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最新窮人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交代課題,板書課題
簡介作者:以前我們讀過托爾斯泰的什么作品?(跳水)托爾斯泰是俄國偉大的的作家,他雖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壓迫的農奴。本文寫的是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窮人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和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的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預習過課文的同學,(師出示課件):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請同學把主要人物寫在黑板上。
板書(桑娜,漁夫)
2、誰來讀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邊聽邊想,托爾斯泰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課文先寫的什么,再寫的什么?最后寫的什么?
瀏覽課文,看誰能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3、你能用幾個字來概括對窮人的印象?板書(善良)
4、那么他們的善良表現在哪些地方?請把你最感動的地方畫出來,寫幾句自己的感受。
四、學課文,談感受
1、默讀第一部分,你能用一個什么字來概括他們的家境嗎?(窮)
2、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的窮?你讀到這些句子的時候是什么心情?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同情的心情表達出來嗎?
五、學習描寫心理活動
桑娜一家如此貧窮,可還毫不猶豫地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回來后她想了些什么?把有關語句畫出來,體會體會。
重點點撥的句子: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
六、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你從省略號體會到了什么?
1、表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內容時斷時續。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對家庭現實,內心充滿了矛盾。她的思緒既不連貫,也沒有了條理。她想到了丈夫撫養自己5個孩子的艱辛,現在又多了2個孩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這是哪一處?(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可能是有什么聲響使桑那以為丈夫回來了,然后又判斷出不是丈夫回來了的一處是?(是他來啦?不,還沒來!……)
3、還有自己對自己的責怪的省略:明明知道丈夫養活5個孩子夠苦的了,為什么還要抱他們回來呢?今后的日子怎么過啊?
4、接著她猜測丈夫會打她,但是她一點也不后悔,心理反倒安定下來的省略:誰讓我這么做了?既然已經抱回來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點皮肉不算什么,只要這2個孩子有了著落,我挨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師小結:由矛盾到平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對表現桑那的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成分表現出了她對西蒙一家的關心和她善良的品質。(板書:善良)
說到省略號課文中還有幾處,請勾下來體會體會。
1、“古老的鐘嘶啞地敲響了10下,11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這里的省略號表示略去古鐘敲打的次數,表明丈夫在大風暴的天氣出海打魚,深夜未歸,為了著丈夫的安全,桑那內心十分焦急。襯托出了她等待丈夫焦急的心情。
2、“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了……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表示對打魚時不幸遭遇的情景的省略。他剛從海上驚險回憶中回過神來,注意力就轉移到了旗子身上。
3、“桑那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省略號表示結巴,欲言又止,桑那聽了丈夫的問話,非常緊張,原想說出抱回孩子的事,但是又顧慮重重,所以說話吞吞吐吐,在緊急中用“縫縫補補”敷衍過去。
小結: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標點符號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4、出示課件:怎樣才能讀好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和她與漁夫的對話?
5、再出示課件:
描寫桑娜忐忑不安心情的部分,讀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語調。她“想”的部分中有四個帶問號的句子,要讀升調,句末向上揚;有三個帶嘆號的短句,要讀降調,句末向下降;有五個省略號,表示桑娜思緒的斷斷續續,讀時中間應稍有間歇。其次要注意重音,如“夠”、“受”、“揍”“活該”“也好”等都要讀得稍重,加以強調。
七、體會漁夫的品質
同學們剛才體會課文時感悟到桑那善良的優秀品質了,下面請勾出描寫漁夫品質的句子,體會體會。
“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從這句話中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那把孩子抱回來,怕孩子醒來看到母親死去的慘象。漁夫完全為著孩子著想,至于自己生活負擔如何,完全沒有考慮,看漁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添了2個孩子,真是雪上加霜,日子真難熬啊。從“熬”字可以看出,漁夫過著苦日子,但是很堅強,想帶了7個孩子戰勝困難,度過難關。足以說明漁夫和桑那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小結:在抱回孩子的這這件事上,桑那和漁夫事先力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叫什么?(不謀而合)說明了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是的,撫養這2個孩子成人是不簡單的,這中間要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和桑那寧愿自己受苦受累,桑那和漁夫多么善良啊。
八、總結全文
再瀏覽課文,你認為作者在表達上注意了什么?(語言、動作、神態、標點符號)
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把文章寫生動,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正確使用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簡析:
《窮人》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全課思想內容有以下兩個重點: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贊頌窮人富于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
教學目標:
1、抓重點詞句,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2、通過劃出感動的語句并寫出簡單的感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個性化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小熊找水》
2、課件出示熊媽媽的兩句話,扣緊“善良”
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善良
在自己迫切需要幫助時,還主動幫助別人。
——善良
3、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窮人》這篇課文,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世界。感受窮人的善良。
二、研讀文本,感悟人物品質
請大家默讀課文8--11自然段,劃出讓你感動的語句,自己讀一讀,簡單地寫一下感受。
1、指名讀劃的句子。
2、出示課件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1)學生交流感受。你特別從哪個詞中體會到的?板:非不可
(2)“非這樣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這樣做)
(3)為什么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如果不這樣做,西蒙的兩個孩子會死的)
(4)那,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況下,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善良的本性)
小結:說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況下,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真是太善良了!
誰能通過朗讀把桑娜的善良讀出來呢?(讀好重點詞)
指名朗讀(2—3人)
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3、出示課件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學生交流(2---3人)(桑娜的心理極其復雜、善良等)
(1)同學們,“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定)
剛才,大家是從詞典中理解的,我們還可以從字形理解。“忐忑”,心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
(2)是的,桑娜抱回孩子的一瞬間是心神不定的,此時,她想到了什么呢?
(自由交流)
小結:桑娜想到了
(3)這段話省略號特別多,從這五個省略號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師過渡:從這五個省略號中,我們感受到桑娜的思緒混亂與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內心矛盾。這就是忐忑不安。
那誰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讀出來呢?
指名朗讀(3—4人)注意讀好省略號(如讀不好,師范讀,再指名讀)
(5)那她為什么會忐忑不安的想到這些呢?請聯系上文說說。
師:是啊!桑娜的家境貧窮到如此地步,她還是把兩個孩子抱了回來,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
同學們,你們從“嗯,揍我一頓也好!”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用“寧可也”來說一說嗎?
(桑娜寧可挨揍,也要抱回那兩個孩子;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板書)
(6)請大家好好讀讀這段話,讀出桑娜的美好品質。
(7)請同學們讀讀下文,還有哪些語句也能表現桑娜的忐忑不安?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等)
指導朗讀,誰也愿意來讀一讀,讀出桑娜的忐忑不安
師過渡:桑娜出于善良的本能,抱回了兩個孩子,盡管沒有征得丈夫的同意,盡管心里忐忑不安,但她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正心事重重地等待著丈夫回來。就在這時,漁夫拖著濕淋淋的漁網回來了。
4、請同學們讀讀12—26自然段,找出漁夫的表現
學生交流
出示課件:
漁夫皺起眉頭,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1)請大家讀讀這段話,你有什么疑問?
(2)學生交流
(3)同學們,請注意漁夫的神情變化。“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在為
什么而憂慮?
(4)“得怎么行”這個“得”你能給它換個詞嗎?從這里你感受到
什么?(下定決心)
(5)大家再好好讀讀這段話,文中的哪個字用得特別好?
(6)大家想象一下,什么樣的日子是“熬”呢?
學生想象交流
(7)大家再想象:那再加兩個孩子漁夫一家將來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熬呢?教師小結:是啊!漁夫肩上的擔子會越來越重,日子也會越來越難,可以說是度日如年。可他還是決定抱回兩個孩子,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漁夫的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最后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舍,這是多么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愿犧牲這一切,從這里我們也感受到漁夫和桑娜一樣的善良,一樣的心靈美好。
誰能有感情的讀一讀,讀出漁夫的善良和美好心靈。
指導感情朗讀
5、過渡:12---26自然段重點描寫了桑娜與漁夫的對話,寫得細致、精彩,我們想不想來讀一讀?下面就請大家分角色朗讀這部分對話,注意人物語氣。
學生練習
指名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6、過渡:桑娜拉開了帳子,看到七個孩子安靜的睡著了,睡得是那樣的香(插圖)漁夫和桑娜默默地看著。
小結:是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兩顆善良的心在進行著碰撞。這亮麗的火花深深地震撼了老師的心,同學們,你們被震撼了嗎?此時,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
三、總結全文,升華中心
1、課文學到這里,讓我們再回味一下列夫.托爾斯泰的這篇文章,課文通篇除了課題之外,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里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和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而文章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心地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2、同學們,給處于不幸和痛苦中的人一份關心,一份安慰,能讓他人點燃生命之火、揚起生命之帆。同時也使自己得到快樂,覺得生命有價值。請擁有一顆善心,獻上一份愛,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3、讓我們在音樂聲中,一起飽含深情地把這一段話朗讀一遍(課件),來結束我們今天的課。
四、作業
任選一題進行小練筆:
1、續編《窮人》的故事要求:A人物的堅強意志不能變;
B人物的善良本性不能變
C人物的悲苦命運不能變
2、讀《窮人》有感
五、板書設計:
窮人
非不可
桑娜善良
忐忑不安
得怎么行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漁夫
熬
在這節課中,我充分珍視學生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見解。因為語文是多義的,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文化語境”和“閱讀期待”不同,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為此,我主要通過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例如:抓住“熬”進行想象,體會漁夫和桑娜有著一樣美好的心靈。這樣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使他們從中受到愛的教育。再則,讓學生充分地讀,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盡量在探究、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有話說,會說話。但是,這節課也暴露了我平時上課的一些陋習:同一個問題老喜歡去循環重復的強調。導致這節課里安排的11個幻燈片僅僅出示了一半。用評課老師的話來說,幾乎把對人物的分析課上成了心理研究課。
教學內容:
講讀二、三段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文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思考分層。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把這一段分三層,該怎么分?并說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況下去探望西蒙的?
師總結:在丈夫出海未歸,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見,海浪洶涌澎湃,心中焦急、憂慮時,心中還惦記著生病的鄰居,可見桑娜對鄰居的關心是真摯的。
(3)課文還有那些地方表現出桑娜對鄰居發自內心的關心呢?
2.理解第二層:
默讀課文,思考:桑娜進門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層:
(1)個別讀第三層,思考:桑娜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時,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嗎?你從那里看出來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句話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的意思。出示課件
4.歸納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課文
1.默讀全段,思考分段: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把這段分成三層,應該怎么分?
(2)討論分層,并講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層:
(1)漁夫終于回歸了,這時桑娜的心情怎樣?你從那里可以看出來?
(2)指導朗讀,進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層:
(1)這層主要講什么?(學困生)
(2)桑娜說這段話時心情怎樣?(中等生)
(3)練習朗讀桑娜的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說完這段話桑娜沉默了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優秀生)
4.理解第三層:
(1)漁夫聽了桑娜的話是怎么表示的?他為什么會這么說?
(2)練習朗讀。
(3)理解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這句話的意思。
歸納段落大意。
五、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必做)
2.抄寫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選做)
教學要求:
1、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認識窮苦人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動描寫的理解,體會桑娜的忐忑不安與善良。
教具:
文字片一張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質疑: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關系?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課文
1、桑娜和西蒙兩家到底窮到什么程度呢?打開書,放開聲音讀1——7自然段,邊讀邊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們的確是窮啊,可是當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樣對待西蒙家的兩個孩子的呢?迅速瀏覽有關段落,用一句話來概括。
3、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樣想的呢?默讀8——11自然段,邊讀邊把桑娜是怎樣想的劃下來,劃好后大聲朗讀一遍
(1)指名讀劃下來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指名讀——齊讀——指名說:你覺得桑娜是怎樣的一個人?
把這種善良讀出來。通過你的讀要讓人感到桑娜的善良,應該怎樣讀。練讀——指名讀——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4、桑娜的確是善良,可是當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時候,她的內心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1)指名讀——想:桑娜的內心有什么變化
(2)再讀這段話:讀出由害怕、緊張、矛盾到堅定。
(3)自己再讀讀這段話,看看還有那些不懂的。
(4)處理五個省略號
A、看第一個省略號,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嗎……如果你是桑娜你會怎么想——學生說第一個省略號。
B、一個省略號看出桑娜思緒萬千,以下四個你任選一個,就照剛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會想些什么?但要記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準備,準備好后同桌交流。)
C、通過對省略號的理解,我們知道了,桑娜抱回這兩個孩子心里充滿了矛盾,那我們在讀這段話的時候,一讀到省略號就要想一想,要讀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試著讀讀-指名讀。
5、我們體會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質,打開書看看,跟桑娜有同樣品質的人還有誰自己讀12——結尾
6當桑娜把西蒙家的情況告訴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現呢?齊讀24自然段。
(1)處理“熬”。這個字還可以換成什么,為什么用“熬”不用別的。
(2)通過這個熬,將來漁夫和桑娜的生活將怎樣?(生命受到威脅,流落街頭。板書:犧牲自己)
(3)當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達理,這時的桑娜心情會是怎樣的,體會著說說。這些話桑娜說出來沒有?
師:是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此刻,是兩顆善良的心在進行心靈的碰撞。讓我們再一次齊讀課題:你想說點什么嗎?
師:課文學完了,讓我們再回味一下托爾斯泰的這篇文章,課文通篇除了課題之外,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里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和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而文章通篇卻贊美了窮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作業:學習第9段的寫法,寫一個心理活動的片段。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