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我的空中樓閣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整體把握思想感情,賞析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2、通過朗讀、比較,品味語言(比喻、短句等)。
3、初步總結散文鑒賞的常規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文,初步總結散文鑒賞的常規方法。
教學難點:舉例品味語言。
設計一
設計說明:這是一個散文鑒賞教學設計,針對中等水平學生,目的是進行散文鑒賞常規方法的示范與總結。需要2課時。
第一課時
【準備與預習】
1、準確朗讀課文,積累美詞。
2、想一想,本文與《荷塘月色》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整合與建構】
一、讀課文,理結構。
學生個體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根據描寫角度的變化,梳理課文結構,在課本上做出勾畫。要求學生朗讀、聽讀、理解、勾畫同步。
二、讀課文,悟情思。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在課本上勾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以及表達這種感情的比喻句。
2、討論:課文寫的空中樓閣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嗎?通過討論整體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悉心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應用與拓展】
1、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句、段,特別注意比喻句。
2、借助圖書館或網絡,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和比喻的表達作用。
第二課時
【整合與建構】
3、讀課文,品語言。
1、討論:本文與《荷塘月色》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結合板書,具體說說本文是怎樣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由此可以歸納出托物言志手法有什么特點?還讀過哪些托物言志的散文?
3、學生四人一組,結合課后練習二,舉例賞析課文語言(特點、手法、效果等),全班交流。
4、教師總結。
優美生動、形式獨特(組合式,很少單獨使用;喻體獨立成句)的比喻。品味比喻句一般從本體、生動性、傳情三方面人手。本體、喻體在現實生活中的距離越遠,給讀者提供的想象、聯想的空間越大,帶給讀者的審美愉悅就越強烈。
形式活潑(整散結合)、節奏明快的短句。這是由本文的感情基調決定的。《我的空中樓閣》“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是一個輕盈、歡快,充滿熱情的少女;《荷塘月色》“背著手踱著”,是一位沉靜、舒緩,有點憂郁的中年男人。
4、學法歸納。
1、散文鑒賞的一般流程:理結構——悟情思——品語言。
2、基本原則:由文入情,因情品文。“在課文里走一個來回。”
板書:
山脊上的小屋痣帆雁生氣、情調
樹叢中的小屋鳥蝶輕靈、自由
人含蓄、有風度
花叢中的小屋國家獨立、自由
破曉、入暮時的小屋花蕊綻開、收攏生動、浪漫
白天的小屋起點、終點快樂、幸福
夜晚的小屋空中樓閣飄渺、朦朧
(物) (托物言志) (志:自由生活、獨立人格)
【應用與拓展】
書面賞析《張家界》(練習冊42頁),不少于300字。
設計二
設計說明:這是一個研究性學習鑒賞設計,目的是引導高一學生進行初步的研究性學習嘗試,通過研究性學習進行散文鑒賞,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要高一些。
【準備與指導】
1、學生自愿分成文學、美術、電腦三個小組。
2、教師分別對三個小組的骨干成員進行一些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培訓。
【實施與反思】
一、文學小組研究下列三個問題,形成書面研究材料。學生如認為有必要,也可以分成三個小組分別研究。
1、《我的空中樓閣》和《陋室銘》在立意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我的空中樓閣》和《荷塘月色》在語言運用(比喻)上各有什么特點?
3、比較《我的空中樓閣》和《荷塘月色》的感情基調,并通過朗讀來表現。
二、美術小組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把課文的語言描寫轉化成一幅幅畫面。
三、電腦小組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把課文的語言描寫制作成一幅幅動畫。
【展示與評價】
1、用一課時交流,或制作展版來展示。
2、以學生評價為主,突出學生的參與,突出學生對課文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課文分析
1、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作者生活情況的語句,理解其含義。
如:寫自己小花園時說“開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圍墻”側重表現“無形的圍墻”,目的是說小屋環境“適于心靈散步,眼睛旅行”,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這種環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暢,自由自在。描寫破曉和入暮美景時,可以看出作者在觀察過程中有難以言傳的享受,作者還點到,小屋是“快樂的起點”和“幸福的終點”,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小屋的喜愛之情。
2、引導學生討論
(1)文章反復寫山、樹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確:山、樹、屋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前兩者是自然景觀,后者則是人文景觀,人與自然不可分離,表明作者對自然的熱愛。
(2)文章寫“無形的圍墻”和破曉、入暮時光線的變化,有什么深意?
明確:大自然的美是無與倫比的,人生活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圍環境與塵世有什么不同?
明確:寧靜、優美,讓人心情舒暢,感到自由、幸福。
②寫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圖?
明確:小屋脫離塵世,自由,表現作者對自由和生活的熱愛和對獨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與小屋外在環境之間關系怎樣?作者為什么把景物寫得那么美麗動人?
明確:作者與小屋外在環境之間是融為一體的,寫外在景物,實際上寫內心愿望,綠樹,鮮花等都帶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為作者對這些美景深愛情篤,才寫得如此動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4)有關“空中樓閣”的含義
含義是雙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靈追求:自由。安靜、獨立的生活。
(5)疑點討論
小屋究竟是真是虛?
此處自由交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沒有標準答案。
二、總結、擴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麗日、白云彩霞、瑞雪蒼松等等往往承載著作者的無限情思和理想,鑒賞時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過景物的特點,領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無窮,由具體到空靈,由物態到人情,這樣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業
學習本文寫法,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題目自擬。
四、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課文內容;熟悉課文表達式;
2、思想教育目標: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養目標: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備相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散文的欣賞。
[教學難點]
作者獨特的表達;提高賞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風格特點。
[教學方法]
新授課,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比較的點撥法,將學生導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過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體味,捕捉情感信息,認識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那種思想感情的合理性,進一步體例體會散文“情”與“景”、“形”與“神”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
[媒體設計]
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檢查背誦
一、鑒賞要點
(一)變換觀察點,多角度描寫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對景物的描寫,要講究抓住特征,講究多角度描寫,講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寫景物,需要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觀察,需要不斷變換觀察點(也叫立足點)。描寫對象不變,觀察點方位不斷變換,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點,從而描寫出千姿百態,千變萬化。本文在對小屋的描寫時,作者就運用了這種寫法。遠望,小屋點綴著山,“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近看,樹點綴著小屋,“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看到小屋的整體,大小,與樹的動靜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鮮明的局部,一些線條、一排屋瓦、一片藍、一片白,小屋在樹的遮掩中“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輕靈而自由”。
仰視,小屋“出現在另一些樹的上面”,俯視,“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從小屋的里面向外看“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總之,作者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描寫,寫出小屋的千姿百態,寫出小屋的神韻。作者能夠遠近俯仰地放縱筆墨,正是心靈自由,襟懷開闊的內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筆調清新,語言優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兩相對稱的句式
例: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樣的句子,略)
適當地運用了文言詞句,使本文語言顯得雋逸瀟灑。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舉目千里”。
獨創性的詞匯如“領土”、“領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讓人感到清新的氣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例:“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樹與人有了共同點,賦予樹以人的活力與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與精神的形象化寫照,寫出作者的心胸與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本文寫作的意旨,是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這意旨不明寫,卻寄寓貫穿在對小屋與環境的描寫、贊美之中。寫外在的景物,實際上是寫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則是帶著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觀色彩的景物。雖然不明言情志,卻處處寫情志,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這就是“托物言志”寫法。
作業:1、完成3+X中的本課內容,明天交。
2、完成質監,明天交。
3、背誦蘇軾《江城子》、李煜《浪濤沙》,周三課上檢查。
4、預習《燈》,并完成《3+X》中的預習部分,周三課上提問
教學目標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
1、鑒賞本文詩化語言,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作者獨特的感受。
2、學習托物言志的方法,領悟如詩如畫的意境。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獨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詩化語言的賞析和結構的疏通鑒賞意境之美。
教學重點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即具有詩一般的語言,畫一般的意境,還有深蘊的人生哲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李樂薇先生寫的《我的空中樓閣》就是一篇融詩情、畫意和哲理為一爐的絕妙好文。
二、感知課文
1、創設美好情境,進行配樂朗讀。
2、分析寫小屋的觀察角度,理清文章脈絡,感知課文。
觀察角度:遠望一近觀一遠眺一仰視一俯瞰。
理清“文脈:
開頭描寫小屋“立于山脊的一個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讓人產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為過觀”,樹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線條、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勢;再次,它有無限大的“領空”作“開放性院子”,而山路則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點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抓住文章的脈絡,文章的基本內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現技巧方面的獨到之處
(1)詩化的語言(學生找出并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①對稱的句式,輕快的節奏
本文在寫景時多用對稱句式,讀來節奏感很強,富有韻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辭
比喻新奇,有朝氣與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非常獨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韻致,不僅點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瓏,而且兩處配合自然、融合,渾然天成,令人浮想聯翩,美味無窮。
b“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傳神,細膩地描繪了靜態之物的動態感,從而產生極好的藝術效果。
排比、比喻結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以動寫靜,美景連動,令人浮想聯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靈氣。
(2)畫的筆法
①工筆細描
如關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線的變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圖畫,讓人感受真切而留戀不已。
②寫意渲染
如遠觀小屋,全是寫意畫法,求神似。
(3)動靜的糅合
動靜景物的組合藝術往往會產生奇妙的表現效果,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藝術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機糅進靜態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樹,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這一節,動靜糅合,產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總結、擴展
鑒賞一些語言優美的散文,重在體味語言,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鑰匙。本文語言優美,通過對語言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懷。課后再找一些美文來體會。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中優美的語段。
2、完成課后練習二。
五、板書設計
14我的空中樓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