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0
這是與妻書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過程:
一、檢查朗讀情況
二、指導學生讀譯課文5——10段
④學生展示“練習卷”完成情況(重點是虛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⑤學生展示“練習卷”完成情況(重點是翻譯)
⑥誦讀5——10段,選出你最感動的語段:
…………………
文言知識歸納:
(參見“課堂練習卷”)
三、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語段
2、翻譯5——10段(在“課堂練習卷”上)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朗讀情況
二、歸納、拓展。
1、內容概括:
①忍悲以此書與愛妻陳意映訣別
②至愛愛妻陳意映之情推及以天下人為念,決心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③一憶往事(夫妻情話),表達不忍“以汝之弱,不能禁失吾之悲”,“寧請汝先死”,自擔其悲的至愛之情
④二憶往事(初婚情好、愛妻近況),表達“余心之悲”“吾真不能忘汝”的死別深情
⑤⑥憤激面對“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的現狀,表達慷慨赴死的決心;立下遺囑,表達望子“以父志為志”的殷切情懷
⑦希望“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勸慰妻子“不必以無侶悲”
⑧⑨⑩概括段意答案:信末表達“吾愛汝至”深情,臨別囑托“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尋我乎!”感情傷慟,決心堅定。
2、感人語段摘抄:
3、擴展閱讀
《為林覺民塑像的蒙羞而羞》(附后)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誦讀全文
3、擴展閱讀《為林覺民塑像的蒙羞而羞》
附錄:
1、深圳市富源實驗中學高一語文第二模塊《林覺民·與妻書》課堂練習卷(見“——語文——高一”)
2、(擴展閱讀)
慕毅飛:為林覺民塑像的蒙羞而羞
這是一件發生在林覺民故鄉福州的事件,一個省會城市,為了改建一個公園,毀掉了一座據說已經不甚美觀的林覺民塑像。兩年來,塑像的殘部,一直廢棄在一座公廁旁的雜草叢中,“塑像的臉部完好,目光堅毅地看著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則被燒出一個空洞,空洞里是爛樹葉、荔枝殼等一些廢棄物(7月18日新的華網)”。而“因為上廁所要花3角錢,所以許多人把小便拉在烈士塑像上”(7月16日《海峽都市報》)。
還有什么比這更能叫人羞愧難言的?林覺民,這位24歲為辛亥革命獻身的黃花崗烈士,他那蕩氣回腸的《與妻書》,凡讀過高中的人都不會忘卻。“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這就是他臨刑前留給世人的肺腑之言。他“助天下人愛其所愛”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為天下人謀永福”了……后人拿什么來記念他?特別是烈士故鄉的福州人,用什么來表達應有的敬意呢?
花草樹木是美的,但先驅的精神和靈魂應該更美;想不到福州的公園卻容不下他,一個“水文化”的城市雕塑,就有十足的理由取代了烈士的塑像。少一個塑像,并不會削弱烈士的偉大;真正的豐碑,留在青史里,矗在后人的記憶中。要拆就好好地拆,何止于毀而棄之,且棄在公廁旁的亂草中?斯人已逝,音容猶在,如此糟賤,記念沒了,只剩下褻瀆!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不堪入目的一幕,竟能在福州延續了整整兩年。兩年來,有多少福州人經過這里,他們何至于什么感覺都沒有?更有甚者,是誰,把自己的良知與血性,都混在了污辱先驅的垃圾與便溲中。最后,是一個退休工人向媒體作了通報。此前,決定拆毀塑像的領導呢?指揮公園改建的干部呢?此后,負責環境衛生與城市管理的人員呢?他們的良知與血性都到哪里去了?
魯迅去世時,郁達夫憤而寫道:“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令人羞愧的是,郁達夫要是掉轉頭來,看到了毀棄在亂草叢中的林覺民塑像,他今天又會怎么說呢?(2004年07月19日)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譯文:
意映愛妻,見字如面:我現在用這封信跟你永遠分別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你看這封信時,我已經成為陰間一鬼了。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齊落下,不能夠寫完信就想放下筆,又怕你不了解我的心思,說我忍心拋棄你去死,說我不知道你不想讓我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說這些話。
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從結識你以來,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為夫婦;然而遍地血腥陰云,滿街兇狼惡犬,有幾家能稱心滿意呢?江州司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淚濕青衫,我不能學習那種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語說:仁愛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從而推及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及愛護別人的兒女”。我擴充我愛你的心情,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顧你呀。你能體諒我這種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思念的人,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傷啊!
你還記得不?四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曾經對你說:“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你剛聽這話就很生氣,后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說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話可答。我的意思是說憑你的瘦弱身體,一定經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內心不忍,所以寧愿希望你先死,讓我來承擔悲痛吧。唉!誰知道我終究比你先死呢?我實在是不能忘記你啊!回憶后街我們的家,進入大門,穿過走廊,經過前廳和后廳,又轉三四個彎,有一個小廳,小廳旁有一間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剛結婚三四個月,正趕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篩下月影遮掩映襯;我和你并肩攜手,低聲私語,什么事不說?什么感情不傾訴呢?到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只剩下淚痕。又回憶起六七年前,我背著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時,你小聲哭著告訴我:“希望今后要遠走,一定把這事告訴我,我愿隨著你遠行。”我也已經答應你了。十幾天前回家,就想順便把這次遠行的事告訴你,等到跟你面對時,又不開口,況且因你懷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傷,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當時我內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筆墨來形容的。
我確實愿意和你相依為命直到老死,但根據現在的局勢來看,天災可以使人死亡,盜賊可以使人死亡,列強瓜分中國的時候可以使人死亡,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們這輩人生在今天的中國,國家內無時無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時讓我眼睜睜看你死,或者讓你眼睜睜看我死,我能夠這樣做呢?還是你能這樣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離別分散不能相見,白白地使我們兩地雙眼望穿,尸骨化為石頭,試問自古以來什么時候曾見過破鏡能重圓的?那么這種離散比死要痛苦啊,這將怎么辦呢?今天我和你幸好雙雙健在,天下的不應當死卻死了和不愿意分離卻分離了的人,不能用數字來計算,像我們這樣愛情專一的人,能忍受這種事情嗎?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顧你的緣故啊!我現在死去沒有什么遺憾,國家大事成功與不成功自有同志們在繼續奮斗。依新已經五歲了,轉眼之間就要長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撫養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兒,我猜她是個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許又是個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親的志向作為志向,那么我死后還有兩個意洞在呀。太高興啦,太高興啦!我們家以后的生活該會很貧困,但貧困沒有什么痛苦,清清靜靜過日子罷了。
我現在跟你再沒有什么話說了。我在九泉之下遠遠地聽到你的哭聲,應當也用哭聲相應和。我平時不相信有鬼,現在卻又希望它真有。現在又有人說心電感應有道,我也希望這話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靈魂還能依依不舍地伴著你,你不必因為失去伴侶而悲傷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訴你,這是我的不對的地方;可是告訴你,又怕你天天為我擔憂。我為國犧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辭,可是讓你擔憂,的確不是我能忍受的。我愛你到了極點,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給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終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義深長,沒有寫完的心里話,還有成千上萬,你可以憑方巾領會沒寫完的話。我現在不能見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會在夢中夢到我吧!寫到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親筆寫。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曉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請她們指教。應當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教學目標:
1.學習革命先驅拋私情循大義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2.積累掌握實詞、虛詞的用法,進一步鞏固文言句式知識
3.熟讀并翻譯課文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誦讀全文,重在朗讀,培養語感,整體大概理解文意
第二課時誦讀1——4段,重在翻譯
第三課時誦讀5——10段,重在翻譯
第三課時誦讀全文,重在理解烈士的“情”和“革命理想”,學習烈士崇高的精神境界
課時安排: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
①辛亥革命先驅者林覺民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
林覺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驅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號抖飛,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歲進福建高等學堂學習時,即深受民主思潮影響,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慶應大學留學,加入同盟會。1911年春,得知黃興、趙聲將發動廣州起義,即歸國返鄉,組織幾十名革命志士赴廣州參加起義。起義時,領先襲擊總督衙門,負傷被捕。在督衙受審時,他毫無懼色,且當眾演說,聲討清廷反動罪行,宣傳革命思想,后從容就義
②偉人也有美麗感人的丈夫柔情
(《與妻書》摘抄)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驚天地泣鬼神的巨大靈魂
(《與妻書》摘抄)
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二、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
2、學生齊讀
3、教師直譯全文,并提示個別重要的字詞、句式和修辭
4、內容概括:
①忍悲以此書與愛妻陳意映訣別
②至愛愛妻陳意映之情推及以天下人為念,決心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③一憶往事(夫妻情話),表達不忍“以汝之弱,不能禁失吾之悲”,“寧請汝先死”,自擔其悲的至愛之情
④二憶往事(初婚情好、愛妻近況),表達“余心之悲”“吾真不能忘汝”的死別深情
⑤⑥憤激面對“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的現狀,表達慷慨赴死的決心;立下遺囑,表達望子“以父志為志”的殷切情懷
⑦希望“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勸慰妻子“不必以無侶悲”
⑧⑨⑩概括段意答案:信末表達“吾愛汝至”深情,臨別囑托“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尋我乎!”感情傷慟,決心堅定。
三、作業:
①熟讀全文
②參考注釋,課下完成“練習卷”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朗讀情況
二、指導學生讀譯課文1——4段
①學生展示“練習卷”完成情況(重點是虛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②學生展示“練習卷”完成情況(重點是翻譯)
③誦讀1——4段,選出你最感動的語段:
…………………
文言知識歸納:
(參見“課堂練習卷”)
三、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語段
2、翻譯1——4段(在“課堂練習卷”上)
一、教學目標
1.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自身,體會“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至情至理。
2.會作者的感情,了解其崇高的品質。
3.解文章將兒女之情與革命豪情相結合以及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握課文中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將兒女之情與革命豪情相結合以及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廣州黃花崗烈士陵園埋葬了七十二烈士的尸骨,林覺民是其中之一。林覺民,他犧牲時年僅25歲,為了革命從容就義。林覺民就義前侃侃而談,縱論世界大勢,在被囚禁的數日中,一勺水也不喝。就義時,舉動自如,神色不變。林覺民起義前寫的絕筆書有兩封,一封給其父,僅數十字: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少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就是寫給妻子的,人們為它加上題目《與妻書》。
著名歷史學家鐘叔河序明朝文學家葉紹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愛國家、愛民族,真能為國家民族作出一點犧牲,而不是專門講大話唱高調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間,亦必有真感情、真愛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夠有民胞物與的'胸懷,有對國家民族的真正責任感。”這番話,驗之于林覺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容提要
《與妻書》是林覺民烈士赴廣州起義的前三天,抱著必死的信念寫給愛妻的絕筆書。全書傾訴了對妻子真摯的愛,更抒發了他對革命的忠誠,闡明了個人幸福與全民幸福的關系,將兒女之情與革命豪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字里行間閃爍著革命志士犧牲一己,“為天下人謀永福”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催人淚下,令人感奮。
文章的感情真切深摯,自然地運用了抒情、記敘、說理等表達方式,希望妻子理解自己“吾至愛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復雜的感情,理解自己這份特殊的愛,有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提示:讓學生仔細品讀,體會作者“至愛汝”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的纏綿悱惻和豪情滿懷的感情,感受作者舍生取義的崇高品質。
(二)問題設計
1.在這封遺書中,作者反復強調的是“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這一中心思想。這一中心思想是怎樣貫穿全文的?
提示:文章第1段“吾作此書,……故遂忍悲為汝言之”這句話,說明了寫遺書時的心情和原因,在說明心情時即深含“吾至愛汝”的感情,而說明原因則正是為了引出“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愛汝,……使吾勇于就死也”這句話,則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3段集中抒發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應了中心前半的“吾至愛汝”。第4段逐層深入地論述了“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這句話所包含的道理,呼應了中心后邊的“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5段進一步呼應“吾至愛汝”,表達了自己“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的心愿。第6段圍繞著“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獨善其身”這個中心句,慨嘆“幸”與“不幸”,實際上也是緊扣中心:“幸”,“吾至愛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7段希望妻子“當盡吾意”,這里的“吾意”,就是遺書的中心,以此結束全文。
2.“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這句話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是個革命者,當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則說明自己對妻子的“至愛”,二則用來安慰妻子。這哀痛欲絕的話,同樣反映了作者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懷。
3.為什么說《與妻書》是一曲“正氣歌”,是一篇“檄文”?
分析:說它是一曲“正氣歌”,因為文章中充滿著革命豪情,烈士視死如歸,“吾今死無余憾”,“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足以說明這一點。說它是“檄文”,因為文章中處處揭露清王朝的腐敗,“遍地腥云,滿街狼犬”,“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等句子最為突出。
4.“卒不忍獨善其身”一句的含義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示:“獨善其身”出自《孟子·盡心上》,意思是只顧自己好,不顧別人。林覺民雖“至愛”妻子,他要把這種愛推廣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獨善其身”。這句話是全文的總結。
5.文章開頭說,“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向妻子解釋的?
提示:一方面表明他是愛妻子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當前時勢,愿“助天下人愛其所愛”。
6.文章第2自然段中說,“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而在第4段末了又說“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這是簡單的重復還是論述的深入?
提示:是論述的深入。第一次向妻子解釋,是在概括的述說后得出的結論;第二次說“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是在詳細敘述鐘愛之情以及與當時形勢對比之后得出的結論。
7.有人說,很多革命烈士的遺書往往寫得激昂慷慨、大義凜然,而《與妻書》為何如此委婉,“汝憶否?”一節,近乎閑情逸致?
分析: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絕筆書,因為擔心妻子不理解而產生誤會,因此處處要作安慰與解釋;再則,寫愛得深——愛妻子,愛生活,更見其精神境界之高,死得偉大。
8.本文寫作特色是什么?
提示:本文的寫作特色是抒情為主,以情見長,兼及記敘,議論。作者把感夫妻之恩愛,憤國家之黯弱,憐天下之離散,悲夫妻之死別的復雜思想感情融于一體。信的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生人作死別”的顯豁,作者的態度更為鮮明。如寫到中國事勢之時,抒發的則是對國家黯弱腐敗憤慨之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強情的感染力量。如憶雙棲生活時,“梅篩月影,依稀掩映”,何其愜意!而今卻生離死別,怎不聲淚俱下!或通過描繪形象來抒情,使情具象化。讀罷全信,我們似乎見到了一個既忠于愛情,但又能舍小家為大家,“為天下謀永福”,視死如歸的英雄漢,也見到了一位感情篤厚,知書識理的婦女;或以議論來抒情,寓情于理,情理相生,使說理充滿了感情色彩,全信充溢著浩然正氣,雖為生離死別的絕筆,卻又是聲討反動勢力的檄文,也是振聾發聵,給人以力量的正氣歌。
四、相關資料
(一)黃花崗烈士事略(孫中山)。
滿清末造(末年),革命黨人,歷(經過)艱難險巇(危險),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踣(受挫折)者屢(多次)。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精華),付之一炬(意為全部損失),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這次)役也,碧血橫飛,浩氣(正氣)四塞(充滿天地四方),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壓抑)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沖擊)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則斯(這次)役之價值,直(簡直)可驚天地,泣鬼神(使鬼神感動得流淚),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永存)。(說明:括號中的注釋均為編寫者所加。)
(二)課文中所用典故的意義。
所謂“典故”,是指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詩句。課文中的典故有如下幾處:
1.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司馬春衫”
語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詩中寫白居易聽琵琶女彈奏琵琶曲,深受樂曲的感染,聯想到自己被貶的不幸遭遇,十分感傷,落下的淚水打濕了青布衫。林覺民用“司馬春衫”的典故,表達對“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當為“青衫”之誤。
(2)“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語出《世說新語·傷逝》:“王戌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記了喜怒哀樂之情”。林覺民說“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達自己關心民眾的痛苦,與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這個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愛妻子的感情推廣到愛“天下人”,為“天下人”的幸福,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
2.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
(1)“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極目遠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語出杜甫《寄越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歸好腸堪斷,新愁眼欲穿。”
(2)“骨化石”
事見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林覺民用這個典故,意在說明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夫妻離散,相見無期。
(3)“破鏡能重圓?”
作者反用“破鏡重圓”的典故,意在說明在反動統治者肆虐的中國,夫妻離散,永無團圓之日。“破鏡重圓”,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鏡,人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蒼頭(奴仆)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乃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照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
后來用“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又重新團圓。
3.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語出《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處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養。后用來指保持自身的節操;只顧自身好而不顧大局。林覺民說自己“不忍獨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國家、人民的偉大胸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