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窗教案設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年級:初二科目:語文姓名:
窗泰格特
一、教學重點:
1、人性的美與丑
2、精巧的構思;對比的描寫。
3、精練、含蓄的語言
二、預習
消遣(qiǎn)俯瞰(kàn)一泓(hóng)咳嗽(sòu)五彩斑斕(lán)
栩栩如生(xǔ)充塞(sè)挪動(nuó)竭力(jí)胳膊肘(zhǒu)
氣喘吁吁(xū)爭奇斗妍津津有味扣人心弦不得而知紋絲不動大驚小怪
新課教授
一、導入新課:
房間因為有了窗口才透進陽光,心靈因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形、無形的窗口。也許窗外有七色陽光,窗內(nèi)還有動人的故事。讓我們來學習泰格特的小說《窗》。
二、整體把握課文并深入分析文章。
1、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全文,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jié)
小小說《窗》通過對同病房的兩個重病人相互之間所持態(tài)度的描寫,表現(xiàn)了美與丑兩種不同的心靈,體現(xiàn)了極其深刻的揚善貶惡的道德力量。
開端:關系融洽
發(fā)展:從“享受”到“困擾”
高潮:見死不救
結局:光禿禿的一堵墻
2、小說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社會生活。本文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靠窗的病人,不靠窗的病人)
3、這兩個人物形象你最想評論的是哪一個人物形象?你對他的評價是什么?并說說理由。
靠窗的病人。
他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因為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每天堅持講不存在的美景來鼓勵不靠窗的病人,減輕他的痛苦。
他是一個樂觀的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他看到的其實什么也沒有,就是一堵光禿禿的墻,可他把公園景物描述得豐富、生動而美麗)
他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他兩個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他在這樣的情況下能這樣做,可見他意志堅強
他是一個關心他人、善良的人。一個心靈美好,品德高尚的人。(自己重病但還是精心編造美麗的景色,就是為了想解除同伴的痛苦,給他戰(zhàn)勝病魔的精神力量。)
不靠窗的病人。
他是一個自私的人??看暗牟∪伺c他一樣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卻想辦法鼓勵他,帶給他快樂。而不靠窗的病人卻始終考慮自己。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而不管病友的死活。
他是個心胸狹隘、自私的、冷酷無情的人??看暗牟∪税胍狗覆?,他大聲咳嗽,液體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只要幫忙按一下電鈴,護士就會趕來,可是他紋絲不動,見死不救。他見死不救就是為了盡快得到那張床,這是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
他是一個妒忌心很強的人。(三個為什么?)
小結:一個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沒錯,退一步說,有點自私心、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不恩你犧牲他人利益甚至是他人生命為代價來達到個人的目的。
4、通過窗,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丑的一面。那么,本文運用什么手法來塑造人物的.呢?有何作用?
對比(課文中兩個人物的對比非常鮮明,在對比中人物心靈的美與丑、善與惡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
5、從人物和情節(jié)兩個角度看,小說以“窗”為標題,有什么作用?
從情節(jié)看,小說的情節(jié)緊緊圍繞“窗”展開的,是線索。
從人物看,“窗”有喻人的心靈的窗口的意思。透過這個“窗”,我們看到了兩個病人的完全不同的靈魂。
6、好的作品結尾,往往不是思緒的終結,而是更加激越騰飛。“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讀到這一句,你是不是受到心靈的震撼?說說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
結尾發(fā)人深??!損人利己的人不配享受美好世界的風光。作者給他安排了一個無法窺見美、領略美的報復性的結果,從而暗示了生活的真理:凡是心胸狹隘、視野短淺的自私者,必然不能與懷襟磊落、目光高遠的高尚者同樣享有感受美、體現(xiàn)美的均等機遇。這樣的結尾十分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絕妙的諷刺。
7、小說內(nèi)涵豐富,意蘊深刻,我們從中可以受到怎樣的啟示呢?
在生活中做一個心胸寬廣、關心別人的人。
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去對待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
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愛自己,也愛他人。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太自私,不可只顧個人利益。
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卑劣丑陋的靈魂不會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
創(chuàng)造情境:假如一個新的病人進了這間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轉(zhuǎn),出院后向別人講述他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3、病人乙后悔,學習病人甲,為病人丁講述“窗外美景”。(良心受到譴責,內(nèi)心自責、懊悔)
讓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說的情節(jié)。
四、小結
小小說《窗》通過對同病房的兩個重病人相互之間所持態(tài)度的描寫,表現(xiàn)了美與丑兩種不同的心靈,體現(xiàn)了極其深刻的揚善貶惡的道德力量。
五、教后記。
推薦課外讀物:
歐.亨利《最后一片藤葉》《麥琪的禮物》
栗良平《一碗陽春面》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老師寄語:
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成為我們窺視靈魂、認識人性的了望臺。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滿生機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春天,那么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不會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把他送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吧!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教學目標:
1.理解人性的美與丑,領悟小說蘊含的人生哲理。
2.通過人物形象的對比,領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3.品味精煉、含蓄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3
教學過程:
課前學習:找出課文中所有的成語,借助工具書初步弄清這些成語的意思。
一、新課導入
1、導語。佛說,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高尚的人映照出美好,卑劣的人映照出的則是丑惡。
2、檢查預習。正音正字。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地朗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小說記敘的主要事件。
指導:說清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地點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學生思考,明確:在一家醫(yī)院的病房里,由于嫉妒靠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病人見死不救,最終占據(jù)了靠窗的床,卻看到了一堵光禿禿的墻。
2、請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變化過程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學生回顧小說文體知識,在課文中讀劃概括。
三、文本探究
1、分析人物:
跳讀課文,用恰當?shù)男稳菰~概括小說中兩個病人的性格特點,并說說你的理由。
我認為(不)靠窗的病人是一個_______的人,因為______________。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點撥歸納:
靠窗病人渴望生命,熱愛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五彩斑斕、爭奇斗妍的美好景象,以激勵自己與病魔頑強斗爭,他是堅強樂觀的。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樣重要,他要盡自己所能激發(fā)病友的生存欲望,點燃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因而它是無私的、善良的高尚的。
不靠窗病人雖也熱愛生命、本性善良,,但私欲的膨脹使他變得冷酷無情,人性被嫉妒所侵蝕,靈魂被自私給扭曲,因而他自私、冷酷、丑惡。
靠窗的病人:樂于助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善不靠窗的病人:狹隘自私、冷酷無情、靈魂丑惡
2、合作探究
(1)、同樣的窗口為什么昔日靠窗的病人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2)、小說以窗為題有什么作用?
先思考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窗外確實只有一堵墻,靠窗病人用“心”去看,真心用感情來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而不靠窗病人用眼去看,自私地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他看到的只會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窗有喻指人的心靈的意思即心靈之窗;小說的情節(jié)緊緊圍繞“窗”展開。
四、寫法深究
1、顯然,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是兩個相對的形象。小說在描寫這兩個人物時對比十分鮮明,請找出課文中的對比之處,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學生讀劃,思考交流。教師點撥。注意人物心靈上的對比。
明確:
3、探究結尾的妙處。
齊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
生讀,討論,交流。
師點撥,引導體會小說語言的含蓄、精煉。深究小說主旨。
教師小結: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找不到亦真亦幻的境界的。讓我們用真、善、美的心靈去尋找生活中美麗的風景,把它送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五、拓展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類似于近窗病人這樣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嗎?請舉例說明。
(2)請寫幾句話勸告那位不靠窗病人,希望他也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六、奇思妙想
《窗》這個故事的結尾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這光禿禿的一堵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感慨。這時,假如一個新的病人住進了這個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請發(fā)揮你的想象力,續(xù)編故事,力求做到合理、有創(chuàng)意。
一、說教材,確立目標、重點和難點
微型小說《窗》是高教基礎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fā)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沖突中,展現(xiàn)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fā)人深省
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對小說的閱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為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內(nèi)容本單元的重點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與接受性閱讀的活動中心不同接受性閱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寫了什么,怎樣寫的;提出了什么,怎樣論證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集中在讀者身上,讀者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過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發(fā)展思辯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現(xiàn)代文閱讀的要求中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提高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窗》這篇小說的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jié)很短但完整且有波瀾;內(nèi)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教材選入這篇意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品味的優(yōu)美意境,從對“人與人對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的敘述中,啟發(fā)學生在“人性的美與丑”、“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賞讀凝練含蓄的語言,探究對比及結尾藝術
2. 能力目標: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學會關注生活,有意識地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②啟發(f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見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讀寫一體,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
3.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識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具體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并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透過對優(yōu)美句段含蓄凝練語言的欣賞,領悟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二、教法與學法的思路與分析
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了,還需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與學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對本課我主要采用這樣的教法:“讀——賞——議——悟——究”這個方法符合學生特別是職高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便于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獲得跨越障礙,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讀—熟悉本文 ,整體感知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是一節(jié)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性的美與丑
?。?)賞—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詞匯豐富,對環(huán)境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本課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內(nèi)涵,我們不難從中體會人性的善惡和靈魂的尊卑
?。?)議—互動合作,拓展思路學生就“人與人”的關系和做人要“長善抑惡”等話題展開議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并進行課外延伸,鍛煉了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悟—發(fā)揮想象,體驗情感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對比閱讀,啟發(fā)學生對“窗”多種含義的探究
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我們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diào)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途徑由于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多數(shù)偏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他們更需要一個寬松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在學法指導上,以適當?shù)慕虒W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認可、贊賞、寬容、鼓勵去激活他們的學習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狀態(tài)中成長,從而達到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實現(xiàn)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fā)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yǎng)成閱讀習慣,追求高尚情趣2.賞析優(yōu)美語段,理解意境美3.合作討論學習,體會寓意美 4.總結積累方法,領悟情感美5.探究文本、拓展思維,增強創(chuàng)意美
適當?shù)慕谭ㄅc學法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我對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三、關于教學過程的設計
?。ㄒ唬┲笇ьA習
這一步驟利用早讀、自習等時間完成這種指導在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自己制定預習方案
指導目標:根據(jù)課文導讀和課后思考練習題,與學生共同制定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完成預習方案,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預習建議:思考困惑的問題,然后把學習效果與同學交流,取長補短,在合作互助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要鼓勵、指導學生對預習中的疑問查找資料,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多、更新,如上網(wǎng)搜索等因為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時每刻都面臨著如何運用信息的問題信息素質(zhì)是中職學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是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發(fā)展的必備能力之一
?。ǘ﹦?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決定從有關“窗”的詩句入手,引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從而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
一位詩人說:“打開窗戶,陽光不止一種顏色”我們透過窗戶欣賞五彩繽紛而又美麗豐富的世界,所以我們常說“窗戶是房屋的眼睛”我們又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看到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nèi)心今天,就讓我們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走進兩位病人的內(nèi)心世界
?。ㄈ褪龉适?,把握小說情節(jié)
1.復述故事,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jié)的完整
2. 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與環(huán)境通過對小說知識的回憶和復習,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精巧的構思高爾基說過“情節(jié)的發(fā)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情節(jié)的一步步發(fā)展就是為了展示人物形象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為突破重點和難點打好了基礎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并不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這個極為省儉筆墨又具體可感的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略的,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多元化,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結合點
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有效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首先把握三個原則,(1)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逐一攻破;(2)重視素質(zhì)教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3)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nèi)容
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引學生的思維上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置一連串有內(nèi)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jīng)過獨立思考,共同討論的合作探究,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 設置問題,激發(fā)思維,突出重點
“再讀課文”中,通過對情節(jié)發(fā)展和情節(jié)高潮的分析所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學生搭建知識的臺階;“深入分析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會在分析中運用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方法面對兩位病人之間的矛盾,“生存”和“死亡的矛盾”,找到解決的問題的多種答案,甚至超越作者本意的答案;結尾的空白,成功地“填補”了,那就是一次思維的飛躍,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教法上,第一部分的問題由學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部分問題討論后回答,回答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多元互動、教學相長,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chuàng)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進而完成本課教學重點
對于教學重點中,學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則適時適當?shù)狞c撥、評價、引導、控制,使教學活動健康高效的運行
例如:當學生基本能分析出描述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后,提出:“我認為描述者是高尚的,因為他能夠在自己重病時,鼓勵病友戰(zhàn)勝病痛,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
再如:提示學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個夜晚,作者多次描寫了另一個病人的眼神,但同樣的眼神表現(xiàn)的是不一樣的心態(tài),仔細揣摩一下,他此時心里在想什么?
?。?)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
(2)他的同伴大聲咳嗽著……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
?。?)病人終于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繼續(xù)盯著天花板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lián)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lián)想式、空白式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方法
第二步 問題中滲透德育,分析評價中突破難點
中等語文課程的教學與實施,要著眼于提升未來勞動者的全面素質(zhì),我們今天面對的中職學生,將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品位,即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成為有文化品位的勞動者這些問題的設計,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想所為,讓學生有個心理的道德行為的底線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我們自己是否有過與“不靠窗病人”類似的心理過程?如果有,你認為該怎么辦?如果沒有,該如何避免?然后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中,有類似“傾聽者”的人你該怎么辦?從而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德育透滲的目的
?。ㄎ澹┱n堂訓練,總結升華
訓練題目:最后,當即將離開病房時,讓我們一起關心不靠窗的病人,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為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獨特的心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反饋,這個過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它是議析理解性評價和練習形成性評價的反映,實現(xiàn)了難點知識的突破,又可以使重點知識落到實處小小的一扇窗,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與陰暗,窗里窗外,美丑分明我們個人都應該反思,用我們的心靈去關愛他人,去鄙視那些丑陋的行為這樣打開心靈的窗戶,我們定會看到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云、潺潺的流水、青青的遠山和燦爛的陽光
?。?六)練筆閱讀,拓展思維
1. 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練習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同時把讀與寫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
2. 第二個關于語言的作業(yè)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美好語言的感受力,訓練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同時,強化了對難點的掌握
3. 對比閱讀歐·亨利的小說《最后的長春藤葉》學生在有目標的閱讀與鑒賞活動中,能夠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四、教學反思
反思《窗》的課堂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1. 由于重視學情,方法適當,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2.導語和結束語設計是這篇課文教學的一個亮點,導語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束語既是對本課的總結,也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升華,精美而智慧的語言定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對教材的挖掘還不夠深入、透徹課堂上注意了課文的一些大問題,但課文中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細、欠深2.課堂教學機智還欠靈活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對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課堂上,一是未能及時抓住學生發(fā)言中的有關信息深入挖掘課文;二是“放”學生之后不能及時地“收”回,致使課堂后半部分重復現(xiàn)象比較嚴重,浪費了時間,課堂節(jié)奏拖沓 3.教師語言欠精練,板書不夠適時 這些,將激勵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
教學對象分析:
1.高一學生在生活中很少關注細碎的事物,不大會把握題材,對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司空見慣,不去注意它們的存在和意義,要引導學生學會從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熟悉的事物和現(xiàn)象中去發(fā)現(xiàn)新穎的東西,體會出不一樣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認識。
2.在揣摩品味文章語言能力方面尚須加強訓練,要知道他們掌握揣摩品味文章語言的思路和策略,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精彩的語言,體會課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教學內(nèi)容分析:
《窗》這篇文章是以自我的情感體驗、觀察理解為基礎,抒寫個人的見解和感受的議論性散文。作者的見解非常的獨到、深刻,表達含蓄、風趣。
教學目標:
○1學習議論散文的或以智性見長,或以幽默娛人,或以深刻示人的風格特點。
○2學習議論文以自我的情感體驗、觀察理解為基礎,書寫個人的見解和感受的方法。
○3體會課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學習于平凡中見深意的觀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重點:
語言妙趣橫生,啟人心智。
難點:
理解作者在對比門和窗之于人的不同意義時所闡發(fā)的獨到見解。
教法和學法:
○1引導激趣——揣摩探討——領悟品味——分析總結
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細致揣摩作品,聯(lián)系實例研究探討,領悟文章豐富深邃的內(nèi)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和新穎性。
?、诎盐罩攸c,多頌讀,尤其要品味文章語言寓莊于諧的韻味和語言風格。
③比較閱讀。使學生體會對于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從而得出不同的認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窗 (一課時)
錢鐘書
一、 導入新課
窗,在我們的生活中尋常不過,但窗也是一個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來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了望口。也許窗外有七色陽光,窗內(nèi)還有動人的故事。
我們不妨就“窗”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
可見,司空見慣的窗戶還真不簡單,可以解讀出這么多的文化內(nèi)涵,挖掘出這么多的新穎獨到的意義。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身邊平凡的事物常常蘊涵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就為我們打開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就讓我們追隨錢先生一起去飽覽人生的風景吧。
二、識作者,說作品
請學生自由介紹自己所知道的錢鐘書:注釋①;家族名流:錢穆、錢學森、錢基博;名字故事:仰先、
鐘書、默存;鐘書熱:《圍城》;楊絳《我們仨》(控制在1分鐘內(nèi))……
教師補充和引導:錢鐘書在國內(nèi)外文藝界刮起一陣“鐘書熱”,他帶著“一種業(yè)余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對世道人心發(fā)表看法,博聞善說,睿智幽默,妙語橫生,啟人心智。《窗》這篇文章就很好地體現(xiàn)這一特色。
三、查預習,正字音:
攪動(jiǎo) 瑣碎(suǒ) 鑲嵌(xiāng qiàn) 隔膜(gé mó)
颯至(sà) 捷徑(jié jìng) 希冀(jì) 斟酌(zhēnzhuó)
馴服(xùn) 籠絡(lǒngluò) 鳥窠(kē)
憑眺(tiào ):在高處向遠處看(多指欣賞風景)。
奢侈(shēchǐ)花費大量的錢財追求過分的享受。
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
窺見(kuī):看出來或察覺到。 眸子(móu):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四、閱讀與理解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掌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觀點:
1、請從每段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線索、集中體現(xiàn)作者感悟的語句(點撥查找觀點句的方法),說說作者對生活有什么獨特的感悟。(學生自由頌讀、探討。)
學生公示所找到的句子。
明確:《窗》中能反映行文線索的句子有:
第1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開了。”
“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
第2段:“門和窗有不同的意義。”
“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
第3段:“窗比門代表更高的人類進化階段。”
“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
第4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集中體現(xiàn)作者獨特的感悟的語句:
明確:第二段:“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風和太陽逗引進來,使屋子里也關者一部分春天,讓我們安坐了享受,無須再到外面去找。”
“門和窗有不同的意義。”
“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
第三段:“窗比門代表更高的人類進化階段。”
“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
……
2、導:這些句子都集中體現(xiàn)他的獨特感悟,現(xiàn)在作者“高山流水覓知音”,誰和他“心有靈犀一點通呢”?
學生自由頌讀、探討。
討論記錄:
自己的發(fā)言提要:
他人的重要觀點:
○1.作者為什么說“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呢?為什么又用“畫配了框子”來作比喻呢?
答案:因為作者認為屋外的春天太賤了,如果在屋子透過窗子看春天,由于屋里的陰深、沉悶、寂靜,反而會覺得春天更明亮、有生氣和喧鬧。因為春光是美麗如畫的,作者欣賞的又是在屋子里透過窗子看春天,窗子就像畫框一樣,所以用“畫配了框子”來作比喻。
○2、“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說說句子中“追求”和“占領”有什么不同的意義。
答案:這一句話,形象地概括了“門”和“窗”的不同的意義。“門”是可以出去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欲望,主動地去追尋春光、領略春光;“窗”可以引誘一角天進來,讓風和日光進來占領,人們從而可以馴服它,利用它,從而享受它。
○3、為什么說:“我們剛說門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
答案:因為房子是需要門來供人出進的,但是有人敲門,你卻不得不去開門。窗是一種更高的追求,是人們的精神需要,是人馴服自然的結果,是人對自然的勝利。
④“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因為人們可以透過窗子向外面看去,外面的人也可以看進來。就像人的眼睛。
五、合作討論、領悟品味:
你認為課文在思想哲理和語言方面有什么精彩之處?
學生頌讀、欣賞文章,品味本文見解的獨到、深刻,表達的含蓄、風趣。(啟人心智的風格和寓莊于諧、妙趣橫生的韻味。)
討論記錄
自己的發(fā)言提要:
他人的重要觀點:
1.作者在表達春天太多時用了個“賤”字,這么形容好不好?
明確:“物以稀為貴”,春光一多,就不值錢了,這是從實用美學的價值角度去評判的,表意準確,用語新穎傳神。
2.第二段作者著重闡述了門和窗的不同意義,說“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先破后立,橫向鋪陳。
先駁斥了把“有沒有人進來出去”作為門和窗的根本分別;再舉“賞春”一事說明窗有“賞春”功能而門沒有;繼而又引用陶淵明的詩句(哪兩句?什么意思?稍微提提)證明,從容主宰自己生活的“羲皇上人”,確實可以通過窗戶來獲取享受;后面又引用繆塞的“妙語”和學習的“捷徑”說明通過“窗”執(zhí)行自己的意志的是真正的主人。在這里,作者廣征博引,鋪陳設譬,信手拈來,直指心靈。
3.“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風和太陽逗引進來,使屋子里也關著一部分春天”這句中的“逗引”是用言語、行動招惹對方借以取樂。一開窗,“風和太陽便進來占領”,表面上是風和太陽處于主動地位,其實是窗將計就計,使“占領這個地方的就給這個地方占領去了!”
4.門會不會逗引風和太陽?如果不會,門和窗的意義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何理解“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呢?
人為了生存,必須通過門從屋里出去,匍匐于大自然的懷抱,勞動生息,生死歌哭,做自然的奴隸;而窗隔開了人與自然的心理距離,將人與自然的生存、生死關系轉(zhuǎn)化為審美欣賞和享受的關系,借此,人執(zhí)行了主人的意志,保全了人性??梢哉f:“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洞開的是人的世俗社會,通向人的動物性存在;“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洞開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通向人的人性存在。作者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見解獨到,充滿著人生的哲理。
錢鐘書學貫中西,作文一向是旁征博引,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引用,這對說明中心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作者引劉熙和凱羅的話要說明的意思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孟子“相人莫良于眸子”的話,說明的又是眼睛也可讓人看到我們的內(nèi)心。這些名人名言的引用,不僅增加了文章的知識性、哲理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表達文章的中心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