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這是錦瑟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教案,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該詩。
2、品味詩歌的意境,分析藝術(shù)特色。
3、探討詩歌的主旨,學習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體會感情,品味意境
教學難點
主旨分析。
教學方法
誦讀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我國唐代,有一位杰出的詩人,他雖沒有李白杜甫那樣的顯赫,但依然是晚唐詩空上最燦爛耀眼的一顆明星,與杜牧一起被人稱為“小李杜”,他便是李商隱。他的一首《錦瑟》詩,迷倒了所有愛詩的人,讓他們喜吟樂道卻又無人能解,成了一道千古之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錦瑟》,來感受她的神秘和美麗。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yīng)進士考,終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xiàn)實黑暗的,但為數(shù)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shù)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yōu)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shù)特色。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F(xiàn)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tǒng),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jīng)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chuàng),喜用各種象征、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
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先讓學生自有誦讀,獲取對詩歌的初步印象
學生結(jié)合注釋譯讀詩歌,了解詩歌內(nèi)容。
[參考譯文]
錦瑟啊,你為什么竟然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jié),都令人懷念青春華年。我心像莊子,在清晨為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托給哀鳴的杜鵑,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發(fā)生之時,早已惘然。
推選兩名學生朗讀,把握詩歌的情調(diào)與韻律
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詩的內(nèi)容是回憶往事,情調(diào)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給人一種迷惘的感覺。
全班讀。
教師范讀詩歌,從意象入手領(lǐng)悟感情與意境
莊生曉夢迷蝴蝶——詩人幻化為披一身燦爛霞光的蝴蝶,向著冉冉升起的旭日,翩翩飛舞。
望帝春心托杜鵑——望帝國亡身死后,魂化杜鵑,面對流水落花,而啼泣于暮春的寂寥天際。
滄海月明珠有淚——皓月當空,碧波萬里,深邃的海面上,細微的風幾乎吹不動漣漪,讓人分不清月華、珠光和淚水。
藍田日暖玉生煙——陽光普照,萬物增輝,藍田的群山秀峰間,升騰飄逸著美玉的煙霞。
誦讀詩歌的時候,我們要醞釀我們的感情,馳騁我們的想象,集編劇導演演員于一身,把那些意象轉(zhuǎn)化成優(yōu)美的圖畫,生動的視頻。在誦讀中感動于詩人的哀怨感傷和詩歌如夢如幻的美麗。
涵詠詩歌 探究主旨
通過剛才的誦讀,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錦瑟》一詩的迷離凄婉,我們似乎也觸摸到了詩人的哀怨纏綿。那么是否可以說已經(jīng)讀懂了這一首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認真誦讀此詩,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試分析詩歌情感主旨。補充資料:
第一聯(lián):起興。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fā)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一弦一柱”,兩個“一”字,更加強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覺,既暗示了感覺的細致繁復,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纏綿。則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發(fā)出來。
中間兩聯(lián),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nèi)容。承首聯(lián)中的“思”字追憶往昔,詩人慨嘆懷才見棄,自傷一生遭際。
第二聯(lián):寄情于物,將“曉夢”、“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鵑”之物來表現(xiàn)。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哀怨感傷之情,表達對美好情感的追懷。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卻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渦中進退維谷,懷才不遇而竟致終生潦倒無為,摯愛的妻子早逝于華年,如今只留下詩人自己在孤獨凄涼中追憶往事。猶如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tài)是真實的自我了。
第三聯(lián):借景生情,以“滄海月明”、“藍田日暖”之景象來寫“珠有淚”的悲哀與“玉生煙”的迷惘。神話里說,月滿則珠圓,可是,月夜下的滄海明珠依然有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每一顆珍珠都是一個淚點,藍田山中出產(chǎn)美玉,有玉之處煙靄蒙蒙,而人們只見山中煙靄,不知玉在何處,美玉如同滄海遺珠一樣深埋水底,不能相見,無人賞識。
最后一聯(lián):尾聯(lián)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lián)中所寫的“曉夢”之癡迷、“春心” 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味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在暖玉生煙的縹緲里,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一次不勝嗟嘆: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我們或許沉湎詩的意境而不能自拔,或許已超然詩人的自身感情而無法自已,“此情”之究竟為何情讓我們說也說不清楚,對于《錦瑟》一詩的主旨意向,向來也是歧見紛紜,莫衷一是:自傷美人遲暮說,悼亡說,艷情說,錦瑟演奏說,傷唐室之殘破說,回顧畢生政治遭遇說等等不一而足。在此我認同是作者自況身世,表現(xiàn)自己懷才見棄的哀怨,以及韶華已逝青春不再的無奈。當然,無論你傾向于哪種理解或做何種認知,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得到詩歌的美,能在誦讀中身心得到愉悅。 (嘗試背誦)
藝術(shù)特色
用典工雅 基調(diào)哀怨 意境迷離 語言華美
補充資料:除首聯(lián)之比興外,本詩的藝術(shù)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中間兩聯(lián)。具體分析,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屬對工穩(wěn)。本詩所用四個典故,原本風馬牛不相及,詩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調(diào)度驅(qū)譴,使其馬牛同欄而聯(lián)姻對偶。從旨意看,四句詩既各自獨立,又互相聯(lián)屬呼應(yīng)。從形式看,則頷聯(lián)以“望帝”對“莊生”、以“春心”對“曉夢”、以“托”對“迷”、以“杜鵑”對“蝴蝶”;頸聯(lián)則以“藍田”對“滄海”、以“日暖”對“月明”、以“玉生煙”對“珠有淚”,無論詞性還是詞語結(jié)構(gòu),都屬對工切,一絲不茍。尤其是以“藍田”對“滄海”,洵是巧妙。“藍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卻借其字面本義,以“田”對“海”(古人常以此兩者相對,“滄海桑田”即其顯例),以“藍”對“滄”(“滄”字本義是青色),變借對為工對,由此可見李商隱擇字用語的考究。
二是抒情含蓄。這四句詩追懷往昔,并沒有指實年月日期和涉及具體的人事內(nèi)容,而是化用了四個典故,營造出“莊生夢蝶”、“杜鵑傷春”、“明珠落淚”、“良玉生煙”四個靜謐、清麗、迷離而含帶凄傷的畫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際,寓托自己的心境,從而讓讀者去揣測、體認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緒,去尋味、把握隱伏其下的情感內(nèi)涵。情感內(nèi)容雖隱約不明,感傷情調(diào)卻明顯無疑。詩人意寓于象而情現(xiàn)于辭,以含蓄的筆調(diào)抒寫心曲,使詩顯得空靈蘊藉。
三是意境朦朧。此詩營造的四個畫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我清麗、靜謐,而又如夢似幻,煙云迷離。“莊生”句本就是描繪夢境,“望帝”句則是一個近似神話的虛幻傳說,頸聯(lián)兩句雖有日月映照,但同時又煙霧彌漫、水汽蒸騰。畫面的虛幻迷離,抒情的含蓄婉約,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舉并用,使詩呈現(xiàn)出一種隱約朦朧、云裹霧障的意境,也使歷來難以計數(shù)的讀者于此探隱索微,留戀忘返,極富吸引力。因而,盡管人們對此詩旨意不甚了了,卻依然為它的情調(diào)、畫面、氣氛、意境所吸引,吟誦于口而思索于心。
小結(jié)該詩,總結(jié)方法
鑒賞詩歌,要以誦讀為基礎(chǔ),從意象入手,認真揣摩,將意象重新排列組合,合理想象,仔細體會。讀進去,把握詩歌內(nèi)容,領(lǐng)會作者感情;走出來,分析藝術(shù)特色,感受表達效果。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文學史上,唐代的詩歌浩如煙海,唐朝的詩人燦若繁星。但其中有一個詩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黨之爭,成為政治大斗爭的犧牲品,這個詩人就是李商隱;他的一首《錦瑟》詩,讓無數(shù)人煞費心思, 絞盡腦汁, 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fā)現(xiàn)詩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探討這一首詩。
二、對于李商隱,我們并不陌生,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園》);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二首(其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無題》)。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
三、作者簡介
李商隱(812~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他十六歲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二十五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可就在這時,令狐楚染病去世。沒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隱,一時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這個時候,屬于李黨的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因愛慕其才,聘請他去府中掌書記,并且還把女兒嫁給了他。原先李商隱出自令狐楚門下,自然被歸入了牛黨的陣容;現(xiàn)在李商隱又成了李黨的東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隱卻如此輕易地“改弦更張”,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終伴隨著牛黨人的咒罵、詆毀、中傷,最終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渦中的溺水者。終年四十六歲,可謂英年早逝。(介紹文學上的貢獻及“牛李黨爭”)
四、朗讀指導
詩的內(nèi)容是回憶往事,情調(diào)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給人一種迷惘的感覺。
五、典故補解
1、望帝啼鵑
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說他因水災(zāi)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名子規(guī),啼聲非常悲凄。
2、良玉生煙
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六、內(nèi)容精析(師生互動,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交流)
(一)首聯(lián)--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1、“無端”是什么意思?傳達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無緣無故,沒有來由,此有發(fā)問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無從發(fā)問之事,于無從發(fā)問處發(fā)問,正表明情緒的強烈濃重,表明心中某種情緒積累已久、積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強調(diào)“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與“華年”相聯(lián)系,又與上文的“五十”相呼應(yīng),表明心中情感的強烈濃重。錦瑟弦多而音繁,則華年事多而情濃。強調(diào)“一弦一柱”,則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憶,每一件事都會引起強烈的感觸。
3、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么?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明確】詩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時代。這其中運用了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既就錦瑟起興引出年華虛度的傷痛;又是以錦瑟作比,含蓄表達懷抱利器而埋沒于世的悲憤。瑟為錦瑟,制作精良,裝飾華美;人為俊彥,飽讀詩書,志氣凌云。瑟無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將近半百了(李商隱只活到46歲,這里說“五十”是取其約數(shù))。
4、作者為何由瑟入筆起興? (幻燈片無,另講)
或者是因為見到錦瑟而引起追憶;或者是因為聽人彈瑟而觸發(fā)感受;或者是因為親自操瑟而引出心事。這里的不明確是“朦朧”特點的體現(xiàn),也正是“朦朧”的好處:可以為欣賞者提供更廣闊的欣賞品味的空間。
(二)頸聯(lián)--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1、典故“莊生夢蝶”在這里可作怎樣的理解?
體現(xiàn)世事的變化難測,難于把握。 表明美好夢想的幻滅,迷惑悵惘。曾經(jīng)的追求終成幻影,曾經(jīng)的美夢終于成空。……
2、典故“杜鵑傷春”在這里可作怎樣的理解?
聽瑟的感覺:聽到錦瑟音哀曲怨,就如聽到杜鵑鳥送春歸去的凄婉之音。 傷逝與無奈:自己年華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無轉(zhuǎn)機;死掉之后,也只會如望帝一樣留下無限悲凄。 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過杜鵑之啼傳達出來;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過音樂傳達出來;我的一片心思則會通過詩作傳達出來。不能將其輕棄。 惋惜之意:可嘆望帝一片赤誠卻不能如愿。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并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保Y料鏈接1——名詩對接。
?、傧﹃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酆萎敼布粑鞔盃T——(卻話巴山夜雨時)
?、艽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你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了解作者
學生就自己搜集的關(guān)于李商隱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交流結(jié)果予以梳理,指導學生學會搜集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后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quán)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fā)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后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shù)成就,構(gòu)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zhuǎn)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diào)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三、賞析《錦瑟》
?。ㄒ唬┙棠惴椒ǎ簩W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ǘ┱b讀詩歌,初步感知。
1.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2.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jié)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3.學生結(jié)合注釋譯讀詩歌,了解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主旨。
?。ㄈ└形蛟娨?,理解主旨。
引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來談?wù)勀銖倪@首詩中讀懂了什么。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nèi)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1.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并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么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么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fā)“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參考】“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著“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于夢生蝶翅,己蝶難辯;貴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著“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zhuǎn)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托”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斗。
【參考】“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yōu)美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shù)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參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盡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閑而過;面對現(xiàn)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yè)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結(jié)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該怎樣實現(xiàn)?”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2.小結(jié)詩歌內(nèi)容:
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導:經(jīng)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jié)在哪個詞語上?(惘然)
引導:作者為什么而“惘然”?(為“此情”。)
引導:“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請同學們就此探討詩歌的主旨。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點評。
(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
?。ㄋ模┢肺墩Z言,賞析技巧。
引導:現(xiàn)在讓我們借助一段動畫影片,來感受走進這首詩的意境。
?。保甪lasn影片《錦瑟》.
學生觀后結(jié)合詩歌及畫面談?wù)勥@首詩的意境。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shù)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diào)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談?wù)勗姷恼Z言特點,感情基調(diào)等方面的藝術(shù)特色。
小結(jié)詩歌藝術(shù)特色:哀怨的基調(diào)
凄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ㄎ澹┰僮x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盡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布置作業(yè):
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教學目標]
1.知人論世,了解李商隱凄美的一生。
2.鑒賞這首詩,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lǐng)會詩歌美質(zhì),思索詩歌意旨。
3.誦讀鑒賞中感悟詩人的那一份“深情”與“癡情” 。
?。劢虒W重點、難點]
典故的使用。
本詩的旨意。
?。劢虒W方法]
誦讀、點撥、探究合作
?。劢虒W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ㄕn前播放歌曲《青花瓷》)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等是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的故事,等是一種很美妙的期盼。這首歌僅僅是寫青花瓷嗎?
看來,青花瓷是有故事的,在1000多年前,被稱為唐代的憂郁王子的晚唐詩人李商隱面對一種很熟悉的樂器,有感而發(fā),寫出了一首謎一樣的詩。它讓人百讀不厭,讀罷五味陳雜,這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共同學習的——李商隱的《錦瑟》。
二、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1.請全體同學放聲朗讀詩歌,老師提問:這首詩題為錦瑟,寫的是不是錦瑟呢?寫的是什么?
明確:本詩“錦瑟”并非唯一的描寫對象,而是個引子,或睹物思人,或
聽琴興感,都是觸發(fā)聯(lián)想,誘發(fā)文思。真正要說的不是“錦瑟”,而是“思華年”,“思華年”是主眼。這也是古詩常用的手法——托物起興。
2.誦讀指導:這首詩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教師配上傷感的音樂。請一學生朗讀,把握誦讀節(jié)奏,用感傷的語調(diào)來讀。
3.思考:詩人為什么會如此“惘然”?他在思什么樣的“華年”?請同學們談?wù)勀銖脑娭凶x出了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
4.教師總結(jié):
近人梁啟超讀李商隱,值得我等深刻體會。他說:
“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nèi)所表現(xiàn)的情感》
《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凡讀過此詩,并稍稍了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fā)現(xiàn)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于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
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shù)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意思是說,像《錦瑟》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fā)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三、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1.探究活動一
寶玉對黛玉訴肺腑后,二人感情篤定。假設(shè)黛玉題帕,會送《錦瑟》中的哪一聯(lián)給寶玉?
頷聯(lián):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頸聯(lián):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1)學生合作探究,派代表發(fā)言。
教師點撥:詩中共有多少個意象?(錦瑟、華年、莊生、曉夢、蝴蝶、望帝、春心、杜鵑、滄海、明月、珠淚、藍田、暖日、玉煙)由此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大痛無言,無法言說,只能借意象來傳遞,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實不多見。
(2)教師小結(jié)
愛像蝴蝶夢一樣朦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迷戀;一片思慕春心付與悲啼的杜鵑,綿綿不絕。既能表現(xiàn)黛玉的癡情與忠貞,又蒙著一層悲劇色彩,與原著相符。寶黛奇情,有還淚說。那月下滄海的鮫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愛情不為禮教認可,孤寂傷感,夜夜流淚成滄海。藍田美玉也能預表寶玉,純潔,有才華,埋于山中不外現(xiàn)。兩句表達了高潔的感情,是愛慕,執(zhí)著,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婉的。
2.探究活動二
李商隱的詩:有百寶流蘇的綺麗,有千絲織網(wǎng)的細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 。他的詩歌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位,開辟了一種新的意境,豐富了唐詩的藝術(shù)成就。你認為本詩的主題是什么?
?。?)知人論世:學生介紹李商隱生平。教師補充。
?。?)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介紹“自傷身世說”“悼亡說”“戀情說”等學說,并總結(jié):
“蝴蝶夢”無限美好,卻虛幻短暫;“春心托杜鵑”凄厲悲哀;“滄海淚”孤寂凄寒;“藍田玉煙”飄渺而不可及。如作者的際遇遭逢,少有才志而卷入
朋黨之爭,仕途失意,為謀生東奔西走;中年喪妻,十四年婚姻聚少離多。美好總是乍現(xiàn)即逝,詩人難免不發(fā)出人生如夢往事如煙的感嘆。
四、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1.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shù)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diào)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2.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談?wù)勗姷恼Z言特點,感情基調(diào)等方面的藝術(shù)特色。
小結(jié)詩歌藝術(shù)特色:哀怨的基調(diào)、凄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3.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五、總結(jié)
王蒙先生就曾說:“情種從《錦瑟》中痛感情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xiāng)垂淚,這都是賞家與作者的合作成果。”
剛剛我們就是完成了一次與作家的合作,一種詩歌的二次創(chuàng)作,一種創(chuàng)作性的背叛——指的是對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實際意圖的無意或有意的曲解。這種重新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識到的作品的潛在意義,或者增加一種預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義。因此,我們讓詩歌的內(nèi)容更加的豐盈。所以,《錦瑟》雖然晦澀難懂,但是我們依然觸摸到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詩人的脈搏。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撥弄弦瑟,撫思華年,是追尋逝去的青春,是追問淡遠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悵,是傾訴沒落的時代,是訴說家事的衰頹。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布置作業(yè):
1. 《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在這一回里,黛玉明明白白地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黛玉為什么不喜歡李義山?
2.試用現(xiàn)代詩演繹這首《錦瑟》。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