唱歌曲。
(1)出示京劇臉譜,提出用傳遞游戲的方式找出會唱京劇的小猴子
教師:“小猴子們誰想當幸運的猴子,哎呀這么多呀,那這次戒們用傳遞臉譜的方式選出這只幸運的猴子,好不好?
(2)討論傳遞的規則
教師:“瞧瞧猴子姐姐我是怎么傳的哦。”“每一句話的哪個字傳出去?”(引導幼后一個字)
(3)把臉譜給教師左手第三個幼兒,完整練習,教師在“咿呀咿呀唱起來”的時候起立唱,唱完坐下,不傳臉譜,繼續做后面兩句的動作。
教師:“剛才誰是那只會唱京劇的猴子?誰會是下一只幸運的小猴子呢?”
(4)完整游戲3-4次。(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演唱歌曲,創編亮相動作)
游戲中幫助“猴子”思考如何不容易被猜中
5、反思評價并介紹小猴子“山魈”
(1)出示山魈的圖片。
教師:“這只奇怪的猴子它有個名字,他叫山魈。”“你們想不想看看他長什么樣子呀?”
(2)出示臉譜,引導幼兒觀察比較
教師:“山魈的臉和我們的京劇臉譜怎么樣啊?”“難怪它要站在樹上唱京劇呢,真有意思。”
(3)反思評價
教師:“這個猴子叫什么?我們用好聽京劇給客人老師介紹他?”(完整演唱歌曲)
(4)結束部分
教師:“這只山魈真有趣,周末請爸爸媽媽帶你們一起去動物找找他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斗逗樂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戲酒斗貓時,老鼠的動作要隨音樂進行,休止處要有身體的控制。傾聽音樂感受節奏的變化,知道什么時候停,什么時候動。并在反復傾聽中自我學習,梳理動作規律,為完整游戲奠定基礎。
◆游戲玩法建議
1、小老鼠的演唱部分,富有京韻特色,演唱與念白相結合,演唱時可配以相應動作
2、游戲玩法:老鼠盤算_戲酒斗貓(引導幼兒在傾聽音樂自主創編倒酒、勸酒的動作)一老鼠偷油(創設游戲場景,隨音樂進入倉庫,自主創編偷油動作)一貓逗老鼠(貓假醉設計捉住老鼠)共四部分
3、建議:視幼兒游戲情況,引導貓鼠反復智斗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受京劇唱腔的韻味,并嘗試演唱
2、隨音樂的變化,合拍的創編小老鼠的動作
3、傾聽音樂,遵守游戲規則,享受游戲樂趣
【活動準備】
1、游戲的音樂中我們采用的鋼琴彈奏主旋律配以雙響筒和鼓共同演奏,突出了音樂的京韻特色,讓幼兒更好的感受音樂特色和變化。在音樂活動中享受游戲的樂趣。
2、游戲場景的設置:地面用繩子圈起,油缸(用紙板自制)3AI,游戲時呈U型放置,將油缸圍在其中當做倉庫.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初步學唱音樂中的京劇唱腔
師:我們今天來玩一個貓鼠《斗逗樂》的游戲,游戲中小老鼠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唱腔,聽(教師演唱)
師:你覺得這段唱腔中什么地方最有趣?(幼兒說說,教師示范唱)
師:我們一起來唱唱
師:提出演唱要求(神氣、像唱戲一樣)
2、傾聽音樂,幼兒自由創編動作,并探索制定游戲規則
(1)完整欣賞游戲音樂
師:老鼠是怎么斗貓的呢?下面這段音樂說的就足老鼠請貓喝酒、偷油的故事。
請聽(幼兒完整傾聽)
(2)分段欣賞,創編小老鼠的動作,探索游戲規則
①第一段:老鼠集合
師:小老鼠是怎么偷到油的?先要……(聽,用鼓和雙響筒奏出“咚一噠噠噠小老鼠在做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帶幼兒模仿練習
②第二段:戲酒斗貓
A:聽音樂,分解提煉動作
師:到了貓的家,請它干什么?(咚!貓大哥,請!傾聽音樂)
師:這段音樂中小老鼠在干什么?(倒酒、勸貓喝酒,幼兒說說做做)
師:請你們跟著音樂自由做做倒酒勸酒的動作(鼓勵幼兒創編并注意觀察提煉)
師:在音樂的什么地方把酒倒好?酒倒好了,小老鼠怎么勸貓喝?
B:隨音樂練習
師: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做倒酒、勸酒,數數倒了幾次
師:倒了3次,我們再來試試;
C:完整練習游戲前半段
師:小老鼠先神氣的唱歌,然后一起集合去貓家,給貓倒酒、勸它喝酒,一起玩玩吧(視幼兒情況決定練習遍數)
③第三段:偷油、回家
A:請個別幼兒和教師嘗試偷油
師:剛才聽到什么聲音后去偷油的?我們是怎么吃得?吃飽了是什么樣?什么聲音提醒我們要回家了?(幼兒說說、做做)倉庫了有3個油缸,我們這么多小老鼠一起去要注意些什么?(幼兒討論)
B:集體練習(偷油、回家)
3、完整游戲
①師:小老鼠們,我們完整的練練斗貓偷油的本領。注意唱的神氣,還要聽音樂!(游戲一次)
小結:小老鼠們,每次行動前都會有什么聲音提示我們?
②師:這次我們真的要斗貓了,看你們能不能偷到油。瞧!(教師扮的貓出場)完整游戲2-3遍
最后一次,鼠媽媽:“哎呀,我的頭好暈,寶貝們快過來,我們喝的是…”,貓說“你們喝的是酒,跟我走吧”鼠媽媽:“唉!我們上當了,小老鼠們別害怕,我們下次再和它逗。”
(教師可根據幼兒游戒的情況,用游戲口吻提醒幼兒遵守規則)
三、創意集錦
1、演唱與念白:游戲中小老鼠的演唱部分富有京韻特點,為了讓幼兒易于掌握,活動前我們將其編節奏兒歌,讓幼兒邊打節奏邊念兒歌為幼兒學習演唱做好準備。
2、演奏與配器:在音樂中我們加入了鼓和雙響筒的演奏,突出了音樂的京韻特色,并通過配器強化音樂的節奏和變化,讓幼兒更易找尋音樂的規律
3、傾聽與梳理: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都將幼兒傾聽音樂,自我學習、梳理規律的學習品質貫于音樂活動之中。讓幼兒通過傾聽,感受音樂的變化,自我學習梳理,找尋出音樂中蘊含的規律,從而定游戲規則。
四、友情提示
1、游戲中小老鼠的演唱部分對于大班年齡的幼兒時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在念白處節奏的把握和“啊”的演唱上所以將歌詞內容以節奏兒歌形式課前呈現給幼兒幫助其解決這一難點。
2、活動延伸:在幼兒游戲規則很好時增加游戲的難度,如:變化貓醉倒的姿勢、位置增加小老鼠進出倉庫的難度。或是在小老鼠偷油時,將偷油的動作與音樂契合加入身體的控制,先看看貓再吃油。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老鼠娶新娘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掌握彈簧步的動作要領,嘗試隨音樂節奏整齊一致地動作。
2、了解音樂游戲的規則,在共同游戲中體驗民間風俗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由《大花轎》音樂改編的對唱歌曲,進一步熟悉故事及旋律。
2、共同收集傳統婚禮圖片:拋繡球、戴紅頭蓋、坐花轎、轎夫抬花轎等。
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節:進一步把握彈簧步的要領。
通過學做轎夫抬新娘的情景導入,繼續嘗試彈簧步模擬抬轎子,注意動作的要領,跟著音樂節拍行進,為游戲做準備。
第二環節:了解音樂游戲的規則。
1、把握音樂的節奏與時段,確定游戲規則。
(1)跟著音樂在一定的范圍內穩當地走彈簧步模擬抬轎子,互相不碰撞。
(2)按照音樂的提示請轎夫、接新娘、拋繡球,不得提前或落后。
(3)抬花轎的隊伍必須整齊地前進,不能散架。
2、了解規則的實際意義。
(1)最初在走動時,互相擠在一起,造成碰撞,用“抬著花轎走轎子,走大路不走小路”來提示,引導幼兒選擇較空的場地行進。
(2)在音樂結束時www.boliduo.cn還停在半路上,找不到邀請的對象,用“準時到達轎夫或新娘家門口”來提示,啟發幼兒關注音樂的旋律,判斷自己和邀請者的距離,準時到達。
有的幼兒愛相互邀請,或選擇已經裝扮過新郎新娘的同伴重復裝扮,用情景性的語言“女孩子可以和女孩子結婚嗎?…“一個人能結兩次婚嗎?”做出回應,使幼兒感到信服,從而愿意遵守游戲的規則。
3、逐步推進。
第一遍游戲——由教師扮演新郎,參與示范并用分段演示,使幼兒初步了解游戲的玩法。
第二遍游戲——請一位幼兒擔任新郎,試玩游戲,此時,教師作為一個引領者和講解者為幼兒提供支持。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及時地用情景性的語言幫助幼兒鞏固音樂游戲的規則。這個游戲最大的難點就是六人(新郎、新娘和四個轎夫)同時行進,幼兒時常走得七倒八歪,甚至散了架。此時,教師就引導幼兒思考發現問題,共同尋找整齊一致行進的好辦法。最初,幼兒有兩種意見,一是看著前面朋友的腳步走,二是聽音樂走。教師讓幼兒分別嘗試這兩種方法,發現后者比前者更合適,即使看不見前面小朋友的腳步,只要跟著音樂節奏走,就不會散架。通過思考、比較和嘗試,幼兒把握得更牢固了。
第三遍游戲——兩頂轎子同時行進,引導幼兒自己嘗試游戲。教師在觀察過程中,給予幼兒正確的評價(不早不晚到達家門口),并作適當的提示(聽著音樂比看腳步前進更穩當),推進幼兒游戲的進程,進一步體會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律動游戲教案:天鵝
一、教學建議
【活動目標】
1、在韻律活動中感受天鵝的音樂形象,感受音樂樂句。
2、借用天鵝的圖片和傳遞游戲,提高肢體表達能力。
3、在即興舞蹈的各層次游戲中,體驗即興創編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欣賞過《天鵝》音樂。
2、物質準備:音樂CD、不同姿態的天鵝圖片、邊長1.5米的方形純色布單一塊。
【活動過程】
1、律動導人:教師用簡單、對稱的身體律動引領孩子們來感受音樂的旋律美。
2、教師引導幼兒分三個層次欣賞不同姿態的單只天鵝圖片,借助圖片的支撐引發幼兒模仿、創造單只“天鵝”的動作造型。
圖片一:教師結合對幼兒們關于天鵝的描述進行簡單的小結,邊說邊來用肢體動作來詮釋。
圖片二:教師引導幼兒表現天鵝翅膀張開的力度與美,鼓勵孩子們探索飛翔時翅膀的不同空間位置(高矮、前后、翅膀的張開程度)的表現。
圖片三:教師引導幼兒感知天鵝的不同姿態美,鼓勵孩子們在模仿的基礎上創編出不同的天鵝造型。
3、借助傳遞游戲,引導幼兒嘗試合樂舞動并造型。
(1)散點上的傳遞。
(2)圈上的單人傳遞。
①引導幼兒欣賞雙只天鵝造型的圖片,從模仿上升到自主探索雙人合作肢體造型。
②通過與配教老師的合作示范雙人天鵝舞蹈與造型,副導幼兒進一步感知與朋友合作時需要關注的舞蹈要素:空間位置的變化與利用、舞者間的身心交流、肢體動作的多樣化等。
③幼兒嘗試與朋友合作聽音樂舞蹈并造型,教師借助眼神、動作、語言等給予孩子們支持、認可與啟發。
④圈上的逐一傳遞:
4、欣賞教師用舞蹈講述的關于天鵝的故事,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感知肢體動作的魅力,喜歡上這樣的表達方式!
二、創意集錦
1、在天鵝活動結束后,可以讓幼兒自己用繪畫或肢體動作創意再次感受音樂樂句。
2、可以讓幼兒通過已有的單人到雙人的造型經驗繼續借助圖片地支撐引導幼兒模仿、創造多只天鵝的動作造型。
3、可以將歌曲的CD放在音樂表演區內,讓幼兒運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如;頭飾、紗巾或服飾等道具進行情景表演。
三、友情提示
1、關于樂句的問題。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如何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樂句,是進行該活動的一個基礎,對幼兒能否在即興舞蹈中與音樂和諧運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簡單有趣的動作示范
,帶動幼兒模仿,設計游戲讓幼兒參與欣賞和韻律活動讓幼兒來感受樂句,這些都可以在第一課時去完成。但是,幼兒是否能隨樂即興,是否能即興時關注到音樂的樂句仍然是幼兒階段甚至更長一個時期
的音樂教育培養的目標,所以教師要既要欣賞幼兒獨特有創意的表現,也要接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2、關于傳遞的方式。
教師對于傳遞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探索和嘗試。傳遞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明顯的動作傳遞,也可以是不明顯的眼神的傳遞,目標都非常明顯,它需要幼兒集中注意力才能指導下一個被傳遞到的對
象是誰。所以,教師作為第一個傳遞動過的示范者,要能夠運用多種傳遞方式,讓幼兒觀察模仿學習,當然這個不是本活動的重點,希望教師自己靈活運用即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