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0
這是《5、3內能》上課反思,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備課
體驗:“少——多——少[wg1]”的過程。
最初看教材短短兩頁,覺得這節課的東西少得很,但在準備的課的過程中,出現的相關知識很多,覺得這個也應該講,那個也得說,到最后覺得該講的東西真多,經黃老師指導,我又刪掉了很多,不舍得也得舍得,一切為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而服務。具體過程如下:
1、 比如課前的復習環節應該復習一下機械能的概念,分子動理論的內容,那么這兩點是理論提問還是通過具體事例分析出呢?我想采用后者。[wg2]
2、 再比如對內能概念的說明時,對“所有”兩字的解釋,內能不是針對某一分子而言,因為單個分子很小很小,其運動軌跡沒有任何規律可言,研究單個分子的動能和勢能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內能的概念中“所有”兩字有著重要的地位。[wg3]
3、 還比如,內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有四個,溫度、質量、體積和狀態,輕重該如何處理?我想這樣處理,不同種物質內能沒有可比性,而對同種物質來說內能的大小才有可比性(體現內能與種類有關)。內能與溫度的關系重點講,而與質量、體積、狀態的關系要提,但略講,同時在講的過程中可以體現控制變量法的思想。[wg4]
4、內能和機械能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我原打算通過概念的分析,找到答案。區別:1)概念不同;2)概念涉及的范疇不同。聯系:內能和機械能可以相互轉化。再通過做題加深理解。[wg5]
5、 習題處理。我針對認識內能概念板塊的習題設置為:
1)將物理書從地面拿到書桌上,它的機械能一定增大。
2)將物理書從地面拿到書桌上,它的內能一定增大。
3)將一根鐵絲在火上考熱,它的機械能一定增大。
4)將一根鐵絲在火上考熱,它的內能一定增大。
[wg6]最后變成:
(1)將一根鐵絲在火上烤熱,它的內能一定增大。[wg7]
(2)物體溫度降低時內能一定減小。[wg8]
(3)將物理書從地面拿到書桌上,它的內能一定增大。[wg9]
6、 實驗探究:[wg10]原本有四個,
a) 如何讓雙手熱起來?2)如何使鐵絲燙手?
b) 如何讓火柴燃燒起來?[wg11]4)如何讓氣球熱起來?
后來,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學生探究:
1)如何讓雙手熱起來?
2) 如何使鐵絲燙手?
[wg12]3)你能讓氣球變熱嗎?還能讓氣球變涼嗎?(氣球不可以離手)[wg13]
第二部分是,教師演示:
1) 用打火機點燃火柴;——熱傳遞
2) 擦燃火柴; ——做功
3) 用空氣壓縮引火儀引燃火柴;——做功
[wg14]
7、板書內容要求嚴格。我原來的設計為:
5.3 內能
一、內能
1、 [wg15]定義;2、一切物體都具體內能;3、內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wg16]1、做功;2、熱傳遞。
后來板書變成了:
5.3 內能
1、什么是內能呢?
內能是指物體內所有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哪些物體具有內能呢?
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3、物體內能大小與溫度的關系:
同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 增大 。
4、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哪些?
做功 和 熱傳遞 。
[wg17]
二、上課
總體上,授課與備課基本吻合,但還是出現一些新問題的。
1、前半節課,課堂氣氛有點沉悶,學生不愛舉手發言。[wg18]
2、對學生了解不夠。[wg19]
3、學生活動時間過長,習題處理時間縮短。[H220]
三、評課
優點:
1、教師的基本功深厚,語言敘述、問題引導、思維啟發、知識闡述、活動設計、情感投入、肢體語言等方面都體現了教師的基本素養。[wg21]
2、課前的準備工作充分:備課寫詳案,學案導學功能強,課件形象生動,尤其自己在上課前去買氣球,先去體驗實驗能否成功,怎樣引導學生去體驗成功。從這些方面表現了教師的責任心強,治學嚴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wg22]
3、課題引入,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簡捷,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wg23]
4、課的每個地方處理上都很簡潔,我要干什么,學生要會什么,如何去做,等都很明確,直接,而且前后銜接自然,不留痕跡。
板書只把重點留給學生,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印象深刻。
[wg24]
5、學生參與度高,安排學生動手探究的實驗多而精,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能很容易將知識分析透。
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實驗的機會,學生課堂發言在70%以上,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有一定的緊張感。
[wg25]
6、學案導學效果好。很多問題的引導與思考都體現在其中,一個學案就是一節課的縮影,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知識生成的過程,同時也減少了學生記錄筆記的時間,并且便于學生復習。[wg26]
7、教師善意煽情。
1)課前引入:這是我第二次走進咱們的課堂。倍感情切,我相信我們一定能輕松愉快的度過這短暫的40分鐘。[wg27]
2)這個小小的氣球就作為禮物送給大家,趕快收起來,否則老師就收回了。[wg28]
3)課的結尾:沒想到,40分鐘這么快就結束了,我真覺得上海很好,尤其是認識了建平西校的這么多的新朋友,有朝一日你們到大連去,我一定會熱情的接待大家,我代表美麗的大連隨時歡迎你們的到來![wg29]
不足:
1、 教師提出問題的空間可以再大些,讓學生有更廣范圍的思考,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比如,讓火柴燃燒起來,可以先讓學生說有哪些方法,然后教師再有針對性演示。[wg30]
2、 課堂小結,可以不是抽象的理論提綱,而是通過具體的小題來提取相應的知識。[wg31]
3、教案與學案的區別是什么,如何將教案與學案有機的結合起來,學案的作用到底要呈現在哪里?[wg32]
4、注意從課堂中收集素材。比如,改變內能的方式中,已經讓學生做了很多實驗或舉例子,教師完全可以把這些答案都寫在黑板上,然后將這些答案進行分類,得出的結論水到渠成,也減少了很多語言敘述的過程。[wg33]
5、要大膽的發散課堂,多理論聯系實際,讓物理從生活中走來,再讓物理重新走向生活。[wg34]
比如:生活中的磚木取火有什么?冬天搓手取暖。劃燃火柴等。
再比如:生活中的流星雨有什么?電焊出現的火花,切割鐵板出現的火花,等。
7、 在訓練過程中可以給學生一個思維模式:
動作(搓手)——感覺(熱)——內能(增大)——方式(做功)。有了分析問題的程序,學生就會應用它,以不變應萬變。
[wg35]
由這節課,我所想到的:課的一切設計都是為了使學生能收獲更多。教學不要追求形式,我們不是給哪個機構或哪個人上課,也不是為哪種模式或哪個理念上課,我們上課就是為了學生。如果每節課的設計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會是使我們的課更輕松,更高效。[wg36]
在這階段中感觸最深的:大連與上海的考試范圍和要求有一定的不同。總的方針相同,細節的差異是正常的,允許的,我覺得我們大連的教育是很先進的。通過這階段的學習,我更相信我們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來!
2010-4-29
[wg1]與學生的學習規律一樣,這就是會與通的過程。
[wg2]經黃老師的指導,刪掉,直接引入新課,直奔主題,目的節約時間,原因,對已有知識學生已經會了,教師還要拿至少5min的時間太浪費,具體的相關知識可以放在新授課的某一環節中。
[wg3]“所有”兩字固然重要,但對概念的掌握達到知道層面即可,不必解釋過多,處理方法在“所有”二字下劃“。”即可,語言上不作解釋。
[wg4]經黃老師的指導后,在課堂上我重點講的是內能與溫度的關系,是通過分析“100g0℃的水和100g100℃的水,誰的內能大?”得出“物體內能大小與溫度的關系:同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的結論。而其它幾個因素,只提及一下,不作任何解釋。這樣做的理由是:如果你的解釋會沖淡主題的話就不講(本節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內能與溫度的關系),如果你的解釋會讓學生由明白變糊涂的不解釋(如果解釋了內能與種類、質量、體積和狀態的關系,學生反而會由清楚變糊涂),如果你的解釋會對后面的講解造成障礙的話就不解釋(我們后面之間內能的改變是通過改變溫度,而不是通過改變其它影響因素的方式來實現,所以也不必講)。
[wg5]內能與機械能不是本節課并列的兩個主題,不能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再則一節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時間,不能把時間放在這里,所以,對內能和機械能的概念區分去掉理論分析,而采用通過一道小題區分即可。
[wg6]內能與機械能地位上不應該等同。
[wg7]突出溫度影響內能這個主題。
[wg8]強化內能與溫度的關系,再次突出主題。
[wg9]滲透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與聯系。
[wg10]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wg11]學生都知道,容易想象,不必做;做了既浪費時間,又會給課堂添亂,不做。
[wg12]容易做到,便于分析總結。
[wg13]學生不太會做,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做成功,既能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又會使本節所學知識得到生動的應用。而且,通過此例去聯想生活中的給輪胎打氣和放氣的實際例子,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
[wg14]活學活用,再次體現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并突出做功和熱傳遞的區別和聯系。這是本節課的一個升華點。
[wg15]課題與子課題重復,沒有邏輯關系。
[wg16]我打算把“一、內能”改成“一、概念”,又會出現:“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包含在“一、內能概念里面”。
[wg17]留給學生的就是這節課最重要的部分。
不是所有課板書都要1、2、3、等,也不是所有課都要一、1、2、3、二、1、2、3。要根據實際需要來設置標題,如果沒有1、2、3支撐,也就不能出現一、二。
[wg18]學生平時就不習慣舉手發言,發言時聲音也很小。
有很多陌生老師來聽課,膽怯。
我不了解學生,采取措施不夠及時得當。
[wg19]學生對前有知識掌握不夠,如對機械能、做功和熱傳遞等知識掌握不深入,回答時不熟練。
學生概括能力不強,語言表達能力也有點弱。可能與平時的訓練少有關。
[H220]學生小組實驗少,平時很少接觸實驗器材,拿到器材后動作緩慢,實驗的動手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wg21]評課的老師都太客氣。
[wg22]黃老師給我指導過兩次,同來的老師也給了我很多指導,當然我自己也用了很多功夫和心血。
[wg23]為了節約時間。
[wg24]事先就要設計好。
[wg25]展示了大連教學的特色。
[wg26]展示了大連教學的特色。
[wg27]此前來聽過前一節課。
[wg28]目的是讓學生學生快速整理好器材,便于下面的學習。
[wg29]下面響起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我結束了這節難忘的一課,也會把學生對我的認可帶走。
[wg30]敢于放手給學生,要相信學生。教師的教學素材來源于學生,讓學生去找,去發現,教師再進行篩選整合,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教師要注意課堂的生成。
[wg31]我是想向學生滲透一種提取知識的方法,如果總是通過小題去訓練,學生永遠只會被牽著走,而我們去引導他提取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通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就會自己去提取整理知識提綱,這更是能力的訓練。
[wg32]教案與學案當然有很多的不同。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發展學生學習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探索,由學生直接參與學習的活動案例,它著眼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習能力,它側重于使學生“會學”。
教案的服務對象是教師,而學案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教案是為幫助教師如何去完成教學而設計的,學案卻是為學生如何能更好的吸收本節課的知識,甚至是記錄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方便學生課下復習。
[wg33]我沒想到要這么做,覺得非常有道理,真想找個班級再試一遍。能把學生的答案寫啊黑板上,學生會非常自豪,有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wg34]讓物理更有血有肉,讓學生充分感覺到物理就在大家的身邊,物理是有意思的,學生就愛學;物理是有用的,學生就會學好。
[wg35]非常贊同。
[wg36]在黃老師指導我的課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比如刪掉復習環節,省去對內能概念的過多解釋,略掉除溫度外的其它內能的影響因素的贅述,等等,本節課的主題意識非常鮮明,留給學生的就是精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