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這是幼兒園小班跳舞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學習感受和表現樂曲ABCA的結構,理解樂曲中的強弱變化并學習、表現這些強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熱烈與輕盈對比所造成的詼諧感。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運用已學過的簡單基本舞步創編能與該音樂相匹配的雙人舞。
3、在創編舞蹈時,能積極建設性的意見并注意傾聽他人發言和觀看表演。
重難點學習:
感受和表現樂曲ABCA的結構,理解樂曲中的強弱變化并學習、表現這些強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熱烈與輕盈對比所造成的詼諧感。
活動準備:
1、已能較熟練地掌握3~4種基本舞步,如小跑步、蹦跳步、側點步等。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理解、熟悉音樂作品《洋娃娃》。
教師請幼兒傾聽作品的A段音樂。要求幼兒能聽出洋娃娃的舞蹈時輕巧活潑的還是熱烈歡快的。
教師請幼兒把雙手當作洋娃娃,在自己的大腿"舞臺"上跟隨A段音樂"跳舞"。
師:你們覺得應該用拳頭跳,用手掌跳,還是用手指跳?應該重重跳,還是輕輕跳?應該用很大的動作跳,還是用很小的動作跳?
教師請動作輕盈、節奏準確,且動作方式新穎別致的幼兒輪流擔任小老師,帶領其他幼兒跟隨音樂用手在腿上跳舞。
教師請幼兒完整地傾聽音樂。
師:你們在聽到"手指跳舞"的音樂時,做手指跳舞的動作;在聽到新的音樂時,不做動作。聽完后,告訴我新的音樂出現了幾次?兩次出現的新音樂是否相同?
2、幼兒傾聽音樂進行舞蹈創編。
教師引導幼兒為A段音樂創編舞蹈。請幼兒兩兩結伴,探索在兩人手拉手(可有不同的拉手方法)的情況下,如何用簡單的基本舞步跟隨音樂跳舞。如鍾趾小跑步或其他舞步。
教師引導幼兒為B段音樂創編舞蹈。請幼兒注意對比A段音樂,感受B段音樂的熱烈氣氛。(如幼兒年齡較大、基礎較好,還可以請幼兒用拍手等方式進一步感受樂曲中的各個重音)。最后,引導幼兒兩兩結伴,探索如何用手和臂的動作跟隨音樂表演舞蹈,(基礎較好的班級還可嘗試用腳配合的方式跟隨音樂表演舞蹈。如在重音處與五班對擊掌或做蹦跳步。)師:你們覺得B段音樂和A段有什么不同?B段可以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跳呢?
教師引導幼兒為C段音樂創編舞蹈。先請幼兒注意傾聽其結構中的強弱對比和對答感覺,再請幼兒在兩兩結伴的情況下自由探索用動作表現:一方在單句"用強烈的語氣提問",另一方在雙句"用輕快的語氣應答"。
3、教師引導幼兒練習舞蹈。
教師將幼兒在創編活動過程中提取出的某些典型的動作(較新穎且更貼近音樂特點的動作)按音樂的結構組織起來,帶領全體幼兒進行練習,直至初步熟練。
教師請幼兒自由地兩兩結伴,完整地隨音樂用教師教的合作舞蹈。
教師鼓勵幼兒自由交換舞伴,完整地隨音樂用即興創造的合作舞蹈。
教師請個別動作新穎,符合音樂情緒、結構及強弱變化,交流合作好的幼兒為全體幼兒做示范表演;并組織去全體幼兒進行觀摩、討論和模仿。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感知機器人動作斷頓的特點。
2.能大膽創編機器人舞蹈的動作并隨樂表演。
3.體驗模仿、創編與表演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白板課件、視頻、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機器人圖片,產生興趣。
1.利用聚光燈出示機器人局部圖片。
師:猜猜,誰來了?
師:你見過的機器人是什么樣的?
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與風格。
師:仔細聽一聽你會發現什么?
三、觀看視頻,觀察、模仿、表現機器人的動作特點。
1.觀察機器人的動作特點。
師:機器人是怎樣跳的?
學:機器人跳舞是一頓一頓的。
2.模仿機器人動作特點。
3.表現機器人的動作特點。
師:如果你是機器人,你會做什么動作?
四、根據音樂,創編機器人舞蹈。
1.根據第一段音樂,創編動作,并用圖譜記錄。
師:這么多的動作,哪一個適合表現第一段的音樂呢?
2.根據第二段的音樂,創編動作,并用圖譜記錄。
師:音量大的時候適合做什么樣的動作?變小后會有什么變化?
3.復制第一段圖譜,完成圖譜創作。
4.看圖譜完整練習自編舞蹈。
五、表演機器人舞蹈。
目標
1.能根據要求活動手指和手臂。
2.提高肢體動作能力的創造能力。
準備
一段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
過程
1.我會做。
教師用手指著頭部說:“這是我的頭,你能摸到自己的頭嗎?”引導幼兒邊用手指頭部邊說:“這是我的頭。”
教師手指其他人體部位,提出類似問題。
引導幼兒閉眼做類似游戲,如用手摸肩,用手碰背等。
2.向手挑戰。
你能用盡可能多的辦法活動自己的手指嗎?
啟發幼兒大膽創造,想出多種活動手指的辦法。如拇指繞圈動作,捻指動作,彈指動作,彈琴動作,用食指和中指做剪刀狀,等等。
引導幼兒聽指令活動手指。如:你能盡最大可能張開五指嗎?使幼兒體驗手指充分伸展的感覺。
你能用你的手臂做些什么動作呢?
引導幼兒聽指令接受挑戰。如:你能讓手臂像波浪一樣運動嗎?
3.做做手指操。
在音樂聲中,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創編、表演各種手部動作,感受、體驗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帶領幼兒做手指游戲(見附)。
建議
1.引導幼兒活動身體的特定部位,有利于探索人體運動的靈敏性、定向性,提高幼兒身體感知覺能力。
2.可運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幼兒探索人體各部位的游戲。
附:手指游戲
兩間窗門緊閉的小屋,(將手捏成兩個拳頭)
打開窗,迎來陽光,(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做成兩個小圈圈)
10個又高又壯的小朋友,(舉起10個手指)
8點鐘上幼兒園。(顫動手指)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小腳,喜歡做小腳的游戲。
2.知道小腳隨著身體的長大而長大。
3.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節奏歡快的音樂磁帶、有地毯的地面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脫下鞋子和襪子隨意地站在老師的四周,聽著音樂和老師一起活動活動我們小腳好嗎?教師:小腳累了,找個地方坐好。
二、基本部分:
(一)引導幼兒通過多種形式認識自己的小腳
1.數一數?一只腳上有幾個腳趾?找找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說一說:小腳,小腳真可愛,1、2、3、4、5,五個腳指頭。
2.通過教師和孩子進行比較腳的大小。
老師的'腳為什么大?你們的腳為什么小?
小結:老師的腳出生時就這么小,后來人長大了,腳也長大了,等小朋友長大了,小腳也會長大。
3.撓撓小腳,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撓撓自己的、老師的、小朋友的,說說有什么感覺?
告訴幼兒:小腳,小腳真好玩,撓撓小腳,哈哈哈,癢死嘍。
(二)認識小腳的本領,喜愛自己的小腳
1.教師帶領幼兒在活動室的地面上和不同的墊子上,走走、跑跑、跳跳,引導幼兒說出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進一步說出小腳的本領。(走路、跑步、球踢、跳……)
2.今天老師的小腳還會跳舞呢?教師用腳打節奏,請幼兒觀看。
3.幼兒跟老師學習用腳打節奏。
4.放兩段節奏不同的音樂,幼兒自由發揮,用腳感知節奏的快慢。
5.教師和幼兒一起跳舞,感受小腳跳舞帶來的快樂。
三、結束部分:我們的小腳幫我們做這么多事情,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腳呢?請幼兒討論說說。然后比賽穿鞋子和襪子,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孩子們認識了小腳,在生活中孩子們雖然對自己的腳非常熟悉,但對于腳的各部分孩子們了解的很少,課堂中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自己的腳,幼兒學習興趣濃厚,與老師配合默契。在保護小腳的環節中,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見解,并能充分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教學效果較好。不足之處是部分幼兒活動中與老師配合不好,課堂組織環節欠佳,還有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穿鞋子襪子不會,不知鞋子的左右,容易穿反,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進一步跟上練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