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
這是人之初教案公開課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運用熟字加減等方法,結合語境認識“之、初、性”等13個生字;會寫“之、相、近”等7個生字。
2、認讀“初始、初夏、性格、個性”等8個詞語,復習“不”的變調規律。聯系生活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劢虒W重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背誦課文。
難點:聯系生活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談話導入
1、《三字經》是中國眾多傳統兒童啟蒙讀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種。宋朝之后的讀書人基本上由此啟蒙。《三字經》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禮儀之道,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學習《三字經》中的一部分。
2、教師播放小學生《三字經》舞蹈表演視頻和朗讀視頻。(學生觀看)
3、觀看了視頻,你們是不是也想自己來表演?不急,我們先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領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3、自學檢查,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4、出示拼音,自我檢查哪些字讀錯了。教師重點指導正音。
?。?)翹舌音的字:之、初、善、專。
(2)多音字:教,ji?。铮ń虝?;jiào(教師)。
5、小組比賽讀生字。
三、朗讀課文,熟悉文本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互相幫助。
3、小組比賽讀課文,看看誰讀得最流利。
4、師生拍手讀。
四、學習第1小節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師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師講解重點詞的含義。(茍:如果,假如;乃:就;遷:改變、變化。)
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文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天性雖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環境、教育不一樣,因此所形成的習性、習慣也就相差很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專心致志、堅持不懈。
5、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第1小節。
6、讀一讀,連一連。
人之初 貴以專 茍不教 性本善 教之道 性乃遷
五、寫字指導“之”“遠”“近”
1、觀察占格、結構。
2、教師講解,范寫。(重點是“之”和走之旁的書寫,平捺要舒展。)
3、學生口述筆順書空。
4、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
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比賽讀。
二、研讀課文,學習第2小節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
2、教師答疑解惑,師生交流。(宜:適宜,合適;琢:雕刻;義:道理。)
3、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文意。
4、教師講解,學生體會文意。
(1)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譯文:小孩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譯文:玉石不加打磨雕琢,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師:你們認為哪句話對你們的啟示最大?為什么?
(2)師:要想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你們小時候就應該怎么樣?(學生自由回答)
三、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1、接龍讀。男生讀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為一段)
2、學生賽讀。師生齊讀。
3、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師生互動,考考你。
?。?)教師考學生。教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學生考教師。學生說上句,教師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誦全文。
6、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四、寫字指導,讀記詞語
1、出示帶音節的生字,認讀。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
3、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呢?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義:起筆是一點,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線位置。
5、認讀課后“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
?。劢虒W板書]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劢虒W反思]
本課所學內容是《三字經》的一部分,主要是從教育和學習兩個方面來講的。本文內容雖然讀起來比較容易,但是理解起來較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課伊始,我播放了生動活潑的舞蹈視頻和朗讀視頻。通過直觀的感受,學生們很快就進入學習的氛圍中。
【學習目標】
1、學習通過典型事件刻畫人物。
2、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
3、從歷史和藝術的角度辯證的認識曹操。
【學習重點】
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
【學習難點】
從歷史的角度,藝術的角度,認識曹操。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有機可乘。“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2.走近作者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或廬陵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眾。但時局動亂,政治腐敗,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郁郁不得志,轉而編著《三國演義》,以古鑒今,抨擊時政。他是繼施耐庵之后,又一個以小說創作流芳百世的小說家。
3.相關資料
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興屯田、抑兼并,統一北方,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所以魯迅先生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虛構的,由于作者從封建正統觀念出發,擁劉反曹,因此,書中主要強調他的壞處,在許多讀者中造成了對這個歷史人物的錯覺。閱讀《三國演義》,不應當按照作者的愛憎傾向和是非標準來評價曹操。文學史上常有這樣的現象,作家創作意圖和藝術典型的客觀意義并非完全相同。
【自主學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庖( )官 分食訖( ) 佯( )驚問 譖( )害 麾( )軍 綽( )刀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 )。原來楊修為人( ),數犯曹操之忌。
方憶楊修之言,隨將修尸收回厚葬,就令( )。
3、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于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2)、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
(3)、人皆不曉其義。
4、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度龂萘x》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了統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作者是( ),元末明初( )。
【合作探究】
5、選文圍繞曹楊之間的矛盾寫了哪七件事?
6、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變動,為什么?
7、分別概括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
8、楊修死后,原著中有幾句詩,對楊修之死是這樣說的: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我們現在看看,說楊修死于他的才氣,準確不準確呢?
9、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有“奸雄”之稱。從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嗎?歷史上的曹操也是這樣的人嗎?
年級語文, 三九
【精讀精練】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
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斬之。眾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來日進兵。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軍相迎,為首大將乃魏延也。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操令龐德出戰。二將正斗間,曹寨內火起。人報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后者斬!”眾將努力向前,魏延詐敗而走。操方麾軍回戰馬超,自立馬于高阜處,看兩軍爭戰。忽一彪軍 (跑 撞 走)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刺斜里 (現閃跑)出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保操前行。
馬超已退。操帶傷歸寨: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急令醫士調治。方憶楊修之言,隨將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師。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傥貉釉p敗而走
②自立馬于高阜處
11、從括號里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句中的橫線上。
12、這一部分寫的是曹操強行進兵,結果戰敗,這些內容和“楊修之死”有什么關系?
13、曹操“厚葬”楊修是真心后悔殺楊修嗎?這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請簡要回答。
【主題閱讀】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二人至莊前下馬,入見伯奢。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說罷,即起身入內。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后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后,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鞒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于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14、給加點的字注音。
成皋( ) 驢鞍前鞒( )
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
?、僖捯凰?②沽一樽 ③言訖
16、曹操先誤殺呂伯奢一家八口,后又故殺呂伯奢,這表現了曹操的什么性格?文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他的這一性格?
17、對曹操的舉動,陳宮是如何評價的?從陳宮的言語行為中,你認為他還能繼續追隨輔佐曹操嗎?
【拓展提升】
18、《三國演義》中,在長坂坡“單騎救幼主”的是( ),在長坂坡“單騎退操兵”的是( )。請寫出兩個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
19、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常常讓人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請簡要說出下面介紹的習俗中所蘊涵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節里,在屈原的故鄉秭歸,用不同的方式紀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賽龍舟、辦詩會、公祭屈原三件事。
20、根據下面兩種情景,以“下雨”為中心,任選一種擴展成一段話,不少于40字。
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
情景二:夏天校園下雨
21、學校文化長廊里有以下幾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請你選擇其中一位,用一句簡練的話對他作介紹。(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話)
【教學后記】
楊修之死
1、páoqì yáng zèn huī chāo
2、猶豫不決 恃才放曠 班師
3、于是軍營中的各個將領,沒有一個不準備回去。你怎么敢編造假話,惑亂我軍心。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4、羅貫中小說家
5、①照“雞肋”號令本意行事②識門上“活”字意思③分食一盒酥④看破殺近侍用心⑤密告吳質曹丕結黨⑥令試曹丕曹植才干之舉,不得真實情況⑦為曹植作答教欺瞞。
6、不能。第一件事是倒敘,是殺楊修的直接原因;后面六件事是屬插敘,這部分是按曹操嫉恨楊修的心理程度排列的(“忌之”——“惡之”——“愈惡之”——“愈惡之”——“大怒”——“已有殺修之心”)
7、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楊修:恃才放曠,目中無人,狂妄輕率,耍小聰明等。
8、說“身死因才誤”并非沒有道理。楊修參與了曹氏父子間爭寵奪權的斗爭,卷入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漩渦,這才是導致他遭殺的本質原因。
9、奸:借故殺人,不讓人識破心機,假惠善后。不是。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極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他以招納賢才,知人善任著稱,但也借故殺害了一些名臣謀士。
10、①假裝失?、谕辽?/p>
11、撞閃
12、證明楊修死前的分析和預見是非常正確的,活曹操輸給死楊修,目的仍在揭露曹操殺死楊修忌才。
13、不是真的后悔,實際是故意做給別人看的,厚葬楊修似乎是在糾正錯誤,以此來證明他的惜才。這表明了他陰險虛偽的性格。
14、gāo qiáo
15、①尋求,找②買③完畢
16、表現了曹操詭詐殘暴的性格特征。“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17、“知而故殺,大不義也!”不能,從言語中可以看出陳宮是一個崇尚正義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18、趙云張飛三顧茅廬桃園結義草船借箭七擒孟獲
19、端午節帶給人愉悅、激勵爭先、團結合作、愛國愛民等精神,也傳誦屈原的“楚辭”文化。
20、情景一:如絲的細雨飄飄灑灑,如輕紗,如薄霧,遠處的綿綿山巒,近處的漠漠田野,都籠罩在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情景二:天黑的像夜晚,教室里悶的如同蒸籠一般。突然,一陣驚雷響起,隨著雷聲,豆大的雨點潑灑下來。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決口。不一會,整個校園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21、提示:能抓住名人特點,與名人生平事跡吻合,語言簡練即可。
教材分析:
1、課文選自《三字經》中的四句話,分為兩個小節,分別闡述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雖然本課是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但是“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個課標要求沒有變,而且一年級的課文是識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學時間、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識字與寫字”這個教學重點。
3、一年級下學期,會寫字的學習已經進入以寫合體字為主的學習階段,記認字形,尤其是記認字形的細部是保證會寫字掌握的關鍵,因此,一下在寫字指導環節,要設計字形學習的步驟,通過學生記字方法的運用,引導進行形近字比較,音形義結合,認記會寫的字。
4、教科書采用知識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因此,教學該課文要注意主題內容線索,樹立單元整體觀念,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主題內容的感悟。
學情分析:
雖然經過一個學期多的學習,課堂常規、課堂紀律已經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要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困難的,因此仍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中,例如“比比誰的紅花多”(完成一個學習任務,獎勵一朵小紅花,課堂教學結束后統計并給予獎勵)“闖關”“登高峰”(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闖過一關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學習,就闖關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學于玩中,以喚起注意,維持學習興趣。(注:這類激勵、激趣活動應根據教師教學風格、習慣不同而選擇設置,并成為常態,故教學設計無需呈現這類活動的設計。)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
4、能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和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教師:“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太”等7個會寫字的田字格字卡;課文圖畫PPT。
學生:每人一套“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寫字指導
(一)字形教學。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然后班級交流。
3、根據結構給這些會寫的字分類。獨體字:習、玉、義、之;左右結構:相;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近、遠。
(二)指導書寫。
1、指導“近”“遠”的書寫。
(1)觀察并說說“近”“遠”各部件的占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
?。?)范寫“近”“遠”,分別提示:“近”字先寫里面的“斤”,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ldquo;遠”字先寫里面的“元”,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2、指導書寫“習”“玉”“義”“之”。
?。?)觀察并說說“習”“玉”“義”“之”各部件的占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和筆順。
(2)范寫“習”“玉”“義”“之”,分別提示:“習”字先外后內,主筆是橫折鉤,要寫得舒展,橫折鉤的豎部分,略往左斜,點提起筆與橫折鉤起筆直對;“玉”字寫王字時注意三橫的長短變化,注意間距均勻,最后一點寫在橫上面,不要掉到外面;“義”字主筆是捺,要寫得舒展,點并非在撇捺交叉點對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點在筆畫中部,呈對稱式;“之”字主筆是平捺,要寫得舒展,橫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緊接著橫撇寫。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3、指導書寫“相”。
?。?)指名說說筆畫筆順,訂正后全體一起書空說筆畫筆順。
?。?)觀察并說說“相”各筆畫起止位置。
?。?)范寫“相”,提示左窄右寬,左高右低,右邊的“目”起筆在“木”的一橫偏上一些,四橫要間距均勻。
?。?)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九、總結
今天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不但學會了生字,還基本背會了課文,指導了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作業設計:
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科書分析:
1.課文選自《三字經》中的四句話,分為兩個小節,分別闡述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雖然本課是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但是“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個課標要求沒有變,而且一年級的課文是識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學時間、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識字與寫字”這個教學重點。
3.一年級下學期,會寫字的學習已經進入以寫合體字為主的學習階段,記認字形,尤其是記認字形的細部是保證會寫字掌握的關鍵,因此,一下在寫字指導環節,要設計字形學習的步驟,通過學生記字方法的運用,引導進行形近字比較,音形義結合,認記會寫的字。
4.教科書采用知識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因此,教學該課文要注意主題內容線索,樹立單元整體觀念,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主題內容的感悟。
學情分析:
雖然經過一個學期多的學習,課堂常規、課堂紀律已經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要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困難的,因此仍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中,例如“比比誰的紅花多”(完成一個學習任務,獎勵一朵小紅花,課堂教學結束后統計并給予獎勵)“闖關”“登高峰”(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闖過一關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學習,就闖關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學于玩中,以喚起注意,維持學習興趣。(注:這類激勵、激趣活動應根據教師教學風格、習慣不同而選擇設置,并成為常態,故教學設計無需呈現這類活動的設計。)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
4.能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和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教師:“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太”等7個會寫字的田字格字卡;課文圖畫PPT。
學生:每人一套“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一)復習會寫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詞。
1.導語:在學習新的課文之前,我們先復習這一課要求會寫的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自由朗讀這些詞語。
PPT出示有關字詞:相遇遠方近處
2.反饋指導:指名讀,相機正音。齊讀。
3.小結:這些紅色字體的字,我們學習完課文,就要求能正確寫了。
(二)復習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導語:小朋友們,我們上學用的`課本有語文書、數學書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什么嗎?(《三字經》)對,《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會了大家怎樣做一個好孩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兩組,看看它告訴了我們什么。請看老師板書課文題目。
1老師板書題目:⑧人之初。(“之、初”注音)
2.出示任務:自己借助拼音讀準題目。
3.反饋指導:指名拼讀“之、初”后讀題目;訂正后全班齊讀課題。
4.釋題,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過渡語:同學們,“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剛剛出生的時候。那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是怎樣的呢?課文又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就能知道了。
二、學習朗讀課文
(一)借助漢語拼音讀準課文
1.出示任務: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節把它讀準。
個體讀,同桌互讀互糾。
2.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相機正音。
3.出示任務:再朗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讀音,做到讀準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個體讀,同桌互讀互糾。
4.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師生共同按要求評議;一個讀完評議一個。
5.小結:朗讀做到讀準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學習把課文讀通順
1.導語:《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朗讀時要講究節奏。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意思的理解,嘗試通過打拍子的方式,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個體朗讀,同桌互讀交流。
2.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師生共同按要求評議;一個讀完評議一個。
3.自由練習朗讀后,全班一起擊掌打拍子朗讀。
4.小結:《三字經》的朗讀要講究節奏,朗朗上口,所以我們一般可以采用擊掌這樣的方式打拍子來朗讀。
三、學習會認讀的字
1.導語:同學們真會朗讀!那么,這課會認讀的字寶寶單獨拿出來,你能把它們都正確認讀嗎?
出示任務:在課文中圈畫出會認讀的字,然后借助漢語拼音讀準。
2.反饋指導:
(1)訂正會認的字的圈畫。
(2)出示會認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讀(學習速度中等的2—3個學生)相機指導(含音難字讀音指導)。
(3)全班齊拼讀。
3.會認的字口頭組詞。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字在生活中,它們會和哪個字寶寶組成詞語的呢?同桌說一說。
4.反饋指導。
①逐一反饋,學生組詞正確的,就以字卡為中心板書成詞語;如學生用同音字組詞的,則把這個詞語板書在副板書位置,以示區別和糾正。
?、谌绻麑W生組的詞語是日常常用詞語,可相機讓學生口頭用詞語說一句話。(注意說話數量的把控,不要喧賓奪主。)
?、蹖W生組的詞語帶讀一、兩遍。
?、苄〗Y:同學們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詞語,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可以通過生活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詞語的。
四、背誦課文
1.導語:掌握了會認讀的字,我們就能把課文讀得更好了,也能嘗試背誦課文了。
出示任務:繼續用擊掌的方式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嘗試把課文背誦下來。
個體練習,同桌互背互糾。
2.反饋指導。
指名背誦指導后,全班一起擊掌背誦。
五、會認讀的字認字的初步評價
1.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2.游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
六、圖文結合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導語:我們學習了會認讀的字,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下面我們結合課文的圖畫,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呢?
1.結合生活,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1)出示任務:請朗讀課文,試著自己說一說你讀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邊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反饋指導:
學生交流后,教師大致講一講意思: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沒有知識,能有什么作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2.圖文結合,了解課文,感悟課文主題。
(1)PPT出示任務1: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圖中的媽媽和孩子在干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演一演。
(2)反饋指導:
預設:圖中的媽媽正在教育孩子放鵝的時候不要三心二意;圖中的媽媽正在教孩子怎么放鵝呢……(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
(3)PPT出示任務2:媽媽為什么要教育孩子呢?請你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并用波浪線劃出句子。
(4)反饋指導:
預設:“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老師板書相關語句)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導語: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因為什么事情而教育你呢?他們是怎樣對你說的呢?你們在爸爸媽媽的教導下,學會了什么本領呢?
(6)反饋指導:
預設:爸爸媽媽教導我一定要上課認真,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老師引導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教導都是為了我們成為好孩子,成為有用之才。
(7)指名朗讀全文,全班拍手齊讀全文。
(8)小結過渡:一個人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識,將來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所以,我們要認真、自覺地學習,虛心聆聽大人的教導。
七、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游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課后詞語讀記。
1.出示任務:借助拼音自由讀“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
2.反饋指導:
指名讀、齊讀;
3.評價:
(1)同桌相互說類別背記詞語,看誰正確率高。
(2)同桌在班級上進行相互說類別背記詞語,師生評議。
八、寫字指導
(一)字形教學。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然后班級交流。
3.根據結構給這些會寫的字分類。獨體字:習、玉、義、之;左右結構:相;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近、遠。
(二)指導書寫。
1.指導“近”“遠”的書寫。
(1)觀察并說說“近”“遠”各部件的占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
(2)范寫“近”“遠”,分別提示:“近”字先寫里面的“斤”,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遠”字先寫里面的“元”,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2.指導書寫“習”“玉”“義”“之”。
(1)觀察并說說“習”“玉”“義”“之”各部件的占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和筆順。
(2)范寫“習”“玉”“義”“之”,分別提示:“習”字先外后內,主筆是橫折鉤,要寫得舒展,橫折鉤的豎部分,略往左斜,點提起筆與橫折鉤起筆直對;“玉”字寫王字時注意三橫的長短變化,注意間距均勻,最后一點寫在橫上面,不要掉到外面;“義”字主筆是捺,要寫得舒展,點并非在撇捺交叉點對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點在筆畫中部,呈對稱式;“之”字主筆是平捺,要寫得舒展,橫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緊接著橫撇寫。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3.指導書寫“相”。
(1)指名說說筆畫筆順,訂正后全體一起書空說筆畫筆順。
(2)觀察并說說“相”各筆畫起止位置。
(3)范寫“相”,提示左窄右寬,左高右低,右邊的“目”起筆在“木”的一橫偏上一些,四橫要間距均勻。
(4)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九、總結
今天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不但學會了生字,還基本背會了課文,指導了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