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大道之行優質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相關文言詞。
2、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桃花源記》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體把握
1、范讀課文。
2、學生仿讀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這兩個概念是理解全文的關鍵。
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三、研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掌握以下文言實詞,疏通文意:
⑴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選賢與能:通“舉”
⑶講信修睦:培養
?、裙嗜瞬华氂H其親:故,所以。獨,單獨。親,以…為親
?、神妫篻uān 老而無妻的人
⑹皆有所養:供養
?、四杏蟹郑篺èn 職分,指職業
?、特洂浩錀売诘匾玻涸鲪?/p>
?、筒槐夭赜诩海核讲?/p>
?、沃\閉而不興:發生
⑾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泄释鈶舳婚]:用門閂插門
2、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抛灾魈骄坷斫夥g;
?、菩〗M合作學習,翻譯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細讀課文,探究討論:
⑴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⑵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四、指導誦讀
1、理清文章脈胳,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文章。全文可分三層:
第一層:“……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大道之行也──總提,以下分述: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共有三個方面:⑴故人不獨親其親;⑵男有分,女有養;⑶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結。
2、指名單獨朗讀,注意文中停頓:
?、糯蟮乐幸玻河锰犷D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
?、?ldquo;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ldquo;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ldquo;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赡┚湟蛔忠活D,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3、朗讀課文三遍,試著背誦。
4、抓重點詞句背誦課文。
五、教師總結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六、作業
1、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2、背誦并默寫全文。
一、授課班級:
八年級(上)
二、授課時間:
20xx年5月31日
三、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掌握相關文言詞,翻譯并背誦課文。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了解古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理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四、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五、學習時間:
十分鐘
六、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找出不懂的詞句,課堂發問。
七、教學步驟
?。ㄒ唬?/p>
展示一幅和平寧靜的社會圖片,引入課文——大同社會。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沒有權、利的紛爭,沒有名譽的搏斗,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和睦相處、各盡其責,在這樣的社會里生活是快樂的。今天我們就走進《禮記》中的大同社會。
?。ǘ┙庖蓵r刻
解答學生課前預習時遇到的難懂字詞句。
(三)齊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特征。
?。ㄋ模┓治龃笸鐣卣?/p>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夠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責任、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鰥、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體現了全社會的關愛。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這一個特征。教師展示互相幫助的圖片,就圖片深入分析課文,擴大和補充課文。
2、“男有分,女有歸。”
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才能豐衣足食。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這一個特征。教師展示一幅婚嫁圖片(新郎是殘疾人,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引導學生從圖片中找出與課文切合點——⑴女有歸之喜;⑵廢疾者,皆有所養。⑶壯有所用。(新郎身殘志堅)
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這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粘為己有;“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譯文:(人們)憎惡財物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大同社會的這一個特征。教師展示勞動場面的畫,引導學生回答出“物盡其用,人盡其力”的社會特征。
(五)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再次感受大同社會。嘗試背誦課文。
?。┱n堂小結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愛,是最重要的,人們生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圣先賢,牽系著時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而加倍努力吧。
?。ㄆ撸┳鳂I
1、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2、背誦并默寫全文。
八、教學板書
關愛
安大人
居盡
樂其
業同力
物用
盡其
九、教學后記
1、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普遍喜歡大同社會,因此能夠踴躍發言,積極配合教學。
2、教學重點難點能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很好的解決。
3、板書設計比較特別,而又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征。
4、教學圖片生動直觀,引起學生聯系課文探討圖片的興趣。
5、導入不夠簡潔明白。
6、所用的圖片與課文的契合性不大,有點勉強。
7、直接進入教學重點,利的是開門見山,弊的是僅僅依靠學生預習所得來展開課文,學生學習起來有點吃力。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4、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選賢與能( ) 講信修睦( ) 矜( ) 男有分(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大道之行也( ) 親其親( )
閉而不興( ) 是謂大同( )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情境導入
《桃花源記》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四)合作探究
1、掌握以下文言實詞。(多媒體投影)
1)大道之行也:施行 2)選賢與能:通“舉”
3)講信修睦:培養 4)故人不獨親其親:故,所以。獨,單獨。親,以---為親
5)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6)皆有所養:供養
7)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 8)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9)不必藏于己:私藏 10)謀閉而不興:發生
11)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作,興起 12)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2、學生思考討論: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3、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譯
b小組合作學習,翻譯全文
4、細讀課文,探究討論
A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5、指導誦讀
1)、理清文章脈胳,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文章內容。全文可分三層(多媒體投影)
第一層:“……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大道之行也——總提,以下分述: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共有三個方面:①故人不獨親其親;②男有分,女有養;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結
2)、指名單獨朗讀,注意文中停頓
3)、朗讀課文三遍,試著背誦
4)、抓重點詞句背誦課文
三、教師總結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世外桃源”。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詞語。
2、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背誦全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學習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沖破現實,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當堂成誦
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1、本文與《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有無相似處?
2、這個社會理想能實現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即多讀。
2、自學與點撥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復習《桃花源記》,它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生答: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與人和諧相處、人人各盡所能參加勞動很好。今天我們的新課《大道之行也》與此相似。
二、朗讀課文;了解文意
1、大家把課下注音標在文中后,教師請一學生試讀課文,強調糾正字音。
2、學生大聲自讀課文兩到三遍,直到讀熟。
3、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全文,教師提示重點詞語。
與ju通“舉”,選拔矜guan通“鰥”,指老而無妻的人。
男有分fen職業、職守貨惡wu厭惡、憎恨。
親以……為親;撫養閉杜絕
三、理清文章思路,背誦課文
1、文章可分三層。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第二層:“故……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第三層:“是故……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學生一邊齊讀課文,一邊思考層意。然后試著背誦。
3、多媒體播放原文,不帶標點,讓學生讀出句逗
四、探究思考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這個大同社會能實現嗎?今天的社會是大同社會嗎?
五、小結
遠古的人們描繪的美好社會到今天都沒能實現,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這宏偉的藍圖終會成為現實。讓我們為之而努力奮斗吧。
古人都有理想,我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進步一點點?考一個好成績?好大學?在這里,我祝大家美夢成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