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大氣壓強》說課稿,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大氣壓強》,我說課的內容有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和我的物理教學思想六個板塊。
【教材分析】
《大氣壓強》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十四章第三節的內容,對大氣壓強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上,運用壓強、壓力、水的沸點、液體密度、液體壓強等內容來認識的,由“想想議議”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欲望,從而用實驗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進一步學習大氣壓強的測量和應用。本節大氣壓強的學習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大氣壓強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等有廣泛的意義。
【設計思想】
1.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于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實際教學中,在注重知識邏輯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點,把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識與掌握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
2.在教學中,按照“體驗→思考→分析→探究→應用”的思路逐一展開,讓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探究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3.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道什么”,更要關注學生“怎樣才能知道”,所以,能動手做的實驗就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多媒體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表準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大氣有壓強;
?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探究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動手和積極探究的精神;
?認識大氣壓的存在與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1.了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方法】
這節課我設計綜合應用目標導學,自學與指導,實驗與討論相結合、啟發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由六個環節、八個活動組成。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說)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生什么現象?
[設計說明: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生活中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活動1]學生選擇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實驗和課本圖動手實驗并思考下列問題: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活動2]師生分析實驗: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學生代表分別說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學生或教師補充。
(3)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為了給學生強烈的感受沖擊,可以由學生來做“馬德堡半球”實驗。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活動3]師生回顧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1)在剛才的實驗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樣克服困難并完成實驗的?
(2)學生匯報完后,教師作說明。
[活動4]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設計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初二物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