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物態變化》課題反思,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教學內容:
物態變化及物態變化中的吸熱與放熱
二. 知識框架與知識串線
(一)知識框架一. 教學內容:
物態變化及物態變化中的吸熱與放熱
二. 知識框架與知識串線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串線
(4)六個三:
三種狀態: ①固態,②液態,③氣態
三個吸熱過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華
三個放熱過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華
三個互逆過程:①溶解與凝固,②汽化與液化,③升華與凝華
三個特殊(溫度)點:①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②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鄯悬c: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三個不變溫度:①晶體溶解時溫度;
?、诰w凝固時溫度;
?、垡后w沸騰時溫度。
(5)兩個條件
?、倬w熔化時的充分必要條件:A、達到熔點;B、繼續吸熱。
?、谝后w沸騰時的充分必要條件:A、達到沸點;B、繼續吸熱。
三. 考點點撥
本部分知識在中考中經常出現的知識點有:溫度計的正確讀數及正確使用方法,區分六種物態變化及變化中的吸熱過程,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與凝固,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沸騰的條件,中考中的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說明題,探究題等形式。
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四、跨越障礙
(一)物質的三態
1、物質的狀態:物質通常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
2、自然界中水的三態:冰、雪、霜、雹是固態;水、露、霧是液態,燒水做飯時見到的“白汽”也是液態;水蒸氣是氣態。
(二)溫度的測量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通常情況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作為0度,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作為100度,0度到100度之間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攝氏度或(1℃)。
正常人的體溫為37℃,讀作37攝氏度;-4.7℃讀作負4.7攝氏度或零下4.7攝氏度。
3、溫度的測量
(1)家庭和物理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它是利用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a、根據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量程合適的溫度計。
b、使用前認清溫度計最小刻度值。
c、使用時要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e、讀數時將玻璃泡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實驗室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區別
溫度計 構造 量程 最小刻度 使用 體溫表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測溫物質為水銀 35℃—42℃ 0.1℃ ①可離開人體讀取
?、谟们靶杷?實驗室
溫度計 測溫物質為酒精 -20℃—100℃ 1℃ ①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
?、诓荒芩?寒暑表 測溫物質為酒精 -30℃—50℃ 1℃ ①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
?、诓荒芩?例1. 根據表格中1標準大氣壓下幾種物質的熔點和沸點填空:
物質 熔點(℃) 沸點(℃) 酒精 -117 78 水銀 -38.8 357 鉛 328 1740
(1)溫度是350℃鉛是 態,80℃酒精是 態,-40℃水銀是 態。
(2)通常情況下,測量正在沸騰的水的溫度用 溫度計,測量南極的氣溫用 溫度計。
思路分析:物質的狀態與物體所處的溫度有關。因此解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明確該物質的熔點和沸點,然后看物體所處的溫度。當物體的溫度低于熔點,處于固態;高于沸點,物體處于氣態;高于熔點,低于沸點,處于液態;等于熔點,可能處于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等于沸點,則物體處于氣態、液態或氣液共存三種狀態均有可能。對于后兩種情況,究竟處于哪一種狀態,由物體加熱時間的長短決定。可參看右邊的圖象確定狀態。
正確答案:(1)液態 氣態 固態
(2) 水銀 酒精
跟蹤演練:
錫的熔點是232℃,炒菜的鐵鍋壞了不能用錫補,其原因是 。
(正確答案:炒菜時鍋的溫度可超過錫的熔點)
例2. 小明有一只溫度計,雖然它的玻璃管的內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但標度卻不準確.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讀數為-3℃,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的讀數是102℃.當它指示的溫度是18℃時,實際的準確溫度是多少℃?
思路分析:我們可以把溫度計的示數看成是液柱的高。由于這支溫度計的刻度是均勻的,根據溫度計的原理可知,溫度計上實際溫度差與測量溫度差之比是恒定的。具體如圖所示。則有
(100℃-0℃):(102℃-(-3℃))= (t℃-0℃):(18℃-3℃)
t=20℃
跟蹤演練:一支刻度均勻但還沒有完成刻度的溫度計,只有0℃和100℃兩條刻度線,旁邊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溫度計的0℃對著6mm刻度處,100℃的刻度線對著206mm刻度處,當溫度計的水銀柱達到100mm處時溫度為 ℃。
(正確答案:47℃)
(三)物態變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液體汽化時要吸熱。
(2)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的物體(或自身)中吸收熱量,使周圍物體(或自身)溫度降低,因此蒸發具有致冷作用。
(3)影響蒸發快慢因素:
a、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溫度越高,蒸發得越快。
b、液體表面積大?。阂后w的表面積越大,蒸發得越快。
c、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快慢: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得越快。
(4)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在相同氣壓下,不同液體沸點一般不同;同種液體,氣壓增大時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時沸點降低。
液體沸騰條件:液體溫度要達到沸點,且要繼續吸熱。沸騰時要吸熱,液體溫度保持不變。
(5)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液化。氣體液化時要放熱。
(6)發生液化的兩個條件:
a、降低溫度。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
b、壓縮體積:壓縮有助于液化;有的氣體單靠壓縮體積不能使它液化,必須使它的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下,再壓縮體積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做熔化,熔化吸熱;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凝固放熱。
(2)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物質,稱為晶體。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熔液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的凝固點與它的熔點相同。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物質稱為非晶體。
(3)熔化和凝固規律
a、晶體在達到熔點(凝固點)時,繼續吸收(放出)熱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b、非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物質由硬變軟、變稠、再變稀;凝固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物質由稀變稠、變硬。
(4)晶體熔化和凝固的條件
a、晶體的熔化條件:溫度要達到熔點且繼續吸收熱量。
b、晶體的凝固條件:溫度要降到凝固點且繼續放熱。
3、升華和凝華
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固體升華時要吸熱,可以用升華吸熱得到低溫。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氣體凝華時要放熱。
例3. 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A. 春天,冰凍的河面“開封”了 B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C. 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霧 D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干了
思路分析:本題是對物態變化知識點的檢查。識別物態變化的關鍵是在問題中找準物態變化前后物體所處的狀態,而后根據物態變化的概念得出正確的結果。
正確答案:D
跟蹤演練:
宇宙飛船返回大氣層與大氣發生劇烈摩擦變成一個火球,因此給飛船降溫十分重要。一種重要的降溫方式就是“燒蝕防熱”:在飛船表面涂有一層高分子固體材料,讓這些材料在發生物態變化時吸收熱量。你認為可能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 、 。
(正確答案:熔化 汽化 升華)
例4. 我國研制的一種聚乙烯材料,可以在可以在15℃到40℃范圍內熔化和凝固。范圍內熔化和凝固。把這種材料制成小顆粒,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板,來調節氣溫,其道理是什么?
思路分析:物體在物態變化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轉移。熔化時吸收周圍的熱,溫度下降;凝固時放出熱量,物體周圍溫度升高。
正確答案:材料在15℃到40℃范圍內,遇室溫升高時將會吸熱熔化,遇室溫降低時將會放熱凝固,從而起到調節氣溫的目的。
跟蹤演練:
夜間,八(3)班小明同學正在發高燒,請你想出兩種物理的方法迅速給小明降溫,并說明理由。
正確答案:(1)多喝開水使其出汗。汗液蒸發吸熱降溫。
(2)頭上敷毛巾或冰袋。水蒸發吸熱降溫或冰熔化吸熱降溫。
【中考真題】
例1:(07年無錫市)認識了物質的性質,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標準大氣壓下)可以知道,溫度計選用__________作為測溫物質,能測量的溫度最低;溫度計選用___________作為測溫物質,靈敏度最高。
物質名稱 水 水銀 酒精 凝固點/℃ 0 -39 -117 比熱容/[J·(kg·℃)-1] 4.2×103 0.14×103 2.4×103 剖析:同學們知道,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當溫度計玻璃泡內的測溫物質的溫度達到凝固點,此時溫度計就不能使用了,溫度計能測出的最低溫度是它的凝固點,通過分析表格數據,酒精的凝固點最低,所以,溫度計選用酒精作為測溫物質,能測量的溫度最低;根據比熱容的物理意義,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比熱容越小的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少,越容易達到熱平衡,所以,觀察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計選用水銀作為測溫物質,靈敏度最高。
答案:酒精、水銀。
例2:(07年南京)下列現象發生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匯成溪流 (2)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現了霜
剖析:此題以春、夏、秋、冬出現的自然現象為題材,提到的四種物態變化對同學們來說,都深有體會,看題后感覺親切,能激發同學們的思考,是一道難得的好題??疾榈哪繕顺苏_辨別這些現象是屬何種物態變化過程外,還必須知道哪種變化是吸熱過程、哪種變化是放熱過程,才能正確選擇。首先考慮到冰雪融化是固態變到液態,屬熔化過程;飲料罐“出汗”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態)變成水(液態),屬液化過程;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是液態變到氣態,屬汽化過程;霜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態)變成固態的霜,屬凝華過程,再考慮到熔化和汽化要吸熱;而液化和凝華要放熱,這樣分析后就可做出正確的選擇。
答案:吸收熱量的一組是(1)和(3)。
例3:(07年上海)在兩塊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學分別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如圖所示。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發快慢是否與( )
A. 水的溫度有關。B. 水的表面積有關。C. 水上方空氣的流速有關。D. 水的質量有關。
剖析:此題屬中考中的情境設置題,此情境設置較為簡單,兩滴水分別在玻璃板上的面積顯然不等,而由題設條件可知兩滴水的質量相同。再分析到給出的玻璃板為相同,則隱含兩滴水的溫度無差異,且考慮到同一環境下水上方的空氣流速也一定相同,所以,只要理解實驗探究中的控制變量法,分析推論到本實驗研究的是蒸發快慢是否與水的表面積有關并不很難。
答案:正確的選項是B。
例4:(07年江蘇省淮安市)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組裝的“人造雪”裝置。所用的器材有鐵架臺(底座、鐵圈、鐵夾、橫桿)、錐形瓶、酒精燈、棉線、碘粉等。
(1)器材組裝過程中,鐵圈的位置是根據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選填“酒精燈”、“酒精燈及其火焰”、“錐形瓶”或“鐵架臺”)
(2)實驗中觀察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此題研究的“人造雪”裝置在平時的課堂上可能沒實驗過,課本中也沒有其裝置,但類似的裝置如萘的熔化實驗,同學們可能親身實驗過,所以,對于第(1)問的要求需考慮到火焰與錐形瓶底部的適當距離,問題應該不是很大;對于第(2)問,首先分析實驗裝置所給的器材及每個器材的作用,特別是考慮所給的碘粉,應該立即想到碘這種物質的特性,從而能確定此實驗的目的是研究碘的升華和凝華現象,所以,實驗觀察的對象一定是碘粉。
答案:(1)酒精燈及其火焰;(2)碘粉;(3)先看到紫色的碘蒸汽出現,停止加熱后在錐形瓶的上端重新看到黑色的固態碘粉;(4)升華和凝華。
例5:(07年湖北省黃岡市)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鐵路要通過“千年凍土”區,“凍土”區路基在溫度過高時會變得松軟不牢固。為解決“凍土”難題,保證路基的穩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
A. 在路基的坡面上鋪設一層遮陽板,減小太陽的輻射加熱,可防止“凍土”液化
B. 路基兩旁插有很多管形“熱棒”,裝在熱棒下端的液態氨在溫度升高時會汽化,從路基內部吸熱,使路基溫度降低
C. “熱棒”中氨氣上升到上部會液化,液化會吸熱
D. 鐵軌鋪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車對路基的壓強
剖析:此題情境來源于青藏鐵路的重大工程建設,涉及到的知識綜合性和應用性都較強。根據題意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防止“凍土”區路基溫度過高,選項A的措施雖能減少太陽的輻射熱防止路基溫度過高,若一旦路基溫度高了,遮陽板并不能使路基的溫度降下來,且后一句“防止“凍土”“液化”說法不對,因而選項A錯誤;“熱棒”中氨氣上升到上部時會液化,液化時應向外放熱而不是吸熱,所以,選項C錯誤;鐵軌鋪在路枕上,是減小而不是增大火車對路基的壓強,所以,選項D也錯誤。
答案:B。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
1. 現在有一種叫“固體清新劑”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廁所、汽車、飯店內,能有效的清新空氣、預防感冒等,“固體清新劑”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 熔化 B. 凝華 C. 汽化 D. 升華
2. 目前常用的電冰箱利用了一種叫做氟利昂的物質作為熱的“搬運工”,把冰箱里的“熱”“搬運”到冰箱外面,因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關這種電冰箱工作過程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氟利昂進入冷凍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熱
B. 氟利昂進入冷凍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熱
C. 氟利昂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會液化、吸熱
D. 氟利昂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會汽化、放熱
3. 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圖中哪幅圖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 )
4. 青藏鐵路路基兩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細、高約2米的鐵棒(如圖所示),我們叫它熱棒。熱棒在路基下還埋有5米深,整個棒體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熱棒的工作原理很簡單: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態氨受熱發生 ① ,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將熱量傳導給空氣,氣態氨由此冷卻 ② 變成了液態氨,又沉入了棒底。這樣,熱棒就相當于一個天然“制冷機”。請問文中空格處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A. ①汽化 ②液化 B. ①液化 ②汽化 C. ①升華 ②液化 D. ①升華 ②凝華
5. 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對以下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 初冬季節,在家里洗澡時發現房間里充滿“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場里的草葉上掛滿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見了,卻看到了薄薄的一層霜,有人認為霜是由露變成的
C. 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時間久了會明顯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為氣體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凍豆腐取出,冰化后,發現豆腐里有許多小孔,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結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二、填空題
1. 天空中的云五彩繽紛,常常引起人們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氣流頂起,從而形成了云。(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2. 小明同學在探究固體熔化的活動中,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像。從圖像可知,這種固體是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凝固點是__________。
3. 根據下表所提供的數據(1標準大氣壓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_________態;
(2)在北方寒冷的季節里,最低氣溫可達-50℃,此時應選用_________(選填“酒精”或“水銀”)做溫度計的測溫液體。
4. 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
(1)當水沸騰時,觀察其溫度計的示數如下圖所示。此時水的沸點是_________。如果繼續給沸騰的水加熱,水的溫度將_____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2)如果用硬紙片將燒杯蓋得十分緊密,且紙片上無排氣孔,則水的沸點會_____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信息閱讀與解答題
1. 炎熱的夏天,床鋪上的席子、地板、地壩等,到處都很熱,讓人受不了,請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想出一種能使這些地方(其中一個地方)的溫度有所降低的簡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調器),并說明這樣做的道理。
2. 醫生用普通體溫計給感冒發燒的病人測量體溫,從體溫計的構造和使用情況來看,運用了哪些物理知識?請你寫出其中的兩個:
3.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種狀態在不斷地相互轉化。水的物態變化,形成了海洋、陸地、大氣間的水循環。
地球上水的儲量雖然很多,但是淡水資源非常緊張,僅占全球總水量的百分之二點七。在干旱地區可通過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種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圍環境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導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一直重視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建造水庫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個循環包含的物態變化有: 。
(2)請根據“干冰降雨”的過程提出一個物理問題并回答。
問題:
簡答:
四、實驗與探究題
1. 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___________和認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圖(乙)中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___________℃,水的溫度是___________℃。
2. 小剛同學剛做完了沸騰實驗,將酒精燈撤掉以后,緊接著又做了沸水的冷卻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請完成下列要求:
時間t/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溫度t/℃ 99 70 55 45 35 30 27 24 22 22 22 22
(l)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2)分析圖像或表中的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實驗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卻較長時間以后,水溫不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 保溫瓶是一種生活用品。保溫瓶的保溫效果與其盛水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某物理興趣小組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他們從學校倉庫借來10只保溫瓶,經過保溫性能測試,選取了保溫性能相同的6只保溫瓶進行實驗。實驗時,他們在6只保溫瓶中同時裝入初溫都為98℃的不同質量的熱水,經過10小時后測出每只瓶中水的溫度為t。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熱水瓶編號 1 2 3 4 5 6
裝水的質量m/kg 1.8 1.7 1.6 1.5 1.4 1.3
水溫t/℃ 83.0 81.5 79.0 78.0 76.5 74.0
(1)分析表中數據,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2)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采用如下方案:選用同一只保溫瓶連續進行多次實驗,每次實驗時,保溫瓶內裝入溫度相同、不同質量的熱水,經過較長相同時間后,測出保溫瓶中水的溫度,然后將其比較,從而確定保溫瓶保溫效果與盛水量的關系。請分析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有何優點和不足,并說出理由。
(3)物理實驗室現有5只保溫瓶,請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比較每個保溫瓶的保溫性能。
試題答案】
一、1. D;2. B;3. B;4. A;5. D;
二、1. 液化、凝華;2. 晶體、0℃;3. 氣、酒精;4. (1)98℃、不變;(2)升高、沸點與液面上方的氣壓有關,氣壓越大(低),沸點越高(低)。
三、1. 方法:用濕毛巾擦席子或在地板、地壩上灑一些水。道理:水在蒸發的過程中要吸熱,有致冷作用。
2. ⑴體溫計的工作原理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⑵體溫計用之前都要用力向下甩幾下,利用了物體具有慣性的性質;⑶體溫計的玻璃管做成三棱形,是利用了凸透鏡的放大作用原理、⑷體溫計玻璃泡內的物質用水銀作為測溫物質,是因為水銀(屬金屬物質)是熱的良導體,利用了物質的熱傳遞道理;
3. (1)蒸發(或汽化)、液化、凝華、熔化;(2)①問題:在云層中撒干冰后,為什么能使環境溫度降低?簡答:因干冰升華要吸熱;②問題:為什么要降低云層周圍的溫度?因水蒸氣遇冷時才能液化或凝華形成降雨。
四、1. 量程、C、-2、88;
2. (1)圖像略;(2)水溫越高時,降低溫度越快;(3)水溫與環境溫度達到平衡;
3. (1)水的質量越大,保溫效果越好;(2)優點:采用同一保溫瓶,可控制每次實驗時保溫瓶的保溫性能完全一樣這一因素,缺點:不能在同一時間內完成所有實驗,環境溫度這一因素對實驗結果會造成影響;(3)在每個保溫瓶中同時裝入初溫、質量均相同的熱水,經過相同時間后測出保溫瓶中水的溫度,并將其比較得出結論。
(二)知識串線
(4)六個三:
三種狀態: ①固態,②液態,③氣態
三個吸熱過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華
三個放熱過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華
三個互逆過程:①溶解與凝固,②汽化與液化,③升華與凝華
三個特殊(溫度)點:①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谀厅c: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③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三個不變溫度:①晶體溶解時溫度;
?、诰w凝固時溫度;
?、垡后w沸騰時溫度。
(5)兩個條件
?、倬w熔化時的充分必要條件:A、達到熔點;B、繼續吸熱。
?、谝后w沸騰時的充分必要條件:A、達到沸點;B、繼續吸熱。
三. 考點點撥
本部分知識在中考中經常出現的知識點有:溫度計的正確讀數及正確使用方法,區分六種物態變化及變化中的吸熱過程,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與凝固,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沸騰的條件,中考中的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說明題,探究題等形式。
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四、跨越障礙
(一)物質的三態
1、物質的狀態:物質通常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
2、自然界中水的三態:冰、雪、霜、雹是固態;水、露、霧是液態,燒水做飯時見到的“白汽”也是液態;水蒸氣是氣態。
(二)溫度的測量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通常情況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作為0度,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作為100度,0度到100度之間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攝氏度或(1℃)。
正常人的體溫為37℃,讀作37攝氏度;-4.7℃讀作負4.7攝氏度或零下4.7攝氏度。
3、溫度的測量
(1)家庭和物理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它是利用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a、根據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量程合適的溫度計。
b、使用前認清溫度計最小刻度值。
c、使用時要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e、讀數時將玻璃泡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實驗室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區別
溫度計 構造 量程 最小刻度 使用 體溫表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測溫物質為水銀 35℃—42℃ 0.1℃ ①可離開人體讀取
?、谟们靶杷?實驗室
溫度計 測溫物質為酒精 -20℃—100℃ 1℃ ①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
?、诓荒芩?寒暑表 測溫物質為酒精 -30℃—50℃ 1℃ ①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
?、诓荒芩?例1. 根據表格中1標準大氣壓下幾種物質的熔點和沸點填空:
物質 熔點(℃) 沸點(℃) 酒精 -117 78 水銀 -38.8 357 鉛 328 1740
(1)溫度是350℃鉛是 態,80℃酒精是 態,-40℃水銀是 態。
(2)通常情況下,測量正在沸騰的水的溫度用 溫度計,測量南極的氣溫用 溫度計。
思路分析:物質的狀態與物體所處的溫度有關。因此解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明確該物質的熔點和沸點,然后看物體所處的溫度。當物體的溫度低于熔點,處于固態;高于沸點,物體處于氣態;高于熔點,低于沸點,處于液態;等于熔點,可能處于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等于沸點,則物體處于氣態、液態或氣液共存三種狀態均有可能。對于后兩種情況,究竟處于哪一種狀態,由物體加熱時間的長短決定。可參看右邊的圖象確定狀態。
正確答案:(1)液態 氣態 固態
(2) 水銀 酒精
跟蹤演練:
錫的熔點是232℃,炒菜的鐵鍋壞了不能用錫補,其原因是 。
(正確答案:炒菜時鍋的溫度可超過錫的熔點)
例2. 小明有一只溫度計,雖然它的玻璃管的內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但標度卻不準確.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讀數為-3℃,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的讀數是102℃.當它指示的溫度是18℃時,實際的準確溫度是多少℃?
思路分析:我們可以把溫度計的示數看成是液柱的高。由于這支溫度計的刻度是均勻的,根據溫度計的原理可知,溫度計上實際溫度差與測量溫度差之比是恒定的。具體如圖所示。則有
(100℃-0℃):(102℃-(-3℃))= (t℃-0℃):(18℃-3℃)
t=20℃
跟蹤演練:一支刻度均勻但還沒有完成刻度的溫度計,只有0℃和100℃兩條刻度線,旁邊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溫度計的0℃對著6mm刻度處,100℃的刻度線對著206mm刻度處,當溫度計的水銀柱達到100mm處時溫度為 ℃。
(正確答案:47℃)
(三)物態變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液體汽化時要吸熱。
(2)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的物體(或自身)中吸收熱量,使周圍物體(或自身)溫度降低,因此蒸發具有致冷作用。
(3)影響蒸發快慢因素:
a、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溫度越高,蒸發得越快。
b、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得越快。
c、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快慢: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得越快。
(4)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在相同氣壓下,不同液體沸點一般不同;同種液體,氣壓增大時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時沸點降低。
液體沸騰條件:液體溫度要達到沸點,且要繼續吸熱。沸騰時要吸熱,液體溫度保持不變。
(5)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液化。氣體液化時要放熱。
(6)發生液化的兩個條件:
a、降低溫度。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
b、壓縮體積:壓縮有助于液化;有的氣體單靠壓縮體積不能使它液化,必須使它的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下,再壓縮體積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做熔化,熔化吸熱;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凝固放熱。
(2)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物質,稱為晶體。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熔液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的凝固點與它的熔點相同。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物質稱為非晶體。
(3)熔化和凝固規律
a、晶體在達到熔點(凝固點)時,繼續吸收(放出)熱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b、非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物質由硬變軟、變稠、再變稀;凝固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物質由稀變稠、變硬。
(4)晶體熔化和凝固的條件
a、晶體的熔化條件:溫度要達到熔點且繼續吸收熱量。
b、晶體的凝固條件:溫度要降到凝固點且繼續放熱。
3、升華和凝華
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固體升華時要吸熱,可以用升華吸熱得到低溫。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氣體凝華時要放熱。
例3. 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A. 春天,冰凍的河面“開封”了 B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C. 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霧 D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干了
思路分析:本題是對物態變化知識點的檢查。識別物態變化的關鍵是在問題中找準物態變化前后物體所處的狀態,而后根據物態變化的概念得出正確的結果。
正確答案:D
跟蹤演練:
宇宙飛船返回大氣層與大氣發生劇烈摩擦變成一個火球,因此給飛船降溫十分重要。一種重要的降溫方式就是“燒蝕防熱”:在飛船表面涂有一層高分子固體材料,讓這些材料在發生物態變化時吸收熱量。你認為可能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 、 。
(正確答案:熔化 汽化 升華)
例4. 我國研制的一種聚乙烯材料,可以在可以在15℃到40℃范圍內熔化和凝固。范圍內熔化和凝固。把這種材料制成小顆粒,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板,來調節氣溫,其道理是什么?
思路分析:物體在物態變化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轉移。熔化時吸收周圍的熱,溫度下降;凝固時放出熱量,物體周圍溫度升高。
正確答案:材料在15℃到40℃范圍內,遇室溫升高時將會吸熱熔化,遇室溫降低時將會放熱凝固,從而起到調節氣溫的目的。
跟蹤演練:
夜間,八(3)班小明同學正在發高燒,請你想出兩種物理的方法迅速給小明降溫,并說明理由。
正確答案:(1)多喝開水使其出汗。汗液蒸發吸熱降溫。
(2)頭上敷毛巾或冰袋。水蒸發吸熱降溫或冰熔化吸熱降溫。
【中考真題】
例1:(07年無錫市)認識了物質的性質,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標準大氣壓下)可以知道,溫度計選用__________作為測溫物質,能測量的溫度最低;溫度計選用___________作為測溫物質,靈敏度最高。
物質名稱 水 水銀 酒精 凝固點/℃ 0 -39 -117 比熱容/[J·(kg·℃)-1] 4.2×103 0.14×103 2.4×103 剖析:同學們知道,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當溫度計玻璃泡內的測溫物質的溫度達到凝固點,此時溫度計就不能使用了,溫度計能測出的最低溫度是它的凝固點,通過分析表格數據,酒精的凝固點最低,所以,溫度計選用酒精作為測溫物質,能測量的溫度最低;根據比熱容的物理意義,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比熱容越小的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少,越容易達到熱平衡,所以,觀察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計選用水銀作為測溫物質,靈敏度最高。
答案:酒精、水銀。
例2:(07年南京)下列現象發生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匯成溪流 (2)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現了霜
剖析:此題以春、夏、秋、冬出現的自然現象為題材,提到的四種物態變化對同學們來說,都深有體會,看題后感覺親切,能激發同學們的思考,是一道難得的好題??疾榈哪繕顺苏_辨別這些現象是屬何種物態變化過程外,還必須知道哪種變化是吸熱過程、哪種變化是放熱過程,才能正確選擇。首先考慮到冰雪融化是固態變到液態,屬熔化過程;飲料罐“出汗”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態)變成水(液態),屬液化過程;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是液態變到氣態,屬汽化過程;霜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態)變成固態的霜,屬凝華過程,再考慮到熔化和汽化要吸熱;而液化和凝華要放熱,這樣分析后就可做出正確的選擇。
答案:吸收熱量的一組是(1)和(3)。
例3:(07年上海)在兩塊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學分別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如圖所示。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發快慢是否與( )
A. 水的溫度有關。B. 水的表面積有關。C. 水上方空氣的流速有關。D. 水的質量有關。
剖析:此題屬中考中的情境設置題,此情境設置較為簡單,兩滴水分別在玻璃板上的面積顯然不等,而由題設條件可知兩滴水的質量相同。再分析到給出的玻璃板為相同,則隱含兩滴水的溫度無差異,且考慮到同一環境下水上方的空氣流速也一定相同,所以,只要理解實驗探究中的控制變量法,分析推論到本實驗研究的是蒸發快慢是否與水的表面積有關并不很難。
答案:正確的選項是B。
例4:(07年江蘇省淮安市)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組裝的“人造雪”裝置。所用的器材有鐵架臺(底座、鐵圈、鐵夾、橫桿)、錐形瓶、酒精燈、棉線、碘粉等。
(1)器材組裝過程中,鐵圈的位置是根據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選填“酒精燈”、“酒精燈及其火焰”、“錐形瓶”或“鐵架臺”)
(2)實驗中觀察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此題研究的“人造雪”裝置在平時的課堂上可能沒實驗過,課本中也沒有其裝置,但類似的裝置如萘的熔化實驗,同學們可能親身實驗過,所以,對于第(1)問的要求需考慮到火焰與錐形瓶底部的適當距離,問題應該不是很大;對于第(2)問,首先分析實驗裝置所給的器材及每個器材的作用,特別是考慮所給的碘粉,應該立即想到碘這種物質的特性,從而能確定此實驗的目的是研究碘的升華和凝華現象,所以,實驗觀察的對象一定是碘粉。
答案:(1)酒精燈及其火焰;(2)碘粉;(3)先看到紫色的碘蒸汽出現,停止加熱后在錐形瓶的上端重新看到黑色的固態碘粉;(4)升華和凝華。
例5:(07年湖北省黃岡市)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鐵路要通過“千年凍土”區,“凍土”區路基在溫度過高時會變得松軟不牢固。為解決“凍土”難題,保證路基的穩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
A. 在路基的坡面上鋪設一層遮陽板,減小太陽的輻射加熱,可防止“凍土”液化
B. 路基兩旁插有很多管形“熱棒”,裝在熱棒下端的液態氨在溫度升高時會汽化,從路基內部吸熱,使路基溫度降低
C. “熱棒”中氨氣上升到上部會液化,液化會吸熱
D. 鐵軌鋪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車對路基的壓強
剖析:此題情境來源于青藏鐵路的重大工程建設,涉及到的知識綜合性和應用性都較強。根據題意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防止“凍土”區路基溫度過高,選項A的措施雖能減少太陽的輻射熱防止路基溫度過高,若一旦路基溫度高了,遮陽板并不能使路基的溫度降下來,且后一句“防止“凍土”“液化”說法不對,因而選項A錯誤;“熱棒”中氨氣上升到上部時會液化,液化時應向外放熱而不是吸熱,所以,選項C錯誤;鐵軌鋪在路枕上,是減小而不是增大火車對路基的壓強,所以,選項D也錯誤。
答案:B。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
1. 現在有一種叫“固體清新劑”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廁所、汽車、飯店內,能有效的清新空氣、預防感冒等,“固體清新劑”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 熔化 B. 凝華 C. 汽化 D. 升華
2. 目前常用的電冰箱利用了一種叫做氟利昂的物質作為熱的“搬運工”,把冰箱里的“熱”“搬運”到冰箱外面,因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關這種電冰箱工作過程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氟利昂進入冷凍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熱
B. 氟利昂進入冷凍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熱
C. 氟利昂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會液化、吸熱
D. 氟利昂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會汽化、放熱
3. 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圖中哪幅圖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 )
4. 青藏鐵路路基兩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細、高約2米的鐵棒(如圖所示),我們叫它熱棒。熱棒在路基下還埋有5米深,整個棒體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熱棒的工作原理很簡單: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態氨受熱發生 ① ,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將熱量傳導給空氣,氣態氨由此冷卻 ② 變成了液態氨,又沉入了棒底。這樣,熱棒就相當于一個天然“制冷機”。請問文中空格處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A. ①汽化 ②液化 B. ①液化 ②汽化 C. ①升華 ②液化 D. ①升華 ②凝華
5. 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對以下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 初冬季節,在家里洗澡時發現房間里充滿“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場里的草葉上掛滿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見了,卻看到了薄薄的一層霜,有人認為霜是由露變成的
C. 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時間久了會明顯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為氣體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凍豆腐取出,冰化后,發現豆腐里有許多小孔,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結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二、填空題
1. 天空中的云五彩繽紛,常常引起人們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氣流頂起,從而形成了云。(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2. 小明同學在探究固體熔化的活動中,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像。從圖像可知,這種固體是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凝固點是__________。
3. 根據下表所提供的數據(1標準大氣壓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_________態;
(2)在北方寒冷的季節里,最低氣溫可達-50℃,此時應選用_________(選填“酒精”或“水銀”)做溫度計的測溫液體。
4. 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
(1)當水沸騰時,觀察其溫度計的示數如下圖所示。此時水的沸點是_________。如果繼續給沸騰的水加熱,水的溫度將_____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2)如果用硬紙片將燒杯蓋得十分緊密,且紙片上無排氣孔,則水的沸點會_____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信息閱讀與解答題
1. 炎熱的夏天,床鋪上的席子、地板、地壩等,到處都很熱,讓人受不了,請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想出一種能使這些地方(其中一個地方)的溫度有所降低的簡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調器),并說明這樣做的道理。
2. 醫生用普通體溫計給感冒發燒的病人測量體溫,從體溫計的構造和使用情況來看,運用了哪些物理知識?請你寫出其中的兩個:
3.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種狀態在不斷地相互轉化。水的物態變化,形成了海洋、陸地、大氣間的水循環。
地球上水的儲量雖然很多,但是淡水資源非常緊張,僅占全球總水量的百分之二點七。在干旱地區可通過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種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圍環境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導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一直重視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建造水庫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個循環包含的物態變化有: 。
(2)請根據“干冰降雨”的過程提出一個物理問題并回答。
問題:
簡答:
四、實驗與探究題
1. 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___________和認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圖(乙)中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___________℃,水的溫度是___________℃。
2. 小剛同學剛做完了沸騰實驗,將酒精燈撤掉以后,緊接著又做了沸水的冷卻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請完成下列要求:
時間t/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溫度t/℃ 99 70 55 45 35 30 27 24 22 22 22 22
(l)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2)分析圖像或表中的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實驗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卻較長時間以后,水溫不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 保溫瓶是一種生活用品。保溫瓶的保溫效果與其盛水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某物理興趣小組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他們從學校倉庫借來10只保溫瓶,經過保溫性能測試,選取了保溫性能相同的6只保溫瓶進行實驗。實驗時,他們在6只保溫瓶中同時裝入初溫都為98℃的不同質量的熱水,經過10小時后測出每只瓶中水的溫度為t。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熱水瓶編號 1 2 3 4 5 6
裝水的質量m/kg 1.8 1.7 1.6 1.5 1.4 1.3
水溫t/℃ 83.0 81.5 79.0 78.0 76.5 74.0
(1)分析表中數據,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2)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采用如下方案:選用同一只保溫瓶連續進行多次實驗,每次實驗時,保溫瓶內裝入溫度相同、不同質量的熱水,經過較長相同時間后,測出保溫瓶中水的溫度,然后將其比較,從而確定保溫瓶保溫效果與盛水量的關系。請分析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有何優點和不足,并說出理由。
(3)物理實驗室現有5只保溫瓶,請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比較每個保溫瓶的保溫性能。
試題答案】
一、1. D;2. B;3. B;4. A;5. D;
二、1. 液化、凝華;2. 晶體、0℃;3. 氣、酒精;4. (1)98℃、不變;(2)升高、沸點與液面上方的氣壓有關,氣壓越大(低),沸點越高(低)。
三、1. 方法:用濕毛巾擦席子或在地板、地壩上灑一些水。道理:水在蒸發的過程中要吸熱,有致冷作用。
2. ⑴體溫計的工作原理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⑵體溫計用之前都要用力向下甩幾下,利用了物體具有慣性的性質;⑶體溫計的玻璃管做成三棱形,是利用了凸透鏡的放大作用原理、⑷體溫計玻璃泡內的物質用水銀作為測溫物質,是因為水銀(屬金屬物質)是熱的良導體,利用了物質的熱傳遞道理;
3. (1)蒸發(或汽化)、液化、凝華、熔化;(2)①問題:在云層中撒干冰后,為什么能使環境溫度降低?簡答:因干冰升華要吸熱;②問題:為什么要降低云層周圍的溫度?因水蒸氣遇冷時才能液化或凝華形成降雨。
四、1. 量程、C、-2、88;
2. (1)圖像略;(2)水溫越高時,降低溫度越快;(3)水溫與環境溫度達到平衡;
3. (1)水的質量越大,保溫效果越好;(2)優點:采用同一保溫瓶,可控制每次實驗時保溫瓶的保溫性能完全一樣這一因素,缺點:不能在同一時間內完成所有實驗,環境溫度這一因素對實驗結果會造成影響;(3)在每個保溫瓶中同時裝入初溫、質量均相同的熱水,經過相同時間后測出保溫瓶中水的溫度,并將其比較得出結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