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龜雖壽優秀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龜雖壽》教學設計
時間:2020-12-06 20:22:02 教育新聞 我要投稿
《龜雖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龜雖壽》教學設計
1、背誦全詩。
2、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3、體會并學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并學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詠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并以鐵如意擊打酒壺,以致于酒壺全部缺了口。王大將軍為何對這段文字情有獨鐘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曹操的《龜雖壽》。
二、介紹作者及背景
1、學生介紹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魏武帝。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詩作有《步出夏門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2、介紹背景
《龜雖壽》是《步出夏門行》的則是最后一章。這兩首詩遙相呼應,寫下《龜雖壽》時,詩人已經53歲了,他的北征雖然歷盡艱辛,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統一北方掃除了最后的障礙。他在為新的勝利所感奮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大業未竟,任重道遠,應當乘勝前進,不斷進取。(漢朝人的平均壽命:24--27,西漢平均壽命二十歲;東漢平均壽命二十二歲。)
三、朗讀詩歌,糾正字音。
1、聽范讀,教師明確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
3、齊讀詩歌。
四、研讀詩句,品味賞析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明確: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規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
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他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需要的,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明確:這四句表達了詩人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是全詩的核心。
寫詩時詩人已經53歲,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老了,但仍然有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于干一番大事業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顆雄心不會消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不會停息。
3、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明確: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身心修養得法,樂觀豁達,就能夠延年益壽。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4、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明確: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五、感悟情感
提問:全詩抒發作者何種思想感情?
明確:表現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壽命不全由天決定,主觀努力也起作用的積極奮發的精神。
六、拓展積累
積累下面表現年老仍壯心不已的句子:
1、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宋)陸游《書憤》
七、作業:
1、熟背本詩,并能理解式默寫。
2、讀《三國演義》多角度了解曹操其人。
板書設計: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騰蛇 為喻 壽命有限
老驥、暮年 自況 繼續奮斗
在天、永年 否定 延年益壽
《龜雖壽》教案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寫“螣蛇、驥”等字詞,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品質。
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朗讀節奏,讀出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奮斗不息、不斷追求理想的壯志豪情。
三、 說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觀滄海》
2.初讀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釋題:神龜雖然長壽
3.析讀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匯報:本詩中最喜歡的句子。
內容一: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1)你如何理解詩中前兩句?
(2)詩人開頭為什么要以“神龜”和“螣蛇”為喻呢?(尊重自然規律)
(3)這兩句話具有消極還是積極色彩?詩人的意思是讓我們聽天由命,虛度時光嗎?(積極,短暫的人生中,建功立業)
(4)指導朗讀
內容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 這兩句寫了什么內容
(2) 里的“老驥”實際上指的是誰?詩中哪個詞照應了“老驥”一詞呢?(曹操, 暮年)
(3) 為什么以“老驥”自喻?文中的“志”指什么?(年齡階段上,能力上分析 一統天下)
(4) 從這里能看出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進取精神、雄心壯志)
(5) 指導朗讀
4.品讀
進一步體會曹操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及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
5.小結:教師總結
6.作業:課下閱讀《三國演義》,進一步了解梟雄曹操。
7.板書設計
1、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詩句,培養對詩句的初步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所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
學
重
點
與
難
點
1、重點: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對詩意和創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讀、聯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詩句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2、 難點:學習詩人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
學
方
法
與
手
段
1.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多種形式的朗讀
2、“激趣”教法設計: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悟欣賞,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
3“樂學”學法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學生對古人品質的向往之心。
教
材
分
析
《龜雖壽》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第三單元誦讀欣賞中的一首詩歌,選自曹操樂府詩集《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
該詩為誦讀詩歌,讓學生通過反復地、多種形式的朗讀,提高自身鑒賞能力,并在品讀中了解曹操的人生觀,從中得到啟示。
設
計
理
念
以“遇見曹操”為主線,用朗誦法貫穿全詩的學習:以曹操之志引入詩歌學習,讀曹操志向,品析關鍵句;分析曹操對志向與生命的理解,理解曹操的樂觀、豁達。在遇見曹操的同時,了解曹操,獲得人生感悟與啟示。
教學流程
1
遇見曹操,導入詩文
1. 同學們,你讀過《三國演義》嗎?在這部梟雄輩出的巨著中,老師遇到了一個讓我既敬又畏的英雄,他就是——曹操。(PPT出示:遇見曹操)
分享給大家我遇到的曹操: (PPT出示)
讀曹操夜宿人家,卻時記安危,誤吳伯奢,我遇到了 的曹操。讀曹操采納荀彧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我遇到了 的曹操。讀曹操三下求賢令、焚書不問、赦免張遼、義釋關羽,我遇到了
的曹操。
2. 今天,我們再遇這樣一個曹操: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
——《讓縣自明本志令》
讀這段文字,你又遇到了曹操的什么品質呢?
過渡:曹操年少而有志,讓人佩服,他是否能做到老而彌堅,以志伴一生呢?今天,我們在《龜雖壽》中試著找找答案。
2
反復誦讀,讀出哲理
(一)初讀詩文,讀準字音、關注字形。
(二)再讀詩文,把握詩意。
強調字義:
竟、烈士、已、盈縮、養怡
(三)三讀詩文,深入理解
1. 你是否已找到答案,曹操的志向因年齡增長發生變化了嗎?你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PPT出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①老驥與烈士是什么樣的?圍繞詩句說說你的理解。
②哪個字最能體現他們的難能可貴?
③明明是寫老驥與烈士,你怎么讀出了曹操之志?
④你知道曹操的志向是什么嗎?
⑤你可以讀出曹操怎樣的人生態度?
2. 引入寫作背景:曹操緣何要表達自己的老而有志呢?
(PPT出示:寫作背景)
建安十年,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熙、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曹操為擺脫被動局面,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七月皆無果,后斷然改道,直指柳城,一戰告捷。這組詩是歸途所作,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無限感慨而有此篇。
過渡:曹操打了勝仗,躊躇滿志,抒寫此詩。在他看來,年老并不能影響他的建功立業,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有如老驥、烈士一般的豪情壯志。
3. 曹操寫自己的志向,又是由什么寫起的呢?
①神龜與騰蛇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補充:
《莊子》;“吾聞楚有神鬼,死已三千歲矣。”
《韓非子》:“飛龍乘云,騰蛇乘霧。”
②在曹操看來,生命的有限性只由上天注定嗎?詩中哪一句告訴你的呢?
PPT出示: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③怎么理解“養怡之福”呢?真正的延年益壽要靠什么呢?
④從曹操的人生觀中,你又讀到了他怎樣的人生態度?
(四)四讀詩文,總結全詩。
《龜雖壽》抒懷言志,體現了作者達觀、積極的態度和自強不息的遠大志向。
3
品談詩文,引理于己
1. 讀《三國演義》,我們遇到曹操的多重性格。今天,學習《龜雖壽》,你又遇到了怎樣的曹操?
補全:
“讀《龜雖壽》,你遇到了 的曹操”,并結合詩文簡要陳述理由。
2. 請圍繞你的閱讀感受,寫一則簡單的讀后感。
要求:①注意讀后感的寫作結構。
②不少于80字。
龜雖壽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培養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
2.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把握朗讀時的節奏、韻律、聲調、重音。朗讀時用心揣摩每一首詩的內容和情感。
3.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重點難點
重點: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詩歌的獨特魅力。
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和詩中的形象體會詩人在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負。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龜雖壽》導入
欣賞罷《觀滄海》,我們離詩人近了一步,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曹操,改變對曹操已有的看法,讀一首詩是不夠的。
這節課我們將欣賞曹操《步出夏門行》中的另外一首詩《龜雖壽》。
活動2【講授】寫作背景介紹
《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而《龜雖壽》則是最后一章。這兩首詩遙相呼應,寫下《龜雖壽》時,詩人已經53歲了,他的北征雖然歷盡艱辛,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統一北方掃除了最后的障礙。他在為新的勝利所感奮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大業未竟,任重道遠,應當乘勝前進,不斷進取。
活動3【活動】自由朗讀,初步感知,借助課下注釋,掃清讀這首詩的障礙。
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我非常高興,要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活動4【活動】個性朗讀,加深理解
請同學們對這首詩的理解個別朗讀,要讀出重點,讀出高潮來。
活動5【活動】抓住詩句,還原詩人的本來面目
前四小句運用了什么修辭?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前四小句以神龜和騰蛇為喻,說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律。也就是講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都到處求取仙丹企圖長生不老,但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在那個時代是可貴的。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
賞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明確: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行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太多的詩人寫過有關暮年的詩歌,但是卻找不出第二首有如此蕩氣回腸的暮年贊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很美的詩句,卻難掩晚景的悲涼。曹操的這首詩如一首夕陽的頌歌,表現出自己老當益壯、老益彌堅、永不服老的個性及其永不停歇地對理想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讀起來不覺精神為之一振。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他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需要的,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3、“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體現作者何種哲學思想?
明確:認得壽命最后總有終結的一天,但壽命的長短卻又不同,這長短之期,不僅僅是天命決定的。
曹操所云“養怡之福”指什么?
明確:指的是物質上的保養和精神上的調養(即身心的保養)。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 ————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系,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尾。
全詩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強調了發揮人的主觀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板書設計: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騰蛇 為喻 壽命有限
老驥、暮年 自況 繼續奮斗
在天、永年 否定 延年益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