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5
這是變形記作文說課稿模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紙的折疊變化創作不同的“拉拉”小人,感受人物比例變化帶來的夸張效果。
2、樂意體驗在折痕內畫畫的樂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范例2張、人手白粉藍各色紙3張、勾線筆人手一支、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理解“頂天立地”
1、師:小朋友喜歡畫畫嗎?你最喜歡畫什么?
2、師:今天老師讓小朋友們畫一個“頂天立地”的孩子,他叫“拉拉”。拉拉最喜歡用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因為他很想快快長大。
3、出示范畫,觀察范例。
師:給小朋友一點時間,觀察一下拉拉的模樣和大小,你要是觀察好了就請舉手。
師:現在請小朋友在籮筐里拿一張白色的紙,(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一支記號筆,把“拉拉”畫在白紙上,記住,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哦。
4、幼兒作畫,觀察是否符合要求。
師:檢查一下你畫得是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拉拉”?
二、在教師折過的紙上畫“拉拉”,發現畫面造型與紙張折疊的關系
1、出示粉色紙,請幼兒說說,跟剛才的那張紙有什么區別?
2、請幼兒選擇粉色紙,在有折痕的紙上畫“拉拉”。
教師提出要求
●不能打開有折痕的紙
●畫面飽滿,“頂天立地”
3、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
●師:你發現了什么?拉拉的哪個部位斷開了?為什么會斷開?
●想一想,斷開的地方為何不一樣?他們斷開的地方都是畫在哪里的?(答:折痕上的)
●有什么辦法能把斷開的部位鏈接起來?這一次你又發現了什么?
4、引導幼兒打開自己的作品,連接斷開部分,感受變形樂趣。
小結:畫在折線上的部位在打開后都會變長,(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所以如果想要把拉拉的哪個部位變長,就要把那個部位畫在折線上。
三、第三次的嘗試自己折紙后作畫
1、師:如果讓你再變一次,你會讓拉拉的哪個部位變?
2、教師交代要求
●取藍色紙每人一張
●自己根據想要變形的部位進行折紙
●打開連接后,能在折痕部位內添加有趣的畫面效果。
3、幼兒組內相互交流,發現。
4、出示幾張幼兒作品,進行賞析,從部位變化、變形效果、添加畫面入手。
5、全體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后,最后一張作品進行展示。
活動延伸:
1、出示一張橫折2次的“拉拉”,讓幼兒猜這一次“拉拉”的哪些部位會變?
2、幼兒再次思考新的問題并延伸操作。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一、激趣導入(落實目標1)
1.變形記(板書),看到這個題目,你們首先會想到什么?
(學生發揮想象來說)。
2.我腦海里首先出現了卡夫卡《變形記》這本書。哪位同學看過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推銷員格里高爾某天早上醒來后變成了甲蟲,全家人都將格里高爾視為累贅。在無聲無息中死去。)
3.雖然這個故事結局悲涼,但卡夫卡以自己獨特的藝術筆調,用象征、細節描寫(語言、外貌等)等手法進行藝術再造。如果你有這樣一個機會,把自己變成另外一種事物,有一段 “傳奇經歷”。然后把這份“傳奇經歷”寫下來,也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想象的國王,書寫自己精彩的傳奇故事吧!
二、思路點撥,明確變形后的變化
1.學生閱讀材料,發現變形后吸引你的地方
a.如果你變成一只螞蟻,可以在筆桿上散步,可以在書桌上探險。可能會結交幾位螞蟻朋友,可能會跟著那只小昆蟲去探索一個全新的世界。
b.如果你變成一盞路燈,你將無法移動,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從你面前走過,你會看到很多發生在路上的故事。
(預設:.變形后具有新身份的特點,如:路燈不能移動,區看到了很多發生在路上的故事
.變形后可以擁有很多生活中向往但難以實現的經歷
.變形后世界隨之發生變化。)
2.引導學生對材料中的省略號進行想象補白,師生評議,挑選出有意思的境界,梳理出寫作思路。(遞進式、并列式)
3. 那就讓我們展開想象,四人小組討論:你想變成什么?為什么想變成它?(完成學習單)
全班交流
三、分析題意,明確寫作要點(落實目標2)
1.默讀習作內容,總結出習作要求,完成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自己圈畫總結,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習作要求梳理:a.想象作文,主人公是“我”。 寫自己“變形”的經歷,要有真情深感。B.可以從所給的題目中選擇一個,也可以自己另擬一個。C.想象要新奇有趣,并且要將重點部分寫詳細。D.修改習作。)
三、范文引路,學習怎樣把重點部分寫詳細
1..明確了寫作內容,下一步就要開始寫了。如何才能把故事編得吸引人呢?讓我們從例文中受受啟發吧!(落實目標3)
我是一條幸福的蚯蚓
嗨,你好!我是蚯蚓爬爬,我的家在南山腳下,今年
我一歲了,別看我年齡小,在蚯蚓王國中,我已經是一條 最后一句話設置懸念。
成年蚯蚓了。昨天,我去山坡上看望奶奶,發生了很多
驚險的事情。怎么回事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昨天早上,太陽爬上東山頂的時候,我就帶著新鮮
的蘋果皮出發了。我先要穿過一塊草地,這片草地非常
茂盛。在我看來,它就像一座大森林一樣。我往前爬著,
這時,天空漸漸暗下來,烏云像一片黑色的幕布被人從
東邊向西邊拉過去,一陣陣大風—不對,應該是颶風, 第一次奇遇,遇颶風暴雨,被
猛地吹來。大雨傾盆,我被“洪水”沖出很遠,不過值得 小烏龜所救
慶幸的是,我被沖出去的方向正是我要前進的方向。這
時,前面出現了一條水溝,我被卷了進去,不好!我嗆了
口水,急得大喊:“救命!”驚慌之中,我從水中暈頭暈腦地
露了出來,剛好出現在一座“小島”上。還沒醒過神兒
來,“你好啊,爬爬,大雨天的,你出來干什么?”一個聲音
傳過來。啊,原來我湊巧趴在小烏龜高高的背上。“高
高,謝謝你救了我,”我說,“我要去奶奶家。”
高高將我送上岸。天剛好也變晴了,我便繼續往前
爬去。爬著爬著,我看到前面的小山坡上發生了塌方,
路被泥土蓋住了,我迷失了方向,怎么辦呢?我正愁得 第二次奇遇找不到路,得到
滿頭大汗,蝴蝶梅梅扇動著漂亮的花翅膀飛來了。她邊 蝴蝶梅梅的幫助。
用花翅膀給我扇涼風邊問道:“爬爬,你怎么啦?為什么
急成這樣?”我把自己要去奶奶家但是找不到路的事
告訴了她。梅梅說:“我在空中飛,你跟著我,我給你指
路。”就這樣,我跟著梅梅往前爬著。
這時,一處懸崖擋住了我的去路,我試著往上爬,但
是剛爬到一半的位置,我就掉了下去。“爬爬,別著急,
我去叫小白兔來幫你。”梅梅對我說。沒過多久,小白兔 第三次奇遇,爬不上懸崖,得到
跳跳來了,他讓我爬到他的腿上盤住,然后他飛快地跑 小白兔的幫助。
到了山坡上,我耳邊的風呼呼的,就像坐飛機一樣來到
了山坡上。從山坡上望下去,就看到奶奶的家啦。
這一天,真是有驚無險呀!我是一條多么幸福的小 結尾點明“幸福”
蚯蚓呀,因為我身邊有這么多好朋友愿意幫助我。
2.學生默讀例文,總結方法。(完成學習單)
全班交流
(交流總結:開頭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結尾點明主題,中心明確。運用細節描寫,將重點部分寫詳細。注意語言要符合這個事物的特點和特定的情節。)
3.對照我們習得的方法,請大家完成自己習作的認知路線圖/習作提綱。
(提示:如談談自己習作的敘事線索,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貫穿全文、銜接過渡,怎樣開頭、結尾等,從而讓其他同學得到啟示借鑒。)
四、自主成文
學生書寫習作草稿,教師巡回提示、指導。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知道生活中許多事物的形狀是梯形的。
2.能通過聯系實際、觀察比較和與白板互動,掌握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
3.喜歡動手動腦探索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并樂在其中。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三、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為中班的孩子,年齡在4-5歲,他們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他們知識儲備量也較多,這些孩子均對梯形有初步的認知,但是對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了解不夠透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將梯形與其他圖形混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4-5歲幼兒能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并能進行分類。他們在指導下能感知和體會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狀來描述,并拼搭出該物體的造型。”結合指南與班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計了此次數學活動。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
解決措施:能通過聯系實際、觀察比較、實踐操作和與白板互動,真正掌握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并能與生活實際中的物體相聯系,由此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
五、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1.情境展開,導入活動。 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
教師導語:小猴子在森林里用各種各樣的圖形搭了座小房子,請你看一看、說一說,它用什么圖形搭了了房子的什么部分? 幼兒根據白板畫面上的房子圖片辨識房子的各個部分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教師導語:最后一步是蓋房頂,看一看,它用了什么圖形?為什么這個圖形叫做梯形呢?
師幼共同小結:這個像滑滑梯一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它梯形。 幼兒辨識房頂形狀,聯系實際,猜測此圖形命名為“梯形”的原因。
幼兒通過聯系實際、觀看對比圖片,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
2.操作練習、觀察比較。 鞏固對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的認知。
(1)實踐操作記錄。 回憶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并進行判斷。 教師導語:桌子上有好幾張調查表,表格的內容是“什么是梯形”。
教師導語:請你看一看,每個格子里的圖形是不是梯形?看過之后請你寫一寫,在它對應的格子里,如果是梯形,我們就畫“√”,不是梯形,就畫“×”。
幼兒依序觀察白板畫面呈現的部分,逐步認識調查表的內容以及記錄的方法。
幼兒自由操作、觀察比較圖形,并進行判斷和記錄。
(2)驗證記錄單。
掌握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 教師邀請幼兒與白板課件進行互動操作,師幼共同集體驗證。
教師導語:小朋友對這兩個圖形產生了困惑,他覺得這個圖形也很像滑滑梯,也是梯形。那梯形除了像滑滑梯,還有什么特點?
教師導語:我們來看一看,梯形有幾條邊?對著的兩條邊是平平的還是斜斜的?
師幼共同小結:梯形有四條邊,相對的兩條邊平平的,一條短短的一條長長的。 幼兒與白板課件進行互動操作,師幼共同集體驗證,幼兒自己個別驗證。
幼兒在教師的指引下,從幾何圖形的邊的數量和形態,掌握梯形形態結構特征。
(3)觀察比較梯形的不同姿態。 加深對梯形形態結構特征的認識。
教師導語:其實梯形特別調皮,它經常會變換樣子。
教師示范梯形的變化。
教師導語:誰來讓梯形變一變?它還可以怎么變?
教師導語:這些圖形都是梯形嗎?
師幼共同小結:梯形不管怎么變化都是梯形,只要它有四條邊,相對的兩條邊平平的,一條長一條短。
幼兒觀察梯形的變化。
幼兒和白板進行互動操作,展示梯形的變化。
幼兒通過觀察梯形的變化,復習梯形的形態結構特征,加深對梯形形態結構特征的認識。
3.聯系實際,動手操作。 體驗梯形變化的樂趣。
教師導語:桌上有各種各樣的圖形,特別是變身之后的梯形,請你用梯形和其他圖形組合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好嗎?
幼兒自主操作,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運用多種梯形組合拼搭,或是運用梯形拼出多個作品。
拼搭好的幼兒欣賞、交流自己與同伴的作品。
4.作品展示,活動延伸。 知道生活中許多事物的形狀是梯形的。
教師導語: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做的圖形,梯形都藏在了里面,你找到它了嗎?
教師導語: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梯形。
教師導語:我們幼兒園和班級中也有許多梯形的東西藏在里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好嗎?
師幼共同觀看梯形拼搭的造型。
師幼共同觀察生活中常見事物,并用語言表述其形狀為梯形的部分。
活動反思:
學是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教學設計.梯形對中班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因為現在的家長也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兒對體型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對梯形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這節課我設計了認識圖形、區分圖形、給圖形涂顏色和剪圖形、游戲、活動延伸等環節。讓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強化感性認識并通過自己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完成習作,自我評價。
1.出示自評標準,自評等級。
(1)自評(一顆星) 語句通順,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敢于大膽想象。
(2)自評(兩顆星) 語句通順、生動;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重點內容寫詳細。
2.師補充要求: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自己的習作吧,并把自評的結果寫在題目的左邊。 3.剛才有哪些同學得到了兩顆星?誰愿意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習作?還要接受同學們的評價呢!
二、交換習作,相互評改、賞析(落實目標4)
1.四人一組,相互交換習作、評改。
教師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1)想象是否具體生動,合情合理。
(2)圈出錯別字,標出不通順不恰當的詞句。
(3) 勾畫出好詞好句,評出組內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2.小組按要求評改賞析習作,教師巡視。
如果你們小組有什么拿不準的地方,老師可以幫幫你們。
3.四人小組匯報評改情況:請2—3小組到前面來。(師相機引導學生評價并修改。)
三、及時鼓勵,完善習作
1.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聽了小組成員的意見和剛才同學間的匯報,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習作?好,那就讓我們現在行動,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習作交流會:修改之后,可以去給你的好朋友或現場的老師讀讀你修改過后的習作,講講你變成另外的東西以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聽聽他們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議吧! 小結語:今天,我們用手中的這支筆,給想象插上了翅膀了,開心嗎?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回家將自己的作文讀給家長聽,還可根據他們的建議修改。
第三課時
回顧習作內容及要求
總體要求:展開想象,寫自己“變形”的經歷
具體要求:1.第一人稱敘述,有真情實感2.想象新奇有趣,情節吸引人3.運用各種描寫,重點部分詳細4.根據他人建議修改習作
朗讀優秀習作
學生欣賞并交流
(文章好在哪里?那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
2.找出習作的精彩之處,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具體的,表達真情實感的?
3.再讀文章,哪里不夠好,提出修改建議。
三、小結:
本次習作,是想象作文。大家展開合理想象,將自己的變形經歷有趣地寫了出來,并進一步學習了想象作文的寫作方法,文中大家運用各種修辭及描寫手法將文章寫具體寫生動。但文章也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根據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再次修改文章,精益求精。
板書:
變形記
主人公 “我”
出乎意料
對話推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