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參觀碑林書法展有感400字,是優秀的精選作文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十月一日早晨,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碑林書法展參觀。
一進門,沒走多遠,我們就看見了前面有這碑林兩個字,我呆呆的看著碑林這兩個字,陷入了久久的沉思……這時,導游叔叔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路,導游叔叔問我們:你們發現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嗎?我說:“這兩個字是反的。”導游叔叔說:“不對。”我又說:“是碑林的碑字上面沒有那一撇。”我說的這句話的話音剛落,導游叔叔就接著說:“沒錯,的確是那樣的。接下來,我們來參觀碑林展示,碑林展示分為展示一————展示六……”這些展示里面有著許多石碑,石碑上的內容也是各式各樣的,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那塊兒關于小學的石碑了,它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因為那塊兒石碑上的內容是:在古代時候的小孩子要上學,分為三個階段:沖刺班、普通班和差生班。最后,有一個考試,滿分是二十分,扣一分,得挨五下打,如果扣到負分,還要賠一頭牛呢!
參觀完碑林,我受益匪淺,知道了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10月2日,我和我的好朋友席關承一起去參觀碑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半池。為什么是半圓形的池子呢?原來,孔子曾說知識的路是沒有盡頭的,學無止境,所以半池不是一個整圓而是兩個半圓。在碑林里,我看到了刻在石碑上的我國著名書法大師王羲之的字,他的字猶如戰場上打仗的招式一般,每一筆都鏗鏘有力,又剛柔并濟。要不是石碑上罩著玻璃,我真想親手在石碑上臨摹一下王羲之的字,想感受一下他當時寫字是的力道與瀟灑。隨后,我又來到了歐陽詢的皇甫誕碑前,我激動萬分。因為歐陽詢是我非常喜歡的書法家,我也在課外練習寫毛筆字,練得就是歐陽詢的歐體字。這次來到碑林,看到刻有他的字的石碑,他的字寫的鋒棱外露,字形瘦長,使人感受到他的書法險峻、勁峭,讓我對學習書法更有動力,更有目標。我一定也要練得一手好字。
我和席關承還參觀了如何將書法作品拓到石碑上的工藝。從洗碑到貼宣紙,然后刷平宣紙,用母子拓包沾墨,上墨,到揭宣紙,晾干,最少要七八道工序。石碑隨著拓碑的次數增多會有磨損,但給我們后人學習書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碑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里面有歷代書法大師的驚世之作。我以后一定要刻苦練習書法,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好好的繼承下來。
游西安碑林博物館有感作文一
今天我參觀了被譽為書法藝術殿堂的西安碑林。
來到碑林,參天大樹矗立在兩旁,到處都是碑。我仿佛進入了文字歷史的長河中。在九百多年前,人們歷盡千辛萬苦,就是不讓碑林不受戰火的破壞,才有了今天嶄新的碑林。
上面刻著從秦篆到魏碑,唐宋明清的大書法家的曠世之作。其中有我們所熟知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樣的大師。
看完了那么多的碑石,最讓我難忘的要數《開成石經》了,如果把碑林的歷史比做一名勇士,那么《開成石經》就是他堅硬的骨頭。開成石經共刻114石,每石高為兩米,均雙面刻字,共計288面。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儀》、《禮記》、《春秋左轉》等十二部歷史名著,共計160卷,65萬字,有著“石質圖書館”的美譽。
在我的視線中,我還發現了許多的文字變遷,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寫法就與現在不同,是上面一個火底下一個兒,是一個十分形象的象形字。
石碑上的文字告訴我,中國書法在世界有著頂尖的名次。可現代,提筆忘字的人越來越多。我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我要將中國書法傳承下去。
游西安碑林博物館有感作文二
今天,我和媽媽去參觀了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因碑石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距今已有九百二十余年的歷史了。這里陳列著從漢代至明清各個時代的碑石、墓志3000多方,是我國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
我一進大門,就看見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幾個大字。然后我和我媽媽走了一會。我突然發現前面有七個碑石展室,其中,我對第一室、第三室、第四室和第六室比較喜歡。
第一室里陳列著唐開成二年刊刻完成的部儒家經典,即《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禮儀》 《禮記》等各種儒家經典組成“十三經”。
第三室里陳列著各種書體的珍貴碑石。篆書有《美原神泉詩序碑》,隸書有《熹平石經》,等許多字體。
第四室陳列著蘇軾、祝允明等宋、明時期的名家詩文書跡刻石外,還有宋至清代的石刻圖畫,其中宋刻《長安城殘圖》等許多圖。
第六室陳列的碑石少數是元、明兩代士人寫的詩文作品以外,大部分都是清代詩人寫的詩詞歌賦,其中清圣祖玄燁林米芾的《賜吳赫書》等都是難得的珍貴碑石。
通過這次參觀讓我懂得了中華漢字的精華。
西安碑林博物館院里古樹參天,牌坊、孔廟、碑亭等建筑都是古色古香,很有歷史厚重感。
碑林博物館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我非常震撼。這里的石碑能保存得如此之好、年代之久遠,真不愧是“碑石之林,書法之魂”。
據介紹,《開成石經》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氏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必讀經書。唐朝時為了避免傳抄時出現錯誤,所以刻石經為范本,作為校對的標準。《開成石經》共14石,228面,650252字,是我國自東漢以來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第三陳列室石碑匯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我才學習書法不久,練習的是楷書,聽說書法家歐陽詢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無人可敵,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皇甫誕碑》等聞名于世,碑林就有《皇甫誕碑》等作品。我在書法家歐陽詢的手跡前駐步不前,仔細地端詳字的架構和筆畫特點,學習歐陽詢楷書的精妙之處。
人們都說,只有到碑林才能看到真正的歷史記載,才能感受中華文化的悠久綿長。可我才小學生,沒有豐富的歷史、文學知識,感受還不很深刻,還需要繼續努力學習,才可能有大家那樣的感受吧。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現收藏從漢代到近代的碑石、墓志四千余方,因碑石林立,故名碑林。
這幾天我也去了碑林,碑林有三個門,狀元走中間的門,有德人走東門,貴賓走西門。一進去就可以看見“泮池”,泮池中間有一座秀才橋,在古代,只有考上秀才的人才能走秀才橋。 再往里走,就會看見六座小塔,里邊有六座石碑,石碑下面還有一只大烏龜,傳說,這只大烏龜是龍王的九個兒子中的老大,叫做西西,他剛出生就力大無窮,還很喜歡書法,于是龍王就讓他背石碑了,傳說它本來還有一個角,最后人們一直摸他的角,給摸沒了。再往后就是碑亭,被亭上有林則徐寫著兩個大字:碑林,上邊的碑字沒有一“撇”,傳說他當時禁煙被朝廷罷免官職,他心想:官職撤了,官帽也飛了,撇就不寫了吧! 然后就有一個藝術館,里邊我最感興趣的是“昭陵六駿”,昭陵六駿有: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它們在當年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次活動讓我認識了書法的美觀,我們也一定要好好練書法!
國慶長假,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了書法藝術寶庫——西安碑林。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年的悠久歷史,以碑石薈萃而著稱。碑林館藏宏富,總藏石4000余方,碑石時代序列完整,被譽為“歷史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殿堂”。碑刻的種類齊全,書體完備,真草篆隸行均有,居中國古代碑石收藏之冠。
當我面對一件件書法名作,講解者清脆的聲調會幫你更深刻地理解原作的精神;走在古代碑碣刻石之間,講解者郎朗的誦讀聲,會引發內心的懷古幽思。觀賞一件件碑刻碣石,聽著講解就像聆聽一場精彩的演說,聽那些關于哲思、書法、博物一系列娓娓動聽的故事。面對豐碑碣石,仿佛與古人對話,與先賢交流,如同一樹花,增一瓣香,潤一片心,使人們的視野愈加開闊,想象更加豐富斑斕。它展現的不僅是古與今的融合,師與生的融洽,更是心與神的融匯,思與行的融化。
碑林,中華文明的寄托!我愛碑林,我愛我的祖國!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碑林博物館,參觀了碑林的書畫展。
剛走進館內,我就聞到了一股墨香味,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慈眉善目老爺爺在那里寫字,望著那工整的八個字------有容乃大,海納百川。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為那實在是太規范太整齊了。我望著那八個字出神,老爺爺笑呵呵地問我:“小朋友,你幾歲了?”我回答道:“我今年10歲了,上四年級。”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我跟老爺爺攀談起來。老爺爺告訴我書法是由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一直演變到楷體,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老爺爺問我有沒有興趣跟他學書法,我點頭如搗蒜,愉快地答應了。老爺爺先教我認識了筆墨紙硯,告訴我十一收假之后給他打電話。時間不知不覺過了很久,我又和爸爸繼續往里走。
我看到了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等名人的字,知道了漢字有五種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其中草書代表為顏真卿的肚痛貼,乍一看名字我覺得很好笑,走上前一看,只見肚痛貼上的字跡“亂七八糟”,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因為顏真卿當時肚子很痛,所以寫出來了這樣的草書。后來我看到了大詩人蘇東坡的字跡,那字只能用大大方方、整整齊齊來形容了。我想不懂為什么兩種字跡有如此大的差別,后來才知道,原來蘇東坡寫的是楷書。
看了這么多大師的真跡,讓我深知,練好書法很不容易,只有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是自己的書法變得出神入化。一幅幅無與倫比的書法背后,是他們流下的無人能及的汗水,是他們艱辛付出才有他們今日輝煌之作。我暗自下了決心:在以后學習中,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十月一日早晨,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碑林書法展參觀。
一進門,沒走多遠,我們就看見了前面有這碑林兩個字,我呆呆的看著碑林這兩個字,陷入了久久的沉思……這時,導游叔叔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路,導游叔叔問我們:你們發現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嗎?我說:“這兩個字是反的。”導游叔叔說:“不對。”我又說:“是碑林的碑字上面沒有那一撇。”我說的這句話的話音剛落,導游叔叔就接著說:“沒錯,的確是那樣的。接下來,我們來參觀碑林展示,碑林展示分為展示一————展示六……”這些展示里面有著許多石碑,石碑上的內容也是各式各樣的,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那塊兒關于小學的石碑了,它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因為那塊兒石碑上的內容是:在古代時候的小孩子要上學,分為三個階段:沖刺班、普通班和差生班。最后,有一個考試,滿分是二十分,扣一分,得挨五下打,如果扣到負分,還要賠一頭牛呢!
參觀完碑林,我受益匪淺,知道了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國慶假期第三天,爸爸帶我參觀了西安碑林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我早就聽爸爸說過了,聽說里面有很多古代書法名人寫的作品,喜歡書法的人都會去那里參觀,而且還不止去一次呢。
爸爸向我介紹: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石質書庫,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達3500余件。
走進碑林博物館,天啊!真的是碑石如林,石碑多得讓人眼花繚亂。爸爸帶我一個碑一個碑的欣賞,向我詳細講解每個碑文的意思和寫這些字的人和他們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石臺孝經碑》,這塊碑是由唐玄宗親筆書寫并注釋的。這塊碑樣式非常獨特,四面都刻的字,碑的最上面刻的是一條巨龍騰飛的圖案,它還有三層碑座,每一層都刻有精美的圖案。那石碑上都畫上了一個個格子,格子里是用楷書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個字,格子旁邊的小字是對該字的注釋。可以看出,唐玄宗對這種所謂的小事都這么認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7個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有著各種各樣的造型,每塊碑上記錄了豐富多彩的故事。不僅有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杰作,還有《畫里藏字》碑,猛得一看,是畫了一幅漂亮的竹子圖,可當我仔細看,那些竹子其實是字,寫的是一首詩,非常有趣!還有的碑刻的是地圖,地圖的距離都量得清清楚楚,真是太精美了!
我們最后去的一個展室里的碑全是原來放在國子監給學生作范本的,是給學生當字典用的。這些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個字,字字都工整準確,方方正正。
這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的寶庫。通過這次參觀,端正了我寫字的態度,教會了我怎樣把字寫好,樹立了我寫好字的決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