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浪淘沙劉禹錫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上課前,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關于黃河的錄像。播放課件:黃河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浪淘沙》一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水”中的重要古詩。學生此時已初步學習了第三單元“變化”,了解和積累了一些關于“變化”的詞語,并對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故此,教材將此文編寫在第六單元,一方面是讓學生欣賞寫景詩歌的萬千氣象,同時和“水”這一主題緊密聯系,并從中讓學生體味“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一主題。
為較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引探教學法”來組織教學,注重將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并在某些環節采用“讀、思、品、議、悟”的五步閱讀法,再輔以音樂、圖片、文字等情境陶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教學的每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體味詩中蘊涵的哲理,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結合本課教學,計安排了三次語文活動。
第一次是開始上課時,指導學生背誦古詩的競賽,目的是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詩的興趣。
第二次活動是后一部分的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背誦與“水”相關的古詩,目的是交流碰撞,繼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積累語文知識的意識。同時,因為“水”這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日日相對的特性,讓學生背誦關于水的古詩詞,有益于培養學生由語文學習上升到在生活中形成愛水意識,由古典詩詞學習轉化到欣賞生活之美的情趣,將語文學習與庸常生活密切相關,由語文學習到生活化的良性轉變的效果。
第三次活動安排在課下作業中,即要求學生寫一個片段,通過景物或事物的描寫,說明一定的道理,其目的是讓學生動腦動手,寫作交流,拓展思維。同時,其實也是語文學習生活化的有效嘗試,因為學生動筆寫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與美,是語文生活化的有效延伸。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描寫黃河的一首詩,這首詩借助夸張和想家描寫了黃河雄偉的拭氣勢,以豪邁的.筆觸展現了黃河的壯觀景象。
這節古詩教學,我改變了以往“解詩題,知作者,曉詩意,悟詩情”的教學思路。上課尹始,我先給學生播放了有關黃河的錄像片,讓學生感受黃河的雄偉氣勢,為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在接下來的古詩教學中,我采用了“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初讀古詩,讓學生把古詩讀流利,通順。接著是就熟讀,開展“挑戰對手”活動,引導讀出韻律,讀出感情。然后是分角色讀,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設計了這一樣的問題“如果男女生分角色讀,那么角色應該怎樣分配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結果幾乎一致:“男生讀前兩句,因為前兩句描寫的了黃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女生讀后兩句,因為后兩句是美麗的神話傳說。”通過學生對角色的分配,可知學生已經整體的把握了古詩。我又追問男生“這段黃河有什么特點呢?”又問女生“這是一個什么傳說?”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就促使學生細節處把握了古詩。本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背誦古詩。
本節課的教學時間分配:初讀和熟讀大約運用了25分鐘,而分析古詩(分角色讀)和背誦只用了15分鐘。從教學的有效性上分析,這樣的分配時間還是比較合理的。
本節課,我讓學生多讀多誦,從而悟詩境,曉詩意。古詩教學上,我還是第一次這樣的嘗試,在這樣課上學習的學習積極主動,興趣濃厚,品悟到位,可以得出本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
《浪淘沙》是一首借黃河雄偉壯麗的景象,抒發詩人豪邁氣概和奮發有為精神的詩篇。詩人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形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時,我先讓指名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么。接著,讓學生自讀古詩,理解詩意。然后,讓學生再讀古詩,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描繪黃河的。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讀與思,討論與交流,從中感受到黃河的雄奇、浩瀚、動蕩、偉大,感受到一種偉大的生命力,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最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背誦積累。通過自由背誦,小組賽背,齊背等形式,對古詩進行背誦積累。
學完這首古詩,我還布置一項課外作業,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描寫黃河的詩歌,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