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1
這是散文詩兩篇教案設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以物喻人的寫法。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咀嚼詩歌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會詩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情感基調(diào),通過誦讀揣摩逐步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首三分鐘說話訓練
一、導入
二、研讀《金色花》
1、介紹作者、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的詩人、小說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五十多部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個劇本,一千五百多幅畫,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爾的《吉檀迦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金色花:印度圣樹,木蘭花屬植物,金黃色花。
2、初讀感知
1)、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我”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2)、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xxxx的孩子。
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xxxxxxx的媽媽。
3、品讀詩歌
仔細品讀課文再結(jié)合語句與小組同學談一談。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4、寫法研討
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fā)感情是本文一個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寫法
5、小結(jié)
三、共同學習《荷葉母親》
1、導入
2、作者介紹、文體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人,我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她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體,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現(xiàn)力。
3、檢測字詞
4、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討
文中寫了幾次看紅蓮,當時的環(huán)境、心情、紅蓮的樣子?
6、品讀文章
找出詩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語段,分析體會其中的情感!
7、拓展練習
發(fā)揮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語言寫一段獻給母親的詩句。
例如:母親啊!您是xxxxxxxxx,我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8、小結(jié)
四、作業(yè)
借助一種形象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xiàn)對父母的愛。
板書設計:
散文詩兩首
金色花
泰戈爾
三次嬉戲——————————母子情
荷葉母親
冰心
金色花
泰戈爾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后,濕發(fā)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fā)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荷葉 母親
冰心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xiāng)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里添了你們?nèi)齻€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nèi)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jīng)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里。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敧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cè)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zhuǎn)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一、《金色花》導入:
20世紀初期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壓迫,經(jīng)濟上受到剝削,使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陷入貧窮、愚昧之中。為了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兩位偉人應運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匠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在人們的印象中,泰戈爾是以偉大的“歌手與哲人”的雙重身份出現(xiàn)的。他的作品本世紀初就已開始與中國讀者見面,對中國現(xiàn)代作家如冰心、鄭振鐸、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幾十年來,泰戈爾一直是我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今天,就讓我們共同領略泰戈爾詩歌的藝術魅力
二、走進作家----泰戈爾
三、泰戈爾與中國
四、詞語收集庫:
讀準音:
嗅(xiù) 羅摩衍那(mó yǎn) 匿笑(nì) 禱告(dǎo) 沐浴(mù yù) 并蒂(dì) 姊妹(zǐ )梗(gěng) 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 dān)
辨清形:
瓣----辨----辯假----暇---遐----瑕俏----俏----稍
五、概述故事
六、問題探究:
1、② 頑皮可愛的孩子變成一朵盛開的金色花,與慈愛的媽媽逗樂嬉戲,他是怎樣和媽媽逗樂嬉戲的呢?請用“當媽媽 的時候,我就 ”說一說。
示例:母親做禱告時,我就開放花瓣散發(fā)香氣(沁入媽媽的心脾)。
母親讀書時,我就將影子投在書頁上(陽光太刺眼,這樣可以保護母親的視力)。
母親去牛棚時,我就恢復原形求她講故事
2、③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請你用“我讀出了一個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個____________的媽媽”的句式來回答。請說說你的理由。
示例:我讀出了一個淘氣的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愛讀書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伶俐可愛的孩子,一位溫柔善良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活潑機靈的孩子,一位勤勞美麗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愛媽媽的孩子,一位愛孩子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聰明的孩子,一位圣潔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神奇的孩子,一位篤信宗教的媽媽。
3、A、為什么“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呢?請在文中找出我變成金色花為媽媽所做的事?并說說我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這些事情?(為了能給媽媽做點事: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孩子懂得母親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還瞞著媽媽。)
B、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
C、篇末,媽媽見到孩子為什么說“你這壞孩子”?這是什 么口吻?而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壞孩子”:媽媽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著急擔憂,一見到孩子又驚又喜,嗔怪孩子一聲不說就走,把媽媽急死了。而“我”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事而高興,還要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才好,于是向媽媽撒起嬌來了。)
4、朗讀感悟,把握整首詩的朗讀基調(diào)。
你認為該用什么樣的語速和感情基調(diào)來朗讀?
(明確:稍快,喜悅、舒緩、溫馨、深情,讀出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調(diào)皮)
七、感受文中的意境美:
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感情?你發(fā)現(xiàn)詩歌美在哪里?(表現(xiàn)了家庭的天倫之愛,表現(xiàn)了人性的美好與圣潔。親情美,人性美。“奇妙的想象”、“真摯的情感”、“質(zhì)樸的語言” 。)
八、愛心回報: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誰不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呢?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美好事物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示例: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浴時,把你吻了又吻。(泰戈爾《告別》)
我要變作一串珍珠項鏈,掛在媽媽脖子上,讓媽媽更美麗。
我要變作小鳥,時刻飛在媽媽身邊,唱出美妙的歌給媽媽聽。
我要變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離。
我要變作手,代替她做煩瑣的家務勞動。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美麗的發(fā)卡,我要別在媽媽的秀發(fā)上,讓她更加年輕漂亮。
假如我變成了媽媽的手,我要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她不再那么操勞。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節(jié)目,逗媽媽開心,讓她笑口常開。
假如我變成了一盞燈,我要為媽媽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變成了一把傘,我要為媽媽遮風當雨……
假如我變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讓媽媽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勞……
假如我變成了一株綠色植物,我要在媽媽工作時深情地望著媽媽,就像我小時侯媽媽望著我一樣,眼神里充滿了愛的信息,我還要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氧氣,讓整個房間空氣溫馨,讓媽媽更加輕松快樂。
假如我變成了一輛自行車,我要讓媽媽騎在我的身上,讓我護送著媽媽去上班,讓媽媽既省力又平安……
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fā)!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緊緊跟隨著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九、課堂小結(jié):
《金色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fā)“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xiàn)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
2、請說說學習散文詩的一些方法。
《荷葉----母親》教學設計
一、深情導入:
同學們:世上有一部書是永遠也讀不完、寫不完的,那就是母愛!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zhuǎn)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這個世界上,我們什么都可以忘記,但不能忘記母親給予我們的一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冰心的詩歌來感受著偉大的母愛吧。
二、走進冰心: 三、初讀理文思:朗讀,感知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變化。 環(huán)境 紅蓮 我的心情 一寫紅蓮 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 開滿、亭亭 煩悶 二寫紅蓮 雷聲作了雨越下越大 左右倚斜,無依無靠 不適意 三寫紅蓮 :雨肆意地下著;在大荷葉的覆蓋下 不動搖 不寧的心緒散盡感動 四、精讀探究:
1、朗讀,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另一首詩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好躲進你的懷里。”(《繁星》第159節(jié))。
2、泰戈爾對冰心的影響
1、 而惟獨冰心最得泰戈爾思想和藝術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爾來華》)。
2、在沒有看到《飛鳥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詩作只是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后來受到《飛鳥集》的影響,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因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這就是《繁星》、《春水》。
3、比較閱讀:朗讀,比較《金色花》《荷葉 母親》
相同點:
① 贊美母愛的偉大神圣。——思想感情
② 圖畫美。------想象空間
不同點:
① 《金色花》語言質(zhì)樸秀麗。《荷葉 母親》語言淡雅清婉。------語言特點
② 《金色花》是緣情造景。《荷葉 母親》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 《金色花》中既有母愛的光輝,還有孩子的愛心。《荷葉 母親》更多的是贊美母愛。——思想感情
④ 《金色花》是明朗圣潔的美。《荷葉 母親》是凄清含蓄的美。----整體氛圍
⑤ 《金色花》寫一天時間里孩子三次與媽媽嬉戲,《荷葉 母親》則是由雨中荷葉護蓮的.情景聯(lián)想到偉大的母愛。----具體內(nèi)容
五、課堂小結(jié):
如果把父愛比作高山,那是因為他高大、挺拔;而母愛則是一條小河,一片大海,她溫柔、清澈、博大、源遠而流長。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呢?汪國真說“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無論如何,請用小草的芳馨,請用溪流的歡歌來回報我們的母親。從現(xiàn)在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在朗讀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優(yōu)美語言。
2.對比閱讀,明確兩首散文詩在感情基調(diào)、思想內(nèi)容、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異同。
3.引導學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親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金色花
【課時目標】
1.初步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有感情地朗讀,準確把握課文所抒發(f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媽媽的吻》)
師:母愛,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母愛是我們?nèi)松钫鎸嵉臏嘏c力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孩子回報母親的拳拳之心一樣,但方式卻不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我國作家冰心的《荷葉·母親》,兩首散文詩將給我們愛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體,初識作者
1.了解文體
課件出示: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xiàn)性和散文的描寫性,有詩的情緒與想象,語言精粹、凝練,又不像詩歌那樣分行、押韻,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現(xiàn)。
2.了解作者
課件出示:
泰戈爾的代表作有:詩集《吉檀(tán)迦(jiā)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冰心的創(chuàng)作深受泰戈爾的影響,其作品風格與泰戈爾有相似之處,創(chuàng)作以愛的頌歌為主,簡潔、清新、細膩。
三、自讀課文,學以致用
1.自主閱讀《金色花》,初步感知課文
(1)一讀:不看旁批,“裸讀”。
(2)二讀:帶著旁批的問題閱讀。
(3)三讀: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問題等進行旁批。
2.師生交流,點撥指導
提示:師指導時重在了解學生的“知”與“不知”,梳理問題,生成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抓住關鍵和重點,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揣摩感情,深情誦讀
師:學習散文詩一定要誦讀,請揣摩下列語句應讀出怎樣的語氣、感情。
(生自由誦讀,師點評并明確)
課件出示: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讀出孩子的調(diào)皮、快樂)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讀出母親的焦急惦念、孩子的頑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讀出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急和欣喜)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讀出孩子的淘氣、撒嬌和對母親的愛戀)
2.學習方法,培養(yǎng)習慣
生誦讀詩歌,練習標畫朗讀提示符號,學習寫旁批。
常用的朗讀提示符號
(1)“.”表示重讀;
(2)“”表示停頓,“”表示連貫讀;
(3)“”表示音調(diào)上揚,“”表示音調(diào)下降;
(4)“”表示音調(diào)拉長。
【示例】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設計意圖】對于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詩,深情誦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而結(jié)合誦讀練習標畫朗讀提示符號、學習寫旁批又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想象感知,感受美好
師:頑皮可愛的孩子變成一朵盛開的金色花,與慈愛的媽媽逗樂嬉戲,他是怎樣和媽媽逗樂嬉戲的呢?
(1)請用“當媽媽______時,我就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并寫寫批注。
預設 ①當媽媽做禱告時,我就開放花瓣散發(fā)香氣。批注:讓媽媽可以聞到花香。
②當媽媽讀書時,我就將影子投在書頁上。批注:陽光太刺眼,這樣可以保護母親的視力。
③當媽媽去牛棚時,我就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批注:媽媽給我知識與智慧。
師小結(jié):孩子三次與媽媽捉迷藏,從兒童的視角,通過兒童的奇思妙想,以虛擬的情境,表現(xiàn)出孩子的活潑調(diào)皮、機靈可愛,同時也表現(xiàn)出孩子對母親的熱愛和親昵。
(2)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位怎樣的媽媽?請你用“我在閱讀中仿佛看到了一個______的孩子和一個______的媽媽”的句式來回答。
預設 ①我在閱讀中仿佛看到了一個淘氣頑皮的孩子和一個慈祥、愛讀書的媽媽。
②我在閱讀中仿佛看到了一個伶俐可愛的孩子和一個溫柔善良的媽媽。
③我在閱讀中仿佛看到了一個活潑機靈的孩子和一個勤勞美麗的媽媽。
④我在閱讀中仿佛看到了一個愛媽媽的孩子和一個愛孩子的媽媽。
師小結(jié):這是一個天真、活潑、頑皮、愛撒嬌、愛媽媽的孩子;這是一位沉靜、美麗、慈愛、智慧的媽媽。
【設計意圖】自讀課文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主體意識,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個仿句練習,幫助學生自主閱讀。
4.探疑解惑,理解主旨
師: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跟媽媽玩起“躲貓貓”,只是為了好玩嗎?
預設 中國人喜歡用花朵比喻孩子,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印度人同樣喜歡用花朵來比喻孩子。
泰戈爾借美麗的金色花贊美了孩子的純潔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沐浴在母愛中的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總想無時無刻地關注媽媽,所以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親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親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三次跟媽媽玩起“躲貓貓”,熱愛之情溢于言表,親昵之舉躍然紙上,也突出了孩童活潑頑皮的天性。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利用課文旁批,探疑解惑,突破難點。通過朗讀,既能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
試一試將《金色花》改成小詩。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荷葉·母親
【課時目標】
1.誦讀課文,在賞析畫面的過程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優(yōu)美語言。
2.悟讀課文,在理解探究中把握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泰戈爾以虛境寫實情,他是成年人,卻模仿兒童的口吻和心理,通過兒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過虛擬之境表現(xiàn)了動人的母愛和童真。冰心的創(chuàng)作曾受泰戈爾的影響,其作品風格與泰戈爾有相似之處,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荷葉·母親》。
【設計意圖】前后勾連,在復習比較中鞏固所學知識。
二、學以致用
1.自讀課文
師:讓我們帶著對母親的感激和贊美之情來閱讀學習《荷葉·母親》。
(1)裸讀。
(2)看旁批讀。
(3)邊讀邊作旁批。
2.自主完成下面表格
預設
課件出示:
現(xiàn)實環(huán)境 紅蓮與荷葉 “我”的心情
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有些煩悶、仍是不適意
雷聲作了、大雨愈下愈大 紅蓮被雨打得左右攲斜,大荷葉傾側(cè)了來,覆蓋在紅蓮上面 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 紅蓮卻不動搖了,荷葉勇敢慈憐 深深地受了感動
聯(lián)想:心中的雨點來了 以花喻人:母親是荷葉,我是紅蓮 感激贊美:你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師:文章通過眼前之景、現(xiàn)實之事,運用象征手法表達少女對母親的感激、贊美之情。“荷葉”象征著母親的厚愛,“心中的雨點”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風雨坎坷,用荷葉覆蓋紅蓮,象征母親對女兒的心靈庇護。插敘有關蓮花的往事,說明“我”家對蓮花有著深厚的感情,并暗示“我”與蓮花之間的關系,為下文以花喻人做鋪墊。
3.在自讀的基礎上梳理問題
課件出示:
問題:(1)荷葉與母親有什么關系?
(2)文章為什么要插敘與故鄉(xiāng)園院里的“蓮花”有關的往事?
(3)作者為什么寫風雨中的紅蓮?
(4)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義?“心中的雨點”指的是什么?
預設 (1)荷葉象征母親。
(2)說明“我”家對蓮花有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很喜愛蓮花,為后文寫惦記雨中的蓮花埋下伏筆。
(3)以風雨中的紅蓮為喻,用荷葉保護紅蓮,贊頌母親對兒女的關愛和守護。
(4)最后一段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愛戀和贊頌之情。“心中的雨點”指人生路上的風雨、坎坷。
【設計意圖】將教讀課所學知識、方法和能力有效遷移,表格的設計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破解難點。
三、誦讀感悟
1.根據(jù)要求自讀《荷葉·母親》
課件出示:
要求:(1)選取喜歡的部分,在原文標注重音、停連符號,注明語氣、節(jié)奏等。說明這樣處理朗讀的理由。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
2.生朗讀片段,師點評并指導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3.深情誦讀,感受魅力
學生再次誦讀,讀出美好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語言的清新典雅。
【設計意圖】學習朗讀是第一單元和本單元的重點,在朗讀中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語言風格是本文的重點。
四、讀寫結(jié)合
1.仿寫句子
課件出示:
仿“荷”抒情,以“母親是______,我是______”寫一句話。
2.點評指導
預設 示例:母親是傘,我是傘下的孩子;母親是春雨,我是幼苗;母親是挺拔的樹,我是樹上的果兒。
【設計意圖】通過仿寫,既能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對母愛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對比拓展
1.小組合作,對比閱讀
找出《荷葉·母親》與《金色花》兩篇文章的異同,將自己的對比分析記錄在下面的表格里。
課件出示:
比較方面 相同點 不同點
《金色花》 《荷葉·母親》
思想內(nèi)容 母愛 孩童對母親的依戀 少女對母親的贊頌
感情基調(diào) 熱愛、親昵 感激、贊美、依戀
藝術手法 象征手法 金色花象征天真的孩子 荷葉象征母親
構(gòu)思角度 想象之事 現(xiàn)實與聯(lián)想
語言風格 清新雅致 語言活潑、口語化 典雅和書面化
人物形象 可親可敬 沉靜、美麗、慈愛的母親 呵護心靈、保護孩子的母親
2.交流展示,討論明確
3.拓展閱讀
師:讀一讀冰心的這首詩,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思考: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請說說紙船象征什么。
預設 紙船象征“我”對母親的思念。
【板書設計】
【設計亮點】
這是兩篇自讀文章,我們首先要明確統(tǒng)編教材“教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其次要明確教讀和自讀的區(qū)別。
教讀是教師引導,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完成閱讀任務,達成閱讀目標的一種閱讀學習,目的是學“法”。自讀課以學生自主閱讀實踐為主線,是學生運用在教讀中獲得的閱讀經(jīng)驗,自主閱讀,強化閱讀方法,沉淀為能力,目的是用“法”。所以自讀課文重在“導”,引導學生方法遷移、問題探究、多維批注、比較閱讀;引導學生用好旁批,啟發(fā)閱讀,寫好旁批,提高閱讀質(zhì)量;引導學生用好閱讀提示,自主閱讀、獨立閱讀,并盡可能向課外閱讀延伸,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所以自讀課是聯(lián)結(jié)課內(nèi)與課外的重要紐帶,是實現(xiàn)學生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名家點評】
1.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巴金)
2.一顆善良美麗的星辰隕落了,而她的光芒,將永遠留在幾代人的心里……(魏巍)
【素養(yǎng)提升】
怎樣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這兩首散文詩小巧、凝練、空靈、優(yōu)美。老師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純真的童心、童趣;指導學生在誦讀中探尋濃厚的愛母之情;在美讀、表演讀中體會兩首散文詩清新典雅的語言風格。如《金色花》中的母親做禱告時、讀書時、去牛棚時幾個情境都突出了媽媽的慈愛溫和善良、孩子的活潑機靈,可讓學生在誦讀品味中感受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
兩首散文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學生練習朗讀的非常好的范本,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力求達到“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效果。
【推薦閱讀】
選讀《泰戈爾詩選》和冰心的《繁星》《春水》。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