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八年級上冊《平面鏡》課題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蘇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
【課題】第三章 第四節 平面鏡
【教材分析】
《平面鏡》是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的教學內容,也是光現象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在生活很普通,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但對成像規律和特點卻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缺乏較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的探究。
【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了光的色彩、人眼看不見的光,對光的知識有了一定了解,接著學習《平面鏡》知識深入,銜接合理,《平面鏡》這樣貼近生活、應用性強的課,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學生動手做實驗,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提出問題的意識,學會科學辯證地看待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知道平面鏡成的虛像.
(3)知道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認知虛像的含意,會用對稱法做出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尊重事實,崇尚科學的態度.
(2)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合作的喜悅,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探究平面鏡成像。
2.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教學難點】
1.虛像的概念。
2.如何組織引導分析、歸納出成像特點。
【教學方法】
探究法、實驗分析法。
【教學器材】
演示用:玻璃板、相同的蠟燭兩支、火柴、燒杯、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學生用:玻璃板、相同兩顆棋子、白紙、刻度尺、細線。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旁注 一、創設物理情境,引入新課
二、活動探究
1、師生共同探究
2、學生自主探究
3.交流討論
4、活動小結
三、平面鏡成像作圖
四、平面鏡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六、本節內容知識小結
七、布置作業
魔術表演:澆不滅的蠟燭
1、在展示玻璃板前后各放置一直蠟燭(蠟燭一樣大小,均放置在燒杯中)使兩支蠟燭在玻璃鏡中的像重合。將玻璃板側放,使學生看到教師將兩支蠟燭都點燃。旋轉展示儀器,使一面正對學生,給后方的蠟燭火焰澆水。
2、教師再次給后方的蠟燭澆水,讓學生對看到的現象展開討論,分析原因。
板書課題:§3—4平面鏡
讓學生觀察手中的平面鏡,可以看到它們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種各樣的“物體”,并與物體本身的形狀一樣.我們把這樣的鏡子叫平面鏡,把出現在鏡子里的“面孔”物體叫做像.蠟燭的火焰沒有被水澆滅是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點?
提出問題:平面鏡中的像究竟在什么地方呢?(鏡子后的火焰是真實的嗎?)
猜想與假設:像好像在鏡后的某個地方。
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想都是呈現在屏幕上,拿一張白紙放在鏡子后,在白紙上能找到火焰的像嗎?
猜想與假設:可以找到火焰的像。
得出結論:在白紙上找不到火焰的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能被人看見,但是不能呈現在屏幕上的像叫做虛像。
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并讓學生猜想平面鏡成像還有哪些特點?
教師從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再組織學生自主探究。
如:把像所在的位置與物所在的位置連起來,它們的選線與鏡面是否垂直?
改變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像的大小是否會改變?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是左右相反的嗎?
實驗要求:實驗保留做實驗的痕跡。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1)在實驗桌上鋪一張白紙,并用筆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沿直線豎直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枚相同的棋子A、。
(2)調節棋子B的位置,使棋子B與棋子A在鏡中的像A'重合并用筆做好記號。
(3)不斷變換棋子A的位置,重做幾次。
(4)移開棋子B,用白紙做屏幕放在該位置上,直接觀察白紙。
學生小組推薦代表,依次演示實驗前所做的猜想驗證實驗,學生集體分析學生代表的操作正誤,對實驗過程進行改進。
將改進后的實驗再做一次,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小結活動(出示幻燈片總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做實驗? 為什么實驗次數必須是多次實驗? 用展臺展示學生的實驗記錄。 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如何得出結論的? 4.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 (相等/不相等)。如何得出結論的?
5.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 (垂直/不垂直)。如何得出結論的?
6.像與物(是/不是) 左右相反的。
7.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實/虛)像,具體咋樣做的?
板書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展示水面上的倒影,引出平面鏡成像的對稱美。
例:如圖,MN表示平面鏡,AB表示鏡前的物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
讓學生自己先作圖,找出做錯的學生圖像為范例,教師在黑板上展示修改,邊講解作圖的要領,總結作圖的步驟。
練習:如圖,MN表示平面鏡,AB表示鏡前的物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
總結平面鏡作圖的方法:1、作垂線并延長 2、截取相同距離找對稱點 3、畫虛像。
提出問題:生活中平面鏡都有哪些應用呢?平面鏡成像不僅用于日常生活,也應用于其他方面。
〔生甲〕練功房里,演員用它來觀察自己的姿勢和動作.
〔生乙〕牙科醫生用小平面鏡來觀察患者的病牙?
〔生丙〕潛水艇下潛后,艇內的人員通過潛望鏡來觀察水面上的情況.
幻燈片給出課堂習題:
1.做動作,老師扮演物體,學生扮演老師的像做動作。
2.一人在一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3m處,則他在鏡中的像離鏡____m,若他靠近平面鏡平行的方向1m,像與人相距____m.
3.一人從平面鏡中看到對面墻上鐘的像如下圖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 )
A.2點20分 B.l點40分
C.10點40分 D10點20分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科學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2.用對稱法做平面鏡成像圖
3.平面鏡的應用:成像和改變傳播的方向。
學生本節課下的作業是
1.復習本節內容,課后習題1、2、5。
2.預習下一課。
觀看表演
驚訝、討論
思考,討論小組交流提出猜想
進行實驗
觀察猜想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先小組討論設計方法及思路,再進行實驗。
學生代表演示實驗,其他學生集體交流。
討論,選優。
觀看圖片,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自主作圖
舉例說明
觀看圖片
思考回答
5min
通過“信息快遞”對虛像有大致了解
學生進行實驗時,教師在學生小組之間巡視,關注學生在設計進行試驗時所遇到的問題。
公開學生問題,集體討論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提出改進方案。
15分鐘
板書成像特點
巡視學生作圖,找出學生所犯錯誤,板書總結。
幻燈片展示圖片
【教學反思】
1.教學小結:
在《平面鏡》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興趣魔術→實驗探究→互動研討→分析總結→鞏固練習→復習回顧的教學環節。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有很多感性認識,每位同學都能說出一些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在實驗中我感覺學生的在思考、動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更好的體現新課標理念。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現在光屏上的,是虛像,作為本節課的難點之一,學生不易理解,我通過演示,讓學生自己在鏡后放一張白紙作為光屏,從邊上看屏上有沒有像,和平時投影儀屏上的像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實像和虛像區別。
2.不足之處:
1、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會很多,可是由于在課堂上需要面對的是大多數學生,另外在課堂上時間有限,知識點較多,課堂時間有限。并且在要求學生做實驗時的引導做得不夠好,讓有些學生拿到實驗儀器時感到迷茫。
2、在得出實驗結論后,我又試著問同學除了剛才的實驗結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還有什么改進。此時學生普遍提不出問題。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多的考慮怎樣培養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深刻甚至更多問題走出課堂。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中的不完全或錯誤之處教師應該追問使其補充改正,而我在本節課中,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改正。
3.成功之處:
通過本次課的教學在情感態度方面,同學們通過這次學習,明白了學習過程中應該是一個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達到目的的過程,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課后再思考自己的課堂表現覺得相比平日教學有所不同的是在這節課中投入的經歷及感情比較多,教學過程中更加有激情,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生課堂情趣。總體說來,學生動手動腦合作參與實驗操作,學生學有所獲,上課我感到知識教學全面,內容充實,課堂流暢、自然,很完美的一節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