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手指第二課時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背景
通過用手指畫,讓幼兒看手指畫,是怎么畫的 ,用什么畫的,在讓幼兒暢所欲言都說出來是什么做的,在培養幼兒的點畫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手指蘸顏料在紙上隨意點畫。
2、能模仿教師的動作學習點畫。
3、愿意大膽點畫,感受到用手指在紙上留下痕跡的樂趣
重點難點
讓幼兒讓認識到顏色 分別顏色都有什么顏色的,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顏色顏料,紅色 綠色 黃色 顏料等 每組都2到3塊抹布, 在每人一張八開的大白紙。
活動過程
教師以邊魔術的方式出示顏料,請幼兒說說顏色的名稱。
師:
1、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顏料)
2、這是什么顏色?
3、教師以游戲化的語言和夸張的動作講解 示范手指點畫。
師:我們邀請顏色寶寶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好不好呀?
師:邊做示范邊講解,點畫出一朵小花。
師:先用手指和顏色寶寶親一親,再讓顏色寶寶和紙親一親,到處親親。
師:邊將畫好的畫展示給幼兒看,邊做出驚訝的表情問:顏色寶寶怎么啦?
師:帶領幼兒說一說:我點了一朵小花,
師:提心幼兒點畫完后將手擦干凈。
師:最后手指和小抹布親一親,干干凈凈。
3、幼兒做畫。
師:用語言提示和動作帶動鼓勵幼兒自己大膽作畫。
師:用驚訝的語氣引起幼兒對顏色痕跡的發現,并用語言表達。
師:你點了什么呀?
4、將幼兒畫好的作品貼出來,在幼兒一起欣賞,在為自己拍拍手,教師再為每一位幼兒貼上小紅花,表示鼓勵。
延伸活動:
1、可將用完的顏料放在活動區里,提供幼兒在區角活動時間可以再玩手指點畫,讓幼兒感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
2、在家的時候,家長和幼兒一起用手指作畫,激發幼兒能大膽進行美術創作。
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字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別具體寫( ),最后總結寫( )。
4.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完成下列表格。
手指 姿態 描寫方法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教學目標:
1.學會“拇、弦”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薄”識記字形;會寫“拇、搔”等15個字;會寫“拇指、接觸”等9個詞語。
2.將課文讀正確、流利。
3.默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說說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各個手指的姿態、性格和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豐子愷漫畫導入,學生談感受。引出作家豐子愷。
2.出示豐子愷簡介。總結:豐子愷先生不僅漫畫風格幽默風趣,活潑可愛,他寫的文章也同樣也很有意思,還記得我們四年級就學過他寫的一篇文章《白鵝》嗎?(出示圖片)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將一只普普通的白鵝寫成了一個架子十足的鵝老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同樣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手指》
3.書寫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有趣的句子或者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出示:搔癢、窈窕、愛憎、養尊處優等詞語,學生認讀。
(1)指名讀,老師相機正音。
(2)生齊讀兩遍
3.開火車讀課文,檢查學生課文是否讀通讀順。師生相機正音。
4.再分組讀課文,讀完之后說一說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提示:可以按照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別具體寫(),最后總結寫()的句式來說。
(2)交流課文主要內容:這篇文章首先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不同的特點和作用,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三.再讀課文,體會五指各自的作用
過渡:本文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文章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能找到嗎?
預設: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指名讀師:是啊,雖然每個手指都有長處和短處,但是他們肯定都有各自的用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具體寫五根手指的。
1.生自由默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大拇指的?
2.按照大拇指的形體和作用梳理清楚層次。
3.在引導學生重點讀一讀大拇指作用的語句,看看作者圍繞“最肯吃苦”列舉了哪幾種情況,并思考在這些情況下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具體表現。
4.師生合作朗讀體會上述表達特點。
5.組織學生自主閱讀下文,比較第3~5自然段與第2自然段在內容上的相同點。順勢引導學生交流其它四根手指的特點和作用,教師加以歸納和板書。
食指:不窈窕、工作復雜。
中指:養尊處優,從旁輔助。
無名指和小指:秀麗可愛,能力薄弱。
6.讓學生根據總結的內容,概括的介紹五指,并說一說原文有什么特點?你更喜歡那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風趣幽默。出示:“風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體現”
師:這可不是我說的,是英國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說的。這句話就在咱們的單元導語頁上。同學們齊讀這句話。其實文中有很多語句、用詞都能讓我們體會到作者風趣幽默的寫作風格,下節課再去文中仔細找一找。
四.隨堂測試
過渡:老師這里有幾個簡單的題目想來考考你們,老師相信大家都能做對。
1.本文主要內容:這篇文章首先開門見山指出(),接著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
2.聯系上下文,把詞語和相應的意思連起來
堂皇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附庸形容氣勢宏大。
養尊處優單薄;不雄厚;不堅強。
薄弱指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這一節課,我們通過初讀課文學習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詞,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了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初步體會了文章語言的風趣和幽默。
2.這篇文章出自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課下請同學們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
手指形體
作用
語言風趣
教學反思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散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全文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嚴謹清晰,主題鮮明突出,語言通俗易懂。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整堂課的環節設置恰到好處,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整個課堂氛圍比較活躍,學生們參與度較高。課堂開始,我先用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導入,讓孩子初步體會到他作品的幽默風趣,再通過回憶四年級學過的《白鵝》一篇課文,喚起學生對豐子愷先生的記憶,這樣就能很好地引導孩子們進入本篇文章的學習。初讀課文后,先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說一說出本文的寫作結構,接著讓學生找出整篇文章圍繞的課文的哪一句來寫的。這樣學生們就輕易的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大拇指這一部分時,我分以下幾步進行教學:
1.與學生共同賞析本段從哪兩個方面來描寫大拇指的?學生能找出是從形體和作用兩個方面寫的。那對于重點部分:作者是如何描寫大拇指作用的?學生都能找出作者通過列舉六件事的例子寫大拇指最肯吃苦。在這六件事中我又引導讓學生找出大拇指干活時動作的
詞語,以及干活時賣力表現的詞語如“死力”“拼命”“用勁”等,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大拇指的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品質。
2.學生初步體會大拇指最能吃苦的作用后,我又采取師生合作讀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大拇指的作用。
3.再通過本段開頭,作者寫大拇指的形象”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的形象,讓學生明白:只要你有用,只要你有價值,樣子的美丑并不重要。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幽默風趣的表達風格。
二.不足之處:反思整堂課仍有遺憾:
1.對作家豐子愷先生的介紹不夠充分,學生雖然以前學過他的文章,但是對豐子愷先生這個人物的印象有些淡忘。
2.在體會本篇文章幽默風趣語言的教學部分時,沒有用到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豐子愷先生幽默風趣的寫作手法。
三.改進措施:
繼續加強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對文章做到充分的了解。課前也應該對學生之前掌握的知識基礎,做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容易、更快速地接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繼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充實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靈活應對,不能太死板太刻意。
【兒歌內容】:
《手指歌》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敲)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捏)四個手指撓撓撓(伸出四個手指在寶寶身上撓一撓)五個手指拍拍拍(雙手對拍)
【教材分析】:
手指謠它是能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內容,可以鍛煉孩子雙手的精細動作,同時也增強了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手的靈活性,從而開發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處于手部各技能發展的初期階段,《手指歌》這一個歌謠操作難度較淺,讓孩子們五個手指點點、敲敲,讓孩子們這樣的游戲中發展手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感知每只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游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活動準備】:
讓幼兒學會手指游戲《小手拍拍》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認識自己的小手小朋友我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我們來一起來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來,看看我們的小手有幾個指頭!
師:對,我們的小手有五個手指,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二.學習兒歌并進行手指游戲
(一).欣賞兒歌,理解內容
1.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手指游戲
我們的手指可以跟我們做游戲,今天老師又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手指的兒歌,聽聽看兒歌中的手指寶寶們在做什么游戲呢?(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點點點、敲敲敲、捏捏捏、撓撓撓、拍拍拍")
2.請小朋友們再來聽一遍,聽聽幾個手指點點點?幾個手指敲敲敲?幾個手指捏捏捏?幾個手指撓撓撓?幾個手指拍拍拍?
(二).學習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游戲
1.嘗試跟著老師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游戲 剛剛我們已經聽過了兒歌,也看了手指游戲,我們再來聽一遍,會念的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這個手指游戲
2.幼兒表演兒歌
先集體后個別(教師做適當的幫助)
3.完整的朗誦兒歌并進行手指游戲
三.小結提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手指游戲《手指歌》,可以一邊念一邊拍,有空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里也可找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還有很多有趣的手指游戲呢,下次老師帶我們小朋友再來玩!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整個教學會處于混亂中,于是我以猜謎的形式導入,吸引幼兒的眼球。接下來,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學習兒歌,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動手動腦,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兒歌。
最后環節,仿編部分,我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探索手還可以變出什么,創編兒歌。滿足孩子的表現欲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