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1
這是八上第六章《 常見的光學儀器》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透鏡及其實例
1:透鏡:至少有一個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等;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
2、基本概念:
主光軸: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用CC/表示;
光心:通常情況下位于透鏡的幾何中心;用“O”表示。
焦點: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一點,這點叫焦點;用“F”表示。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通常由于透鏡較厚,焦點到透鏡的距離約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鏡和凹透鏡都各有兩個焦點,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
3、三條特殊光線(要求會畫)
4、粗略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太陽光是平行光,使太陽光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下面放一張白紙,調節凸透鏡到白紙的距離,直到白紙上光斑最小、最亮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到白紙上光斑中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
5、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
結構角度:用手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是凹透鏡;
對光的作用角度:讓透鏡正對太陽光,移動透鏡,在紙上能的到較小、較亮光斑的為凸透鏡,否則為凹透鏡;
成像的角度:用透鏡看字,能讓字放大的是凸透鏡,字縮小的是凹透鏡;
6、照相機:鏡頭是凸透鏡;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放大鏡是凸透鏡;放大鏡到物體的距離(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虛像;注:要讓物體更大,放大鏡要靠近物體。
二: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1:器材:凸透鏡、光屏、蠟燭、光具座(帶刻度尺)、火柴
2:注意事項: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又叫“三心等高”,目的是為了燭焰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要求熟記、并理解):
口訣: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越近焦點像越大。
4:能夠畫出物體處在不同區間所成像的光路圖。(作業本畫過)
注意: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現,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必過像點;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注意:凹透鏡始終成縮小、正立的虛像;
三、眼睛與眼鏡
1.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瞳孔相當于光圈;眼瞼相當于快門。
2.近視眼與矯正: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后方向上過長,因此遠處某點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前,到達視網膜時已不是一點而是一個模糊的光斑了,從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需戴凹透鏡調節;
3.遠視眼與矯正:原因是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過短,因此近處某點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后,在視網膜上是一個模糊的光斑,從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需戴凸透鏡調節;
4.正常眼睛近點是10cm;遠點是無限遠;明視距離是25cm。近視眼近點變短,遠視眼變長。四: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2、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3、視角不僅與物體的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4、望遠鏡的物鏡比瞳孔大得多,這樣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5、天文望遠鏡還常用凹面鏡作物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