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
這是背影說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家喻戶曉的名篇,文章樸素無華,語言淳樸自然、真摯感人,一直打動著幾代讀者的心,影響深遠。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是想通過此文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與情感,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情感。《背影》在本單元和本學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2、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敘事抒情,即文中父親爬過月臺的艱難動作,背影情景的刻畫,指導學生感悟作品中所蘊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啟發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難點:(1)文章的寫作年代離今天比較久遠,學生的思想實際與作者當時的思想有較大的距離。應力求縮短這段時空距離,使學生逐步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同時,也讓他們受到感染,產生共鳴。
(2)課文第二、三段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總體語文基礎尚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對語文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但畢竟是初中學生,對文章所反映的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成年人而且是知識分子的情感,很難真正領會。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知識目標:
掌握重要的字、詞并在學習和生活中運用。
2、能力目標:
(1)品味作品細膩、樸實的描寫所蘊涵的深情。
(2)學會用行動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3)學會觀察體驗生活,從平凡瑣事中提煉意蘊豐富的寫作素材的方法。
3、情感目標:
(1)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和道德情感熏陶。
(2)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感受父母的愛,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四、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啟人心志的導語和結束語,使學生感悟作品平淡的文字中蘊涵的深深的父子之情,并使他們產生共鳴。
(3)采用導讀法、啟發式。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思中,完成教學目標。
2、學法指導:
(1)使用圈點和批注的方法。
(2)研討法:分小組討論,發揚團隊精神,思考、討論、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親情。
3、教學手段:采用播放錄音,投影等多種媒體。
五、教學過程
導語:中國有句老話叫“嚴父慈母”,仿佛做父親的一定是非常的嚴厲,其實,我總覺得,在生活中,慈父是很多很多的,平時你們感受到父親對你的愛了嗎?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絕大多數對自己的子女都充滿著愛,而且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深沉的,完全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無與倫比的愛。(滿懷深情地講述在我的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對我的教育、關愛和影響。展示一組關于父親的畫面,任選角度,說說它們的感人之處。)今天,我們要學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表現父子深情的典范之作。
設計意圖:
以“情”為切入口,激發情感,創設氛圍,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聽朗讀錄音,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要求:
(1)聽準語音語調,掃清文字障礙。
(2)領會關鍵詞句,體會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劃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大致把握本文的內容,小組簡單交流,明確本文的大意。
(三)仔細研讀課文,小組討論問題:
1、問題:
(1)“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這些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有什么作用?
(2)劃出文中描寫父親買橘子過程中往返情景的語句。
(3)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文中寫了幾處背影?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處背影?
(4)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寫背影?
設計意圖:設計的目的是以問促讀,檢測整體閱讀的效果,通過討論交流,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疑問:
(1)朱自清為什么不自己去買橘子?
(2)文中父親的形象“細心”、“體貼”,怎么不像父親卻像個母親?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對提出的問題篩選、整理,學生的思維激烈碰撞,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最后教師引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學生情感的體驗和價值觀得以提升。
3、“父親爬過月臺買橘子”的片斷好象電影特寫鏡頭,而且,又是個極煽情的鏡頭。請學生表演“父親爬過月臺買橘子”的片斷,揣摩“蹣跚”、“探身”、“爬”、“攀”、“縮”、“微傾”等富有表現力的詞語,進一步體會理解“父親”的愛子之心。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自主體驗,理解父親的背影是沉重的背影,是艱難努力的背影,進一步理解父親的那顆愛子之心。
4、全班齊讀“望父買橘”部分,進一步體味這種真切感人、催人淚下的情感。
要求:聲音低沉,節奏舒緩,語速較慢但略有變化。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散文代表作,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作品采用紀實的手法,通過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寫父子間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相憐相愛的感情。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與作用。
2、教學目標的設定
(1)知識與能力:積累生字詞;學會選取最佳角度、運用傳神動詞、加入自己情感反應的寫作技巧。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握文中父子親情,敬愛父親
3、教學重點
研讀重點段落;學會選取最佳角度、運用傳神動詞、加入自己情感反應的寫作技巧。
4、教學難點
學會選取最佳角度、運用傳神動詞、加入自己情感反應的寫作技巧。
5、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二、說教法
我所執教的班級學生語文基礎不算太好,尖子生不多。根據學生實際以及本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如下教法:
1、 以品味語言為主,采用點撥式教學,設計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
2、 采用朗讀、討論、質疑法使學生動口動腦動手
3、 為增加課堂的容量,使用多媒體教學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緊緊圍繞問題,扣住文中關鍵語句,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中體現的父子深情;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文基礎,提高語文水平。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激情導入:(大屏幕上播放黃磊演唱的《背影》,同學欣賞)這首歌的名字叫《背影》,是今年最流行的一首歌曲。無獨有偶,朱自清先生也曾經寫過一篇紀實散文也叫《背影》。他寫的是誰的背影?這個背影有什么特點?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2、檢查預習情況:作家作品(由學生介紹,教師予以補充)、字詞(由學生解決,大屏幕出示一部分) 這部分由學生自主完成
3.、師生互動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大屏幕出示閱讀準備:父親的語言、父親的動作、父親的背影、兒子的眼淚,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并作圈畫)
(2)整體感知:文章以什么作為線索?寫了什么事?(落實閱讀準備中提及的問題)
(3)你最喜歡的是哪次背影?為什么?
(4)閱讀課文的前三段,分析這段文字的作用。
4、小結,布置作業:進一步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導入:(結合上節課內容)
師生互動:
1、賞析“望父買橘”時的背影
(1) 大屏幕出示視頻資料:電視散文配樂朗讀,學生欣賞
(2) 這段文字為什么寫的如此感人?(品動詞的運用、飽含真情的敘述)
(3) 以“讀過此段,我()”這一格式說話
2、品味父親的話語,理解話中所包含的意思(小組合作)
3、文中寫了我的四次流淚,原因各是什么
4、年少的我是否真正理解父親為我所做的一切?(理解“聰明”一詞的真正含義)
5、探究:
(1) 按照你的理解,文章還可擬定什么題目?說說看。
(2) 問什么作者要用“背影”為題?這好在哪里?
(3) 你怎么看待文中所描述的父愛?(教師注意個別質疑?)
(4) 《背影》何以成為經典?
6、拓展遷移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也肯定給了你許多的關愛,哪件事最令你感動?與大家交流一下。
6、小結:四次話語、四次背影、四次流淚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相信讀過此文,父親那深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已經深深的印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是啊,父愛可以輕柔的似涓涓細流,可以厚重的如巍巍高山,這都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要否定父愛。讓我們對父親真誠的說上一句:我們懂你
多媒體播放滿文軍的《懂你》(落實情感教育)
7、布置作業(大屏幕出示:)
青春年少,懵懂無知,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母任性過,也有誤解他們的時候。以“( ),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的情感
板書設計:
背影
朱自清
思念父親 點出背影
望父買橘 刻畫背影 父子情深
父子分手 惜別背影
別后懷念 再現背影
說教材
1、教材簡析:《背影》選自我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請的一篇著名的記實散文。一直作為語文教材的傳統課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為它寫出了一種異常真誠與至誠的父子之愛,反映了我國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我覺得,讀朱自請先生的《背影》,就應該把眼光方遠,遠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體會這篇名文所蘊涵的真精神。閱讀這篇散文,我們可以感受到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這是人間至情。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走近作者,認識生字、生詞。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散文的特點及散文的選材。
能力目標:學習在平實的敘述、抒情中蘊藏著的極為精巧的構思;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
情感目標:,認真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系。
3、教學重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很適合朗讀,要讓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感情,使學生自己能夠受到感動。所以我把該文教學重點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激發孩子理解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語文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初二學生,他們的閱讀范圍還不是很廣,掌握的閱讀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親那個不怎么優美的背影?學生還無能為力。因此,我把此當作本文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進行教學: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朗讀評價的教學方法。
5、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6、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想結合,激發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
7、教學用具:多媒體。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選擇教法上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據此,我在教學該課時主要采用朗讀的方法,教師不必過多的講解,作者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慢慢感受出來,以達到教學目的,而不是一上來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了閱讀興趣。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會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地去解決問題。
說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和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據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
8、自主收集資料,增加課外閱讀量的方法,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9、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10、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而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導入新課的開場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導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
同學們,人們常說,“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象個寶,沒媽的孩子象棵草。”可是在我們生活中,有一個人也時時刻刻在關心、愛護、影響著我們,那就是父親。在生活中你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在成長的歷程中他對你有什么影響?你怎樣評價你的父親呢?
1、由導語引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2、自由發言,鼓勵學生多發言。
3、教師小結,引出新課。
此設計能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主人公達成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幫助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
(二)檢查預習情況,明確學習目標:
1、生字、生詞的練習。(運用多媒體顯示出來)
2、讓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朱自清的
有關資料
3、檢查朗讀情況,并讓學生作出評價。
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自己收集資料,查閱工具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是學法1的實施。
(三)啟發誘導,合作探究
1、配樂朗讀此文(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注意朗讀的要求和技巧。
2、整體把握文章,讓學生談聽后的感受。
3、把握文章脈絡,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4、文中出現了幾次“背影“?著重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的背影?
5、本文通過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的什么的感情?
6、體味文中父親的幾句話。
以上設計的問題由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一不理解作者的感情,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閱讀興趣。完成教學目標2。
(四)教師小結,布置作業:熟讀全文,進一不感知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我設計了如下導語)
同學門,上節課我們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親,今天我們繼續探討這篇課文。
(二)明確目標
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領會樸實的語言風格。
3、繼續感受父子情深。
(三)自主合作,探究質疑(用多媒體顯示下列問題)
1、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映象最深?為什么?
2、體會父親親爬月臺時的幾個動詞。
3、文章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寫父親的背影呢?
4、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竟然感動得流淚,你相信嗎?
5、你認為文章是通過選取什么角度來表現“父愛”這一主題的?
此設計意在拓寬學生的思路,在師生質疑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是突破重點、難點的重要一環,是對學法2的指導,從完成教學目標2。
(四)學生朗讀課文,分組討論,就文中不解之處質疑。(教師點撥)
此設計是讓學生養成自主提問,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是學法2的進一步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多了解爸媽,體會他們子女的關愛。
(六)總結全文,滲透思想教育,完成教學目標。
一、說教材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是第二單元第二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是以“愛”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贊美人性中的美。學習本文,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鑒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更有利于后面幾篇課文的學習。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情感目標:感受父子深情,體會自己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學會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定位為: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體會作者樸素感人的語言;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教學難點定位為:對于文中背影的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在分析中,深刻透徹的體會這種偉大的父愛。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擬定兩課時完成。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非常重視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本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通過此教法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平實自然但飽含深情語言特點,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課文中的情感交流,產生共鳴。
2、引導探究法:新課標對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角色是這樣定位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文所寫的父愛樸實卻深沉,大多數學生可能難以深切體會,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引導學生先找可表現父愛的關鍵性語句或詞語,再探究其深意,感受濃濃的父愛。
三、說學法
依據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擬定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合作學習法:課前通過預習,解決字詞問題,搜集、整理、交流有關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整合資源,并結合課后習題提出質疑;課中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2、圈點、勾劃、批注法:在品讀課文時,指導學生運用此法,獨立思考,達到個性化閱讀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過程我將分四個步驟展開:
(一)激情導入
首先,教師用飽含感情的語言講述自己與父親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感情。然后,請同學講述自己對父愛的體驗,營造愛的氛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在這一環節,我通過“言”和“聲”,用自己的情感拔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
預習作為一種教學有效性策略,源遠流長,《禮記·中庸》也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有效手段。本環節我主要從三方面進行:
1、讀字音,辨字形,解字義。
2、資料展示:以“我所知道的朱自清(《背影》)”為主題,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
3、疑問閣:預習課文時你遇到了哪些問題?可請知道的學生當時解答,有難度的問題可在教學過程中解答。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整體感知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和培養全局性閱讀觀念的有效途徑。為此,我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標:
1、讀一讀,再思考:本文的線索是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找一找:背影在文中共出現了幾次?請從課文中圈畫出來。
3、說一說:你認為哪個背影最感人,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
(四)精讀課文——感悟真情
新課標對精讀的評價要求是:“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在本環節,我讓學生立足文本,動筆動腦動口,從理解詞句入手,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
1、運用圈點、勾劃、批注法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關愛的詞語或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說說對它們的理解。(在此環節,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重點片段賞析:月臺買橘
(1)組內合作探究: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刻畫父親的?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重點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父親的動作和語言的詞語和句子,品味其中的深意,感受父親的不易和拳拳愛子之心。)
(2)真情誦讀:
望著父親的背影,作者流淚了。你是否也被文中的父親感動了?請用你的真情讀這幾段文字,再次感受父愛。
3、追溯感動本源,走近作者的內心
為什么父親為“我”買橘子的背影會讓“我”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重點引導學生從作者前后心理變化方面尋找原因,感受作者的醒悟與坦誠。)
(五)情感遷移—走進自己的內心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相守為目的,但惟獨父母的愛是為了兒女的離開,而且是希望他們飛得越高越遠。青春年少的我們也許曾對摯愛我們的父母任性過或誤解過他們的愛心,請以“我想對您說”為開頭給你的親人寫一張字條。
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新課標也明確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通過此環節,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讓學生真正做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