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8
這是名師講動物笑談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感受作者專注忘我的科學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2.學習文章略帶調侃的詼諧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動物的世界是一個友誼的世界,是一個甜蜜的世界,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今天,讓我們跟隨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勞倫茲的腳步,到奇妙的動物世界去感受感受吧!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嗔怪(chēn) 小鳧(fú) 麝香(shè)
鸛(guàn) 蹣跚(pán)(shān) 羞怯(qiè)
馴養(xùn) 禁錮(gù) 虐待(nüè)
咒罵(zhòu)
2.解釋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嗔怪:對人表示不滿。
怪誕不經:離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徑庭:彼此相差很遠。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3.作者簡介
康拉德·勞倫茲(1903-1989),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友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產生更深一層的了解,從而體會生命的真諦。代表作有《所羅門王的指環》《狗的世家》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分文章段落結構并歸納大意。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總括自己時常被人當瘋子。第二部分(2-9):研究水鴨子。第三部分(10-19):研究大鸚鵡。
2.課文寫了與黃冠大鸚鵡“可可”有關的哪三件趣事?
【交流點撥】喚回迷路的可可;可可咬掉父親的扣子排成排;可可把母親的毛線纏到樹上。
3.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題思想。
【交流點撥】作者通過敘寫自己與水鴨子、鸚鵡打成一片的相關趣事,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忘我的科學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二)深層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瘋,你怎樣理解“我”的瘋?
【交流點撥】“我”專注于動物行為的研究,為了“探求真理”,不顧自己的尊嚴,與動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為視為怪誕或發瘋。其實“我”的瘋正好體現了“我”對動物研究的瘋狂、執著與忘我的精神。
2.讀完這篇文章,你認為科學研究必須具備哪些精神?
【交流點撥】專注、忘我、執著。
(三)語言品析
本文語言最大的特點就是風趣幽默,請結合具體的例句加以分析。
【交流點撥】“我跑到‘犯罪’現場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來了,而且還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一句中的“犯罪現場”大詞小用,夸張地寫出了可可的惡作劇讓父親很生氣。
“只見這位老先生彎著身子,蹣跚地走過來,兩手緊緊地抓住褲腰”句中“彎、蹣跚、抓住”幾個動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可可的惡作劇讓父親很尷尬,讓人讀了忍俊不禁。
四、板書設計
動 研究水鴨子 學母鳧又蹲又爬又叫
物 新出世的雛鳧只認母鳧的叫聲
笑 模仿大鸚鵡的叫聲喚回大鸚鵡
談 研究大鸚鵡 大鸚鵡咬下父親的扣子
大鸚鵡把毛線纏到樹上
五、拓展延伸
有很多人把勞倫茲比作是現代的法布爾。兩人都喜歡在天然環境里觀察動物的行為,兩人都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客觀的態度,兩人的文筆都極生動、準確,對生物學界有難以衡量的貢獻。推薦閱讀法布爾代表作《昆蟲記》。
一、本課的設計思路:
本課屬于自讀課文,我的思路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本課的學習,知道本文的語言特色,即幽默詼諧風趣,并且通過精彩語句的賞析領會人物形象及作者作為科學工作者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老師作為向導,引領學生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二、本課的亮點:
1、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閱讀方法。聽說讀寫全面涉及到,特別注意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把握。在默讀過程中,下達要求明確,學生默讀目標明確。問題的設計有梯度,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重點詞語在課堂上就訓練掌握,爭取當堂解決。
3、學生在以前訓練的基礎上已經學會了如何做批注,并且掌握了做批注的技巧,這是值得我欣慰的,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更重要。
三、本課的缺點:
1、導入的時候有點生硬,圖片選的還不錯,但是沒有與學生有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交流顯得生硬。
2、詞語沒有區分開重點是注音還是解釋。
3、學生在默讀的時候老師應該保持安靜,給學生一個靜心的空間。
4、在進行賞析的時候,老師重復的話語有點多,學生說得好的就不要再重復了。
5、最后總結的時候,老師說的多,應該設置一道開放性問題,讓學生來討論回答。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文章,概括主要內容。
2.品析精彩語段,學習文中準確嚴謹而又傳神生動的筆法,體會行文活潑又不乏幽默的特點。
3.體會作者對動物、自然的摯愛,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動物有關的科普文章《動物笑談》。誰能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呢?(板書課題、作者)
(學生交流,談論對課文題目的理解)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說說你覺得文中有趣的內容。
(學生的閱讀體會深淺不一,言之有理即可)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教會學生從課題入手,在非常放松的狀態下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的趣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笑談趣“事”
1.閱讀課后的“閱讀提示”
師:課后的“閱讀提示”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把握自讀課文的主要內容與學習重點。請大家默讀“閱讀提示”,提煉要點。
預設“閱讀提示”中包含了以下學習要點與信息:
(1)文章主要內容——談論和動物有關的趣事。文章是從兩個方面來寫的:一是作者為了探求科學真理,放下尊嚴,做出一些怪誕的舉動;二是可愛調皮的動物們搞惡作劇。
(2)文章語言風格——詼諧風趣,略帶調侃。
(3)作者精神——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質,對科學研究的熱愛。
2.明確學習目標
師:根據“閱讀提示”的要點,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課件出示:
(1)快速默讀文章,概括主要內容。
(2)品析精彩語段,學習文中準確嚴謹而又傳神生動的筆法,體會行文活潑又不乏幽默的語言特點。
(3)體會作者對動物、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
(生齊讀學習目標)
3.學生自主學習
(1)用5分鐘時間快速默讀文章,找出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文章、達成目標的文段或句子,進行圈點勾畫。
方法提示:
①圈出重點生字詞。(見《狀元大課堂》本課“字詞清單”欄目)
②畫出關于 “科學研究者的瘋舉”和“動物的惡作劇”的內容,并進行概括,填寫下表。
預設
課件出示:
表示事件起始的語句 趣事
有一段時間我正在做有關水鴨子的實驗 作者學母鴨的叫聲,在草地上屈膝爬行,帶小水鴨前行
記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鴨蛋拿給一只麝香鴨代孵
于是我立刻著手去做這個實驗。就在復活節后的第七個星期天
另一次我差點兒被送進瘋人院里,這得怪我養的那只黃冠大鸚鵡“可可”了 在公共場合,為了喚回黃冠大鸚鵡,作者模仿大鸚鵡的叫聲
六月里的一個周末,我從維也納坐火車回艾頓堡
又有一次,這只鳥的惡作劇把我嚇了一大跳 大鸚鵡愛搞惡作劇,把老教授衣服上的扣子全部咬掉并整齊排好
這只鸚鵡還有一樣好把戲,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豐富想象力比美 大鸚鵡故意把鮮艷的毛線纏到樹上
(2)明確文章中心句。
師: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預設 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為時,常常會發生一些趣事,不過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
師小結:觀察者為了研究動物,常常需要放下自己的尊嚴,與動物打成一片,研究方法也是怪誕不經,因而在人們的眼中,他們就是瘋子。他們真的是瘋子嗎?剛剛我們運用學習《貓》時的填表格法,厘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大意。學習,貴在運用。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教會學生運用課后“閱讀提示”,抓住學習要點與方向,從而培養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跳讀課文,笑談趣“味”
1.跳讀課文,圈點勾畫
再讀課文,圈出文中的精彩句段,體會:
(1)勞倫茲專注忘我的精神和對科學研究的熱愛。
(2)文章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
方法提示:①結合旁批,邊閱讀邊做批注。
②朗讀標記的文段、勾畫的句子,嘗試品析,并做好批注。
品析角度——詞語的運用,句子的描寫方法、修辭手法、抒情方式和語言特色等,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交流閱讀批注
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交流閱讀批注。
(1)體現勞倫茲專注忘我的精神和對科學研究的熱愛的語句:
①在實驗開始時,我原和小鴨子一樣匍匐在草中,后來我逐漸換成坐的姿勢??墒?,等我一旦站起來試著帶它們走,它們就不動了;它們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卻不會朝上方看,沒有多久,就像被棄的小鴨子一般,發出細細的尖叫,哭起來了。因此,為了要它們跟著我,我不得不蹲著走,這自然頗不舒服。
②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還得不停地嘎嘎地叫,這真不是好玩的。
③所以,那個星期天,當我帶著那群小鴨子在我們園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著,而心中正為它們的服從而暗自得意的時候,猛一抬頭,卻看見園子的欄桿邊排著一排人,他們全都臉色煞白。
④不過我到底還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個個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煽缮扉_了翅膀遲疑了一會兒,然后斂翼俯沖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謝天謝地,我總算松了一口氣。
預設
①運用動詞“匍匐”“坐”“蹲”寫出“我”為了致力于動物研究,不惜放下人類“高貴的尊嚴”,與動物們打成一片;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表現小鴨子看不到“母親”時的焦急情態;表達作者對小鴨子的憐愛之情,對科學研究的熱愛之情。
②寫出作者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為了探求真理,無論多么辛苦都毫無怨言,表現“我”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③“我”暗自得意的心理與觀光客被嚇呆的表現形成強烈的反差,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側面表現“我”研究方法的怪誕,表現“我”對科學研究的熱愛之情和做研究時忘我的精神。
④通過對周圍人吃驚表現的描寫,反襯出了“我”當時為了喚回可可叫聲的奇特,表現了“我”對動物的喜愛與對科學研究的熱愛。
課件出示:
(2)體現文章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的語句:
①他們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因為他們只看到一個有著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著膝,彎著腰,低著頭在草地上爬著,一邊不時回頭偷看,一邊大聲地學著鴨子的叫聲——至于那些小鴨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鴨子,卻完全不露痕跡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觀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②要是這時我不繼續叫喚,它們就要尖聲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聲,它們就以為我死了,或者以為我不再愛它們了。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③我跑到“犯罪”現場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來了,而且還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絲不錯地,褲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④它總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線頭,很快地飛到空中,把一整團線都打開來,就像一個紙風箏拖著一條極長的尾巴。它總是躥得高高的,然后就繞著我們屋子前面的檸檬樹有規則地打起轉來。要是沒人在那兒打斷它的好把戲,它就把整棵樹都纏上鮮艷的毛線,叫你怎么也沒法子再解開來。
預設
①語言詼諧幽默,以調侃的口吻寫出了“我”充當鴨媽媽的艱辛過程。
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鴨子對“我”這個“鴨媽媽”的依戀,略帶調侃的語氣中體現了詼諧幽默的語言特點。
③通過“我”的見聞,寫可可的惡作劇讓人忍俊不禁,語言活潑幽默。“全咬下來了”“整整齊齊”“一絲不錯地”這些詞寫出了可可的調皮可愛和聰明有趣。
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可可咬住線頭飛到空中的樣子比作“一個紙風箏拖著一條極長的尾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可可調皮可愛的樣子和動作的輕盈敏捷。“好把戲”“叫你怎么也沒法子再解開來”表現了“我們”對可可惡作劇的無奈,語言幽默。
師小結:文章中“做水鴨子實驗”部分,講述了實驗的起因是為了解釋“我”心中存在的疑問,通過實驗“我”得出了猜想,又進一步做實驗,得出結論,證明自己猜想的正確性。這個過程體現了作者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過渡:作者看似瘋狂的行為,體現了一位科學工作者追求真理的執著不懈與嚴謹求實的態度、專注忘我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一般人眼中枯燥艱難的科學研究,在勞倫茲的筆下,卻是妙趣橫生、笑點不斷的,這得益于他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和活潑的行文風格。
(板書:專注忘我、為科學獻身、嚴謹求實)
3.合作探究
參考下面的資料,討論:為什么作者與動物們之間的關系那么親密和諧?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課件出示:
勞倫茲說:“你必須和活生生的動物建立親密關系……如果你對動物沒有愛心,不能把動物視為人類的近親,就別想與動物建立互信的關系,就別想在研究方面有什么重大收獲。”
勞倫茲和周圍的動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們的種群,所以才能無需借助所羅門王的魔戒,便能與動物心靈相通。
預設
動物的本性活潑可愛,充滿靈性。作者對動物們非常友好,包容它們,有耐心,有愛心,使得它們非常依賴、依戀、信任作者。作者對自然生靈充滿敬意和愛心,對科研充滿熱愛和專注,愿意放下高貴的尊嚴,與動物們像家人一樣生活。因此,作者與動物們的關系才那么和諧。
(板書:關愛包容耐心——對動物專注忘我為科學獻身嚴謹求實——對科研)
師小結: 作者與動物之間的趣事讓我們在忍俊不禁之余深受感動。正是因為作者有愛心、包容心、耐心,他才會放下高貴的尊嚴,用各種奇怪的方式進行研究,用飽含愛意的筆墨、活潑詼諧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一個個可愛美好、富有個性的生靈,描述了一段段美麗而奇妙的真情。每一個生命都是神圣、平等的,都是值得被尊重與愛護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品析語言,感受文中觀察者與動物們的趣味,體會作者的科學態度及人文情懷,進而深層次理解他們之間和諧的關系。
四、拓展延伸,笑談趣“思”
1.類文閱讀
師:請結合類文進一步了解作者作為科研工作者具備的品質。
課件出示:
所羅門王的指環(節選)
穴烏的記憶極好,任何東西只要捉過它們一次,它們就終生不忘,而且還會彼此示警,群起而攻之。我的園里養了很多穴烏,每次要在小鳥身上系上錫環以便辨識,就要傷許多腦筋。每次我把小鳥從巢里取出,總不免被成年的穴烏撞見,不一會兒,我的身邊就飛滿了吵嚷憤怒的大鳥,這對以后我和它們之間的交往,自然妨害甚大。
我該怎樣才能使它們不把我當敵人,一見我就避開呢?答案很簡單:化裝。但是化裝成什么呢?我忽然想起每年12月6日為了慶祝圣尼古拉和魔鬼的大節里所穿的鬼裝,它們現在正躺在閣樓里的一個盒子里,拿出來真是方便得很。那是一套華麗的、全黑帶毛的鬼裝,不但如此,還有一個面具可以套住整個頭部,有角,有拖在嘴外的舌頭,還有一條非常長的尾巴。
如果在一個可愛的6月天里,你忽然聽到一棟高房子的屋頂上,發出一陣可怕的吵聲。你抬頭一看,卻是一個有角、有尾、張牙舞爪的撒旦,從一個煙囪爬到另一個煙囪,熱得連舌頭也掉了出來,身邊還有一堆黑鳥,發出刺耳的尖叫,緊追不舍,真不知你會怎么想。大概不會猜到這個魔鬼是在用鉗子給小鳥上錫環吧?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發現村里的大街上已經擠滿了人,他們驚愕的神情與那堆觀光客在欄桿上的表情一樣。如果這時我把衣服脫掉,再向他們解說一番,相信他們會明白原委;但是這樣做那些鳥就會認得我了,失了我化裝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搖了搖尾巴,然后很快地從閣樓的天窗消失。
(1)選段所講述的內容是什么?請試著概括。
(2)結合選段內容與《動物笑談》,簡要談談你認為科研工作者應該具有怎樣的品質。
預設
(1)“我”通過化裝,來給穴烏系上錫環。
(2)科研工作者,不僅需要有專業素養、對科學研究的高度熱情,還需要有專注忘我、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更要有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意識。
2.人物探究
師:你知道哪些對研究充滿熱愛與執著的人呢?
預設 諾貝爾——為了發明炸藥,他做了數百次的危險實驗。
曹雪芹——為了寫成經典名著《紅樓夢》,在窮困潦倒之際,他隱居西山,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定力驚人。
鄧稼先——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核彈研究,他身先士卒,親臨實驗現場,寧愿受到核輻射,也要弄清實驗事故原因。
3.探究對比
在《貓》一文中,第三只貓生前備受冷遇,冤死后卻讓作者充滿了自責與懺悔;本文的作者卻一直與動物們友好相處。他們對待動物、生命的看法有什么相似之處?
預設 尊重每一個生命;生命之間都是平等的;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強勢或強權欺負弱小生物,應該理解每一個不同的生命。
(板書:尊重信任理解——對生命)
結束語:作者以詼諧幽默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他與動物之間的趣事,不僅向我們普及了科學知識,而且展示了科學研究的趣味。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動物學家,但勞倫茲用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萬物生靈都是平等的。讓我們善待生靈、尊重生命吧!因為人類用什么樣的情感、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以什么樣的現實來回報人類。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拓展閱讀類文、對比已學課文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使學生正確理解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與人文情懷。
五、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觀賞電影《阿鸚愛說笑》。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認知后,要求學生選讀與動物有關的作品,有利于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鞏固技能,提升能力。
【設計亮點】
參照單元教學目標,本文教學繼續以默讀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運用學習《貓》時的方法理解內容、探究主題;以品析文章有趣的語言為突破口,引領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這篇自讀課文的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并予以學法指導、適時引導,層層推進,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相信學生,學生才會像文中的小動物們展現出靈性。敢于放手,學生才會在自主的思考、討論、交流中提升閱讀能力。例如,在“跳讀課文,笑談趣‘味’”環節,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會勞倫茲專注忘我的精神和對科學研究的熱愛,體會文章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經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展示后,學生有了逐層深入的理解。緊接著進一步引導思考“為什么作者與動物們之間的關系那么親密和諧”這一問題,并補充資料,學生就會了解作者的態度,體會他的愛心與善意、生命意識與人文情懷。
這個教學設計還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的深層拓展。如在“拓展延伸,笑談趣‘思’”環節中,探究“人與動物們的關系”時,聯系作者的其他文章以及《貓》進行思考,從而獲得比較全面、正確的認識,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情懷。
《動物笑談》同樣是部編教材新入選的課文。這是奧地利生物學家、鳥類學家勞倫茲寫的一篇有關研究動物的文章,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想到了這篇課文的兩個特點——科學嚴謹的表達和風趣幽默的語言——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體現。
通過比較,分析作者在寫“水鴨子小鳧”和“黃冠大鸚鵡可可”的時候,是通過什么方法讓讀者了解這兩種動動物的?
本文首先是一篇科學研究報告對水鴨子小鳧的研究,通過概括課文內容可以理清楚,完全符合科學研究中“發現疑問——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而對大鸚鵡可可的研究,則主要是通過觀察法,記錄和描述他的行為方式,從三個方面來介紹可可在記憶力、邏輯思維和想象力上的出色表現,來得出這種的智商是多么出眾的結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