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9
這是人教版狼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捕殺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為例,闡明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維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教學時,因以學生“自由地讀,盡情地讀,讀有所思,讀有所得”為教學手段,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學生分析 1. 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課前做了預習
2. 對課文內容的歸納有待提高
3. 朗讀以及復述課文能力需要提高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 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認識課文生字,”染” “蔥” “凱”是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領悟人們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
教具準備 掛圖 、簡筆畫
課 時 第一課時 課 型 閱讀課
教學環節
一 、激發興趣
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三、指導識字寫字 教師活動
1、簡筆畫出(“狼”、 “鹿”的形象)它們是什么?說說你對它們的了解?
2、問:把它們放在一起,你覺得在它們之間加個什么字,來表示它們的關系呢?(板書:狼?鹿)
問:那么它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趕快來欣賞課文吧!(板書:狼和鹿)
1、提出自讀要求:
(1) 給課文標上小節序號
(2) 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檢查自學情況
(1) 用開火車讀的形式檢查認字情況,通過板書幫助學生認識二個多音字
(2) 述:把讀的最棒的小節再讀一讀
問:對于這一段你有什么疑問?
問:課后練習中有10個生字,你認為哪個字要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的?
出示“凱“”蔥“”染“ 三個字的生字卡,引導書寫的關鍵部分,并練習用生字組詞 學生活動
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各抒己見,思考課題為什么用“和”表示二者關系,跟隨老師一起讀題
劃出生字和詞語,標上小節序號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為黑板上兩個多音字“提”“泊”注音組詞
朗讀各自喜歡的小節,概括小節內容
對課文內容提出疑問
交流看法
疏空筆順
練習組詞 設計意圖
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盡情的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在“狼”“鹿”之間可以加許多字,表示二者關系,但這些關系都是一種結局——鹿成為狼的獵物。就在學生的認識趨于統一的時候,教師引出一個“和”字,立即引發學生的預測欲望。產生閱讀興趣
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測試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
讓學生自主選擇,獨立思考,激發他們閱讀興趣,以及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能力
鞏固內化
運用練習
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繼續學習課文,從人們隨意殺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通過鹿群變化的對比,森林狀態的對比,弄清狼和鹿的關系。
2、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等方法,領會課文內容。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狼和鹿》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讀題
回憶課文,回答問題 喚起學生記憶,承接上節課所學內容,自然過渡到下文的講解
二.插圖比較
顯示矛盾
三、深入探究 出示配套的課文插圖
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森林的句子,能找出來讀給我們聽聽好嗎?(指名回答)
述:讀著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說說你的理解。
述:把你們的感情讀出來吧,女生一百年前森林,要讀出它的美好,男生讀二十五年后的森林,要讀出它的荒涼
問:同學們,讀了這兩句話,
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
問:同一座森林怎么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
述:原來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為什么要捕殺狼呢?狼的數量發生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
問:當地居民是如何捕殺狼的,放聲讀課文第二小節,你讀懂了什么?
述:鹿沒有了狼和其他天敵的威脅,凱巴伯森林一時間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真的永遠成了人們心中鹿的自由王國了嗎? 回顧課文,讀第一段和第三段中描寫森林的句子
大膽想象,詳細描述不同時期的森林景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有感情分角色的朗讀
同桌相互交流
讀課文,找原因
思考問題
回答
讀課文,回答問題
自由讀第三小節,劃出關鍵詞語和句子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讀出自己的理解,通過凱巴伯森林的兩次鮮明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森林的巨大變化,從而激發他們探究原因的興趣,這一切究竟是誰造成的?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過渡
抓住狼和鹿的數量對比,導向造成森林和鹿群前后狀態的對比,這兩組對比分明揭示了“功臣”和“禍首”的特定內涵。
四、對照感悟
五、積累內化 問:狼被捕殺前后,鹿在數量上有什么變化?(四千——十萬———八千)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述:狼一只跟著一只到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隨之被破壞,活潑可愛的鹿也陸續死去,留下一片荒涼和慘淡,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劇!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禍首是誰?
(簡筆畫出一架天平)
述:生物間有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干擾,他們始終保持平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平衡。一旦某一方遭到人為的破壞,就像狼被無止盡的殺死,天平必將傾斜,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狼和鹿》這篇課文就是一幕慘痛的悲劇,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平衡”的警鐘。
述:結合平時生活中看到的 了解到的因破壞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談談自己看法。 快速默讀全文,找原因
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用“因為…所以…”,回答問題
可惡的狼成了“功臣”:因為……
可愛的鹿成了毀滅自己的“禍首”:因為……
揣摩體會
學生暢所欲言 提出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為學生發表見解,展現自我創設氛圍。教師引導點撥,揭示中心,讓學生懂得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規律,人們不能盲目去做,有時是要遵從大自然之道的。
結束全文,情感升華
引導學生由文悟理,從思想認識上升華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簡筆畫(狼) ?簡比畫(鹿)
19 狼和鹿
多音字: 提 泊
重點字詞: 凱 蔥 染 蔥綠 提防
這次活動,開頭引入以猜謎的形式引入,出示灰太狼的帽子、耳朵、牙齒、身體——引出灰太狼,用生動的故事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在引入灰太狼的煩惱是它的老婆紅太狼的生日快到了,想用寶石做皇冠作為生日禮物送給紅太狼,而去寶石島的路上迷路了,遇到一群小鳥在排隊,讓幼兒復習顏色相同,大小不同的規律排序的,灰太狼聽小鳥說按著箭頭的方向走就回到寶石島途中,又被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才引導幼兒有淺到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大小相同,顏色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相同等有規律的進行引導自己排序出有規律的小船,才能啟動開往寶石島。終于找到了寶石島,選寶石做皇冠,引導幼兒接下去往下排。作為新老師,還有很多不足需要自己不斷的學習經驗進步,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能力提升。今天這數學活動課有幾點不足的地方:
1、教師應給與孩子更多思考的空間,他們可以怎么排?然后再思考回答,才能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2、在分組制作材料的要求和的提出中要體現,提醒幼兒按照二或三個為一組好朋友的規律來排序,才能讓幼兒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在幼兒操作材料時,因幼兒撕貼紙的技能還不夠,有待教師多指導加強,從而想到材料的適宜性,可換為泥工板或過膠紙和沾水貼的技能;操作材料不夠多樣性。
3、教師語言不夠簡潔,要體現讓幼兒清楚,控制縮減時間。
通過創設此活動《灰太狼的皇冠》,使幼兒能根據按物體的外部特征按特定規律進行排序,從中感謝各位教師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
活動目的:
1、通過比較認識狐貍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貍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們的共性。
2、豐富詞:群居、野獸。復習詞:狡猾、蓬松
活動準備:狐貍和狼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介紹狐貍
1、提問:
(1)什么動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貍圖片)
(2)貍什么地是很狡猾的?(狐貍會裝死,會用尾巴把腳印掃掉,會放臭氣熏人,會守在兔子洞口,會游水偷鴨子吃,狐貍知道獵人來捉它時還會把放出的臭氣除掉。)
(3)狐貍住在哪里?吃什么東西?(草原、樹林,專吃兔、雞、鼠)
二、講故事:狐貍的一家
三、用比較的方法介紹狼:
1、出示狼的圖片:這是什么動物?
2、比較狼和狐貍的不同點
(1)狐貍喜歡吃雞、兔,狼喜歡吃什么?
(2)牛、馬的力氣、身體都很大,狐貍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狼的身體比狐貍大,狼是一群一群出來找食的)
(3)狼和狐貍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大小、尾巴)
小結:不同點:通過比較認識狐貍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貍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們的共性。豐富詞:群居、野獸。復習詞:狡猾、蓬松
狐貍:狡猾、是一只或兩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雞等小動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雞、兔、羊、牛、馬等動物,尾巴像條繩子,向下垂。
相同點:狐貍和狼都吃動物的肉、都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是晚上出來找東西吃,都生活在樹林里,沒有人養的,所以它們都是野獸。
四、思考提問:狐貍和狼誰兇?誰比狼還兇?(老虎、獅子等)
一、活動名稱:
《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二、活動類型:
健康二、活動班級:大班
三、活動目標:
1、通過聽故事,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再討論中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3、幼兒逐步養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5、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四、活動準備:
故事背景音樂、小蜜蜂、喜羊羊、美羊羊面具各一個、灰太狼頭飾一個、音樂《別看我只是一只羊》、兒歌《小牙刷》、《親親小牙刷》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1、通過歌曲《別看我是一只羊》問,問小朋友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引出聰明的喜羊羊和倒霉的灰太狼的故事。
2、出示灰太狼頭飾,師:灰太狼整天都想出各種辦法去抓小羊了,今天灰太狼又想出了一個辦法,請幼兒猜一猜,這次灰太狼抓羊成功沒有呢?引出故事。
(二)展開:
教師有表情有動作地完整講述一遍故事。(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并且提問。灰太狼抓住了美羊羊,其他羊想辦法救出美羊羊。
(1)灰太狼的牙齒厲害嗎?有多厲害?
(2)教師模仿喜羊羊:你們怕灰太狼的牙齒,我就不怕,我還要把它的牙齒全部拔掉,把美羊羊就出來!
(3)那喜羊羊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呢?灰太狼又是怎么做的呢?誰又去勸的灰太狼的呢?喜羊羊又是怎么騙的呢?
3、講述故事第二部分,了解故事內容并提問。
(1)喜羊羊想到了什么辦法?它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說,集體模仿狐貍的樣子:啊!尊敬的灰太狼大王,我給你帶來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糖)
(2)喜羊羊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請幼兒上臺模仿灰太狼的樣子:灰太狼吃了一粒又一粒, 連睡覺的時候,糖還含在嘴里呢。)
(3)這時候,誰來勸灰太狼了?(請一名幼兒扮演灰太狼,其余幼兒模仿紅太狼: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齒會爛掉的。喜羊羊最狡猾,你可別上他的當呀)灰太狼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
4、講述故事第三部分灰太狼為什么要拔牙?(因為灰太狼有蛀牙)
(三)討論:了解蛀牙的形成。
1、討論牙齒有什么作用。
(1)前方的牙齒可以切斷食物,里面方方的牙齒可以壓碎食物;練習發音如:字、師、四,明白牙齒可以幫助我們發音,講話清楚。
(2)請幼兒張開嘴巴看看牙齒是什么顏色,檢查對方的牙齒是什么顏色。
2、通過討論后,由教師講述原因:牙齒嚼了東西后總有些殘渣留在牙縫里,尤其是糖,有粘性,細菌就在這些殘渣里面生長,產生一種叫乳酸的東西。時間長了,就會變黃發黑,有的甚至會出現小洞。就形成了蛀牙。
(四)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1、把牙膏擠到牙刷上(黃豆粒大小),順牙縫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豎刷。上下、內外都是順著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橫刷。
2、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鐘,每個面要刷15~20次。
3、刷完后用清水將牙膏全部漱出。
4、播放音樂《親親小牙刷》,一起刷刷牙。
(五)養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
1、睡前不吃糖
2、早晚刷牙
3、飯后漱口
4、不吃過硬的東西
(六)播放音樂《刷牙歌》,大家一起刷刷牙。
六、活動結束:
1、結合進餐活動,讓幼兒養成正確的進餐習慣。
2、利用日常活動,讓幼兒談談你的牙齒為什么變黑了?這樣有什么不好?讓幼兒懂得牙齒清潔整齊,不但美觀,而且能減少疾病。
活動反思:
本次語言活動教師較好的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具有啟發性的語言提問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
優點:
首先,教師創設的森林情境使幼兒仿佛置身故事情節之中;生動形象的課件,也較好的配合了整節課的進行,給幼兒以直觀形象的認識。而教師編排的由幼兒演出的情景表演更是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另外,教師對小狐貍的評價引導,改變了傳統的“狡猾、滑頭”等觀念,而引向了更新一層的“機智、聰明、愛動腦筋”,是一項勇敢的改革。
不足之處:
導入環節時間過長,問題不夠簡潔明了。教師在講述故事時應更加繪聲繪色,充分體現故事教學的魅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