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7
這是剃頭大師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老剃頭師傅和“我”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
3、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4、能說出課文以“剃頭大師”為題的理由。
過程與方法: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
2、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學重點】
1、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自己喜歡的語句。
2、理解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讀寫本課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品詞析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理發店情景圖。我們每個人都去理發店理過頭發,但是有個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發店理發,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剃頭大師》這篇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預設:
(1)“剃頭大師”在課文中指的是誰?
(2)“剃頭大師”的理發水平怎么樣呢?
(3)課文為什么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呢?
設計意圖:
出示理發店情景圖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生活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出問題,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
二、檢查預習情況,驗證識字效果。
1、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在小組內匯報交流預習情況。
3、課件出示“我會讀”。
(1)讀音難點主要有“執、仇”(翹舌音)。
(2)學生讀生字,組詞,說句子。教師進行點撥。
4、課件出示“我會寫”。
(1)指名讀字詞,引導學生利用生字組詞、造句。
(2)指導寫字。
①注意“鬼”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仇”字的右半部分是“九”不是“丸”。
③注意寫好“表”“差”的橫。
(3)學生練習書寫。
(4)展評,糾錯。
設計意圖:
學生利用生字組詞造句,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旨在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三、初讀全文,感知內容。
1、多媒體出示初讀要求。
(1)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寫到了哪些人?
(3)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4)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句子最有意思?畫出來讀一讀。
2、交流匯報初讀結果。
(1)“我”給表弟小沙理發的事。
(2)課文寫到了小沙、姑父、理發店里的老剃頭師傅和“我”。
板書:小沙姑父老剃頭師傅“我”
(3)起因(第1~6自然段):小沙天生膽小,怕剃頭。小沙不愿意剃頭,姑父為了給小沙剃頭,每次都要押著小沙去理發店。
經過(第7~17自然段):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給他剃頭,由于“我”從來沒有給別人剃過頭,所以將小沙的頭發剃得參差不齊。
結果(第18自然段):小沙被迫去理發店剃了個光頭,姑父的睡衣上到處是碎頭發。
(4)在小組內讀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交流讀后的體會。
設計意圖:
在認識生字詞的基礎上,默讀全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使課文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一個整體印象。通過誦讀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句子,讓學生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初步感受了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那么,課文是怎樣描述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一、教材簡析
《剃頭大師》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秦文君小說《開心男孩》,有改動。課文講述了“我”給表弟小沙剃頭的故事,情節有趣,展現了童年生活的純真與趣味。
課文以“剃頭大師”為題,而文中的“我”其實并沒有剃頭的經驗,只是小沙為了擺脫“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亂投醫,才使“我”有機會成為“剃頭大師”。“我”的剃頭水平與“大師”這一稱號形成了強烈反差,從而產生了戲劇性的表達效果。
單元導語“在童年的百花園里,我們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兩條單元提示——“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和“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這就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兩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抓住文中有趣的語言,來體會事件的有趣。同時還應該注重對課文的朗讀,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語言的精妙,體會童年的樂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積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這為“理解難懂的句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一些方法可以遷移運用,如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要注意引導。還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難懂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到課文理解難點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差異,并利用這種差異性,讓學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語文要素落到實處。同時,《剃頭大師》這篇文章,每個孩子都有剃頭的經歷,這與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孩子的經歷,讓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
三、設計理念
教學時,要從年段目標和單元目標出發,結合單元語文要素,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課文特點進行教學。
《剃頭大師》這篇課文在表達上,語言幽默風趣、淺顯易懂,因為秦文君懂小孩:她知道小孩中是害怕一些大人看來很無厘頭的事,如怕鬼,怕喝中藥,怕做噩夢,怕剃頭……她知道小孩特別討厭那些逼著自己做害怕事的人,如那個剃頭師傅,就是最讓人討厭的“害人精”;她也知道頭發碎掉到脖子里是多么難受;她還知道只有小孩敢于冒險讓沒有學過剃頭的“我”成為剃頭大師,為自己剃頭……因為懂生活、懂小孩,所以孩子們很輕易就能讀懂《剃頭大師》。
可這樣一來,教學目標“理解難懂的句子”要如何達成呢?其實,在這一課中,更多的是應該教會學生“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重在方法的指導。
四、教學目標
1、多種方式朗讀課文,體會“逗”。
2、抓住關鍵語句,從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不同。
3、能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4、學會圍繞一句話把段落說具體。
五、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1、能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2、學會圍繞一句話把段落說具體。
六、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
(一)課前預熱
師:有的小朋友怕蜜蜂,有的小朋友怕打針,你怕什么?
有個小朋友叫大耳朵圖圖,他怕的和你們都不一樣,一起看看(視頻)
活動2【導入】
(二)簡介作家,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19課,一起讀課題——(生讀課題)
1、師簡介作者:秦文君,她寫了五百多萬字的書,獲得了國內的、國際的各種大獎50多個。她寫的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逗”。
(課件出示封面)比如這本《開心男孩》,(課件出示目錄)這是其中的幾個故事,一起讀。(生讀)
2、哪個標題你覺得逗?說說理由。全班交流。
3、師再次引出課題:《剃頭大師》就是這本書里一個非常“逗”的故事。(貼板書:逗)
活動3【講授】
(三)梳理人物,整體感知
1、回顧人物:
師:故事里藏著四個非常“逗”的人,大家預習過課文,一起說,這四個人物是——
生:害人精、老師傅、剃頭大師、姑父(師隨機板書)
2、借助人物師生配合說主要內容。小沙很害怕剃頭,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著去,最痛苦的是——老師傅給他剃頭。為了不再受折磨,小沙央求“我”替他——剪發,結果剪得像——鬼一樣,最后小沙被迫去剃了個光頭。
活動4【講授】
(四)提取畫面,細品人“逗”
1、找“逗”
(1)出示閱讀要求:聽錄音4-6自然段,把你覺得剃頭過程中逗的地方用序號標出來。
(2)生邊聽錄音邊找“逗”。
(3)全班交流,明確五處“逗”。
2、品“逗”
(1)師引導學習第一處“逗”。
PPT出示段落:總是一個剃頭老師傅來做小沙的冤家。老師傅耳朵不好,聽不清小沙的抗議。
A、請生讀段落,交流:逗在哪里?
B、引導學生從動作、表情、語言等方面想象小沙會怎么抗議。
C、師生一起表演,體會小沙的無奈與痛苦。
D、想象畫面,朗讀句子
E、師小結:一個耳朵背(貼板卡),聽不清;一個各種抗議(貼板卡),大聲叫,皺眉頭,想奪門而逃……,你們覺得這樣的畫面(指黑板那句話)逗不逗?(逗)
F、一邊想象那么“逗”的畫面,一邊讀這句話。
(2)自主學習,體會剩下四處“逗”。
師:還有四個“逗”的畫面,和同桌一起選一個畫面想象一下,這個畫面逗在哪?
A、生同桌間互相演一演、讀一讀。
B、全班交流,隨機出示句子引導體會“逗”。
PPT出示段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規規矩矩由老師傅擺布。
①交流:逗在哪里?
②用換詞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擺布”
③引導生從小沙的動作想象畫面,朗讀句子。
PPT出示段落:最痛苦的是,老師傅習慣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會咬住一綹頭發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
②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讀懂“常常咬住一綹頭發不放”
師:你剃頭的時候,頭發有被咬住過嗎?什么感覺?(生交流)想象小沙會痛得——
③想象畫面,朗讀句子。
PPT出示段落:這還不算,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
②引導學生從“眼神差了點兒”“哧哧笑”體會逗。
PPT出示段落:最讓小沙耿耿于懷的是,每次剃完頭,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給“害人精”。
①引導想象:姑父付錢時,小沙心里會想什么?嘴里會說什么?眼神怎么樣?
②聯系生活體會“耿耿于懷”。
3、品寫法,學習圍繞一個意思來寫。
師:孩子們,老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在你們看來,你們覺得(很逗)小沙抗議時的各種樣子很——逗;老師傅聽不清抗議的樣子很——逗;而且,小沙規規矩矩由老師傅擺布的樣子更——逗。最逗的是——這還不算,碎頭發癢得小沙哧哧笑的'樣子超級——逗。五個畫面,每個畫面都是——逗。
看大屏幕,嘗試把這些逗連起來說一下。(課件出示句式)。和同桌先試說一下。
活動5【講授】
(四)抓關鍵詞:“剪”中品“逗”
師過渡:孩子們,老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在我們看來很逗,可對小沙來說卻非常痛苦,為了不讓老師傅剃頭,小沙央求我給他剪發。于是,剃頭大師閃亮登場了。
1、出示閱讀要求:剃頭大師是怎樣剪發的呢?默讀10、12、13、16自然段,把剃頭大師的動作圈出來。
2、生自主閱讀,圈畫動詞。
3、交流明確:“圍、擺、剪、”“剪、剪”“剪”“剪、修”。
4、聚焦“剪”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其實剃頭大師最基本的動作就一個——剪。每一次剪的效果都不同,再默讀這四段話,完成課堂練習單。
(1)生完成課堂練習單,師巡視。
(2)指名說,課件出示。第一剪:剪下一堆頭發第二剪:剪出一張熊皮第三剪:剪得長長短短
第四剪:剪成坑坑洼洼,層層梯田。
(3)用上連接詞,說一說剪頭的過程。
看看,我給表弟小沙剃頭,一出手就剪下一堆頭發,再剪,剪出……繼續剪,剪得……最后,剪成……
(4)想一想,讀一讀。
師:且不看剃頭大師剪的過程,單看這剪的結果,你想說什么。
生:很有意思/很搞笑/小沙好可憐啊。
師:看來,剃頭大師給小沙剃頭的過程也很逗——師:那好,再回到課文里去,選其中的“一剪”,想象剃頭大師剪的樣子,加上你的表情、動作之類的。總之,你要想辦法把剪的過程讀逗來。
學生試讀,匯報讀。(隨機引導)
A、第一剪:強調“一堆頭發”,讀出自信。(自信剪)
B、第二剪:(配上動作)“這兒一剪刀,那兒一剪刀”,果然很逗!
C、第三剪:隨意亂剪(隨意剪)
D、第四剪:(想象)“越修越糟,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頭皮,心里會不會有點——慌,慌張地讀。
(想象)層層梯田、坑坑洼洼,越讀越快。
5、體會“剃頭大師”為題的妙處。
(1)師設疑:孩子們,文中的我從沒剃過頭,感覺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加個問號),你同意嗎?那為什么還用“剃頭大師”做題目?
(2)生交流后小結:這個題目很有意思。明明文中的我從來沒見過發,明明人家給小沙剃了個鬼一樣的頭發,還給人家封一個“剃頭大師”,這么鮮明的對比,分明是一種調侃。比如,蒼蠅——博士,狗兄——狗弟,還有咳嗽明星。
活動6【講授】
(五)總結拓展,閱讀推薦
1、課堂總結:
師:你看,一個故事,從題目到內容,逗無處不在。當然,在秦文君筆下,還有這么逗人的故事,很多逗人的人物,課后大家去讀讀《開心男孩》這本書,里面五十多個逗人的故事一定會給你的生活增添樂趣。
2、作業設計:想想身邊有哪些很逗的人和事,圍繞“我的__________是個很逗的人”這句話,把它寫下來。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評價任務
1、通過隨文識字、查字典,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通過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活動一
1、請同學們想一想自己小時候理發的有趣經歷,并講給大家聽聽。
2、導入新課,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的小沙有怎樣的經歷呢?
板書課題。
1、學生交流自己理發的經歷。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字理解詞語
活動一
1、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由讀課文,標出文中自然段的序號。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并理解重點詞語。
3、課堂檢測學生對生字詞的識記情況。
(一)生讀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小組之間利用識字卡片,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共同探討。如:“執”“锃亮”“耿耿于懷”等。
4、用詞語卡片的形式學習、識記詞語。
(二)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锃亮:__________________
耿耿于懷:______________
央求: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活動
1、指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小沙剃頭有怎樣的經歷?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
3、引導學生理清課文順序。
1、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感知文章各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表弟天生膽小,什么都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店里只有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小沙只得由他擺布。
第三部分(第7~17自然段):寫“我”給小沙理發的過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寫最后小沙剃成了光頭,姑父被睡衣上的碎發弄得睡不好覺。
2、小沙為什么只得規規矩矩地由老剃頭師傅擺布?
四、課堂小結活動
1、教師引導歸類復習本節課學習的生字。
2、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大聲朗讀。
4、聽寫詞語。
五、作業布置
1、把這個課文復述給父母聽。
2、抄寫本課生字詞。
六、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分段讀議“我”和老師傅給小沙剃頭過程的不同,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孩子們的天真、快樂和自由,課堂學習效果不錯。不足之處是有些詞語理解不到位,比如“害人精”這類生動性的日常用語沒有進行拓展。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教師的語言要簡潔明了,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表揚鼓勵學生。
【課時目標】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體會課文生動的語言。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本課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
2、回憶上節課的內容: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小沙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句子讀一讀。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回憶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的句子,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容。
二、品讀句子,感悟人物特點。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沙的句子,感悟小沙的特點。
出示句子: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膽小,他怕鬼,怕喝中藥,怕做噩夢,還怕剃頭。
體會:天生膽小,怕剃頭。板書:怕剃頭
2、課文圍繞“小沙怕剃頭”寫了哪些內容?
共同研讀:
(1)讀第2自然段:小沙每次都是怎樣進理發店的?姑父是怎樣做的?理解:押、監督、奪門而逃。(板書:監督)
(2)讀第3自然段:進了理發店,小沙是怎么做的?理解:“害人精”、怒視。
(3)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誰?小沙為什么稱他為“害人精”?讀課文第4~6自然段,說說自己的體會。
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老剃頭師傅,他的耳朵不好,聽不清小沙的抗議,他的眼神也不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還有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完頭,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剃頭時,小沙吃盡了苦頭,但不敢動。理解:規規矩矩、耿耿于懷。
(4)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第2~6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這幾個自然段寫出了小沙怕剃頭的原因。
3、課件出示“我”給小沙剃頭的情景圖。
(1)學生描述圖畫的內容。
(2)找出課文中描寫圖畫內容的自然段。
4、默讀課文第7~17自然段,自學提示:
(1)小沙為什么央求“我”給他剃頭?
(2)小沙央求“我”給他剃頭,“我”的心情怎樣?找出相關句子。
(3)“我”是怎樣給小沙剃頭的?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說一說。
5、根據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板書:隨意亂剪
6、分析句子。
(1)我覺得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剪刀所到之處,頭發紛紛飄落,真比那老剃頭師傅還熟練。
這是“我”第一次給別人剪頭發,雖然“我”不會剪,卻敢下手,胡亂剪下去,自以為動作熟練,非常有自信。
(2)我敢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了。
“我”把小沙的頭發剪壞了,他還是無所謂的樣子,真是容易滿足。
(3)一眼望去,整個頭上坑坑洼洼,耳朵邊剪得小心,卻像層層梯田。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給小沙理發后,小沙頭發的樣子。
(4)我想穩住小沙,告訴他這是最時髦的發式,可他一照鏡子,大叫一聲,像見了鬼一樣。
這句話寫出了小沙看到自己的頭發時吃驚的樣子。
7、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事情的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小沙的特點,理解小沙怕剃頭的原因,然后分段讀課文,理解句子,體會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不同過程,從而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
三、回顧總結,感受趣味。
1、課文為什么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剃頭大師”是一種自嘲,文中的“我”其實沒有剃頭經驗,只是被小沙用來擺脫“害人精”的折磨罷了。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不僅能引起讀者的注意,還能深化文章的主題)
2、讀了課文,你認為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
運用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感受人物特點,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