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6
這是我要的葫蘆教案部編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4、發揮學生的想象,續編結尾。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難點: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系。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 識字寫字。
1、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者字音。
2、 觀察圖中的人物。
3、 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4、 全班匯報。
三、 指導書寫。
四、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看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二、 學生觀察得出。
三、 學生討論。
四、 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 ?為什么?
五、 想象:當他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落了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道理。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植物生長一般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著后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多可惜呀!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學習生字詞“葫蘆”。
3、師:你們見過葫蘆嗎?誰能說說葫蘆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課件出示葫蘆)
〖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并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4、分自然段讀課文,想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精讀課文,讀懂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
1、說給同桌聽聽;
2、指名說。(結合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相應自然段,并進行板書。)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課件出示文中:指名說: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什么樣?
(具體說說藤、葉、花、果實的樣子)
2、指導朗讀:
⑴你喜歡這棵葫蘆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⑵課件出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自由讀、指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結果怎樣呢?
2、自讀課文,想一想:種葫蘆的人最后得到葫蘆了嗎?請你找出課文中的句子。
3、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
齊讀。
三、自學2、3段課文
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一個一個全都落了?學生自由回答。
1、教學第二自然段:
師:葉子有了什么變化?(結合學生回答出示課件。)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怎么想?
⑴指名讀第一句話。
⑵指名表演那個人說話的樣子。
⑶齊讀該段。
2、教學第三自然段:
⑴同桌分角色朗讀鄰居和種葫蘆人說的話。
⑵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⑶學生自由組合并表演。
⑷師:你們覺得他們倆誰說得有道理?
學生討論,指名答。
3、課件演示: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再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你認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兒?〗
〖學了本課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
1、幻燈片出示短文,復習生字:
鄰居家種了許多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開滿了雪白的葫蘆花,這些葫蘆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們正盯著我們看呢!
2、采取多種方式讀,如自讀、小組讀、集體讀、分組讀等方式進一步復習鞏固。
二、我會寫
1、課件出示要會寫的字: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讀一讀。
3、小組能互相說一說每個字的偏旁、筆畫、哪個筆畫在橫(豎)中線上、你認為應該注意的地方。
4、師生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練寫。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注意“每”字的筆順。
三、我會讀課件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
四、擴展練習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3、續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五、作業
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藤上長滿綠葉──蚜蟲──葫蘆變黃了
【教學后記】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對于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對于一些重點難點,可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使學生生動形象的的感知內容。分角色朗讀學生較感興趣,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效果較好。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學習重點:
有感情朗讀,領悟寓意。
課前準備:
制作課文插圖課件。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過動畫片《葫蘆兄弟》嗎?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關葫蘆娃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觀察,比較:
首先請同學們看兩張葫蘆娃的圖片,找一找,這兩張圖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課件出示兩幅圖,比較、說話師相機板書)
(三)設疑、朗讀感悟: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整個故事讀一讀,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哪一段是寫第二幅圖的。(讀讀、找找)
1.找到了嗎?朗讀學習第1段
(1).
請同學們認真地把第一段讀兩遍,看看誰能把這三個詞組補充完整。
出示:
細長的
雪白的
可愛的
(2).
填得多好啊!來,一起讀讀。(指導讀詞組,并結合識字葫、蘆、藤)除了葫蘆藤,你還知道哪些藤?(指名說)
(3).
這么可愛的小葫蘆,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段,句中結合學習哇)]
2.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怎樣了呢?指導有感情朗讀第四段
設疑:讀了這兩段話,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鼓勵學生自由提問)
3.學們問得真好!現在就請大家帶著問題讀讀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領悟寓意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第二、三段。
(2).指名說說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會掉下來呢?
提示: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想聽聽葫蘆兄弟是怎么說的嗎?(課件出示:葫蘆兄弟的話)
(3).討論:聽了葫蘆兄弟的話,誰能把剛才的問題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說
(4).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結合學習盯、鄰)
師范讀生模仿讀多種形式練讀
你們喜歡這個種葫蘆的人嗎?為什么?
(四).遷移運用聽故事,說道理
從前,有一只勤勞的啄木鳥常常去給森林里的大樹治病、捉蟲。有一棵大樹卻總是懷疑啄木鳥沒安好心,以為啄木鳥看起來是捉蟲,其實是存心想要破壞自己美麗的皮膚。啄木鳥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給它講蟲子的危害,可是都沒有用。后來,啄木鳥真的不再來捉蟲了。最后,大樹的樹心被蟲子蛀爛了,成了一棵枯樹。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1、識字。
2、理解課文,提高認識能力。
【主要策略】
以朗讀為載體,以語感訓練為突破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14課,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讀課題
指名讀課題。
大家有沒有注意:這個字(蘆)他讀的是第幾聲?(輕聲)對了,這個字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板書:lu)其實這個字還有兩個讀音:lú、lǔ。(板書)常用的讀音是:lú,蘆葦的“蘆”,蘆花的“蘆”,蘆席的“蘆”。在什么情況下讀“lǔ”,請同學們課后查一。
請同學們再讀這個詞:(葫蘆)
誰見過葫蘆?給大家介紹一下。(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畫簡筆畫)
相機簡介“葫蘆”:“葫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心臟形,(簡筆畫)花是白色的,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嫩時可做蔬菜,長成后硬殼可做器皿。(簡筆畫)
請同學們再讀課題。
大家讀得很準確。可是,你們知道嗎,讀句子的時候,強調不同的詞,會表達不同的意思。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
請大家強調“我”字:我要的是葫蘆。這樣讀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蘆,別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下面請你們強調“葫蘆”一詞:我要的是葫蘆。這樣讀,表達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蘆,不要別的。板書:不要別的)
這兩種讀法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們得看看課文寫了什么,下面我們就來來聽聽課文錄音。
三、聽課文錄音
你們說哪一種讀法才是正確的呢?(我要的是葫蘆)那我們就按照這樣的讀法再讀一遍課題。
按照這樣的讀法,那么我們學習這篇就必須弄清楚哪些問題呢?
1、他不要的是什么?
2、他要的葫蘆得到了嗎?
四、自學課文
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把課文讀通、讀順。下面就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讀課文,大家要注意做好三件事:
1、標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讀準字音,牢記字形。
3、讀通課文。
五、檢查自學情況
1、按自然段讀課文:
剛才幾位同學讀課文的時候,讀得還不是很流利。原因就是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大家還沒有記牢。下面老師就幫助大家再記一記。
2、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⑴ 指名拼讀,全班跟讀。
⑵ 全班拼讀。
⑶ 以開火車的方式認讀課件上的無音節生字。如有讀不出來的,請其他同學給推薦一個記憶方法。
⑷ 讀詞語:
生字我們過關了,我相信同學們這回一定能把課文讀好。
3、齊讀課文。
六、理解課文
1、大家讀得真好,相信同學對黑板上的兩個問題已經有答案了。
大家說“我”不要的是什么?(葉子,板書:不)
那么你們是從哪幾個自然段知道他不要葉子的?(2、3自然段。板書)
2、誰愿意把第二自然段給大家讀一讀?其他同學把書平放在桌面上,拿出筆來,把你認為最能說明他不要葉子的句子畫出來。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大家一起來讀這個句子。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你覺得哪一個句子更能說明不可怕呢?(第一個句子)
請大家再把這兩個句子讀一讀。
3、誰愿意把第三自然段給大家讀一讀?大家把這個自然段中最能說明他不關心葉子的句子畫出來。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指名讀這個句子。
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這兩個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哪個句子能更加肯定地告訴我們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呢?
請大家再把這兩個句子讀一讀。
下面我們再來讀一讀第2、3自然段,要注意讀好這兩個句子。
這個人真是太不關心葉子了。那我們來看看他對葫蘆是什么態度。(關心)你們從哪里知道他非常關心葫蘆?(第一自然段)
4、誰愿意讀第一自然段?
你認為哪些詞語能說明他關心葫蘆?(每天、幾次)
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還從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關心葫蘆?(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他這么關心小葫蘆,結果他得到葫蘆了嗎?(沒有)
你們是從哪里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6、請同學們齊讀第四自然段。(板書:畫向下的箭頭)
為什么會這樣呢?你們知道嗎?(生答)
也就是說,葉子和葫蘆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畫葫蘆藤)
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生答)
七、拓展
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他會怎樣想,怎樣做呢?請你們小組合作,創編一個新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長得跟去年一樣好。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 ,于是他趕緊________。
過了幾天,葉子上的蚜蟲________。小葫蘆________。
各小組派代表到前面講自己創編的故事。
這回他為什么這樣做了呢?(生答)
師總結:也就是說他注意了葉子和葫蘆之間的聯系。
八、作業
把這個故事和你們自己編的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