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0
這是化學實驗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這個月里,我們初三年級主要進行的是有關實驗探究題的練習,由于實驗題比較難理解,學生沒有解題思路,所以起初學生答題效果不好,隨著練習的深入,學生逐漸掌握了一些解題思路。同時,我也做了一番總結,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驗題不要選得太多太雜,只要精選3個實驗就可以了。提過多學生不容易理清思路,當學生處理不好是會出現急躁心理,產生厭學心理。
第二,趣味性強,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我在課程設置時選了三個實驗:
(1)趣味性強,有鮮明的顏色變化的實驗:NaOH溶液、酚酞溶液、鹽酸溶液的反應。
(2)貼近生活的實驗:貝殼與鹽酸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告訴學生生活中補鈣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3)注重觀察的實驗:鎂帶在空氣中燃燒,能產生強光,絕對吸引學生的眼球,引導學生觀察和對實驗現象的描述。
第三,實驗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實驗的危險性和副面影響。給我觸動很大的一個案例:在學生的第一節化學課上,做鎂條燃燒的演示實驗時,我特別強調使用酒精燈時該注意安全,其中又特別強調了使用過程中“三個絕對禁止”。容易讓學生對化學的一種片面的認識:一提到化學,就想到濃硫酸、想到爆炸,從而在處理實驗題的時候會讓學生的思想禁錮起來。
第四,種下“質疑而求索”的嫩苗,化學課上我們老師要向學生傳達信息有很多,但要一切要做到恰到好處,做到教學目標主要不是要解決所用的化學問題,而是要讓學生對化學科學產生更多的好奇、疑問與期待,讓學生對化學科學產生更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
總之,要實現的是給予學生們一份信心和希望,點燃他們心中學習化學的星星之火,我們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相信他們將給我們更多驚奇!打開一扇窗,為生命開一扇窗,打開一扇科學的殿堂之窗,讓孩子放飛夢想和希望!這是我們初三化學教師應盡的職責。
回顧自己的教學經歷,常常會有這種困惑:信心十足、滿懷熱情的上完一節課后,總覺得有一絲不如意之處。每當此時,我們最應該的就是及時進行反思。
反思也是一種進步。例如多次學習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后,經過不斷反思、改進,我將本課題中的實驗2—3“硫燃燒”、實驗2—4“鐵絲燃燒”以及圖2—12所涉及“木炭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饒”的實驗現象這樣歸納呈現給學生:
第一條實驗現象描述的是火焰或光或火星;
第二條描述的是與生成物有關的現象;
第三條現象均為放出熱量。
這樣整理之后的現象,便于學生對比記憶、加深印象。
再如,由于在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限制下,燃燒需要有氧氣參與。這樣在學生書寫文字表達式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出并把握住如下共同點:一是都有氧氣參與反應,二是反應條件都是點燃。這樣的引導,減輕了學生記憶知識的負擔,又為后面知識點(化合反應的定義)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做為一名合格教師不但要自己善于反思,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引導、教會學生學會反思,已收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功效。
學習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學生已經了解了集氣瓶中留有水的作用,這樣在學習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中的“硫燃燒”和“鐵絲燃燒”兩個實驗時,先讓學生回顧反思紅磷燃燒實驗中集氣瓶中留有水的作用,再結合兩個實驗的現象,學生就會輕而易舉的總結歸納出“硫燃燒”和“鐵絲燃燒”兩個實驗中集氣瓶中留有水的作用。
反思是進步的階梯。對教師而言,反思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反思則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反思”這一重要環節。
開學已經一個月下來了,我教初三化學,化學是初三學生剛接觸的一門課,我相信只要師生齊心協力,一定可以將化學學好.在這一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有一些感觸。
一、體會
(一)學生探究的內容要視教學內容的價值性。哪些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探究,哪些內容要教師給出相關信息或啟發講授,我的體會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識的價值,選擇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礎地位的、規律性的內容讓學生探究。因為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真正理解了這樣的知識,就等于掌握了知識的主干,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知識結構的能力。
(二)幫助學生建立進行探究的條件。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時,盡量利用傳統的講授、提問、討論、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并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幫助指導學生用家里的廢棄物、兒時玩的玩具和少量藥品建立小實驗室,以便為開展完全的科學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三)教師應當做探究“向導”。在學生探究階段,教師要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巡視各小組的表現情況,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輔導,如有的小組只是在盲目地做實驗,沒有一定的目的性,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更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學安排提供具體的學生情況。
二、有待反思的`問題
“初中化學探究學習”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這棵“老樹”中“開出了新花”,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同時發現了一些其它問題有待解決:①如何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化學時,盡快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②學生學習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實驗越來越多,非課堂內做探究實驗,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學生對探究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由于時間概念淡,易影響其它學科學習。引起家長的反對這一矛盾如何解決。相信,經過更全面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中化學探究學習”會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本學期高二理科化學學的是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昨天結束了新課,和同學們討論了一下學完之后的感受,同時也便于后面幾天的復習。
總的來說,他們感到有機化學學起來很吃力。雖然課堂上聽懂了,可課后做練習時覺得很難,尤其在測驗時,時間不夠用,每道題似乎都要想很久才慢慢解出來。學生反映的問題主要是:
(1)有機化學方程式難記。有機化學方程式與無機化學方程式有較大區別,學生初接觸,感覺生疏,尤其是反應條件多樣復雜,很難記清楚。
(2)有些實驗書中沒有詳細介紹實驗步驟但又需掌握,比如苯的溴代、硝化反應,印象比較混亂。
(3)有機物質名稱多,難記,解題時有些不能順利記起,要回憶很久才能聯系。
有機化學體現系統性,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知識的熟練和靈活應用是基本要求。特別是有機合成要求對知識有很全面系統的掌握、要有熟練的聯想應用能力。各類烴的衍生物之間的轉化、各類有機反應條件的應用、各類反應中有機物化學鍵的斷鍵成鍵規律是要重點把握的。
綜合這些情況,應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1.將已學的重要有機方程式列出來,把有機反應類型、條件做好歸納歸類,印發給學生記憶。
2.將苯的溴代、硝化反應,鹵代烴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等重要性質實驗原理、裝置、步驟、檢驗方法等編寫出來,印發給學生,幫助其梳理知識,加強理解和應用。
3.及時針對性地講評練習。
4.備課和編寫學案時,將重要知識、核心知識列出來,讓學生記住。
5.講授新課時,對于必修2出現過的知識,要復習、甚至需重新介紹。
6.及時檢查、測試,反饋學生掌握情況,采取彌補和改進措施。
7.引導學生盡力做好復習,自己主動做好知識的梳理。
小結;解題時多進行聯系、對比;用自己的理解和思維方式構建知識網絡,畫出不同知識主題的思維導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