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2
這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9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五一長假,使我這個書迷有了與愛書朝夕相處的機會。那天下午,我翻開從老師那兒借來的一本《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徜徉于“認識篇”,我感謝自然萬物;震驚于“覺醒篇”,我眼前一片瘡痍;欣喜于“行動篇”,我胸中熱血沸騰。
讀著讀著,我仿佛聽到有人在嘆氣,左顧右盼,怎么看不見一個人影呀?
“別找了,是我,我是壁櫥。”
“啊!壁櫥也能說話,真奇怪。對了你剛才為什么嘆氣呀?”
“還不是因為看了你手中這本書!哎,說來話長。我原來是森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我有一個雙胞胎弟弟,今年50多歲了,我倆都長得枝繁葉茂,我略微比弟弟粗壯一些,要是不仔細看,絕對分不出誰是誰。我們長得雖像,理想卻截然不同。我從小就想成為最好的木料,進城開開眼界;弟弟只想一輩子留在森林里,與花鳥蟲魚為伴。
一天,森林里來了兩個伐木工人,我的愿望終于有希望了。我不停地禱告:‘選我吧,選我吧,我要進城,我要進城……’兩個工人果然選中了我,拿起電鋸來到了我的跟前。不一會兒,我就躺在了地上。我當時激動萬分,臨別時只對弟弟說:‘我的愿望終于要實現了,祝福我吧,親愛的弟弟。再見。’
‘突突突……’,我進了城,暫時住在全市最大的一個木材市場。一天一個木器加工廠的老板選中了我:‘嗯,這段木料不錯,可以做上好的家具……’不久我就搖身變成了名牌櫥柜,上好的釣竿,實用的鉛筆,一次性筷子……就連木屑也被壓成了木板。在這些木制品上都貼上了標簽,我粗略地算了算,都值上萬元呢!”
“嗯,你說的沒錯,為了買你,我們花了八千多元呢!你多有價值呀!”
“你是在取笑我嗎?我剛才看到你書上寫的,像我弟弟那樣,呆在森林里才是真正有價值呢。區區一萬元算什么?我弟弟如今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將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是165000美元了。可惜我再也回不了自然了……”說到這兒它再也說不下去了,嗚嗚地哭了起來。我也跟著它難過起來,金豆豆忍不住奪眶而出。
我的衣袖怎么濕潤潤的?原來我是枕著手臂睡著了,剛才的夢境仍歷歷在目。矇眬中看著房間里那么多可用可不用的木制品,我要對所有的人大聲疾呼:“節約木材吧,珍惜樹木,還它真正的價值!”
《水問》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個句讀......我是再也寫不出的。哪怕僅僅是花的朵影、葉的凋圖、情的滄浪、人的聚散......這些都遠遠逝于不回頭的光陰洪水里,我變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萬難。那段年歲里最大的主題是愛。”就像簡媜自己所寫的那樣,《水問》這本書里面有著未脫的稚氣,對未來的憧憬,年少時對事物的新鮮感,許還是用他自己筆下的文字來描述這篇文于她的意義更為確切:“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是的,這篇文于她大學時寫成,她對于散文的熱情與奇想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初讀時,只是被他文中優美的辭藻所吸引,那一句句動人心弦的句子,那一個個華麗卻又低調的比喻,都讓人忍不住的贊嘆,于我讀到《樹枝黃葉天上來》中對那細莖的藤蔓的描寫:“可是,有一條細莖的藤蔓,卻以三跪九叩的步子向蒲葵樹爬去,它一身掛著銅幣似的葉子向前匍匐,窸窸窣窣,全是心聲。”讀至此,我的心臟仿佛暫停跳動,呼吸在那一刻停止,腦海中不由就浮現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一句詩來。許用這句來形容如此唯美的句子不甚合適,但恕我無法想到其余比這更好的詩句來形容她了。又待我品:“我們常常執于一偏之見,把心靈之眼的焦距,調在某種類型的事物上,于是我們的心版之上,久而久之,便只能容下特定類型的事物,逐漸失去涵攝的能力,我們的心靈之眼,亦失去了能遠能近、能上能下的彈性視野了。”那從尾椎骨往上直沖大腦的酥麻感,令我止不住的贊嘆此女子的文字之絕,與其對世界的獨特認知。
春日舞臺上,繁花群樹爭妍斗艷,盡吐芬芳,唯木棉花,披一件風塵仆仆的粗綠布衣,獨立道旁,入定如僧。”她,也是木棉花罷,低調不張揚,但她的文字悄無聲息的撥開你的皮肉,直擊心靈,你本以為,這只是不起眼的,但,實際上,她已經浸潤于你的心靈,如同甘霖降于枯田之上。
她在文字的花海里嬉戲暢游,于懸崖峭壁上舒展身姿,她潛入文字的內心世界,用她的方式來訴說這些文字獨特的美。僅只言片語,便能窺探一二,他的筆下,流露出的,不僅僅是情感,還有那更深層的.......她是文字的寵兒,普普通通,甚至于不起眼的字,在她的筆下,變成了動人心弦的篇章。萬物的身影之中,多有造物者戲謔作弄的筆觸。我想,散文也許也是自己的情感的,它有自己的文靈,它與簡媜互相感應,成為知己般的存在。她許是文字幻化成的人兒,訴說著自己的年少。正如他自己所言:“愿余生仍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捕捉人們在夢中藏著的對真善美之渴慕,化成文字,讓春天多留一天、冬雪少了一時。”
路不盡,人未老。
書是知識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書是人生中指路的明燈,永不熄滅。讀書能陶冶人的心靈,如同錘煉身體一般。作為一名讀書愛好者,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散文集————《恰好》,《恰好》的作者是丁立梅阿姨。她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最暖人心的作家"。她的作品曾在中學課本與中專語文教材中留下過足跡。
剛收到這本書時,封面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大概就是封面的樣子了。翻開第一頁,落下一張書簽。是櫻桃?蘋果?還是李子?(我也不太清楚),裝飾者丁立梅阿姨的一段話:夏天的雨后出門,天地都是鮮亮的,仿佛脫胎換骨一般。樸實的文字加上簡樸的點綴,使書簽看上去更加典雅了。
這本書分為五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是講述生活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清新典雅的文字,靈動的文風,樸實的文字里蘊含著作者的文化底蘊和人情風俗,使文章充滿靈趣。在我們看來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作者筆下,卻成了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在作者眼里,一切景物都是自然而然的,是真實存在的,只是世人大多沒有在意而已。我猜作者是想告訴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你用心去觀察,遲早一天會發現的。
真想穿越過去,和那個小小少年一起,看月亮是怎樣被當做做大餅,一口一口吞出了的。”即使已成為過去,但作者仍記憶猶新。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姊妹們為了一塊西瓜吵得不可開交,最后,爺爺敲著我們的小腦袋,笑了,笑的那么燦爛,那時候真的很美好。靠賣水果維持生計的男人,以種田為生的母親。這世上活下去的辦法有千萬種,而他們能以適合自己的方法活下去,這才是最好的。作者筆下的“啞巴",一生碌碌無為,遭人排擠,卻因救人去世。
這本散文集文筆細膩,清新溫婉,意境雋永,酣暢淋漓,表達深邃哲理,啟人心智。當你長期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時,感到身心疲憊時,心煩意亂時間。試著去捧上這本散文,沏上一杯清茶,靜靜的讀幾頁。在優雅溫馨的藝術享受中體味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的真諦,陶冶性情,舒暢胸懷。這樣,你可能會從中感受一番不一樣的樂趣。
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遇見。沒有別的選擇了,只有這一個。這樣的天,這樣的地,這樣的水,這樣的樹,于我而言,一切都是恰恰好。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童年理應是純潔而干凈的,齷齪的人與物不應該出現在小孩子天真無邪的快樂里,可一本書的出現,卻打破了我對童年固有的思想,我也認識到了,社會的腐朽與骯臟對一位懵懂無知的小孩子影響有多么的巨大。
《童年》是高爾基三部曲之一,他講述了作者幼時的悲慘親身經歷。三歲時,阿廖沙的父親不幸離世,只剩母親和外祖母風塵仆仆的帶她回了娘家。殊不知,這卻是他噩夢的起源,他的外祖父是一個殘暴,卑鄙而又視財如命的小人,家里無論誰犯了錯誤,都要被外祖父抓去用鞭子狠狠的抽打一頓。他的兩個舅舅自私至極,經常為了分家而大吵大鬧。家中的女人們更是苦不堪言,時常要忍受著丈夫對自己的痛打與發泄,這一切,都給年幼的阿廖沙留下了不可埋沒的心理陰影。好在,作者的外祖母是一位仁慈并且疼愛她的女人,但上天注定要讓阿廖沙嘗一嘗痛苦的味道,將為數不多呵護他的外祖母帶走了。之后,十一歲的阿廖沙被外祖父殘忍的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這部小說真實生動的描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下層人民的悲哀,勞動人民永遠無法突破界限,只能在骯臟殘酷的貧民窟中自謀生路,而達官顯貴們卻燈紅酒綠,奢華暴虐。這就是高爾基的童年,沒有一絲歡樂,只有充滿仇恨而又齷齪的人與事,是那么的憂愁與凄涼,但她并沒有向腐敗的社會低頭,他就向那個黑暗時代的一株蓬勃向上的野草,盡管前方的道路艱辛而險峻,但他依舊堅韌不拔,在封建的社會殺出了一條血路。就像那些混跡在貧困區的孩子,縱然身體被外界的影響染得發黑,可眼睛卻是明亮的,靈魂是純凈的。
我們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是被寵壞了的孩子,錦衣玉食,歡樂快活,我們的童年哪個人向阿廖沙那樣悲慘,又有多少孩子受過鞭子的教育,同在一個世界,為什么差距就這么大?山溝里的孩子,剛懂事就要擔起一個家的重任,既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們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接受的教育很少,但他們都是堅強而擁有毅力的阿廖沙,他們都是真正能吃苦的孩子,他們雖然家境貧困,但他們的靈魂是富有的,如果他們有幸步入社會,大多都會成為成功的人士,而他們兒時的不幸,只是上天對他們的考驗而已。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如果一個人的心志足夠強大,那總是他的童年經歷再怎么悲慘,他也能挺過勞苦,成為國之棟梁。
暑假里,我翻開了《全閱讀》這本書,它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詩歌、有散文、還有經典名著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
故事很普通,主要講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90多歲叫愚公的老人,他家屋前有兩座叫做太平和王屋的大山擋住了路。他們每天外出都要爬山,十分辛苦,于是愚公就下定決心把這兩座山移走,并叫上了全家人來幫忙。有人說:“愚公,你這么大歲數了,是移不走這兩座山的。”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是不會再增高了,鑿去一點就少一點,終有一天要鑿平的。”這是一位執著的老人,這是一位有恒心的老人,樸實的話語中,足見老人的那份決心。有了這份勇往直前的勇氣,還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
我合上《全閱讀》,眼前不禁浮現出愚公率領兒孫們在山腳下穿梭忙碌的身影,我被愚公的精神所感染而折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困難,這時,我們不要害怕,要相信“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只要我們努力并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最終我們必然會克服困難的。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是一樣,就像媽媽常說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愚公應對兩座山都不怕,我們不能被平時學習上的作業題給難倒。記得二年級的時候,學校要求練習跳繩,我從小就是一個運動神經不發達的人,手腳的協調能力也很差,看著別的同學靈活的身影,我羨慕極了。于是我開始積極練習跳繩。可不管我怎么努力,繩子好像和我捉迷藏,總是絆著我的腳。我氣餒了,扔下了繩子。這時,媽媽勸慰我說:你想想那位90歲的老人,再看看你字跡,你要知道有志者事竟成。你再試試,掌握好方法,咱們一步一步來!”聽了媽媽的話,我再次投入到練習跳繩的征途中,我掌握方法,慢慢提高跳繩的個數,然后再訓練自己的速度,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一分鐘也能跳150了。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難題。
《愚公移山》的故事對我的教育很深,我要努力學習,就像書里說的那樣,只要有雄心壯志和堅定不移的精神,任何學習上的困難都是能夠戰勝的!
寒假中我饒有興致地閱讀了房龍先生寫的《地球的故事》一書,這本書非常有趣,它告訴了我很多地球的故事。有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地球的年齡、各個大陸的位置、氣候的形成和各種自然景觀、生物的起源等等。它讓我了解這個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奇妙和美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形成、發現亞洲和地球的奇妙令我驚訝。很多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看得到或感受得到,于是我更加深醉其中。
其中特別神奇的澳洲引起了我的好奇。澳洲是澳大利亞的簡稱。雖然澳大利亞沒有什么優勢,內陸地區幾乎都是沙漠。可是,正是因為它“與世隔絕”的地理環境,因此對當地的植物、動物產生了影響,讓澳大利亞成了一個“活化石博物館”!在植物中,如金合歡、貝殼杉、桉樹,對于科學研究都有很大的價值。在動物中,袋鼠和鴨嘴獸可以算是這里的“招牌”了!袋鼠屬于有袋目課目,它十分可愛,是一個慈祥的母親,經常把寶寶放在自己的育兒袋里。而鴨嘴獸則屬于單孔目動物,屬于低等生物,不過也挺可愛的!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丹麥,因為它是童話的王國,從小聽著《安徒生童話》的我們有著不小的吸引力,“美人魚”銅像是丹麥的標志,也是我們心中童話的標志。但在《地球的故事》中,我看見了不同的丹麥。脫掉了童話外衣的丹麥在現實中也是耀眼。丹麥人的智慧,使得這個僅有1.6萬平方英里,但缺乏自然資源、陸軍、海軍、礦山和山脈,但卻能與一打面積大、人口眾多、有軍事野心的國家匹敵。他們有著理性的生式方式,時刻保持著警惕,這個小國家在過去的時代曾經進行過一些艱苦卓絕的戰爭,但它現在卻自愿解散陸軍和海軍。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使我深刻認識到人們是怎樣來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人類雖然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可是這樣,環境就會被破壞。如果地球上每個都讓自家的煙囪不分白天黑夜地冒煙,那么用不了一個星期,地球就會變得混亂不堪,無法居住。地理環境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反過來人類生活又會影響地球的環境,人類應該與地球友好相處,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地球的故事》,這本書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知識,還了解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關于地球家園的知識。我覺得我們要和平共處,共同呵護地球家園,共同享受美麗的地球家園。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的社會文明才能邁進一大步,地球才能更加美好。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
從第一次聽到這句詞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也正因為它,我喜歡上了秋季,這個感傷凄美的季節。自古以來,詩人對秋天這個季節可謂情有獨鐘。先有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后有辛棄疾的“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可我卻偏偏鐘愛于柳永筆下的冷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寒蟬是活不了多久的,而詩人此時正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或許是借蟬來表達自己的思念與悲傷之情吧!而曾經又有多少文人墨客駐足于長亭,久久不愿離去,這個離別的傷心地,被古人太多次地提及。驟雨剛停的時分,處處可以感受到空氣的清新,作者卻無暇去感受這種自由的芬芳。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一葉扁舟,天水茫茫,從此人各一方,此去便是漂泊,便是遠離,便是浪跡天涯,便是無窮的思念和哀愁了。執子之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臨別時的千言萬語,竟無從說起。這正和蘇東坡的“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同感,這樣的感覺是何等得心酸啊!古人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又有多少人能有這樣的幸運,或許柳永也只能嘆惜了。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所有凄迷暗淡的黃昏景象,卻隱隱透露出詩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悵的情緒,這正是離別詩的千古絕唱啊!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千古以來最受文人墨客喜愛的東西,它,可用以消愁,可遞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實卻往往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面對官場的失敗,面對和愛人的離別,寒蟬,驟雨,千里煙波,沉沉暮靄,再美的風景,再好的天氣,又有何意義!
被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的《雨霖鈴》,有著美好的寓意,它把離別詩的情景發揮到極致。作者柳永在傾吐深深離愁是,也抒發了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壓抑的憤懣。或許也是因為柳永官場的失敗,才成就了婉約派的一代靈魂人物。當我一次又一次的吟誦起這首詞時,我的心不禁一次又一次地被觸動。不僅僅是因為蕭瑟的秋季,更因為它借秋季所流露的傷感情緒。
“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句話出自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名作《匆匆》。這篇散文以清新凝練的筆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時間,從小做時間的主人。
是的,時間是寶貴的,時間也是無情的,它一直匆匆不停地在流逝著,我們抓住了就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但時間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我們只有珍惜它,才能讓自己的學識豐富起來,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許多中外名人的做法都充分證明了此點。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光為了抓緊時間多讀書,用圓木做了一個警枕,晚上睡覺時便枕著它,如果司馬光一動,圓滾滾的枕木便動了,司馬光就被驚醒,馬上爬起來讀書。后來,司馬光編寫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我國現代著名大文豪魯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吧,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雜文小說和散文,有人問他哪有那么多時間用來寫作的,魯迅先生回答道:“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上了。”看,魯迅先生是多么珍惜時間呀!中國的名人如此,那么,外國的呢?柴科夫斯基是俄國十九世紀著名的音樂家。一天,他正在譜曲,突然有人敲門,打開一看,原來是仆人送飯來了。柴科夫斯基看了看墻上的掛鐘,立刻叫仆人把飯拿回去,同時對仆人說:“離吃飯的時間還有20分鐘呢,時間是寶貴的,我還可以多寫很多音符呢!”寫了著名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德國詩人歌德在他一首詩歌里表達對時間的贊美:“我的產業是多么美,多么廣,多么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
看,先人們是多么珍惜時間啊!正是他們很好地利用了時間,所以他們才能名垂千古。可是我們生活中的有些同學呢?他們在要做作業時總是想“過一會兒”“等一等”,甚至是“明天吧”。但是哪有那么多的時間用來等呢?過一會兒有過一會兒的事,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正如《明日歌》里寫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想我們每一個有志向的學生都不想成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
同學們,逝者如斯,時間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就要養成惜時如金的好習慣,勤奮學習,努力進取,這樣,才能不枉度此生,才能讓我們的生命延長。請記住魯迅先生的話吧:“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原擠,總還是有的。
五一長假,使我這個書迷有了與愛書朝夕相處的機會。那天下午,我翻開從老師那兒借來的一本《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徜徉于“認識篇”,我感謝自然萬物;震驚于“覺醒篇”,我眼前一片瘡痍;欣喜于“行動篇”,我胸中熱血沸騰。
讀著讀著,我仿佛聽到有人在嘆氣,左顧右盼,怎么看不見一個人影呀?
“別找了,是我,我是壁櫥。”
“啊!壁櫥也能說話,真奇怪。對了你剛才為什么嘆氣呀?”
“還不是因為看了你手中這本書!哎,說來話長。我原來是森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我有一個雙胞胎弟弟,今年50多歲了,我倆都長得枝繁葉茂,我略微比弟弟粗壯一些,要是不仔細看,絕對分不出誰是誰。我們長得雖像,理想卻截然不同。我從小就想成為最好的木料,進城開開眼界;弟弟只想一輩子留在森林里,與花鳥蟲魚為伴。
一天,森林里來了兩個伐木工人,我的愿望終于有希望了。我不停地禱告:‘選我吧,選我吧,我要進城,我要進城……’兩個工人果然選中了我,拿起電鋸來到了我的跟前。不一會兒,我就躺在了地上。我當時激動萬分,臨別時只對弟弟說:‘我的愿望終于要實現了,祝福我吧,親愛的弟弟。再見。’
‘突突突……’,我進了城,暫時住在全市最大的一個木材市場。一天一個木器加工廠的老板選中了我:‘嗯,這段木料不錯,可以做上好的家具……’不久我就搖身變成了名牌櫥柜,上好的釣竿,實用的鉛筆,一次性筷子……就連木屑也被壓成了木板。在這些木制品上都貼上了標簽,我粗略地算了算,都值上萬元呢!”
“嗯,你說的沒錯,為了買你,我們花了八千多元呢!你多有價值呀!”
“你是在取笑我嗎?我剛才看到你書上寫的,像我弟弟那樣,呆在森林里才是真正有價值呢。區區一萬元算什么?我弟弟如今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將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是165000美元了。可惜我再也回不了自然了……”說到這兒它再也說不下去了,嗚嗚地哭了起來。我也跟著它難過起來,金豆豆忍不住奪眶而出。
我的衣袖怎么濕潤潤的?原來我是枕著手臂睡著了,剛才的夢境仍歷歷在目。矇眬中看著房間里那么多可用可不用的木制品,我要對所有的人大聲疾呼:“節約木材吧,珍惜樹木,還它真正的價值!”
五一長假,使我這個書迷有了與愛書朝夕相處的機會。那天下午,我翻開從老師那兒借來的一本《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徜徉于“認識篇”,我感謝自然萬物;震驚于“覺醒篇”,我眼前一片瘡痍;欣喜于“行動篇”,我胸中熱血沸騰。
讀著讀著,我仿佛聽到有人在嘆氣,左顧右盼,怎么看不見一個人影呀?
“別找了,是我,我是壁櫥。”
“啊!壁櫥也能說話,真奇怪。對了你剛才為什么嘆氣呀?”
“還不是因為看了你手中這本書!哎,說來話長。我原來是森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我有一個雙胞胎弟弟,今年50多歲了,我倆都長得枝繁葉茂,我略微比弟弟粗壯一些,要是不仔細看,絕對分不出誰是誰。我們長得雖像,理想卻截然不同。我從小就想成為最好的木料,進城開開眼界;弟弟只想一輩子留在森林里,與花鳥蟲魚為伴。
一天,森林里來了兩個伐木工人,我的愿望終于有希望了。我不停地禱告:‘選我吧,選我吧,我要進城,我要進城……’兩個工人果然選中了我,拿起電鋸來到了我的跟前。不一會兒,我就躺在了地上。我當時激動萬分,臨別時只對弟弟說:‘我的愿望終于要實現了,祝福我吧,親愛的弟弟。再見。’
‘突突突……’,我進了城,暫時住在全市最大的一個木材市場。一天一個木器加工廠的老板選中了我:‘嗯,這段木料不錯,可以做上好的家具……’不久我就搖身變成了名牌櫥柜,上好的釣竿,實用的鉛筆,一次性筷子……就連木屑也被壓成了木板。在這些木制品上都貼上了標簽,我粗略地算了算,都值上萬元呢!”
“嗯,你說的沒錯,為了買你,我們花了八千多元呢!你多有價值呀!”
“你是在取笑我嗎?我剛才看到你書上寫的,像我弟弟那樣,呆在森林里才是真正有價值呢。區區一萬元算什么?我弟弟如今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將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是165000美元了。可惜我再也回不了自然了……”說到這兒它再也說不下去了,嗚嗚地哭了起來。我也跟著它難過起來,金豆豆忍不住奪眶而出。
我的衣袖怎么濕潤潤的?原來我是枕著手臂睡著了,剛才的夢境仍歷歷在目。矇眬中看著房間里那么多可用可不用的木制品,我要對所有的人大聲疾呼:“節約木材吧,珍惜樹木,還它真正的價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