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
這是漢字真有趣說課稿部編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了解漢字的起源和基本特點,能將象形字與現在用的漢字聯系起來。
知道漢字是中國發明的文字,對中國文字感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漢字。
課件準備:“漢字”組圖;《漢字的演變》小知識音頻及圖片;“象形字”組圖;“漢字對對碰”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文字”,引導幼兒了解漢字是方塊字的特點。
圖片中有許多文字,你能找出哪些是中國的漢字嗎?
為什么這些是漢字?/不是漢字?
小結:漢字是中國的文字,它的形狀方方正正,所以又稱作“方塊字”。
播放小知識音頻及圖片《漢字的演變》,引導幼兒了解漢字的發展。
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變化而來的,一起看圖了解漢字是如何來的吧。
小結:我們的漢字經過很長的時間演變發展,從最早的圖畫到象形字,又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慢慢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出示組圖“象形字”,引導幼兒了解象形字的特點。
圖片上是一些象形字,你覺得它們像什么?
你覺得它們可能是什么字?
小結:象形字是最早的文字,是用簡單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的事物的外形特征形象地畫出來。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跟原來的象形字已經有很大不同。
出示組圖“漢字對對碰”,鼓勵幼兒連線配對,認識更多漢字。
圖片上的象形字對應哪個現代漢字?試著動手連一連。
你覺得這是什么字?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這些有趣的漢字,知道漢字是中國發明的文字。從象形字到現在的簡體字,都見證了中國的發展,我們要學好漢字,做喜歡漢字、熱愛漢字的中國人。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家長共同配合,在生活中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漢字。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從總體上明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了解綜合性學習的特點,為小學高年級綜合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學會制訂活動計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并能通過獨立或合作學習,較好地完成任務。
3、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教科書中提供的閱讀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搜集到更多體現漢字神奇、有趣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內容。
1、導語: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許多其他國家的文字相比,漢字無論是在字形上還是在讀音上都別具一格。看,老師在黑板上就寫了兩個漢字(即“漢字”)。你們對漢字有哪些了解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隨機點撥)
2、揭示內容。同學們,通過剛剛的交流,大家已經對漢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讓我們更深入地走進漢字王國,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漢字的規范使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二、合作討論,制訂計劃。
1、提示: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有對我們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讓我們一起翻到教科書第43頁。
2、學生自由讀課文開頭的一段話。
3、學生匯報從這段話中了解到的要求。
教師相機強調:
(1)自由組成小組;
(2)討論活動內容:搜集體現漢字趣味的資料;
(3)制訂活動計劃;
(4)活動結束后展示活動成果。
4、學生自由分組。(教師適當指導:可以分為四大組,第一組字謎組;第二組歇后語、笑話、古詩組;第三組繞口令、對聯組;第四組漢字起源組)
5、“漢字真有趣”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活動內容:
(1)搜集或自編字謎。
(2)查找體現漢字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故事等。
(3)了解漢字的趣味。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舉辦趣味漢字交流會。
6、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提示:討論時要合理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討論意見;討論后,形成完整的計劃;可以選擇豐富多樣的匯報形式,如競猜、講故事、朗誦、展覽等。
三、討論交流,完善計劃。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教師相機引導,提示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盡量不要重復)
3、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四、課外實踐,完成活動。
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1、提示學生查找圖書搜集。
2、提示學生利用網絡搜索。
3、提示學生通過請教別人得到相關資料。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真制訂了小組活動計劃,大家也按照計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你們有收獲嗎?(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字謎的神奇吧。
二、猜字謎。
1、現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略字謎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科書中列出的字謎。
(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四座山來山對山,四個川來川對川,四個日字連環套,四個口字緊相連。
(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有人不是我,有馬飛跑過,有水能養魚,有土莊稼活。
(5)提取畫中的信息: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
(6)提取畫中的信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7)相傳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賣畫。一天,他掛出一幅水墨畫,上面畫著一只黑狗,十分可愛。唐伯虎對人們說:“這是一則字謎,想購買者,需要付三十兩銀子,如果猜中謎語,就分文不收。”大半天過去了,無人猜中。這時,有一位年輕人說:“我猜中了。”唐伯虎請他說出謎底,他卻笑而不答,取下畫來便走。
唐伯虎望著這位年輕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說:“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這是個什么字嗎?
3、小組間相互猜字謎。
4、公布答案:(1)日;(2)田;(3)立;(4)也;(5)休;(6)斗;(7)默。
5、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至(4)是文字謎,(5)和(6)是圖畫謎,第(7)題是故事謎語。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寫了許多字謎,說出來讓大家猜一猜。
6、閱讀《門內添“活”字》思考:
(1)楊修通過什么方法猜出了謎底?
答:運用離合字形析字法。“析字”是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采用析形、析義、析音等形式來表情達意的一種方法。
(2)你還能列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示例:一人一口酥
一天,塞北送給曹操一盒酥,曹操親自在盒子上寫下“一合酥”三個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楊修進來看見了,讓人拿來湯匙,和眾人分著吃完了。曹操問他為什么這么做,楊修回答說:“盒子上明白地寫著‘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違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三、有趣的諧音。
1、諧音歇后語。
(1)引言: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的兩部分組成的一句話。這種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淺顯易懂,語言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
(2)讀歇后語。
①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②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③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④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⑤咸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
⑥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3)介紹:歇后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義。以上六組是諧音歇后語,借助同音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組都是諧音性歇后語,看哪一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①一連三座廟——
②石頭蛋腌咸菜——
③霜后的蘿卜——
④關公打噴嚏——
宣布答案:①妙(廟)妙(廟)妙(廟);②一言(鹽)難盡(進);③動(凍)了心;④自我吹噓(須)。
(5)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每個小組都搜集了不少諧音歇后語,哪一組先來出題?
一組出題,其他組成員搶答。
(6)小結:歇后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
2、諧音笑話。
(1)讀一讀《“枇杷”和“琵琶”》。
(2)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么感想?
(3)小結: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鬧出笑話。
(4)拓展:小組派代表講述前一階段搜集到的諧音笑話。
四、有趣的形聲字。
1、默讀《有趣的形聲字》,概括形聲字的特點。
2、介紹:“星”和“鳳”原來都是象形字,后來又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聲符創造出來的。“蜀”和“祭”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形符創造出來的。
3、交流:形聲字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另一個部分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表示這個字讀音的部分叫“聲旁”,表示這個字意義的部分叫“形旁”。
4、你還知道哪些形聲字?說說它們的特點。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
比如:“草”,“早”是它的聲旁,“艸”是它的形旁。
五、暢談收獲。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呢?
六、布置作業。
把搜集的有關資料,做成一期以“有趣的形聲字”為主題的手抄報。
教學反思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此板塊中我著重選擇了猜字謎和找諧音兩個內容讓學生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在交流的同時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和查資料的方法,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
2、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意識。
3、增進對漢字的了解,感受漢字的美,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激發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2、探索發現漢字的起源、演變以及神奇之處。感受漢字文化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平常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漢字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你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漢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繼承和發揚祖國文字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書課題:漢字真有趣)
二、閱讀材料,整體感知
師:閱讀五則材料,思考:這五則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
(一)字謎七則
1、閱讀材料1,明確這七則謎語的謎底,以及如何解謎的。(學生組內討論解決問題,教師適當點撥或解析。)
2、這七則字謎的謎底是什么?
(1)第一到四則是字謎,謎底:日、田、立、也。
(2)第五、六則謎面是畫,謎底也是猜字。謎底:休、斗。
(3)第七則謎底:默。
3、猜字謎的方法。
(1)會意法——總體理解謎面的意義,扣合謎底。
(2)加法——將筆畫相加或將某些字相加,以扣合謎底。
(3)象形法——根據事物特征、漢字結構進行擬人擬物,加以形象化,引起聯想,增加趣味。
(二)門內添“活”字
1、閱讀材料2,指名說故事。
2、師小結:門內添活則為“闊”,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密切的關系。
(三)有趣的諧音、“枇杷”和“琵琶”
1、默讀材料3和材料4,說說課文介紹了幾種使用諧音的形式,材料中諧音的字詞有哪些。(指名答)
2、生匯報:
(1)歇后語和笑話。
(2)舊(舅)、無(吳)、輸(書)、動(凍)、言(鹽)、名(鳴)、枇杷(琵琶)。
3、說說這些歇后語在諧音方面有什么特點?(指名答)
師小結: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這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后語。書上出現的是諧音性歇后語。它們的特點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古詩中有時也運用諧音達到一語雙關的表達效果。《“枇杷”和“琵琶”》就告訴我們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鬧笑話。
(四)有趣的形聲字
1、指名分自然段讀,正音、點評。
2、理解材料內容。
(1)閱讀材料5,說說讀后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生:了解了“星、鳳、蜀、祭”四個字的來歷。
(2)你還知道其他漢字的來歷嗎?
(3)組織點評、總結:從這幾個字的來歷中,我們可以知道“象形”和“形聲”是漢字產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總結拓展,激發探究
通過上面內容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漢字的有趣。的確,這也為我們進一步探究漢字的奧秘,進一步學習漢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將利用這些有效途徑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合作學習,制定活動計劃
1、學生自讀“漢字真有趣”的活動建議。
2、學生匯報活動要求。
(自由分組,討論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活動結束展示成果)
3、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擬定小組名稱,選出組長,明確組員分工及職責等。
4、組織學習小組商定活動計劃。例:
×××組“漢字真有趣”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活動目標:
活動內容:搜集或自編字謎;搜集歇后語和笑話;了解漢字的起源……
活動要求:(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
參加人員:
人員分工:組長、主持、搜集資料、記錄等。
制訂日期:
5、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師生共同評議,小結: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和內容要盡量不重復。
6、小組根據評議意見,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二、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制定了活動計劃,請同學們課下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應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教學反思]
“漢字真有趣”這個版塊的綜合性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我先帶領學生學習幾則材料,讓他們了解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展開探究,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完全被漢字的魅力所吸引。接下來讓他們按照制定的計劃去搜集資料也能很輕松地完成。整節課學生感受到了綜合性學習的快樂,從中找到了方法,學生的收獲很大。
目的:
1、幼兒知道漢字的起源,了解漢字是從象形字慢慢演變過來的。
2、培養學習漢字的興趣。
準備:
1、電腦動畫《漢字真有趣》,
2、漢字: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漢字和象形字配對若干。
過程:
1、漢字的起源(認識天、山等字)
教師向幼兒介紹漢字的起源。
老師提問:這是什么字?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來得嗎?
我們的漢字是從象形字變過來的。那么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變得嗎?
2、漢字的演變
(1)你看到了哪個漢字寶寶變身?
(2)它是怎么變的?
教師介紹:古時候字沒有發明的時候,古人就把要講的事畫下來,我們現代的人把這些象圖畫一樣的文字叫象形字。可是畫畫很麻煩,也很占地方,我們的祖先很聰明,他們就把這些象形字慢慢地簡化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用得漢字。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比如日本、朝鮮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據我們的漢字創造的。我們中國人很了不起吧!
3、做游戲:猜一猜
教師出示象形字,讓幼兒猜一猜是什么漢字并鼓勵孩子猜的時候說出理由。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學習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上就是本節課的全部內容,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